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宇的头像

杨宇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204/16
分享

从此菠萝香

菠萝,说起这个美丽的名字就芬芳四溢,甜蜜流淌,让人眼前一亮,口齿留香。

菠萝,说起这个芬芳的名字就有人说起徐闻;说起徐闻,就有人说起徐闻的菠萝。

菠萝,是徐闻驰名四方,流转国外的著名水果,是中国大陆最南端连通世界的桥梁,是一座小城敲门世界的投名状。

大数据显示:“中国菠萝之乡 ”徐闻,菠萝种植面积达 35 万亩,年产量约 70 万吨,全国上市的每3个菠萝中有一个产自徐闻。

大特写:临近夏季,菠萝成熟之时。为推动徐闻菠萝高质量发展,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指导下,3 月 10 日,徐闻在各乡镇设 7 个分会场,共同举办 “百名网红千名直播 ”大擂台,通过近50家媒体和多家电商营销方式,呈现千名主播同时直播带货的壮观景象。此时,适逢中国加入RCEP,徐闻自3月9日起一周内两上央视。央视新闻频道午间档《新闻直播间》“春天的中国”栏目,把寻找春天的镜头聚焦徐闻,展示徐闻“菠萝的海”的秀美风光,将徐闻人对春天的期待——把菠萝卖到全国各地、卖到全世界进行现场直播。

镜头之一:徐闻菠萝对接RCEP出口新加坡发车仪式在徐闻诺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基地举行,一箱箱整齐码放的菠萝整装待发,将出口新加坡。这批重达5吨的菠萝先运行到深圳,而后从蛇口口岸经海运出口到新加坡。徐闻诺香园合作社负责人陈如约满怀期许说:“以往我们的菠萝大多都出口到俄罗斯等中亚5国,这次是首次‘试水’RCEP国家,很期待这次‘探路’带回热烈的反响。”

镜头之二:菠萝种植大户、徐闻县香甜菠萝种植专业合作社魏报对着镜头,话语中充满甜蜜的喜悦说:“过去菠萝屡屡滞销,如今连小果都是金砣砣!”

我行走在“菠萝的海”采访现场,春日的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一望无际的菠萝在红土地上翠叶金果地挺立,显得格外的色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味儿。望着一辆辆满载菠萝的车辆扬尘而去,看着一筐筐金果从田园中肩托而出,听着一阵阵雷歌随风绵延入耳,愰然之中我穿越了“时光的走廊”……

1

“时光的走廊”里,我迎面碰上了“麻子”一词。

这是徐闻人对菠萝最早的称呼。

正宗的菠萝原产于巴西,16世纪初传入中国。它不仅在世界四大热带水果中排名第二,也是一种比其他水果香甜、好看,受人欢迎的水果。从外观上看,菠萝以其特有的莲座状株型,鲜艳的穗状花序,较长的花期,成为一种既可以吃果,又可以观花赏叶的室内盆栽花卉和园林中的观赏植物。厚重似剑的绿叶簇拥之中菠萝茎笔直挺身而出,茎的顶端密聚盛开许多灿烂小朵花,每朵花呈星形,黄绿粉白,开过不久便结成圆通状色彩斑斓的菠萝。西方传说菠萝花语象征完美无缺,与印度佛教有关。菠萝果的外皮有许多六角形刺结瘤的果刺,颇像菩萨塑像头上的螺髻。如果有人看过乐山大佛,肯定会联想起乐山大佛头上的螺髻,远望如同一个巨大的菠萝。

挑一个“哑声”菠萝,削皮、切片、剁块,果肉金黄发亮,让人赏心悦目;用淡盐水稍为泡浸或者洒上些许白砂糖,果肉爽脆,味道香甜,吃了后口手留香,印像经久难忘。

如此美妙的菠萝起个“麻子”名字,有此不雅。

不过,当初徐闻人将菠萝叫成“麻子”,倒也贴切。

这事得详细说说。

那时候。徐闻愚公楼到曲界一带称东乡山,又叫徐闻山。

那时候的徐闻山闻名遐迩,人们谈山色变。原因是那片纵横50多公里的原始山林,参天蔽日,老虎出没,土匪结寨,恐怖得很。

后来,经过官兵、民众齐心协力剿匪、打虎,到了1926年,盘踞徐闻山的大股土匪基本肃清,老虎也有所减少,社会治安稍为好转。这时候县政府就想通过发展经济,为民众谋一时福祉,设立了公路局和各种会社,开通了一条从县城到愚公楼又延伸到曲界的公路,在两地建起供住宿的营房,并通过省政府鼓励各方人士前来开发徐闻山,为发展徐闻经济出力。于是就有早年间到南洋谋生的华侨,从马来西亚引进菠萝麻,先后在愚公楼和曲界、仙安等地种植,用菠萝麻叶加工成纤维(当地人称“高麻”)销售到外地。那时引进的菠萝麻叫“红毛”,麻叶粗大、厚重,结果小,果眼深,果肉硬,麻渣多,不够甜。 徐闻人将这种菠萝叫“麻子”,意思是麻叶中结出的小果子。

