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饶武深圳作家的头像

饶武深圳作家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06
分享

雷山过苗年

雷山过苗年

 

我们一行十人要去雷山过苗年。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去体会和了解雷山苗族的苗年到底是怎么过的。今年雷山过苗年是定于1123号。我们也就既定于1123号上午十点之前必要赶到雷山,好去和苗族同胞过苗年。

雷山,说起来我还是真的第一次听说起。后来想了想贵州省黔东南有个雷山县。我突然想起来了。雷山县是贵州省一个贫困县。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打造民俗旅游文化,雷山地区也就开始脱贫了。

在这个世界上,你的学识面再多再广,还真的有好多不知道的,或者被遗忘了的一些事情,也就不能用孤陋寡闻这个词来一言而概括之。我反复在琢磨雷山这两个字。想起传说中的雷山老母,雷山老妖,难道这些传说就出语于此地雷山不成?雷山必是山很高,山上有雷有雨、常年起云雾;雷山给人有一种故弄玄虚之玄妙之感觉,想必这里有神话故事与爱情相关联的说不定是一曲凄美的传说。雷山一定离天很近,云缠雾绕。

雷山的文化底蕴很深,确切点地说此地乃为苗族百苗之乡。为什么说百苗之乡?据雷山当地人讲,在雷山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到底有多少个苗族谁也说不清。古时候一座山头一个苗族,他们多用衣服的颜色来划分和区别生活在不同的山头苗族。等一下过苗节看他们的衣着服色,好好的数一数就知道了。

雷山年年有苗年节。苗年节怎么会是在1123号?据说各种传说的版本太多,和我在一起的这一路“大学者”也无人可以回答得了这个问题。若想要知道详细,你就得去亲身体会,再就是去查阅古苗历史和看地方志。

雷山有过苗年之说,也有过苗年节日之说。苗年与苗年节日这之间又有什么区别?苗家到底怎么过年?想必很多人想知道,那只有和我一样去见识见识也就知道了。想必过苗年一定很喜庆也热闹,想必汉人过年杀猪宰羊,苗家人也应该是这样。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以苗族为主,此地风土人情故事浓郁。雷山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雷山县境内雷公山海拔2178米,最低海拔48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处贵州暴雨中心,水资源丰富,风景优美。雷山县人口153031。苗、汉、水、侗、瑶、彝等,有6个民族,苗族占人口8478%

传说中的苗家女子穿艳装漂亮又多情,苗家小伙子会吹芦笙。在月光之下对山歌,在凤尾竹里送定情物。苗家小伙子隔山唱歌妹妹听,苗家妹妹隔山唱歌来作回答。

我们这一行采风人的心情是迫切的,在一路上在谈论最多的话题苗家人的生活有什么风俗习惯,苗族的起源,姑娘到底长得有多么漂亮,苗家小伙长得有多帅。钉子(女孩子)在笑你们男人等下认识一个苗家妹子,舍不得了就忘了回深圳。到达雷山县城是1123号的中午11点,汽车就停泊在雷山县第一中学左侧马路旁边。

车门一开就传来了喧嚣的笙歌声,心情也就跟着噤声。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三五成群的穿着节日盛装,长得端庄又漂亮的苗家姑娘全都朝一处地方走去,心情就跟着潮涌。我有点迫不及待了,紧跟着(她)他们走进了雷山县第一中学广场里,只见当下已是人头骚动,穿着苗族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大多数都聚集在这里,还有从外头陆续朝这里走来。也就是说这处广场是节日集合点。

突感眼睛有点花了。一是受到气氛所感染;二是感觉四下花花绿绿花得不俗;三是到处五颜六色,觉得世界上什么颜色在这里应有尽有。再就是一些叫不出名的装饰物应称得上是花枝招展。还有稀奇古怪的服饰。此乃穷尽了天下所有服色和款式。广场空旷之地放满了鸡鸭鱼,有的人正在忙于把鱼串起来,把鸡鸭吊起来。

广场东边一处空旷的地面上有一件发光的东西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或者是爱好摄影者朝它走去。我认为他们的想法应和我一样,只想在近处看它过究竟。原是一顶超级大的银帽子。银帽子上面饰满了花纹图腾,帽子顶冠上饰有荷花、荷叶,周围是俊逸的战马和骑在战马上的勇士。一圈响铃上饰有蝴蝶花纹,苗语称蝴蝶(百花)。传说是苗王的王后在过大节日佩戴。此物用纯银打造说有八十斤重,得两个人抬着走。怎么称呼它,叫“银冠”还是叫“银鼎”。

