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上池的头像

李上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9
分享

龙带天池北月村

北月村,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的西南面,面向大海,背靠山岭,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

以前,北月村前是一片大海,涨潮时海浪拍击着村庄沿岸。北月村人希望村庄“风调雨顺,波浪不兴”,遂将村庄初名起为“调浪村”。1728年,村人发现村庄连接的后岭地脉极象一条龙,村北的尖角岭协间有一池,若皓月,族人认为“龙带天池,富贵不断”,遂将村名改为“北月村”,一直沿用至今。

法国租借广州湾时期,修建一条马路经过北月村,从霞山、石头、宝满、北月、鹿渚一直延伸到铺仔圩、新圩、太平,这条古道用石子铺设,高低不平,车子在上面走过一上一下地抖动,人们称之为“番鬼路”。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古道改为沥青路面,现为373省道。

解放前,北月村的许多山岭如牛乸岭、尖角岭、沙仙岭、潭肚岭等,荆戟遍布,蛇蝎、豺狼虎豹出没。开荒时,为避免意外,村民早上开工前,先聚集一大群人,敲锣打鼓,驱赶猛兽,才敢进山垦荒。在山坡上人与人要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太疏或走散被猛兽伤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晚上,北月村两位村民在山坡上看守番薯,一个被老虎吞噬,一个被吓破胆。

明朝末年,倭寇骚掠,屡犯沿海,北月村民常遭侵扰劫掠,无法生存,村民纷纷逃往湖广、电白、石城、徐闻等地,造致田园荒芜。那时,官差又迫交课税。村中族老为保祖宗基业,坚守故土,求得县府缓收课税后,不辞劳苦,多次前往族人逃亡之处劝说,族人才陆续回归故里。

清朝初年,军阀割据,匪盗猖獗,匪首陈学昌(妃陈仔)、陈振彪(造甲三)、李福隆(妃肥),尤其是以“铁门槛”为据点的小股土匪“哮喘荣”到处活动,村民的财物几乎被抢劫一空,有些妇女甚至被凌辱。

《雷祖志》载,1054年,郡守张弦上任不到两年,忽然境外传来瘟疫,蔓延极快,疫情严重,人心惶惶。住在“雷祖祠”附近或染上病到“雷祖祠”避难的村民,却能平安地逃过此劫。这事传扬开来,村民争先恐后涌向“雷祖祠”,造成混乱。郡守张弦知道后,下令找寻工匠,雕刻“雷祠三殿”神像和李太尉神像,以镇邪,驱瘟疫,并告知村民不要涌到“雷祖祠”,在自己的村庄迎神镇邪,就会平安无事。后来疫情得到控制,并逐渐消失。事后,村民都相信神灵,感激郡守张弦之恩。自此以后,每年元宵节,村民都敲锣打鼓游神像,久而久之就成为游神习俗。现在,北月村的游神习俗变为丰富多彩的舞狮、舞龙、鹰熊舞、飘色、彩车巡游等文化娱乐活动。

以前,北月村村前的大片农作物几乎年年受海潮侵袭,村民苦不堪言。1932年,乡绅陈学谈、陈家劭发起,在北月村的南面修筑防潮大堤,堤宽十丈,高二丈,长达3公里。筑堤的钱基本是陈学谈出。堤的临海面有大片滩涂,种植大面积红树林;堤的背面有千亩良田和鱼塘。近百年来,该堤抵御过无数次狂风大浪,仍安然无恙,守护着北月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公社化时期,北月村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农艺师陈庆登,他指导村民大搞科学种田,大积农家肥,种出了水稻单造800斤、蕃薯平均亩产5000公斤的记录。陈庆登精心培育的番薯新品种“标心红”,单株蕃薯重量达80多斤,简直是奇迹。北月大蕃薯当时轰动全国。中国科学院派专家多次亲临北月村考察“标心红”番薯的生长情况和高产技术。“标心红”番薯先后三次进京,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春潮涌,北月村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村民除了搞好自身的农业经济外,积极投身于商海,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短短时间内,北月村的钢材、水泥、砂石、装修材料、土产药材、农药化肥、饮食、旅业、客运、货运、汽车修理、钣金喷漆、粮食加工、五金、电讯器材、建筑工程等行业如雨后春笋,分布在本市和邻近县城以及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北月村利用海边滩涂养鱼虾、养蚝,大力发展“两水一牧”产业。北月蚝鼓远销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每年收入数佰万元,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大村庄。北月村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时期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月村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共东南区委的领导下,北月人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北月村先后建立了游击小组、党小组、农会、妇委会、民兵队和交通联络站等革命组织。全村先后参加革命的有70人。为了更好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北月村建立了“白皮红心”两面政权,开展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抗征、抗粮、抗丁斗争,抵制国民党的各种反动政令、法令,施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禁赌、禁枪、禁偷等各种条令。“白皮红心”两面政权,有力地惩罚歹徒恶棍,保护人民群众,打击反动顽固势力。

北月村历来重教兴学,明清时期就设学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的私立学校,请遂溪浩发村拔贡陈宾如讲课,旧址尚在。

历史上,北月村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自明代到清末,出了陈志仁、陈大训、陈经宇、陈廷献等举人和贡生、廪生、庠生等100多人。近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陈学谈、陈家劭、陈学奇、陈庆登、陈福来等。

陈学谈自幼聪慧,是民国时期湛江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湛江家喻户晓。1899年,法国殖民者侵占广州湾,初时,治安不稳。陈学谈出面平定土匪势力。1911年春,陈学谈任赤坎公局长兼赤(坎)西(营)商团团长,成了地位显赫的地方行政长官。陈学谈长期在湛江高居要职,从政从商。他富了不忘桑梓,经常接济有困难的父老乡亲,灾年带头赈灾济民,拨款资助家乡筑海堤、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陈学谈尤其热心兴办教育事业,先后独资创办学谈高等机械工业学校、中正中学、北月小学、立轩小学,捐款资助遂溪中学、四维中学、觉民中学、晨光小学等多间学校,陈学谈独资或合资、资助办学共70多所。筹资创办赤坎寸金医院。民国初年,雷州地区匪患猖獗,到处抢劫掳掠,杀人放火,并以广州湾作为藏匿销赃窝点。陈学谈斥资组建章坎民团和赤坎商团以防卫广州湾。1921年,粤军第七路军司令黄强奉命前来雷州剿匪。陈学谈配合黄强,捣毁设在赤坎、西营的匪窝,初步平息了肆虐雷州的匪患。陈学谈剿匪,赢得民望。1923年,陈学谈任遂溪县县长,不久又提升为雷州三属民团总办、雷州善后处处长。

旧时,北月村的“北月八景”:尖岭秀拔、北池月涌、大潭鱼跃、碧海潮生、远峰云起、凉泉时出、南亩云连、竹园有拥,远近闻名,每景均配有一首诗。现在,北月村根据村庄的美丽景点,定了北月新八景:龙带天池、桃李岚峦、金鸟盘空、黄金碧涛、昭穆圣迹、关山月明、桥畔寻踪、南北合韵。

北月村人口有6000多人。祖籍在本村的华人华侨达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泰国、印尼、秘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北月村相继被评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湛江市卫生村”“湛江市最美的村庄”“湛江市生态文明村”“湛江市最美丽的村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