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饶武深圳作家的头像

饶武深圳作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2
分享

今日大暑话蝉

今日大暑话蝉

饶 武

1

清晨起来,也许你不急于洗刷,而是上着短背心、下穿短裤头,趿拉着凉鞋趁着清凉的晨风漫步在林阴小道下。也许你很惬意的欣赏路边花坛中绽开的花朵,感叹在清晨时看到的花朵与中午看到的大不一样。清晨的花朵又鲜又嫩的,花瓣上粘着雨露如豆蒄少女,中午的花朵蔫不拉几的像不像是人老珠黄。你会发现,在小河边、池塘边的杨柳枝上的嘎螊是不是在一夜之间多了起来?当你听着清脆而又响亮的嘎螊鸣叫声你又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哎呀!这些虫儿叫得又吵又热闹的,昨天这里还没有啊!也许你一下子就会明白“季节”这两个字,季节到了。

这些嘎螊也不管它占领的树木下面有没有行人,且自据高的嘶声竭力地“吱儿、吱儿”的在鸣叫。嘎螊目空无人只怪它才刚出土而已,也就不知世事有大有小。刚出土的嘎螊不知世事才敢喧闹的大哗,而且哗声此起彼伏。

自我居高处,了了无知声。

谁知水底下,孑孓有子闻。

我写在书本里头有好多的小故事大多是在小时候听村里老人所讲。老人说嗄螊(蝉)和出家僧人有着那么一层“因果”关系。有板有眼地说这个传说是从古人口里代代往下传,说是有那么一个朝代出家的僧人多得实在不行了,走在路上一不小心撞到的多是托缽僧。有个问题僧人多了田地就没人去耕种,田地没人耕种粮食产量就减少了。恰巧又遇上连续三年干旱,旱得连山上的百草都枯死了。一个没人种田;二个又遇上旱灾,地里也就没有庄稼,没粮食就会闹饥荒;饥荒得不到解救就会饿死人。种田的人饿肚子出家人就更不用说了,出家僧人饿得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捕捉寺院旁边刚出土的幼蝉……

叫人捉摸不透奇怪的事,干旱之年嘎螊特别多,嘎螊多好在嘎螊肉可以吃得。干旱天灾闹到后来连草根也吃得没有了;连能吃的树皮也剥光了;连小昆虫也吃得没有剩下的了。老天爷开眼,终于下雨了,山上草木生长出来了。关键的一件事出家僧人也明白了,吃的粮食得靠劳动才会有,原来祈求神爷佛爷下馅饼根本不成立,连老天爷也不会下馅饼,大部分回家种田种地了,农村劳动力增多了,粮食产量也就跟着提高了。

田地里庄稼有人种了;闹饥荒的日子也就过去了;国家不打仗也就太平了。“嘎螊献身度饥民”和“佛度有缘人”也就是这么说来的。为了抵罪过、消除孽(业)障,继续出家的僧人发誓修行,称之为为蝉修(禅修、禅定)、打坐入蝉(禅)。传说唐三丈是金蝉转世。后来民间也就有了蝉是一种吉祥物能起到避邪消灾这么一说。

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春夏秋冬有四季,还细分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大暑节气多在头伏七八天之间;大暑节气在二十四季节气当中最酷热天气。俗话说“大暑、大暑,锅煎水煮;大暑、大暑,热死老黄牯。”老黄牯就是老黄牛。为什么说热死老黄牛而不是水牯牛?因为黄牛生活在陆地上不像水牯牛经常在水里打滚戏水,滚一身泥巴,所以才有热死老黄牛这么一说。有说热得像火炉;有说热得似烧烤;有说热得在地面上煎得熟鸡蛋;有说热得全身打颤;有说热得出不得房门也动不得手脚,稍为动一下手脚就热得汗流浃背,有说有说,对于三伏天的所有的有说可以写上好几书页。热难当来热难当,再怎么热难当也要当。是人个个叫热怕热,然而偏偏有些动植物喜热,它们是越热越长,如植物中有水稻、红薯、马齿苋;动物昆虫中有嗄螊(蝉)、蚂蚱、蚂蟥等。

