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赫的麻斜张氏家族
李上池
一部厚重的麻斜历史,其实质就是张氏家族在麻斜的发展史。到麻斜参观,看了许多文物古迹,其中大多数都是张氏家族所留存的,如张氏大宗祠、张氏陵园、张屋渡、古井、石狗等。走进张氏宗祠,可见其正面有左、中、右三个门,与一般祠堂的一个中门不同,据说从中可窥见麻斜张氏家族的不同凡响。
麻斜人口4500多人,张氏家族占总人口的94%。历史上,麻斜张氏家族人才辈出,先后出了多名进士,一名状元,近代出的科级以上干部、高级技术人员、大学生达500多人,令人赞叹。
麻斜祖先张苍显、张苍富、张苍诚3兄弟肇居麻斜,以此为基业,繁衍生息,其子孙不断向粤西一带扩散,徐闻、海康、逐溪、吴川、化州、电白、茂名甚至海南等地,都有他们的子祠,人口达8万多人。
张氏是最早开发麻斜的前人。麻斜经过张氏家族几百年的开拓、建设,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麻斜张氏的始祖张苍显,福建莆田人,生于宋理宗嘉熙4年(公元1240年),于宋度宗宝佑3年(公元1255年)考上举人,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荣登进士,才25岁。苍显文才极佳,深得宋度宗赵禥的厚爱,不久就选入翰林院,公元1269年,任广东雷州府刺史,那时的雷州很大,粤西、广西部分地区都属雷州府管辖。张苍显在位期间,领导雷州人民大力发展经济,除倭寇,保一方平安,为当地人民所称颂。
张苍显不落叶归根回故乡福建,选择麻斜定居,里面有一段故事。
公元1276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张苍显巡视雷州大地,当他乘船到达湛江湾(今霞山海湾大桥一带)时,见东面的麻斜地势平坦,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海鸥在海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并不时往麻斜的沙滩上歇息。张苍显偕众人上岸,在渺无人烟的草地上慢行,见硕大的山鼠在脚下钻来钻去,山坡传来山鸡的阵阵叫声,鹞鹰在天空悠然地翱翔。张苍显想到,这里虽然荒芜,但草木茂盛,证明水土旺,不妨试着种几棵蓖麻,倘能蓬勃生长,必是居住的好地方。张苍显这次巡游,与麻斜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1279年3月,南宋皇朝在广东新会崖门港全军覆没,张苍显逊位,同雷州人民依依惜别,时年39岁,有3个儿子:张洞微、张洞渊、张洞玄。同年3月底,张苍显两个胞弟张苍富、张苍诚投奔而来,两个胞弟也有了妻室儿女,苍显和弟弟3家十几口人再次乘船登临麻斜,见3年前种下的蓖麻茁壮地成长,枯萎的老枝生发出许多嫩绿的新枝,蓖麻在海风的吹拂下,向西北方向倾斜,见此情景,张苍显说,这里的气候水土与福建莆田相近,南宋王朝行将灭亡,时局动荡,兵荒马乱,这里偏远,安全,就在这里永久居住吧,地名就叫“麻斜”。这段故事,记录在张氏的族谱上。不出苍显所料,濒临湛江湾的麻斜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张氏家族在这里居住,逐步发展成为粤西的泱泱大族。
苍显长子洞微不负父志,勤奋好学,考上进士,官至琼山县教谕,退休后定居麻斜,其子孙除生活在麻斜十四条村庄外,还分流到海南、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麻章、南三等地。二子洞渊、三子洞玄的子孙也分流到粤西各地。张洞微、张洞渊、张洞玄成了除麻斜以外的粤西地区张氏的始祖,是粤西张氏三大支派。
张苍显的祖父张朝神,福建莆田人,生于南宋宋宁宗嘉泰4年(公元1204年),朝神20岁考禀生,35岁考贡生,淳佑5年(公元1245年)荣登进士,不久被宋理宗皇帝赵昀选入翰林院。翰林学士在宋朝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权力相当大。张朝神历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宗3朝,为三朝元老,主持翰林院多年,官阶3品,翰林院的人都尊他为师长。朝神61岁时,和25岁的孙子苍显同在京城最高文化机构任职,掌管国家文化建设,在福建莆田传为佳话。
张朝神生三子,长子日星(苍显之父)于宋理宗丁未年(公元1247年)考上状元,授官江南两路转运使,这个官职,在当时是掌管交通、财政、人事的大官;次子日光于理宗庚戌年(1250年)考上进士,当工部尚书;三子日福己酉年中举,任广西梧州府苍梧县知县,日福后来在吴川定居,是吴川大路张氏始祖。
张朝神晚年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带领家乡人民把莆田学宫扩展为莆田书院,推动莆田的读书风气进入鼎盛时期。朝神享年83岁,著有多卷诗文。朝神逝世后,莆田人把他的祖居改建成“张朝神纪念馆”,成为莆田的一大文化古迹。
