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 “安且吉兮”。
安吉县,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浙江省西北部,建县于汉中平二年(185年),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
11月中旬,初冬已至秋未央,落叶斑驳影如诗。因乡村振兴调研活动安排,到安吉、到浙江实地考察。
安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而广为人知。作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地区之一,还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
01 又见余村“蝶变”
作为一个县级样板,安吉是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缩影,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在安吉余村诞生。2016年我曾到访余村,知道的是20多年前它是远近闻名的矿山村,以开采山石为支柱产业,山变成了“秃头光”、水变成了“酱油汤”。2003年浙江省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最早启动“千万工程”的村庄之一,余村痛定思痛,关停矿山,调整发展模式……
理念一变天地宽,余村转型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绿水青山成了余村人的幸福靠山,逐步实现从“矿山经济”向“美丽经济”的转变。2021年12月,余村成功入选首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现在平均每天能迎来3000多名游客,“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的创新蝶变正在上演。乡村之美,在于山水灵秀、人文荟萃、宁静富足。现在的余村,远眺是竹海与青山,近看“村咖”、民宿成景;绿道上,骑着共享单车的游客尽享乡村美景……
安吉这座被联合国点赞的村子,手捧旅游领域最高殊荣,用心书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努力让世界看到更加美好的余村。余村成立的“两山”旅游公司,将原先闲置的矿山遗址改建成公园,布局露营、咖啡等新业态;夜间大草坪上亮起灯光秀,老旧水泥厂成了全国首个铂金级乡村碳中和建筑——“余村印象”乡村图书馆,改造升级后的天荒坪烧烤街区成为游客的必去打卡地……
“余村印象”是中国第一栋碳中和建筑,是由老旧化工厂改造的新潮建筑,它可以依靠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碳抵消,是名副其实的零碳建筑。它坐落在一大片田园之上,极具设计感的外形与自然风光融合地恰到好处。“余村印象”以青年图书馆为载体。一楼二楼是全通透空间的图书馆,即使置身室内也宛若被大自然所包围,傍晚的光线映在书架上时,有一种静谧的美好,每时每刻都给人极佳的阅读体验;三楼是用全落地窗装点出舒适办公环境的“余村合伙人空间”,2022年7月“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推出,向全球英才发起招募,如今村子中不少业态就是由“余村全球合伙人”共同打造的。
“鄉音小馆”坐落在村口的百年银杏下,是一座颇具设计感的褶皱型巨幕玻璃屋。很难想象它曾经是一个半闲置的垃圾中转站,通过改造升级,摇身一变成了余村的网红“酒馆”。巨型落地窗把窗外风景和屋内生活舒适的融合在一起。这里白天是音乐人的工作室,晚上则化身为播放着乡村民谣的小酒馆,时间好像就这样慢了下来……
“矿山遗址公园”位于余村冷水洞自然村,这里是余村挖山采矿的矿坑遗址,2016年建成矿山遗址公园。如今这里也是露营爱好者们喜爱的营地,颇有几分北欧小冰岛的风味,还可以直接开车到达最高处,矿洞的风景像极了《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场景……
时隔七八年,难怪这次来安吉,友人说 “余村又变了”。四季有新景,处处有新玩法,自然客如潮。2022年,余村接待游客7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305万元,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2023年初,在年终股金分红大会上,余村向村民分红206万元。
放眼浙江全域,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广袤乡村生根发芽,一个个山青、水绿、民富的蝶变故事在山水间“上演”。 复垦复绿、封山治水,村庄绿化、庭院美化,优化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从“脏、乱、差”到“强、富、美”,山乡巨变的背后,是连续20年“两山理念”的忠实践行与“千万工程”的推动实践。从一个庭院、一家店,到一条街、一个村,再到浙江全域,千万浙江人以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将愿景变为现实。如今,漫步浙江万千乡村,移步易景,可谓“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全域大花园”,好一副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02 欣闻“共富工坊”
如果说 “千万工程”是 “撬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那么“共富工坊”则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龙头工程,勾勒出宜居宜业、共创共建、共享共富的乡村新图景。作为“千万工程”实践地、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富”在浙江已是高频词。通过建设“共富工坊”拓宽百姓就业致富新路子,打造强村富民新场景,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举措。
以产业为核心、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共富工坊”之所以引人关注,就因为它是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创新之举,不仅推动企业将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到农村,有效整合农村生产要素、助力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也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蹚出一条新路子。
安吉县创建农旅融合“共富工坊”,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等方式,在拥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发展观光休闲、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文化创意等业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共富工坊”创建分为景点景区、乡村民宿、农业休闲、非遗技艺、文化创意五种类型,2023年将打造60家农旅融合“共富工坊”,其中5家农旅融合示范“共富工坊”。
浙江西部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的“朵朵花菇”共富工坊,几十个“智慧农业全自动空调系统”花菇数字种植大棚,2022年每个菇棚收获5.5万公斤花菇,每亩产值超100万元。最好的花菇,一朵卖50元,销往米其林餐厅、五星级酒店。 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抱团入股“花菇共富”模式,基地为5个村实现超过360万元的经营回报,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的数字菇棚,过去不值钱的花菇如今成了村集体致富的“金蘑菇”。
浙江省提出3年要打造1万家“共富工坊”,实现山区26县乡镇全覆盖、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全覆盖,助力更多低收入家庭共同富裕。2022年,浙江省打造“共富工坊”5160家,山区26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想起浙江一位教授说过这样的话,“我去过浙江很多农村,基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和存在于民间蓬勃的个体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大力运用数字创新技术,浙江正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也为实现共同富裕建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优化改革分配关系,提高与改善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从发展生产力与改善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浙江财经大学人本经济研究所陈惠雄教授)
