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饶武深圳作家的头像

饶武深圳作家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16
分享

我请你吃家乡饭菜


1

回到家乡少不了有人请吃饭。朋友邀请去也不好,不去也不行。我一怕应酬,再者我不会饮酒,害怕在饭局中少不了要做陪衬,盛情之下不得不饮上几杯;二者不会客套,嘴有点木、冠冕堂皇的话不会讲。还有分不清那个“主谓宾”的坐次,也就是当今场面上最讲究的那个和这个,怕怡人取笑。

见了面:寒暄、客套、假惺惺。还要莫名其妙的跟着拍掌,哈哈大笑一通。然而,还有更多的外因很难分辨得清。对于我来说以上那些也可以阳奉一二,但是最难以应对的是当下的人只要挂上了某某个单位的、多是带了长字。我又不认得那个是真长,那个是假长,还有那个是冒了那个的长。在私下里也听到了对文人轻不得、重不得,文人骨子里有清高的话。还有文人是无冕之王、搞不好就会在媒体上大放狂飙、道长道短的。

没错,文人有个性;文人有理想观念;文人是有骨气;文人多侠义;文人会揭露一些社会上不良的现象、有可能是丑恶现象;文人天生就具有对丑恶痛恶和对善良褒扬。只有文人才会纪录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只有文人才可以用一只秃笔写下传统文化,也许是某某一个小地方上的饮食文化。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也有屈膝须眉的文人;为利益出卖灵魂的文人;甘愿堕落的文人;得过且过不思上进的文人;看不到光明眼前全是黑暗的文人;满脸悲哀表情痛苦的文人;还有在社会上到处发放毒鸡汤、心地不良的文人;颂扬坑蒙拐骗、行使暴力、一夜暴富、主张厚黑学的文人;自以我为中心皇帝文人……实际上这些人根本就不配做文人。这个中的造化也就全靠他自己,是好与坏留给后人来评。

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国家;我家是老广济、我爱我的家乡老广济。刚刚看完中央一套晚间新闻联播还在感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手机铃声响起。是好友李四来电话说我提前约你明天中午去一家酒楼吃饭。做伴的有张三、王麻子、蔡六、胡甲几个。还特意申明我们是盛情邀请。谢谢!我只好找借口说赶稿子有点忙,怕明天去不了。搞什么搞!再忙也得吃饭吧!李四笑说。吃饭是吃饭。但我不喜欢去那些太吵了、太闹了的地方。

你放心吧!我保证闹中取静,自会安排一间叫你感觉到比较清雅的地方。李四说。嗯!还有,我先把话申明了。那些自称土菜馆的地方。怎么了?李四问。我认为不只是土,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那种,也就是说有些奇形怪状的怪味道。这个味道我吃不习惯。我知道。我保证不带你去那些地方。李四说。后面一句我没说出,简直就是去受罪。

实际上我这些话正中李四的下怀。我说我初回的时候、对于家乡饮食这一块上的认知比较含糊,开始认为土菜馆就是家乡菜,结果大相径庭。土菜馆如果真的做出了我儿时妈妈的味道,我又有何话可说。怎么了?可是端上桌的菜全是一些不论不类的、我多不认识,一个没品相;二个口味太重。还说什么是改良了的口味。有些人还沾沾自喜地自认为把妈妈的味道给改良了。自觉得应该是很良好的口味了。当然百货中百客,各有各的喜好。我认为家乡的原本有的风味也不错,如果照猫画虎的去照搬他人的那些……我想说但又说不出。

不是土菜馆,你放心好了!保证是一家符合你口味的一定很正宗的一家家乡菜馆。李四诚恳地说。经不得好友再三相邀,也就跟着三五朋友去了一家名叫“金色时代光耀驿道”的地方吃饭。家乡小镇上有处旺地、名叫大中北有色仓库,那里每天人流量很大,故将用家乡地方上方言“每天人多得推进推出的、黑了胡的人”。(有争议是嚇了胡、还是黑了湖)。那个可以吃饭的地方就坐在大中北有色仓库的那后面一点点。

金色时代光耀驿道好像躲在深山老林中的一座古刹,只听到钟罄声但见不到庙观。金色时代光耀驿道座在一大楼的第三层,得乘坐电梯上去。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整体墙面的高山流水的风景画图,还配有真实与真物的,听到“哗啦啦”流水声响的、作为风水布局用的实景。第一个感觉金色时代光耀驿道客堂比较宽敞,环境优美里头空间很大,人来客往的。我明白生意好才会人来客往。第二个服务员连忙走了过来,一脸笑脸相迎,用亲切的语言来引导我入房间。这里服务态度不错。0K