那个时代,社会乱得很,军阀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民不聊生,实业救国救民终是一场梦。梦醒人散,麻业瘫痪,“麻子”也就被淘汰了。

不过,徐闻人从中知晓:徐闻山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菠萝。从此有人先后引进中山的“神湾”种、福建的“陈嘉庚”种、巴厘种、卡因种(千里化)、南园5号、马来西亚、黄金、糖块、绿果等20多个菠萝品种,不断进行试种和推广。

浪洗沙淘到现在,徐闻菠萝的品种主要是“巴厘”、“金菠萝”、“神湾菠萝”、“甜蜜蜜菠萝”、“金钻菠萝”、“手撕菠萝”和“西瓜凤梨”等等,共同特点是果实饱满,果形上下匀称呈圆筒形,果眼眼沟较浅,果肉浅黄色或金黄色,肉脆,纤维少,果心小,香味浓郁持久,甜酸适中;果汁可溶性固形物12至15%,有机酸0.4至0.5%;菠萝罐头口感细嫩、肉脆、清香、甜酸适度。

2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一方人。这话不错,但要先有一方水土,才有一方人。

徐闻之所以被誉为“中国菠萝之乡”,这当中除了徐闻果农的勤奋和吃苦耐劳之外,首先得益于徐闻有这样一方水土:耕地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适宜种植菠萝;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四季常绿,日照充足,利于菠萝坐果。

徐闻菠萝产地主要分布在曲界、下桥、前山、下洋、龙塘、锦和、和安、城北等乡镇,之所以形成目前种植面积达35万亩规模,且大部分是连成一片的产业基地,蔚为壮观的景致让前来考察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誉为“菠萝的海”,这其中有着酸甜苦辣的历史嬗变,“时势然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一段较长时间里,农村实行大集体制——人民公社化。

公社化的初衷是为了尽快提高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其赶上资本主义国家,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只是,公社化的决策是否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生产力的需要,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便触及。这里只想提一下其消极影响:在“工占农利”指导思想下,农村统一规化、统一出工、统一分配,极大地降低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农民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我是1968年下乡插队的知青,在农村待了10年之久,体会深刻。那时候,生产队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甘蔗、香茅、菠萝。香茅收入微乎其微,可种可不种。菠萝是“公家”的水果,种了不吃白不吃,你吃我吃大家吃,吃过后所剩无几,还要在菠萝园搭寮派人看守,划不来,因此也种得不多,种一些只是让社员解嘴馋而已。

甘蔗,就成了应当种也必须种的经济作物。

只是种甘蔗的麻烦事儿也多,其中最大的麻烦是“蔗票”。原因在于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大,糖厂少,榨季集中,砍蔗全凭大队蔗农代表和糠厂农务股协调,下派蔗票生产队才能砍伐甘蔗。

蔗票的下派,玄机重重。一到砍蔗的榨季,跑蔗票成了各生产队不是外交的外交。各生产队对蔗农代表捧若神明,把到蔗场拉蔗到糖厂的挂车司机也当菩萨一样奉承。不少生产队长事先提着腌鸡上门找蔗农代表讨要蔗票,挂车司机来地头拉蔗,队里一边派人装蔗上车,一边杀鸡备饭请司机到村里吃一顿才走……

幸好历史顺着潮流走,春风春雨不断刷新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出现了农民自发形成的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包产到户。此后,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天时、地利、人和。徐闻部分敢为人先的果农率先大种菠萝,而徐闻的红土地也潜能增发,给果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于是,跟风种植菠萝的徐闻果农越来越多,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万元户”。

现在无法说清那时候“万元户”的含金量,只能说,他们是当时农村先富起来的一群。

先富起来的“万元户”不满足于自家土地上的小打小闹,不断通过承包土地扩大菠萝种植面积,雇佣工人,摇身一变成了农民企业家。

那时候我曾经到仙安采访过名噪一时的“菠萝大王”何家贵。

何家贵50奔6的年纪,个子矮小,是个地道的山里农民。采访中了解到他乘着改革开放借风而起,承包了大队的一百多亩坡地种植菠萝,几年后种植面积扩展到好几百亩,是“傻子瓜子”年广久一样的人物。

榜样的力量无穷。随着后来附近几个国营农场工人的加入,徐闻的菠萝种植面积就一下子蔚然可观,成为“菠萝的海”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加上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经济封锁,橡胶成了国防和工农业方面紧缺的进口物资。

原产于巴西的大乔木橡胶树,分泌的乳汁是生产橡胶的原材料,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橡胶依赖进口而又备受卡压的问题,必须大力种植橡胶树,自主发展橡胶产业。

