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晴山如黛(安晓宁)的头像

晴山如黛(安晓宁)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9/19
分享

挂 职 往 事

老A参加工作后三次到基层挂职工作,包括后来在国家机关工作期间先后两次到地方挂职,这方面工作经历与人生见闻可谓比较丰富。对于挂职期间的那些事,有时不免与人说起,事后思量又颇为值得玩味……

01 野外惊魂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老A随省直机关扶贫社教工作组,到地处坝上的乡镇参加基层锻炼。坝上地形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接的地方成阶梯状陡然升高,平均海拔高度为1400~2000米。

因毗邻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且位置偏北,当西伯利亚冷空气直冲南下时,坝上地区就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春季是沙尘暴的多发季节,沙尘天气占全年的60%~80%。大风四起时,常常是黄沙遮日、昏黄一片。坝上的“黄毛风”在当地也称“黄毛乎乎”,说的就是这让人谈虎色变的沙尘暴。当年老A他们就有过这样一次与“黄毛乎乎”不期而遇的野外惊魂。

作为工作组里的年轻人,当时老A常跟随其他同志骑车下乡,进行基层调研、访贫问苦等。那天从乡镇机关出发时天气还是晴朗的,他跟随工作组梁组长下乡走访,人手一辆自行车,一路上边走边聊、说说笑笑。

坝上的初春,还没有生出一点绿色,本就是高原辽阔,更无植被阻隔,大地苍茫一览无余。那个年代,高原丘陵地形使得坝上自然村落之间的道路很不规则。

去前两个自然村的公路和乡间道路基本通畅,接下来的行程就不一样了。到下一个自然村,他们是沿着高原特有的旷野,顺着坡度骑车滑冲过去的。

孰料刚到半途,风沙就起来了,很快风沙越来越大,黄色沙尘铺天盖地像巨浪一般漫卷而来。他们俩赶紧下车蹲伏把自行车抓紧,背对着风来的方向。那真是地处野外,毫无遮挡,黄褐色的天空还夹杂着稀疏雨点,顷刻间不见日光,伸手不见五指,近在咫尺相互呼唤不闻其声!

不知过了多久,像急速旋转的呼啦圈停摆一样,沙尘天气终于过去了。好在当时没有被风暴冲击的蹲伏不稳,也没受到石头土块之类的击伤。只是站立起来时,老A分明看到梁组长身上穿的黑呢外套变成了“黄呢外套”。

那时候的人很简单,他俩都没戴帽子、口罩之类的防护用品,也不知道遇到的天气是浮尘、扬尘还是沙尘暴。互相指点着头上身上,拍打拍打衣服上的浮尘,又说笑着继续从高原旷野穿行而过。

梁组长刚刚人到中年,是一位省直机关副处长。他年轻时有过在坝上下乡当知青的经历,后就读复旦大学历史系,人品淳朴方正,行事很接地气。

他俩从高坡上骑车滑行到的这个自然村很小,看到的都是低矮的土房和狭小弯曲的土路,春寒料峭尘土飞扬不见人影。

好不容易找到了村委会的两间破旧房屋,又黑又旧的屋里只有一个衣着褴褛的老汉。听说他俩是省里工作组的,老汉非常热情,拿起又黑又油的抹布擦擦碗就给他们倒水喝。让老A佩服的是身为组长的老大哥,很自然地接过水碗谢过老汉,和和气气地边喝边聊。

这件事给老A记忆深刻,跟着梁组长学习了一年,他知道了什么是低调靠谱有内涵。若干年后老A先后到中南部和西南山区挂职工作,还时常想起淳朴方正接地气、为人处世堪为良师益友的梁组长。

02 雪中送炭

人近中年的时候,已经是正处级干部的老A,根据组织安排到中南部山区某地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

在老A挂职的中南部山区,到了十一二月份天气已经明显变冷了,特别是那里降雨量偏大,到了冬季还时常下雨,天气阴冷就更是显得格外难受。

那次老A下乡到了一个高山林场的小学校,高山之上湿漉漉的森林上空云雾缭绕,与这原生态美景感受决然不同的是,小学生们的集体宿舍里光光的床板上,好多孩子就是一床破旧被子半铺半盖。集体宿舍根本没有取暖设施,这里还有学前班的小孩群体,也是这么让人揪心的生活状态。