2

但得今日酒家风情好;但得供客人吃饭的大圆桌可以随便坐,也就用不着你我睩碌眼你该坐这儿,他该坐哪,我又坐那。好了,用不了那么多的讲究了。关键我吃到了原汁原味的家乡菜,有老乡亲们的那种味道。我也就有了好心情。菜品三味,酒过三巡,感觉找到了那个,但是,又不知该怎么说起。张三、李四、王我麻子、胡甲、蔡六就桌上菜和壶里老酒七嘴八舌的谈论起了地方上的一些饮食文化来。

李四和蔡六自称对于吃的喝的这一块上颇有研究。若是不信、当他们说到一些吃的上面且又比较精妙之典故时,不得不叫人不服。李四说:在厨师手里可以将一种菜可做出百种式样,外面观好看、实际上里子一样。张三说:一个女孩子一天可换百套衣服,外面鲜光里头不变。王麻子说:一瓶老酒可换百种外包装,外头再怎么变、里头不变。胡甲说:瓶子里头不可能一成不变,白开水兑上二锅头。蔡六说:什么叫金玉其表,败絮其内。

我说:假象与伪确实害人不浅。人们往往会把假象和伪当真。伪其表可以障目。但人的嗅觉和舌尖上的味蕾神经是可以辩别得出什么是新鲜鲜美的味道,什么是已经变质了的过期了的东西。外观上的掩饰有可能逃得过眼睛,但躲不了味蕾上的神经元。好了!咱今天不论他事,更不可放纵天下大事、国家大事。天下太平,咱贫头老百姓每天只管过好日子,有吃有穿,也不用去操心他事。今天只论咱们一日三餐、一餐也不可少的美食。

好!三五好友异口同声表示赞成。

胡甲说:吃饭吃多吃少自己买单,想喝酒自己掏钱。按家乡一句俗话说“山羊吃屁股吃自己的”。那些当贯了领导喜欢呼三喝四的不可以,个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时候口若悬河议这论那的也不行。我心想说照今日看来那些气味真的不见了。

一位身高在一米六二三左右,身穿一套黑色西式短裙套装的女人笑吟吟的朝我们走了过来。她连忙为在坐的到茶,且自称是“金色时代光耀驿道”里的服务员。实际上她是这里的楼面部长方华丽。我认为她不但生得漂亮,而且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好打交道。我也就把她带进了三五好友中,一起来高谈阔论当下饮食文化。当谈到本乡本土的一些地方上的一些传统的饮食文化时。她向我介绍说她们酒楼一定要把传统的地方上的饮食文化不断的挖掘出来。然后再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去,还要在其本质上再精益求精。

李四说:方经理,你们酒楼能精益求精还能够长期下去,我举双手赞同,这样做是件大好事啊!蔡六说: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地方、其本地就有了一本属于本地方上的饮食文化书谱和其独有的风味个性秘方。只要能发扬光大、并且能传承下去那就太好不过了。

我笑说:照今日看来,三朋五友的有空出来聚集,也会有收获的。

李四说:你好难请得动。

我笑说:我这不是来了!只要到点了、到位了、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胡甲说:我插句嘴,你不要见怪,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高雅于生活。我接着说:没错,文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也就是与生活习俗一样,有时候在领域意识上也会出现形而上学;文学也就是属于文化范畴之内。文学中包含了哲学、思想学、逻辑学、多思维多元科学,实际上文学包罗万象。不扯远了,民以食为天,美食也是一种文化。照今天看来偶尔出来享受一下美食文化也是可以的。只要不铺张浪费,尽量做到盆碗里干净。

胡甲说:往往是文人领导新潮流。

我笑说:不对!这个与文人无关。胡甲说:但愿有文化的人,他能把家乡饮食文化写出来告诉世人。我们家乡也有美食文化,而且品种不少。

我笑对胡甲说:啊!原来你们那么盛情邀请是有目的。不过我认为这个饮食文化应该是可以写得的。李四说:写得,你一定要多写,全都写出来。我说好啊!你们得提供素材。蔡六说:好!我就从我们当地的本乡本土的饮食文化开始说起,也个中的也要批评一下一些冒进的形为。我说:当然可以,地方上饮食文化其原本上就很丰富多彩的嘛!