2

小时候的我特别有好奇心,还特别喜欢关注小动物,关注不说还非得弄清楚。在我家大门前不远处的池塘边上有三棵合抱粗若百岁的老柳树,别看柳树岁数很老,其枝繁叶茂的每当微风吹起柳树枝条儿犹如蜻蜓点水一样时不时的点到池塘里戏弄得鱼儿为之跳跃。很有趣的一件事也正好发生在大暑节这几天。“皇天厚土,金蝉破土”,好像有个声音在不停的唤醒在土壤下有一说是蛰伏了五年以上的蝉。“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五谷熟了,五果甜了,机不可失,时不待你,赶紧钻出来。”

我关注到柳树下才是幼蝉的家,幼蝉从土里一个接一个的爬出来,一旦出土了它就要立即寻找到一处质高点,一是为一鸣惊人;二是为蜕化成嘎螊(禅道)。一般会就近处爬到一棵树上,多是杨柳树,并且在十二个小时里涅槃。一只幼蝉竟会出现神奇的一幕、随风蜕化成一只会飞会鸣叫叫声响亮的知了。

民间谚语:“嘎螊出土,再造乾坤;嘎螊早叫,农民吃苦;嘎螊苦叫,旱天早到。”我发现嘎螊如有约定一样,竟然会同选在一个时间点上出土,有时一棵树干上挤得满满的,在一棵树脚下熙熙攘攘的全是。一时间房前屋后、河池边上、塘堰渠沟、山丘上、土坡堆上的树木上,只要有树木就会有它,特别的杨柳树枝上聚得最多。我在捉摸好像是同时爬到一棵树干上面,在离土若五尺左右立住足蜕皮,再就是蜕化后留下无数半透明的蝉蜕。蝉蜕是一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是治感冒降表热的良方。

我发现刚蜕壳的知了的幼体色青白,一对小翅膀蜷缩在一起,看起来弱不禁风,此时应称之为幼蝉才算合适。幼蝉不停的往树上爬,爬呀爬,爬一步变化个样儿,爬呀爬,终于爬到树梢上翅膀也张开了。知了亮亮翅膀说明翅膀硬了,翅膀一硬就开叫。知了叫起来不是一个叫,而是一齐叫。我称知了“集体发声,造出大声势吓它类”。只要第一只知了叫了,第二只马上跟上,第三只绝不甘落后。“知儿,知儿”的齐鸣大合唱的叫声充斥原野,有人说好听、有人说好吵闹。

我听外婆说,大热天爬到最高的树梢上的嘎螊在唱歌,它在唱热天好,热天真的好,谷子黄了该割了,割了谷子大家也就有饭吃的了,有饭吃的了,肚子里也就不愁不饱了。我听外公说,金蝉脱壳行了苦肉计,满天过海骗了土地神,然后爬到树尖上唱三伏,唱完一伏唱二伏,唱完二伏唱三伏,唱完了三伏全都成仙得道去了。嘎螊唱得越响,年岁越不好,嘎螊唱得响、干旱得响。我听村里号称百知的人讲,树上的嘎螊是在寻找伴儿。你人站在树下骂它在乱喊乱叫,它说我在唱情歌,我要把情歌唱给我的妹妹听。

老师在课堂上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每天所看到的和听到的知了叫,还有爬在最高处的树梢上不停的在鸣叫的知了叫,其实一树上知了只有三分之一在叫,这三分之叫的知了多是雄性知了在叫,也就是说只有雄性知了才会鸣叫。其实呀!雄性知了是用它那响亮的鸣叫声来召唤雌性知了知道。自然界很有趣,雄性知了鸣叫的声音越响亮对雌性知了的吸引力越大,往往会出现在一只声音超级响亮的知了身边围着一群雌性知了。雄性知了个个想做到一鸣惊人,原是生怕雌性不知道树林里有个它。成语一鸣惊人就是指雄性知了的鸣叫声。在你们这些同学当中,将来会有哪一位一鸣惊人吗?老师希望在你们这些同学当中有一鸣惊人的同学。