除了小学生和学前班的孩子们,还有从大山里其他地方赶来陪读的爷爷奶奶,这些老人租住在小学校周边的民房里。这些老人、孩子的伙食,一般就是从家里带来的米和酸菜,米饭酸菜是基本伙食,还是一天两顿饭。

老A本就是义薄云天的热血汉子,在这里访贫问苦解忧纾困又是扶贫挂职干部的天职。于是,他马上决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这些老人孩子解决目前遇到的窘迫问题。

经过一番运作,联系动员自己所在单位筹措经费以及同事们捐款,给这所小学校的所有孩子以及陪读的老人每人送了一套新被褥,每个孩子一套新书包新文具,还给学校留下一笔钱专门用于给孩子们改善伙食,特别提出来买上两头猪给孩子们吃上几顿肉好好解解馋。

好事办好皆大欢喜。过了些日子,老A下乡途中又绕到那所小学校,想看看孩子们生活条件改善后的情况。再到孩子们住宿的房子里,发现有的孩子铺位上还是一床半铺半盖的旧被子。校方解释说这些孩子的家庭太过困难,新被褥被拿回家去救急用了。

这是老A不曾料到的,也让人颇感唏嘘(当时离我国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还有近20年)。

多少年过去了,一天老A在家关注扶贫攻坚有关报道的时候,电视里出现的是当年他扶贫挂职所在地邻县的画面。同是山清水秀所在地的一个清秀清贫的山区女孩,考取北大后面临的学费问题引起媒体关注。在去北大报道前,报道里的主人公女孩,到深山区县看望正在采石场打工的弟弟,到县城看望摆摊卖菜的奶奶……

触景生情,久违的那山那水那里的人们,在老A心里泛起久久的涟漪……

现在,老A自己也到了退休后天天接送孙子读书的阶段,在都市早晚高峰的繁华喧嚣中接送孙子的日子里,他还不时忆起昔日中南部山区那所高山林场小学校的清新清贫场景和收到新文具时那些欢呼雀跃的孩子们……

03 清廉自守

老A挂职当县官的地方,是举世闻名的原生态风景名胜之地,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山区。

那个时候,挂职干部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主动配合地方“跑部进厅”争取项目。当时,老A所在的部委机关主管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他挂职所在县是项目申请单位。

为了争取这个项目,老A下了大功夫,牵头邀约并陪同行业专家来实地考察,主持研讨论证并编写项目可研报告,亲自审定项目计划书与申请书,又多次带队到省厅和部委机关汇报工作。

最后,总算是天遂人愿,这事办成了。这个项目对地方之所以重要,在于像当时人们所说的:一个项目救活一个专业行业。这件事,老A是“居功至伟”,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事后,当地主要领导安排财政部门负责人,给老万送来满满一个公文包的“奖金”。这确实是老万所没有想到的,他不加考虑就决然而然拒绝了。过后老A才知道,这是当时按“招商引资”提成安排的一种“潜规则”。

事前事后老万心里都非常坦荡,他后来说起这事想的特别清楚:一是这么贫困的地方这么淳朴的民风,平心而论,拿这种“奖金”于心何忍,作为公职人员就更不应该拿;二是拿了这种钱与这个地方这里人们的关系就“变了味”,朋友心里会看不起你,自己也会看不起自己;三是以后这方面出了事,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就是自己不出事作安排的人出事了,自己心里也会“过意不去”。

老万当时挂职的地方,还以山中多“奇石”闻名。老万不是附庸文雅之人,对此知之甚少。当时下乡以及朋友来访间或有送上几块“奇石”观赏,老万就随意让人摆放在办公室。

两年后挂职期满,老万已然知晓这种“奇石”不是随随便便不值钱的山石。处事周正的老万叫来纪检、办公室部门的负责人加上秘书,交代他们清点“奇石”并开列清单和收条。三位干部认真写到:收到领导上交的……,老万看后立马叫停:把“上交”改成“拒收”!