王麻子说:只可惜这么多年了没有那个人用心去挖掘而已。

3

张三说:我早早就认可了饮食就是一种文化,可惜这种文化究竟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下不了手。李四说:这个没错!会做文化的人在他眼里什么都是文化,就如会下厨房会做菜的人,把一道菜做出来了不只是可以吃了就行了。而且、这里头还包含了形为上的艺术性,还有营养搭配上的科学性。怎么做菜、怎么吃菜都有讲究。蔡六说:制作什么菜、该用什么品质油,什么佐料。有的菜不宜用铁器、只可用砂锅等等。王麻子说:我觉得外地菜系可以学习,但照葫芦画瓢画出的结果就如那句“东施效颦、不论不类”。

我说你们说我在听。

李四说:谈到古时候人们做菜所用油多是花生油、菜籽油、猪油、茶油。如今有些餐馆做菜用油不讲究,多用成本低廉的黄豆油或者是调和油。还有用过多的达配来减少成本,我形容他们是牛屎拌马粪乱七八糟,就如作家所言认为吃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等于活受罪。看看鲁系、淮扬、潮粤、他们端上桌里的盆碟子里肉是肉、鱼是鱼、鸡是鸡,咸淡适中。桌子上还摆有多种蘸料,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的需要、适自于调和之。

蔡六说:有些菜摆在桌子上,配菜占了一大半;结果不见了主菜,给人一种偷工减料之疑惑。而且把原本的风味全都掩盖了,吃不出是什么来。一碟炒菜也好,一锅炖菜也好,比喻广东厨师做一只鸡、那就是一只完整的鸡到上桌。有白切鸡、盐焗鸡、清蒸鸡、煲汤鸡。一条鱼就是一条鱼、一煲东坡肉就是一煲东坡肉,一碟青菜就是一碟青菜。

张三说:也不知为何,有些厨房他的本意也许是太为客人着想了。

胡甲说:他们是怕客人吃不完会有所浪费了。或者是他个人的风格精益求精。

蔡六说:精益求精有多好,可是他不是那个“精益的精”。

胡甲说:我吃了什么罐儿鸡炖汤,喝了一口鸡汤、根本就吃不出鸡的那种味道来。还有鸡身上有些可以吃的那些部位也不见了。

李四说:好多东西被厨师浪费了!还有对于炒菜、油炸、清蒸的火候的掌控,这个非常重要。菜在锅里用什么火都有讲究,文火、爆火,颠锅多少下,也有分寸。比喻煎牛排讲究吃几分熟,炒脆肠更讲究火候。蒸鱼蒸多长时间,时间短了不熟,时间蒸长了鱼肉老了、硬了,也就失去了鱼肉鲜嫩的味道。

我说关键在于食物要新鲜,如广东人吃鸡现宰杀、现制作,那才有鲜味。

4

方华丽笑吟吟地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问客杀鸡。妈妈杀了鸡马上炖,那才有鸡的鲜、香、甜的味道。

王麻子问:为什么妈妈的味道好?

我答:因为是现宰的,就如咱们吃到的蔬菜水果,全都是刚从菜园地里采摘的。所以说蔬菜瓜果要讲究一个新鲜度,何况牛、羊、猪、鸡、鱼肉了。有些菜不知存放在冰箱里有了多久了,其实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个新鲜味道。吃的多是一些死鱼、死肉,你叫它鲜味从何而来?

李四说:任何食物保鲜尤为重要,但好多人有了误区,对于一些已不新鲜的鱼肉,认为只要多加调味料来提鲜就行了。实际上再怎么好的调味料也不如原来的和原本具有的那个新鲜味道。也就是说再怎么提鲜放佐料就不是原本的那个鲜味了。

我说:有些餐馆做出来的菜,不是说这些菜不好吃,一个不但没品相,二个很乱,好比东北人小鸡炖蘑菇、乱炖。把原汤原汁的美味搞得分不出那个到底是什么味道。特别是那个乱字,简直乱得不可思议。

方华丽笑说:光找人家刺头,你这不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我说:没错,挑点骨头只为他做得更好。泱泱大武穴、老广济能人很多,为什么就找不到一位、或者某一处有个能人、他能把祖宗的风味给发扬光大。也好捋一捋祖宗留下来的风味,形成我老广济家乡菜菜单上的风味系数。