我认为它冠冕堂皇的样子,最多只能作为一种摆设而已。想必世上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头颅,就是有那么大的头颅,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可以来佩戴得起它。如果能戴得起这顶“银冠”的苗王的王后绝对不是人。这顶超级大的银帽子不如说是一件聚集了现代工匠们的创意和精湛的手艺加上智慧的结晶,也就是说是银匠用锤子一锤一锤的敲打,还得细心斩刻出来的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而已。

我倒是被广场西边一角三五一丛、四六一簇的衣装漂亮的苗族姑娘所吸引。她们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用手机相互拍照。

她们都很年轻,大约在十五十六,最大十七八。她们头上戴着银光闪闪的饰有一圈各种花形和图案的帽子,还有两只像牛角样长长的又像半弯的月亮一样的装饰。上面斩刻图案象征太阳,鸟的翅膀和羽毛。女孩子高挺的胸膛前挂满了大小不一、图案各异的吉祥银牌。稍稍动一下身子就会发出响声。苗家姑娘个个生得眉目清秀的,其眉梢之间青春年少的样子清纯得可爱。

她告诉我,她们就是这所第一中在读高二的学生。我问她学校里有多少学生?她回答有三千。我问她贵姓,她回答我姓彭。你为这个彩排了多久?她告诉我前后有一个多星期还有多。你这一身饰品重不重?不重,很薄。自己家里,或者祖传的?不是。统一发的,用完了要归还。我问她你最大理想的职业是干什么?她说她的理想就是想当一名作家。好啊!你要多努力,多看书,一定要知识渊博。你就当一名写好民族文化研究的学术作家吧!

苗族分门别类有百种之说:百鸟苗、锦鸡苗、岜沙苗、花带苗、花衣苗、依水苗、长裙苗、中裙苗、短裙苗、八寨苗、裤筒苗、青衣苗、黑衣苗等等。到底有多少个苗,连苗族兄弟自己也说不清楚。若要分清类别就看苗族人身上穿的衣服和所佩带的饰物。

过苗年热闹的场面,我且称之为快乐的游行队伍。在这一群群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色和花色的游行队伍里引起我注意的是《回娘家》这首歌中所表达的一场真实的场景。有一列队如歌中所描写的那样的苗家女儿回娘家。头戴一朵大红花,大红胭脂脸上擦;右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背着一个胖娃娃。胖娃娃在一周数之内,娃娃头上戴着银八仙帽子,有的熟睡在母亲后背的小背篓里。很有意思的事,待娃娃长到一周岁,女儿回娘家得挑上一担,两只鸡、两只鸭,扁担两头糯稻穗子压得扁担两头发。

我开始认为过苗年一定会是有赶市,就如逛灯会一样。街面上到处有出售苗家的土特产品,而且品种就像超市里一样琳琅满目。还有苗家汉子和苗家女子穿上节日的盛装到处走来走去的。我还想多买些苗家土特产带回深圳。如今在雷山县苗家过年形成了一种形势,过重于在表演上。

过苗年的游行队伍开始游行了。街上行人靠路两边站,前面有好几辆警车鸣笛开道,护国旗队近在其身后,步伐端庄且稳健。还有各种鲜艳的旗帜和牌号随风飘荡,后面紧跟着身穿节日盛装的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骑摩托车开道的小伙子倒是一道亮色,弄得一些女士情不自禁的走上去与之勾肩搭背拍摄留影。场景尉为壮观,四个字艳丽色彩。

畜有长胡子的老人就是真老人,没有长胡子的老人就粘上假胡子装扮成老人。为了达到景观中的效果非得凑足人数,非得排一个老人长寿队伍不可。长寿老人端着长烟袋摆出吸烟姿态就会长寿的样子好叫人费思量。内行看场景,外行看热闹乃同一道理。不过,像这种有意思的场景还真的不少见。

