搜索
李上池的头像

李上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6
分享

汨罗江

李上池

汨罗江,通江达海,发源于江西幕阜山,流入洞庭湖。汩罗江蜿蜒曲折,从高山倾泻而出,江两岸风光秀丽,气候温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那里有屈原墓、屈子祠等古迹。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行吟求索,开创了楚辞体诗歌新纪元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成为光耀日月的中华诗祖。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来到汨罗江畔祭祀屈原,诗中写道:“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用“蓝墨水”指代当代中华文脉,“汨罗江”代指屈原。

汨罗江,世界历史文化名江,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圣地,汩罗人民的母亲河,孕育着世世代代的汩罗人。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汨罗江流域进行“拉锯式”的争夺战。二千多年来,关于屈原的故事、传说,在沿江两岸人民中广为流传。屈原忠诚爱国的高尚情操,心系民众的仁爱情怀,纯洁无瑕的人格魅力,在汨罗江两岸人民心中世代相传。

屈原提倡“改革内政,彰明法度”,遭到反动贵族的排斥,被逐江南,最后他辗转来到了汨罗江边,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九年时光。屈原的不朽诗篇《离骚》《九歌》以及《九章》中的部分章节都是在汨罗江一带写成的。屈原被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祖国的命运担忧。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无限悲痛。感到平生的理想和抱负付诸东流,他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怀着满腔悲愤,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来到汩罗江,纵身跃入波涛滚滚的江中。百姓闻迅赶来,纷纷划着船只奔向屈原投江处,抢救屈原,十天后,才找到他的尸体。人们抢救屈原时,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他,纷纷把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屈原葬于汨罗山,墓前立有“楚三闾大夫墓”石碑。

屈原投江前,写下了《怀沙》:“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公推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成为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在屈原的殉难处——汩罗江,投放粽子,同时举办大型的民间龙舟赛。

缅怀屈子,寻根诗祖,沿汨罗江经长乐古镇,逆流而上直到杜甫墓祠,一路有诗仙李白的作品,黄庭坚的故乡,诗圣杜甫墓,屈原留下的千古名篇。

汨罗江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汩罗人胸襟开阔、吃苦耐劳、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秉性。屈原、郭嵩焘、任弼时、康濯、白杨等精英人物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渗透在汨罗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他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强大精神动力。

汨罗,“端午源头、龙舟故里”。2006年,国务院公布“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歌舞,《世界有条汨罗江》,充满浓浓诗意。

诗人余光中说:“那一弯浅浅的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旧时的汨罗江是条黄金水道,《岳阳市交通志》载:汨罗江在民国初年载重390吨的盐船可抵平江县城,1950年枯水期仍可行12吨的船,丰水期可行50吨的船。平江县运出货物无须经过其他口岸周转就可直达武汉、上海,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效率。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汨罗江流域的森林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年淤高,水运锐减。

为了保护好母亲河,建设生态文明、充满文化魅力的汨罗。汩罗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汨罗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打击非法淘金、挖砂,关闭江堤的排污口,对沿江两岸的产品加工业、粘土砖厂、养猪场等大力整治、集中搬迁,打响了护河的人民战争。如今,沿江风光带和北岸骑行公园,串起了两岸沿线文化集镇,形成了包含“民俗、龙舟、端午文化”的风景线。汨罗市境内的汨罗江,一路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汨罗江,河水清澈,宁静,她像一条蓝色的彩带向前方延伸……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