中国地处北纬17度以北,被世界橡胶树专家判定为“橡胶树禁区”。不过,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不信邪,认为中国的西南部有些地方处亚热带,应当有成功种植橡胶树的可能,便在解放海南岛战役胜利之后,将解放军四野、三野、二野部分部队,秘密改编为林业工程特种部队,统称“特林兵”,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方创建天然橡胶林基地,设多个国营农场,大规模种植橡胶树,开创橡胶产业。

徐闻县地处亚热带,不仅从理论上说可以种植橡胶树,巧的是粤西地区首个橡胶树培育成功的人,竟然是徐闻人林育仁。林育仁1951年响应政府发展粤西橡胶树种植的号召,把橡胶树全部上交国家,并将有关橡胶树栽培和割胶经验系统整理成书,贡献给政府。

于是,从1951年起,五一、南华、勇士、红星、友好、海鸥等6个国营农场的“特林兵”在徐闻山一带集结,披荆斩棘,开垦出大片红土地种植橡胶树,为发展中国橡胶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徐闻的“特林兵”,因此有过高光时刻。

只是,老一辈的“特林兵”离开农场,新人进来,特别是上山下乡运动中涌进大量知青之后,形势动乱,缺少管理,橡胶成品质量下降。改革开放后橡胶可以大量从国外进口,徐闻国营农场的橡胶也就沦为可有可无的民用品生产资源。而且不久,徐闻国营农场体制也象农村那样包产到户,解体成了无数个家庭农场。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家庭农场把橡胶林砍了改种其他农作物,并从广西、阳春、高州、信宜等地,雇请工人代耕。

不过,家庭农场的经济收入比起当地农民的收入低得多,原因是他们不会种菠萝。

红星农场15队有个花名叫“工兵”的工人原是前山人,七十年代当兵退伍后被安排到农场工作,个子瘦小,肤色黝黑。他老婆有点傻里傻气,因多年不生育,队里照顾她,让她去放牛,因而被人叫做“牛群”。队里的大人小孩经常取笑他们夫妻俩。不过,“工兵”表面傻气,人却长得壮实,也聪明。实行“家庭农场”后,他通过喝酒请客与果农交上了朋友,学习甘蔗、菠萝种植技术,很快掘得了第一桶金,而后又通过承包队里其他人的土地,成了红星农场的菠萝种植大户。有钱了,他天南海北请名医治老婆“牛群”的不育之症,竟也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就这样,有了国营农场工人的不断加入,种植菠萝的果农队伍不断扩大,菠萝种植面积不断拓展,徐闻“菠萝王国”也就巍然而起。

3

勤劳致富。爱拼才会赢。这话没错,但不是惟一。

徐闻的菠萝果农,有过欢欢喜喜的成功收获,也有过垂头丧气的束手无策:菠萝价低,滞销,卖不出去烂在了园里……

徐闻果农想方设法自救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的适时介入,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出台惠农政策,引导菠萝产业方向,帮助果农排忧解难,走上前台当网红推销菠萝,成了徐闻近年来各届领导的主要工作。上世纪末的199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雷州半岛西南部实施治旱,徐闻县委、县政府乘势而上,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因而菠萝产业得以长足发展,菠萝面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近10万亩扩展到上世纪末的26万亩,再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35万亩。菠萝品种也逐步改良,从过去当家品种巴厘、卡因、高麻士、神湾、红毛、“57—236”,扩展到现在的凤梨、金菠萝、香水菠萝等;复制、运用、实践“全省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广泛成立“12221工作组”下沉基层,走进田园,指导、帮助果农种植和销售菠萝,对乡村振兴、产业振兴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鼓励和扶持菠萝种植大户进行产品创新,在菠萝种植标准化和精细化方面多下功夫,不断提升菠萝品质,同时积极探索菠萝产业化道路,把徐闻菠萝产业做大做好做强。如今,徐闻当地多个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办理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龙头企业按照标准化果园和出口备案基地标准进行核心基地建设,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县委、县政府出谋划策,借助传统和新兴网络力量宣传徐闻菠萝,把菠萝卖到全国各地、卖到全世界。菠萝成熟季节,“菠萝的海”田间地头,有超千名菠萝女在电视镜头前和视屏里现场卖菠萝,县领导还亲自上镜直播带货,各乡镇领导干部到菠萝堆积如山的路边,设点推销果农生产的菠萝。今年中国加入RCEP之后,县领导抓住时机,亲笔向全球采购商发出邀请信,热情欢迎全球采购商光临中国“菠萝的海”。邀请信发出不久,一时间采购商纷至沓来,“菠萝的海”成了欢腾的海洋……