智者“自带光环”。在修身慎行方面,老A也是怀德自重、心思通透、见地不凡、清廉自守,早在世纪之初所作所为就已然体现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含义。

04 “同僚”旧事

时隔多年,反腐倡廉之风吹遍大地,海晏河清、风清气正。已退休的老万注意到,权威网站公布消息:西南边陲某地一位官至地市级行政主官的领导干部,因经济问题在退休后依然被隔离审查。其中醒目地提到一条:任职期间多次违规乘坐航班头等舱……

老A第三次地方挂职,就是到西南边陲某地挂职副市长,与权威网站公布的这位受审查的领导干部当时是同一领导班子的“同僚”。这位“同僚”为人处世与行事风格以及他的旧事传闻都有些“不同凡响”。

那还是边疆战后和平过渡年代,基层干部大多接触或配备防身武器。有一次,还是年轻基层领导的这位“同僚”乘车下乡,乘坐那个年代常见的吉普车,正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忽然后面飞奔来一辆当时基层比较少见的小轿车,很快超过了他的吉普车。当时的山区公路崎岖狭窄,这辆飞奔而来的小轿车显得有点横冲直撞。

令人想不到的是,吉普车上这位掏出抢来,对着跑到前面的小轿车上方就直接开枪。小轿车停了下来,坐在车里的当地基层银行行长,战战兢兢地下了车。吉普车上这位冲着这行长破口大骂:“仗着你有辆好车,就敢随便超老子的车……”

下乡回到基层政府机关,当时身为基层副职的这位“同僚”直接找到正职说:“那个某某银行的行长被我撤职了。”“那怎么行,这得开会研究才能决定。”这位“同僚”说:“那好,咱们现在就开会。”

当地还流传着这位“同僚”更为出格的一个笑话。说的是过了两年,当地基层政府换届,他是正职领导人选。换届会场悬挂着“权力归于人民”的宣传标语。他看到后立马对工作人员说: 这是怎么回事,权力不是归我了吗?

到后来看到权威网站公布有关这位“同僚”的消息,老万当时脑海里就飘过了这句话: “世事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05 “可惜了这年轻人”

人过中年以后,老A是某国家部委直属单位的司局级领导干部。退休后,他在朋友同事邀约的一次都市聚会上,偶遇了当年中南部山区挂职县官时认识的一位年轻人。

老A记得当年这年轻人是高校毕业后在县政府一个部门当办事员,后来听说又分别在周边几个县干过政府办主任、副县长。据说,这年轻人是与那些年定点帮扶他所在县的某国家机关服务部门领导接触多、处得熟了,兜兜转转现在也到了该国家机关服务部门当上了处级干部。

在老A印象里,当年这是一个清清瘦瘦的年轻人,文质彬彬还略显拘谨。这么多年过去,再一见到竟然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彻底颠覆了当初的青春清纯印象。

本来,与故地忘年交的小友相见,老A还心存一份高兴。一进餐厅,三两个人中一个显见发福的中年人,仰靠在几人之间的椅子里,见他进来继续仰靠着伸出一只手,拖着长声:啊,老A……

聚会开始了,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坐在主位,很主动大方地说:老A,这是好酒,你没喝过,多喝点……

中间边喝边聊的时候,这位当年的年轻人酒后愈发油腻的脸上显得志得意满,对坐在一起的同事大刺刺地说:咱们干的工作,真的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酒喝半酣的时候,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又对同事大发感叹:咱们要想干到部级领导岗位是不可能了……

世事变迁,人事难料。过了两年,老A听到了这位当年的年轻人因为酒驾受到党纪与政务处分的消息。

“可惜了这年轻人”,老万心里一声叹息!

这么多年过去,藏在老A心底难忘挂职岁月里的是那山那水那些人那些事,特别是当年那片土地上朝夕相处的纯正淳朴、务实肯干的干部群众,好多成了互不相忘、时有联系的至交好友。

忽有故人心头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