李四说:家乡能人确实多的是,但缺点爱跟风。比如说今天上街头流行什么,什么东西最好卖,比如说羊好卖,都在说张三赚了钱。不用到后天,你去看上下街头都是在卖羊,直到把生意做死了为止。搞吃的也是一样,只会照抄,从不知道去挖掘和搞创意。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花街不怕路途远”。我终于可以认证了一个真理,说是古时候的男人喜喝几杯,还喜逛花街柳巷。看来今日之男、在其味道上也没做多少改变。

蔡六笑说:这个变得了吗?除非不吃饭、不交友。

我笑说:交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今天在座的不是文化人就是美食家,应该没有那个官儿大也没有那个官儿小的概念。看来平时与朋友偶尔聚集是有一定道理,这个中的竟然会有好多有益于身心健康、还会找到生活中的某些难得的素材。

胡甲说:如今的当下人、个个不差钱,且有多数不喜欢在家中做饭,三朋五友的吆喝一声咱们得聚集。好啊!大多数会举双手赞同。咱们去一家自认为比较可口可味的、价廉物美的餐馆或酒楼点上几个菜,喝喝小酒、习习旧事、交流一下感情,讲讲各自在生活中所遇和所见,再听听他人讲段荤话。

张三说:王麻子最会讲荤话,王麻子号称一肚子荤话,荤话多得三天三夜讲不完。

王麻子说:作为一个男人嘛!我问大家,男人活着干什么?一个为多挣钱,二个不就是为了过好生活。说白了就是享乐。还有男人那里有好吃的去那里吃,那里有好玩的就去那里玩。王麻子就为大家讲了一段“扒灰佬吃鸡”的荤话,听得大家捧腹大笑。

我说:明清小说版本里有好多荤话。我认为荤话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荤话来活跃气氛。也就是说荤话来源于生活,开启于智慧,只是到了讲故事人的口中也就变得津津乐道了。然后开怀大笑几声,周边的也跟着活泼了。这人开开心心的,这人活着有多惬意是不是。大家都会说是啊!然而,人生的日子就得这么过。

王麻子接着说: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人的一生有多长时间在餐桌上?

这个好难计算。大家异口同声说。

王麻子说:就论今天咱这饭桌上有人吃饭快,有人吃饭慢一样,这个当然难得定数。但有一条不变的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也好,山珍海味也好,一餐也不可少。随着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不但有讲究,而且要求越来越高。你说这道菜好吃,他说一点也不好吃;你说这个菜的味道不错,他说不见得。所以就有了众味难调现象。况且再好吃的菜你也不可能餐餐去吃,吃多了会腻味。还有、想想人生短短几十秋,你心中不想老,你想你永远保持年轻,心中想法是对的,可是岁月催人老,你想不老也得老。看在座的头上的白发不是一年比一年多了?都称得老夫了!

李四说:王麻子言之有理。没错,再好吃的菜味不可能老去吃,换换口味尤为不可。再说人生短短几十秋,有那个敢说他不会老。

我说:是啊!老夫了!老夫、老夫子了!人生虽说短短几十秋,但不可以像某些人每天待在赌博场上、就这么荒谬着过日子。人会老、人老了会死,人老了有心愿,但愿子孙后代代代传承下去,好的文化照样可以传承下去。我成不了大人物、但愿做个学者,学者的精神是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不耻下问。这一生走南闯北,既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也尝到了天下美食,还结识了当下的一些名人学士。所以说对于中国饮食文化我也略有研究,以地区口味大至上分为六大菜系区,有鲁菜系区、川菜系区、湘菜系区、淮扬菜系区、粤菜系区、客家菜系区。

能形成菜系的区别在于其味道上和品相上,味重、味淡、重辣、微辣、偏咸、重盐、喜甜、喜酸、喜酸甜等等。有些地方做菜时喜用油炸、油炒、油煎、讲究干煸;有些地方喜欢清蒸、清炖、水煮、白切、料理、刺生、生剐,讲究原汁原味等等。

普遍性认为鲁菜为正宗的京菜,宫廷秘方菜;湘菜与川菜的区别不大,湘菜辛辣、川菜带麻、以普通老百姓饮食风味为主;淮扬菜、江、浙、闽喜甜酸;广东粤港潮汕菜喜清淡生猛;云贵高原山地贫困地区不怕不辣,一碗菜里有大半碗是辣,盆里碗里全是辣椒,吃到嘴里之前还得蘸上辣椒粉末。