从此菠萝香,果农尽欢颜。阳春三月,我到“菠萝的海”采访。这时候虽然还未到菠萝大量成熟的之时,但早熟的菠萝已被采摘工人一筐筐从园地里肩扛而出,在地头堆成一座座金山;一辆接一辆的卡车和拖拉机,有的正在装车有的已经满载而去,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一拨拨正忙着视屏带货和电视现场直播的帅哥美女。

接近中午时分了,我还忘情地穿行在田间地头。这时候,空旷无边、蔚蓝一片、白云朵朵悠然飘荡的天空,与同样空旷无边、色采斑斓的“菠萝的海”,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拐进园中与边采割菠萝边唱雷州歌的一位大伯聊了一阵,走出来时正好遇上央视新闻频道午间档《新闻直播间》节目组,正以“35万亩菠萝开始采摘,出口RCEP成员国”为主题进行电视直播。

听得电视台的美女主持在节目中说:这段时间,湛江徐闻县35万亩菠萝地开始迎来大规模采摘。这两年,徐闻菠萝提升了品质,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段时间,徐闻县诺香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5吨菠萝出口到新加坡,这是RCEP今年生效后,徐闻菠萝首次出口RCEP成员国。

美女主持提到今年的徐闻菠萝通过大数据支撑卖出了好身价之后,徐闻果农魏仕峥出镜说:老一辈果农以前只对两三个熟悉的市场发货,现在他们每天都会关注大数据信息,了解菠萝的市场价格、走货量。大数据为徐闻菠萝建立了产地与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成为菠萝产地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的风向标,通过大数据支撑,产销对接更加科学有效,徐闻菠萝一改过去集中上市、量大价低的状况,果子卖出了身价。菠萝什么时候可以卖、什么品种卖得好,看大数据一目了然,正如农民所说,大家不再“靠天吃饭”,而是巧用大数据,人在田头,心连市场!

美女主持接过魏仕峥的话题总结说:如今的徐闻菠萝确实担得起是农民增收的致富果、乡村振兴的希望果。每天,3000多吨菠萝鲜果从徐闻销往全国各地,徐闻菠萝销路畅通,当地15万菠萝果农喜笑开颜……

离开央视直播点,我遇到了徐闻小有名气的网红——“菠萝妹妹”王小颖。这位身材姣好的美女3年多来无数次站在“菠萝的海”为家乡卖菠萝,见证了徐闻菠萝从销路不畅到逆市出口,自己硬着头皮直播到带动徐闻果农直播带货的曲折之路。采访中她提到2020年3月,被称为“菠萝妹妹”的她站在菠萝园地里,与当地副县长搭档第一次直播卖菠萝,当天直播累计4万多名采购商在线观看,当场订货165万斤。这次的成功让她坚定了信心,随后她加入了《一亩田平台》,不仅卖徐闻菠萝,还走出徐闻卖荔枝、卖龙眼、卖苹果……她的助农直播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开阔,从徐闻的菠萝园走向了全省农产品直播的大世界。2021年,她早早出谋划策,推出“广东请全国人民吃菠萝”系列直播、短视频推广活动,再次为家乡徐闻的菠萝鼓与呼。她说,2022年中国加入了RCEP,县领导向全球采购商发出邀请信,她当然不会错过这个为家乡再作贡献的机会,便也提前到了“菠萝的海”……

午后,经人介绍,我采访了菠萝种植大户——徐闻县香甜菠萝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报。他说,过去徐闻菠萝种植模式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种植技术落后。为此,徐闻出台了相关政策,建立了菠萝产业链党建联盟。自2018年底开始,徐闻县从菠萝种植、加工、流通、品牌、产业融合全产业链进行谋篇布局,今年更是立足于民生需求办实事,使菠萝真正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果”。他们合作社的菠萝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已经形成了种植、农资、农药、收购、包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今年他们还在地里安装了智能化平台系统,可通过手机APP实现智能化管理。魏报还特别提到2018年。那一年,由于寒潮来得晚,加上其他原因,徐闻菠萝的价格跌至一斤几毛钱都无人问津。他们就想啊,徐闻菠萝这么好,怎样才能擦亮招牌打响销售战呢?后来,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徐闻率先试水“12221”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此外,徐闻积极探索菠萝营销渠道,启动“徐闻菠萝网络采购直通车”等活动,打出电商产业“组合拳”,终于闯出了多条新路子。

“过去菠萝屡屡滞销,如今连小果都是金砣砣了!”魏报再次笑着说,笑容比午后的阳光还要灿烂。

这时,我再度抬头举目眺望,只见氤氲阳光下“菠萝的海”这片希望的田野,七彩斑斓地成了神话中的飞天神毯,熙熙攘攘地成了欢乐的海洋,金光灿烂地成了果农小康路上的梦想……“菠萝的海”雄浑如画,普天之下,没有哪里能取代它。有了“菠萝的海”,人间四月未必芳菲尽,徐闻更是从此菠萝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