“一鸣惊人”老师的话我想了好久,过多的鸣叫就是“吵死人”。我在想象中的雄性知了对雌性知了呼喊,你过来,你快过来,我在这里你听到了吗。我好像在梦中对班上女生也这么叫喊过。常听老人说集家由于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吃不穷用不穷,又嫖又赌害死人。我又在想象若有人从赌场里走出来,他输光了钱财他心中必是烦恼,他一旦听到知了鸣叫必是在喊,烦死了、烦死了。还有要净心读书之人也怕吵,我要读书、你却在叫闹,东边的还叫落,西边的又起来嚎啕。

3

小时候的我其实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就是个淘气又不听话的孩子,爬树捉鸟捣小鸟窝的事没少干。每天忘不了必去干的一件事就是织蜘蛛网来捕捉知了,在织蜘蛛网之前必会细心观察在那处地方的蜘蛛网大,观察好了就开始取蜘蛛网来织成捕蝉网。我发现在两座屋子中间有个狭长通道,大蜘蛛老爱在这里织蜘蛛网。把四围的多根经纬牵挂在窗棂四角、好像《周易》上画的八卦图的蜘蛛网,想必这个像八卦图一样的蜘蛛网必是由一只大个头蜘蛛牵头编织的。在晨曦中、蜘蛛网上的蛛丝上粘着欲滴的露雨珠子。我想了好半天才算合理的把这个大块头大约有簸箕大小的蜘蛛网缠绕在竹竿一端用柳条弯成的有大人手掌一个半大小的椭圆上。

用蜘蛛网捕捉知了是儿时玩得最开心的一出游戏,也是在诸多游戏中觉得最有乐趣的游戏。手持织成的蛛网具,观察好了一只会鸣叫的知了,然后悄然无声息的把蜘蛛网具接近知了。当知了听到有响动时想逃走迟了,知了往上一飞双翅恰好粘牢在蛛丝网上,知了拼命的挣扎想飞跑也飞不了,只好在蛛网具上不停的上下弹动青黑色的小肚子。我用蛛网具捕捉知了时少不了念叨,知了,叫你淘气,叫你傻叫。好了,我要把那只最会叫的知了捉住了,然后不停的挠挠它下腹,挠得知了痒痒得不停的扭动尾腹,直挠得知了殚精竭虑了,尾腹不扭了,不叫了,成为个哑巴知了。

知了不叫不闹了我也玩够了,把知了往池塘里一扔,马上被一条跃出水面露出半个鱼头的大青鱼抢走了。还有看黄雀捕捉知了也是一大乐趣,每每看到一群黄雀或三五只一同朝向一棵柳树飞来,树上知了嘎然不叫了,好像被什么神力定住了。黄雀围捕知了。再就是用响雷不及掩耳来形容黄雀捕捉知了时的速度,还可以用快如闪电速变来形容。知了落到黄雀嘴里时,知了不甘束手就擒、且在拼命的煽动翅膀,并发出长长的哀叫声。再就是黄雀叼着知了飞走,空气中会留下知了绝命的呼叫声和断续的凄惨叫声。

小时候我就怀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原本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中的螳螂能不能捕蝉?我发现螳螂个头上没有蝉大,我也从没见过螳螂捕蝉,倒是黄雀捕蝉娄见不鲜。螳螂你个头上不如蝉大、你还想贪吃它,结果不但贪吃不成连小命也搭了进去。民间相传嗄螊铁壳金翅厉害得恨,只有黄雀钢嘴金钩才可降伏得了。

我注意到不同长相和个头大小不一的蝉,生活在不同的树上。其实在我们家乡生活着四种蝉类,黑蚱蝉、鸣蜩、蛁蟟、蟪蛄,在这四种蝉当中只有黑蚱蝉个头大,其通体青黑,叫声吱儿、吱儿断续起伏,地方人称之青嗄螊。鸣蜩的叫声悠长,知儿的一口气叫得很长。不知何原因,黑蚱蝉如今很少见到了,所见的多是鸣蜩和蟪蛄。蝉的生长周期很长,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下有树根和草根之处,食嫩根系为主,成虫后生活在杨柳树枝上,靠吸食杨柳树枝的树汁,完成交配后自行死亡。