麻斜张氏家族的文物古迹。
张氏古井,建于明永乐年间。始祖定居麻斜后,发现古井所在的位置有喷泉,泉水清澈、味甘甜,便跟着泉眼建了这口井,井口呈四方形,边长1.5米,井深6米,用云石砌成,工艺精巧,井底放置桂木。这口七百多年的古井,泉水从来不枯,以其清香的甘露滋养着张氏家族的世代子孙。
张氏石狗,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为青石雕刻,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坐状、蹲状,石狗数量有多座。张氏家族视石狗为神灵,加以供奉,祈求石狗保佑,盗匪不敢入村,子孙后代出海平安。
张屋渡,大约建于明代,渡口的对面是南三岛的王村。张氏祖先很久以前就迁居南三岛,为方便往来,建了张屋渡。早期的张屋渡用木船,后来用机船。2011年,南三大桥建成通车,张屋渡才停渡。张屋渡对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方便两岸人民往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张氏鹰雄班,形成于清代,其表演内容是鹰雄因猴子挑衅而恶斗。鹰雄表演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颇具特色。“舞鹰雄”,鹰的造型是宽翅、利爪,机灵而勇猛。雄的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强悍威武。表演的套路大致有“醒鹰雄”、“格斗四门”、“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采天青”等,舞鹰雄技艺超群、惊险刺激、扣人心弦,令人拍手称赞。
张氏陵园,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座北朝南,《麻斜张氏族谱》载,太始祖日星墓始建于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随后续建始祖和后祖,清代有墓10座,灰沙夯筑,墓陵的门楼气魄雄伟。群墓外围有一大墓帏,有中、左、右三拱门,成品字形,高约5米,顶部饰琉璃瓦。中门前额书“张氏陵园”,左门书“山青”,右门书“水秀”。中门后壁额书“奉宪建造”,左门“毓圣”,右门“聚贤”。园内绿草如茵,风景幽雅,气派非凡。2015年11月,张氏陵园被评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宗祠,占地面积724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坐北向南,砖瓦结构。始建于明永乐甲午年(1414年),清光绪年间重建,1987年重修。宗祠分为后、中、前三进。前进有左、中、右三门,中门横额书“张氏大宗”,左有“支分闽水”,右有“裔出莆田”。后进有太始祖张日星(状元)、始祖张苍显(进士)等列祖列宗灵牌,东西影壁浮塑“福”“寿”两粉红色大字。前进东明殿上镶刻“张氏家训”。民国时期,乡贤张明西牵头筹资,于1933年在该祠创办麻斜小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麻斜小学成为革命据点。麻斜小学远近闻名,培养了张创、张炳、张保护、张中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2008年,张氏大宗被评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麻斜张氏家族源远流长,举世瞩目,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张氏子孙拜祭日期,粤西及海南省等地的张氏后裔云集张氏宗祠、张氏陵园,缅怀恩德浩荡、声名显赫的列祖列宗,祭祖仪式十分庄重、热烈。
麻斜张氏家族兴盛的重要原因是良好的家风和教育。张氏家训的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毋作非为、教训子孙、各安生业等殷殷教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张氏后人。张氏家族能人辈出、地位显赫,但他们没有半点戾气,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张氏族人始终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精忠报国。
朋友们,有空就来麻斜参观旅游,看看张氏家族的文物古迹,了解一下这个伟大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