03 数字赋能“新赛道”
数字赋能,是浙江打造景美人和业兴共富示范村的“秘密武器”。新经济和传统产业是对立统一的,新经济从技术变革拓展到企业运行、产业融合、社会生活、人类交往的各个维度,在推动产业融合、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变迁进步等方面展现出巨大能量。对浙江来说,无论特色农业、传统制造业还是休闲产业,都在拥抱新经济,搭载新经济快车。
从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村,到乡村数智生活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让乡村变得越来越有“智感”。安吉白茶产业大脑入选2023年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优秀案例,该系统对全县20.06万亩茶园开展数字测绘及图斑入库,完成1.7万多户茶农确权登记,“一对一”设立茶园数字“身份证”,实现茶叶品质全程全域可控可追溯。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地。近年来,在乡村治理道路上,浙江探索法治为先、德治兼备、自治固本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经验,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依托实现了美丽蝶变。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一块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村里的产业规划、乡村服务等内容,村里的大小事务和未来规划一目了然,背后的数字乡村一张图,让基层治理变得更透明和高效;在阜溪街道龙胜村,有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未来农场,将一颗番茄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数字化,从而实现了精准智能管控。
当前,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已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并启动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进一步整合配套政策资源,推动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向乡村地区倾斜集聚,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运营,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浙江经验。
04 “新乡人”“创二代”
2022年7月,安吉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数字经济等8大类型产业,向全球发出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一时间,应者如云,百来个项目抛出“橄榄枝”,余村迎来越来越多双向奔赴的“新乡人”。
现在的余村有了新概念,故事的新篇章由此开始,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安吉以余村为核心,联动南部片区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打造“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从5个村扩展到24个村,在更大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统筹引进人才和资本,优化布局文旅产业和新业态,把余村品牌的带动效应放大成为乘数效应。
从原先只有4.86平方公里扩展到245平方公里,从原住村民1080人到现在带动约5万人共同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涵盖10万平方米的创业空间、2万余平方米的厂房以及近6万亩竹林和农田的发展蓝图,形成了以点带面、片区联动、整体提升的生动局面。无数传统村落在代代相传中,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塑造乡村新形态,不仅在激活农耕文明遗产,推动人居环境、乡村颜值的空间营造,也在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发展、文化振兴。
为更好地给青年创造平台,今年年初,大余村启动首期5平方公里青年人才社区建设,聚焦新经济、新文旅、新农业三大产业,打造余村共创空间、青来集数创中心、马吉加速器和白水湾产业园等多类型产业平台。作为核心人才社区,3.7万平方米的青来集人才社区已入驻了邻汇吧、云梯科技、精康医疗、“DN余村”数字游民公社等50余个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1000余名青年人才和在校大学生。
“80后”张赟是最早入驻余村的合伙人之一。2022年8月,瞄准生态农业赛道,他带着团队“原力食品”来到余村,专注于高品质生态好米的开发。同时,开辟了10亩试验田,承接上海市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节水抗旱稻研究项目”的落地。如今,通过线上线下分别发力,两年内,公司营业额有望突破1亿元。不止如此,在他的牵线下,余村还开始了与ECI国际数字创新组织的紧密合作,成功举办ECI国际绿色发展(中国•余村)创新论坛、ECI全球未来乡村绿色发展创新大赛等。
在余村的新故事里,主角不仅是新乡人,还有原乡人。看到村里的变化后,余村姑娘俞佳慧回村参加了“余村全球合伙人”路演。在那场路演中,她将村里的一块闲置土地打造成一个以亲子体验为主题的生态农场,眼下农场已正式开业,人气很旺。
乡村要有未来,人是核心要素。杭州西北部山区余杭径山镇,毗邻安吉,比学赶超。这些年,径山镇将人才引进与项目招引结合起来,落地了乡村产业地瓜经济、未来农民学堂、茶立方等100余个创业项目,吸引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等各领域人才。除了给政策、给关心,还提供平台,把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径山俨然成了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新热土。
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一大批原来在城里就业的青年回到了径山镇:周颖回到了“禅茶第一村”径山村,于2018年第十八届中国茶圣节获得“最美茶仙子”的称号,建立了“径山茶仙子”团队,致力于径山禅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广和传承,搭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快车,茶仙子把径山茶玩成国潮茶,弘扬禅茶文化也带来了乡村旅游的流量……
还有唐文铭回到径山小古城村当乡村职业经理人,把村里的文旅融合搞得有声有色;陈洁瑾开启了文化赋能乡村的创业之旅,打造了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和数字团建于一体的乡创培育基地;金汶斌建立了茗竹生态农业园区,不仅实现了茶园的数字化管理,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时间见证着坚守的力量,村庄也因为他们“新乡人”“创二代”的回归与坚守愈发美丽。
深秋初冬,世界大美。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足,是中国农民的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关键是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在余村,在安吉,在浙江,就是这样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落叶知秋去,人间又初冬。这里的人和事、这里的发展变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令人振奋、激荡人心,又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安吉, “安且吉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