蝉的幼虫在我们老家称之为“土猴、土麻狗、地老虎或土蚕”,是农作物主要害虫,咬食瓜果育苗。农民头天栽种下去的豇豆苗、辣椒苗、茄子苗,不等到第二天清晨就被它咬坏了,农民对它恨之入骨,叫苦不失,栽苗的时候只好伴上农药来毒杀之。土蚕外型像蚕子,不同之外土蚕有一对黑色大獠牙,身体卷起圆形。其实它是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蛴螬化复育,复育转为蝉。”还有一种僵蚕,个头白色,挖土刨地时会经常挖出。僵蚕类似冬虫夏草,僵蚕的形成就是被一种白僵菌感染了。传说用炭火将僵蚕烤熟了吃可治大人哮喘和小孩尿床症。

4

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随地域之分各有所不同。江南与江北有很大出入。比如黄河流域喜欢食幼蝉,长江流域就不食之。过了岭南到了南粤之地把幼蝉当成一道美食。我在河南许昌郑州吃过用花生油炸幼蝉,在山东青州食过用油煎幼蝉、蚂蚱,也在岭南客家人那里吃过用同样的油炸幼蝉。说来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其中一些传统饮食文化没变。把幼蝉炸成金黄色、香喷喷的咬上一口又脆又香。

其实,刚爬出土的幼蝉是一道美食,其体内富含高蛋白质。有关于吃虫子文化,探究其源必有其历史上的某种客观原因。中国古代就有食蝉习俗,三国时期曹植喜欢食蝉,王羲之写《兰亭序》与好友聚会于鹅池宴上就有一句“烹蝉猴”的美食。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穷困潦倒只得去柳树下捉幼蝉为食。

小时候我亲眼目睹了一件事有人吃昆虫。从江淮、豫鲁之地来到我家乡乞讨的受灾的饥民捕捉昆虫和知了吃。看到他们将捕捉到的一大堆蝗虫和知了用稻草裹住烧熟了当粮食吃时的场景。当时在想他们这些人连虫子也吃,为什么不吃粮食而觉得不可思义。我还听到他们用羡慕地口气说,你们这个地方真好,到处都能找到可以吃的东西,水里也吃的东西,草林中也有吃的东西。你们这里人的日子真好过,不比我们那儿连晴三天干旱,连下三天成河。旱一个两月遍地荒野、连根草也没有。

是啊!树梢上有知了;水里有小鱼小虾;草丛中有各种昆虫。在饥民眼里我们这个地方能吃的东西简直太多了,生活在天堂里一样。青蛙,甲鱼、泥鳅、黄鳝、乌龟、蛇等。然而我们这里大人说这些小动物吃不得、宁可饿肚子也不去吃它们。我在想我们这里人为什么只晓得吃米饭和五谷杂粮,其它的东西不吃?是不晓得吃、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想想灾民讨不到粮食吃,只能吃虫子。其实当时大家都一样吃不饱肚子。好在我们那一带有山有水,怎么说还能免强过得去。饱汉不知饿汉饥,想想灾民能弄到虫子吃也算不错了。

什么是饥不择食?饥荒多原于蝗灾与旱灾。闹蝗灾,闹旱灾都是天灾大灾。最可怕的是旱灾,干旱得四野赤地、百草枯死,人畜饮水困难,庄稼地里颗粒无收。可以想象到闹饥荒时的那种悲凉场景,饥饿的人们个个皮包骨瘦的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可怜情景?若是大家都在叫没有吃的东西了那又该是一种什么样悲惨现状?若真是饥饿之年人想要活下去也就不用太多的那些想法了,也不去挑剔了,只要是能裹腹的东西它就是美味的好吃的东西,吃下去毒不死人它就是好食物。

话蝉、说蝉,树梢上有几只蝉在鸣叫,“不好了,不好了。”想不到今年的天象真的应了谚语,“蝉多天旱”。长江水位跌落到了历史上同时期的任何一年的最低水位。人们也不用去责怪蝉了,百年不遇,有记录以来没有。当下众志成城,抗旱救灾。

2022年8月15日

于家乡武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