李四说:说来说去惟独咱们湖北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菜系,而且多是东施效颦。讲品相者摆出百般花样来,不讲究者螺丝黄鳝泥鳅一锅炒。

蔡六说:实际上在我们老家,原本也有一些传统风味的小吃与甜点,而且有特色:如糯米鸡、油池、油面窝、油条等等。后面的是大家从儿时的记忆里一一得出:如油耳酥、冲儿糕、糯米汤丸、糍粑、米甜粑、炒米糖、发糕、发饼、姜糖、烧饼壳、软片糕、肉煎饼、鸡蛋煎饼、河粉、麻辣田螺、韭菜饼、脆果、金豆、麻糖鼓、麻片糕、桃子酥、酥糖等等。

李四说:还有民间柴火灶菜,其中有些菜还是别有一般风味的。

我说:在广东我喜欢吃客家菜,偶尔也去吃吃潮汕生猛海鲜。我认为老家的那些菜味接近于客家菜味,炖、煮、蒸,焗、烤、炒,端上桌的菜不咸也不太辣。

接着大家七嘴八舌的理出了老家一些传统菜谱四五十种:细米虾炖萝卜片、臭豆渣炖过冬白、莲藕炖大骨、荤素卷煎、枞树菇加剥皮蚕豆瓣打汤、细砂锅炖老母鸡汤、猪肚子蒸童子鸡、板栗烧鸭、米粉蒸肉、红烧肉、砂锅炖排骨墨鱼、陈年干腊肉炖山药、陈年干腊鱼炖豆腐果、沙粉丸子、芋头丸子、蓑衣丸子、鱼丸、肉丸、红烧鲶鱼头、酱汁青鱼尾、辣椒糊蒸鱼(鳊鱼、鲫鱼)、炖胖头鱼头、上街头卤汁黄牛肉、上街头什样菜、烫鸡蛋皮红薯粉溜子、炒扇豆、炒青南瓜、火爆青辣椒、韭菜炒鸡蛋、锅边煎茄子、煎豆腐、煎煸翘嘴鱼、酸豇豆炒肉丝、山胡葱炒腊肉、野香蒿炒腊肉、匡山野山笋炖猪脚、花生米炖江鲤、爆煸豇豆等等。

李四还道出了一些家乡的乡土菜怎么做法:半斤细米虾与一斤白萝卜片、加水、加盐适量,加三两青蒜放入锅里煮半个小时,煮熟了放一匙半花生油起锅、再装入砂锅里放在黄泥炉上炭火漫炖,这种鲜味何处寻。臭豆渣半斤冬白菜两斤、加盐、加水、加青蒜、花生油适量,大至上与上道菜一样做法。咸味酸辣椒三两、五斤重的太白湖胖头鱼一个,加水、放三片姜下去炖一个小时,起锅时加适量盐、芝麻油、茶油,鲜味去那里寻。陈年干腊肉切成寸方块入锅加水先烫淖一下去咸,再加入寸方块去皮的梅川山药用文火炖一个半山时,其它什么也不用放,尝尝原汁原味。鲜活宰杀的养了一年以上的母鸡去毛除内脏放入砂锅里用文火炖一个半小时,起锅时放盐适量,尝尝鸡汤和鸡肉的味道。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原汁原味。

蔡六说:有个叫大法寺的地方特兴“猪泼肉、黄鳝粉、麻当细鱼炖辣椒壳”。

张三说:有个叫武穴的地方兴“牛肉粉、狗肉面、腊肉炖黄鳝”。

王麻子说:有个叫大金的地方兴“肥肠粉、黄鳝面、六月天吃狗肉面。”

胡甲说:有个叫梅川的地方兴“梅川山药粉、猪肝面、土鸡汤炖黄花菜”。

方华丽说:有个叫余川的地方兴“炖鱼头、烧猪脚、团鱼乌龟煮一砵”。还有个叫龙坪的地方“烧河鲶、炸河虾、咔嘛上桌咕咕叫”。

5

蔡六说:千万别忘了十二大碗,那才是家乡正宗传统的十二大碗,这十二大碗在某些乡下一直在传承:第一碗全家福、第二碗骨头鸡、第三碗丸子、第四碗心肺汤、第五碗四喜五子丸子、第六碗鸡、第七碗千章、第八碗大骨、第九碗鱼、第十碗竹笋、第十一碗甜点、第十二碗红烧肉。