少妇背着娃娃排成一长队,有的娃娃被喧哗的声音惊醒哭闹。挑鱼的一路长队;挑鸡鸭的一长队;挑包谷粟米的一个长队。这些挑担的多由中年妇女来扮演。

抬肥猪的排起了一长队,这些重活全是由苗家汉子担当。杀猪过年好喜庆,大肥猪两三百斤一头。大肥猪太重了,这些汉子只得轮流替换着抬。牵牛的也是一个长队,长须老汉走在老牛的身边时不时的拍下牛背。农耕社会,牛就是农民手里的宝。吹长管芦笙的有一个很长的队伍,最长的芦笙有三米长,集体吹奏起来声音很响亮。吹短管芦笙的也排了一个超长队伍,短芦笙长在一尺。这些吹短管芦笙的全是由十多岁的大儿童在吹奏。还有穿着花色相当好看的六岁以下的小女童排了一个长长队……

扛着鸟铳的排了一个长队,他们叫“岜沙苗”。岜沙苗人喜捕猎,岜沙发音“叭沙”,鸟铳的响声。感觉扛着鸟铳的包括他们身上的衣着打扮就好像当年土司手下的保安团。弹瓢琴的列了一个长队,一边走一边弹;抬木鼓的一个长队;抬山上大杉木树的一个长队(号称杉木王);还有年轻的小后生排了一个长长的摆手队;各种各样的花色衣服为各自一长队。游行队伍中有多少个队形?我连数也数不清。

纵观起来,排起了两公里路长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的尉为壮观。队形整列出发,为了瞻前顾后,队伍是一路上走走停停。

叫人终身难忘就是那悦耳的“叮当”响的银金属的响声。这一路经过精心设计好了的人与人之间的标准距离,一路排开来的苗家姑娘们的头上和身上所佩戴的银钗、银饰,在摆动身体动作时的一致性,所发出的“叮当、叮当”响,还是有相当的震撼。

印象深刻的是锦鸡舞。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传统舞蹈。男女身穿锦鸡羽毛为服饰,称锦鸡苗族。

“古瓢舞”以“瓢琴”为伴奏的一种舞蹈,男性在前边拉古瓢琴,姑娘踩着琴声双手呈抱圆形摆动并扭腰,摇胯,步伐轻盈。身上佩戴的银饰随着身体摆动发出“叮当”之声。悦耳动听别有情趣。古瓢舞与芦笙舞相似,二步、四步、五步、向右转一圈循环有序,可同时拉古飘琴吹芦笙在同一场所上翩翩起舞,缓缓趋步向前,舞姿优美。

铜鼓舞是鼓手在敲击铜鼓时,姑娘小伙子踩着鼓点有节奏的跳舞。芦笙舞是苗族独有的民族民间舞蹈,穿盛装的姑姑和中年妇女围圈手牵手一起跳。随着芦笙的曲调,统一步伐,徐徐向前移动。

花带苗用的是一种大芦苼,用碗口粗的竹子制成发音管,远看像炮管一样。芦苼管上装饰了叫芦芒的青草,系上红绸带。男人帽子上装饰羽绒为帽沿,穿花衣、腰间系彩带的女子围在一起。这种像炮筒一样的芦笙吹奏起来声音宏亮,如从地面上震出来的带着立体声。穿花衣的苗家女子围着炮筒芦苼的乐章翩翩起舞。

苗族过年场面热闹,在我的脑海里惊鸿一撇的是四位穿着苗族节日盛装,身上装饰满了闪闪发光的各种各样花色银饰,手拉着手轻缓慢步,时不时的一摇一摆的,身上银牌银饰跟着“叮当”响,个个长得像模特一样的高窕身材的姑娘。

在四位姑娘的前面有一位穿青衣饰大花的女子挽着头发,前髮髻上插一朵大红花,双手举着“苗年”的牌子。都在叫她后面的那四位才真叫长得好看又漂亮。多少人按捺不住骚动的心冲上去和她合影留作纪念。

苗族过年,我想了很久。我看到了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我也看到了一种新兴文化,就如我所见到的姑娘和小伙子们穿戴漂亮且有创意也新颖的一条长长的游行队伍一样。这里头包含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我认为热闹也好看。

长街闪耀银光色,欢歌笑语响叮当。莫道雷山库不足,物华天宝惊路人。不由得我想起几年前看到一个温州人所写的创业自传史,书中说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赶制出了这样的装饰一千多套。去苗山过年看的就是一种排场和热闹,当然,这文化气氛还是不错。

 

2017/12/1于深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