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晴山如黛(安晓宁)的头像

晴山如黛(安晓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7
分享

“七月半”祭祖:怀念母亲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中元节。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为鬼节,这三节都有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的共同文化内涵。民俗专家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七月半"祭祖,祭奠冥世亲人,寄托自己的哀思,是乡土民间庄严隆重的习俗。在民间,七月初一到十五是祭祖悼亡的日子,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实际上是活着的人对死去亲人的思念。

今年是母亲辞世十周年。母亲离世后的岁月里,尤其在"七月半"祭祖这样的日子,总是引起我对自己母亲的深深思念……母亲逝于2013年的夏天, 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在2013年夏至那天,当时我请来大夫朋友第二次到老家所在城市给母亲上门诊疗。我辞行回京时母亲站起来说了句“走吧”就返身回屋,当时我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解,以前母亲都是送到门口看着我走出家门,孰料这次非同以往的道别竟成了母亲与我的诀别。年近半百,感受到了什么是“失去了母亲难以安魂入梦”,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子欲孝而亲不待”。这些年来,每当想到这些,心中总是泛起无尽的哀痛,浩瀚如大海,连绵如江河。

我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早年有个算命先生说她的命是两头苦中间甜。排行最小的母亲幼年失去双亲,虽有兄嫂关爱,但心思重的她那时总是过度悲伤(后来母亲三次患癌,肿瘤科大夫说老太太可能是基因突变,幼年时受过强烈刺激有可能就是原因之一)。中国自古有“寿是五福之首”这样的说法,十年前中国人平均寿命是74岁,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在现代生活和医疗条件下,母亲的寿命达到了中国人平均寿命,还不到妇女平均预期寿命,算不得长寿,实在是天不假年。我总是在想,不敢过多过高奢望,母亲哪怕是病中让儿女照料活到80岁也好啊。母亲辞世予我心中的伤痛,一是自2007年秋天母亲罹患食道癌,到2012年初又发肺癌,离世前一直在受疾病折磨。二是多方求医问药救治,虽效果起伏不定,但我总以为能维持3—5年的情况下,母亲竟猝然离世。三是我那一生有主见、善当家的母亲,却没来得及给我们兄妹留下一句交代的话。

母亲早在1985年夏天做过乳腺癌手术,2007年中秋节那天做的食道癌手术,2012年初又发肺癌,放疗三个月没能消除肺部肿瘤,万般无奈之下,通过友人从印度买来特效药“易瑞沙”控制病情。2012年中秋节开始服药后效果显著,我们都以为可以有救了,孰料七八个月后出现了抗药性以至病情日益恶化。后来我想,在病情恶化、悲苦无奈的情况下,我那秉性刚强的母亲,何尝不是选择了“向死而生”,与难缠的病魔“同归于尽”,以决绝的方式摆脱了疾病折磨。我们始终没有把真实完全的病情告知母亲。母亲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自己不会总得这样的病吧。到后来,母亲知道从国外购药总说为她破费的太多了,总说悉心照料她的子女太受累了。我们千方百计劝解母亲,说岁数大了难免得病,治病就要不怕花钱不怕麻烦。母亲发自内心地说要是不得病还能帮你们看家做饭呢。我深深地理解自己的母亲,深切感受到母亲发自内心的求生渴望,她多么想还和从前一样陪伴我们,多么想看到三个孙辈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即使在病情日重以至于有不好预感的情况下,母亲也始终没有说过什么身后事的安排,我想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当年在老家为母亲守灵那天,我写了一副挽联,在“母亲大人千古”横批下,是“心存高远教子女,意守平常度岁月”这样两句话。华北平原农村出身的母亲,年青时入党,做过姥姥家村里的团支部书记,是家乡县城早期的交通女警和邮电女工。1962年已经是县邮电局职工的母亲响应支援农业号召又回到农村,后来在我老家生产队里当过政治队长(指导员)。由于当兵转业的父亲常年在大西北做地质工人,我们兄妹三人基本上是母亲独自在老家把我们带大的。母亲操持家务、养家糊口,孝敬婆婆、善待姑嫂,为子女呕心沥血,为家庭一生操劳,与乡邻和睦相处。我小时候直到上大学老家生活生产条件都比较艰苦,母亲先是在生产队劳作挣工分后来经营家里的责任田,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穿暖,供我们上学读书。中学时期赶上改革开放年代的我,先是于八十年代初考上大学,成了我们老家村子里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本科生,八十年代中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又于九十年代初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成为我们老家县里比较早的博士。我知道,从小教我们要有志气、有出息的母亲是发自内心欣慰的。

母亲是在60周岁生日过后的1999年春天来北京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之后父亲也来到北京。一直到2012年夏天,由于母亲和岳父岳母三位老人都在上半年生病住院,出院后的母亲才到老家城市里子女家中养病。十三四年时光里,父亲母亲帮我们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特别是我二十年前在西南山区扶贫、十几年前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期间,父亲母亲帮着我们看家、带孩子。父亲母亲在我为生活事业打拼的岁月里给我家的温暖,使我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安心放心。父亲母亲对生活很知足很满意,过着典型的“帮子女加养老”的晚年生活。现在想来,这也是我最感到幸福和宽慰的日子。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最早的文化传承中,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文化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都说子女尽心孝敬也回报不了父母养育之恩的千万分之一,对于母亲自己心里还真是有不少愧疚遗憾。我遗憾,那些年里没有陪母亲去看长城,母亲给我说过有机会想去八达岭长城看看;我遗憾,没有陪母亲去张家界游览,在湘西期间见到很多韩国人,据说韩国人认为孝顺的子女一定会带父母来张家界;我遗憾,没有陪母亲去云南旅游,我在云南期间应该有机会做出安排;我遗憾,最后一次看望母亲时没有在她老人家身边守上几天,以至几天后急切赶回却终究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也是中国民间祭祖敬神的传统节日。母亲生于1938年腊月初八,儿时起记忆的腊八节与母亲生日的双节合一,如今成了我的斋戒日。每年的腊月初八,我格外地思念母亲。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的是,小时候这一天是母亲给我们改善生活的好日子。一大早,母亲会给我们熬好热腾腾的腊八粥,炖上一锅香喷喷的杂烩菜,并让我端上碗先给灶神、门神、井神还有石碾、猪舍洒上祭品,全家再高高兴兴地开饭。这就是我那记得起的乡愁!母亲在世时曾经说过想到老家院子里再住上些日子,我当时很认真地劝阻了母亲。后来,我们已把老家的院落整修一新,一个很象样的农家院。看到整修好的老家院落,我们更加思念母亲。

当年母亲去世后,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晚辈给我发来信息说“人都是要去的,活着或死去都不是亲人可以决定的,她老人家去了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没有疾病的折磨,生活比人间幸福。”还有一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从前我们对死亡的认识太过片面,存在着误解,死亡的内容不仅仅是疼痛和恐惧,一定包含了更多我们没有认识到的内容,比如高贵、美好还有宁静。” 感谢这位懂事的晚辈,也感谢那位睿智的作家。思念母亲的日子里,回味着他们说过的话,使我对慈母故去的哀思得到升华。我们永远怀念自己的母亲,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愿母亲在宁静大美的天堂里安息!

"七月半"与腊月初八都是祭祖敬神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怀念母亲的斋戒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