我感叹说:是啊!十二大碗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非常深刻。遇上办喜事,大堂和房间里摆好八仙桌子,每张桌子坐十二位客人。跑堂倌一脸笑容双手托起紫色木质托盘来回堂中,托盘里只装得下两只蓝花边“丰菜碗”,碗里鱼肉堆到鼻尖上。到如今丰菜碗的丰字到底是封号的“封菜碗”还是山峰的“峰菜碗”,至今也没搞清。丰盛、封顶,菜堆得像山峰。十二大碗原本就是地方上的一种饮食文化。从古传到今,也不知传承了多少个朝代和多少个春夏秋冬,应该是饮食文化中的活化石。

蔡六说:我觉得应该是丰收的丰字比较合理。

李四说:在那个年代想办几桌酒席不容易,遇上大垸场的家门亲又多、想不请这个也不是,不请那个也不行。又是大房头、亲戚朋友又多,得办二三十桌酒席。

办酒席一个讲究丰盛;二个讲体面;三个摆得上桌;四个等客气吃完了,还听到夸声这个酒席办得好。制作十二大碗主要用料肥猪肉、鸡、鸭、鱼、所用配料,盐、糖、酱油、香芹、大蒜,香葱、少许姜,惟独辣椒不在其内。狗肉、牛肉上不得正席。

一碗全家福,用料肉片、黄花菜、鸡蛋、香芹,将鸡蛋烫成金黄色蛋皮(如今改良了有木耳、香菇、鹌鹑蛋);二碗骨头鸡,实际上是墨鱼炖排骨;三碗丸子,用红薯粉制作成的丸子;四碗心肺汤,里头配料猪肚、猪肝、猪肺合成的一道带汤菜;五碗四喜五子丸子,用藕粉加红糖、猪大油包裹成的丸子;六碗鸡,乃用整只放养的土鸡清蒸出笼、洒上葱花端上桌,原汁原味透着香;七碗千章,用豆腐制作成薄如纸张,意有子孙会读书;八碗大骨肉,多用猪同骨带肉制作;九碗鱼,多用一市斤重以上的鳊鱼红烧或清蒸;十碗竹笋,毛竹笋切成薄片加入鸡汤、大骨汤;十一碗甜点,多用甜品罐头来代替(古时称虾米糊);十二碗红烧肉,制作方法如东坡肉,五花肉、里脊肉切寸方块入锅先微炒后加水、酱油、盐、红糖炖煮一个半小时,锅里汤汁收干了盛入大碗洒上香葱花端上桌。光亮鲜红的香味扑鼻的红烧肉摆在眼前、吃得再饱也要吃上一两块。

我说:我仿佛看见了某一处乡下、有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杀了头满山遍野到处乱跑的黑毛大肥猪,宰了几十只走地鸡鸭。看到了有好多亲朋好友前来帮忙。我仿佛闻到了红烧土猪肉的香味;我仿佛看见了陈酿了十五年的稻谷酒从房间一处酒窖中被搬了出来。仿佛看到主人笑对客人说:我为儿子娶媳妇提前所准备的。我为嫁女儿提前准备好了的。十八年的女儿红,十五年的陈辣酒。主人家当着客人面掀开酒坛盖子再摇动了一下,酒坛中的酒花似星光一样四射,顿时满屋子里充满了酒的芳香。

李四说:是啊!十八年的女儿红!十五年的陈辣酒!十八年,爹娘把女儿养大了!不远处锣鼓喧天,不用说是男方来的迎亲队伍……十八年弹指一挥间!

蔡六说:同感,同感。嫁女儿那种心情无法说。高头嫁女,低头娶媳妇。梅川那一带嫁女儿还得哭嫁,亲戚六圈还跑来助哭,做娘的哭上三天三夜、眼泡也哭肿了。奶奶也跟着老泪纵横,还要说伢儿啦!莫哭啊!女儿大了总要到婆家。

我说:哭嫁也是一种地方上的风俗,也是一种传统文化。我去过湘西土家族,他们还把哭嫁编成剧目投上舞台。细细琢磨起来与我们当地风俗没多大区别,哭的时候还没咱们哭娘哭得过瘾。咱们这里哭娘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在旁者忍不住跟着流泪。

张三说:笑哭娘在哭的时候像“格锯”,一旦哭到情深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哭完了眼泪一抹上桌喝酒、哭累了多吃几块红烧肥猪肉。吃啊!没讲理,讲理亏了自己。有珍贵客人来了光有美酒还不行,还得办十二大碗。遇上婚宴、寿宴多办十二大碗,丧事从简、十大碗。在古时候,生活在梅川一带的人,称之为广济府人。生活在沿江武穴一带沙壤性土地上的人、称之为沙地人。在办喜酒上两地风俗不一样。广济府人一桌用肥猪肉十斤,沙地人用肉三斤半。广济府人办酒席用特大号蓝边碗,一碗能盛下三斤熟肉。然而沙地这边用小碗浅碗,一碗只装得下一斤熟肉。

胡甲说:这个我有亲身体会,若干年前我吃过沙地人办的一桌酒席,有可能是因为区域或者是风俗不同才会在这个上面的区别很大。小时候已形成一种概念,听老人说沙地穷、多没白米饭吃,只好食鱼为生。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沙地人的日子好过了。不用食鱼,可以吃白米了。

蔡六说:没错,古时候居住在团山附近一带的沙地人生活贫穷,他们的房屋多用石头所建,其高不过一人搭一手。传说1954年大涝之年,团山附近一带的民房多被淹没。四周几十里已形成了一片湖泛区,滔滔洪水助纣为虐。一个洪浪打来,湖面上泛起一片青烟,也就不知道有多少所房屋被洪浪击毁。小船行使在水面如一片小树叶。水里鱼多得成群成阵,有时候黑了湖。灾民搭草结芦住在团山上,靠捕鱼为食。也就发明了用山胡葱炖鱼,还得出一结论“久炖鱼、炖出肉味。”

李四说:相传“醉鹅”这道菜原本是出在四望山那一带,醉鹅应算是一道风味独特的好菜,只因迷信了那个传说,徐达吃了朱元璋派使臣送来的鹅肉,背后毒疮发作不日而死,也就相信公鸡、鲤鱼、鹅肉有发性而不食之。

王麻子说:野兔满山坡、野鸡飞过头。人工繁殖的这些野味已不叫野味了。野兔肉炒青辣椒;野鸡肉炖酸竹笋,应该也算是地方上的一道菜。

李四说:然而、随着川湘菜的麻辣味的传入,结果有些人丢掉祖宗的味道,随风飘雨的紧跟着口味也就变得越来越重了。对辛辣的要求是越麻、越辣、越刺激、认为越好。原本新鲜脆嫩得滴水的鱼肉,结果被干煸得似风干了的木乃伊,失去了原本有的鲜嫩味。太辣味的不是说不好,但得有个讲究与可适度。因为辛辣味掩盖其原本的味道。一大盘菜里除了辣椒壳和麻辣子就不见其它了。是叫客人吃辣椒壳、还是叫客人吃麻辣子?

我说:李四,你说得对极了!我回家吃不到原本的味道,鱼的鲜味、肉的香味,结果只吃出一种味道,那就是麻辣。碗碗菜不离麻辣,有时候觉得这个太不可思议了。我曾经感叹长街上大小酒店千百家,惟不见妈妈的味道。

方华丽笑说:跟你们在一块听到了那么多,我也收获不小。我也明白了什么叫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听你们这么一说哭嫁也是民俗文化。也许叫你想象不到了吧!想不到在金色时代光耀驿道里吃到了你所想要的那种味道!

我感慨说:是啊!摆在桌上的菜,就有那个色香味俱全感,既有品相也有好味道。更叫我意想不到的你们这里的厨师,竟能做出了似鲁近淮的那种风味来。有些菜里还有妈妈的味道参在。方华丽说:我们这里的风味既是与时俱进,但又经过多次改良与创新,又要做到原汁原味,还要让顾客体会到货真价实和看得见。

我后头的总结是这样的,看来在餐桌上只要留意、有时候也会找到一种文化;看来我请你吃饭偶尔与朋友聚会一次,也许这里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看来也用不了太多的那个自我约束,也不必去刻意的这个和那个。

正如今天这餐饭,咱吃自己的喝自己的,不但吃得香,还找到了乡风乡土中的一些差点被遗忘了的人文的文化气息。再经过李四、张三、蔡六、王麻子、胡甲这么捋了一捋,还真的捋出了家乡那些独到的乡下风俗美食,也不妨将之传承下去,也许有可能会领骚一个地方上的饮食文化与风格。

 

20197月于故乡武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