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泓夜雨的头像

一泓夜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9
分享

留点童心看世界

一、留点童心看世界

以前看过一台亲子游戏的电视节目,台上表演的是五六岁的小朋友,观众席上是一些教育专家,评委还有家长等等。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的理想是什么?小男孩很认真地说:"长大后我要当总统."台下一片唏嘘声,都嘀咕着感慨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想着名利,不可思议。主持人接着问:"要当哪个国家的总统呢?"他说:"美国."台下哄然大笑,都相互耳语说这孩子野心太了。小男孩不明白这些大人都在笑什么?他红着脸愣在那.主持人也笑了,她继续问:"为什么要当美国的总统?"小男孩说:"我当了美国的总统,就可以命令美国人不要再打仗了,让人们可以和平地生活。"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成年人听了都为之动容,更多是自惭形秽。

是啊,孩子的心多单纯,多可贵,为什么我们这些所谓有思想的成年人,要以自己已经扭曲的名利心,去度清澈澄明的孩子之腹,用世俗的眼光,去污辱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心.在今天,人们口口声声地埋怨教育体制缺失,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同时,我们身为家长,还有无数被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是否有从自身为出发点,去寻找根本的原因。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心被名利欲望污染了,而潜移默化在孩子身上,那便是我们的错。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涂上什么颜色,就要看他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古语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材,可见教育的重要性了.恰恰教育的主导者,便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年人.然而,活在新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存压力大得让人窒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背着生活沉重的十字架蹒跚前进,在求名逐利的洪流中,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呢?我们的心,时刻处在红尘俗世中挣扎,随着情绪跌宕起伏,行动由心支配,在教育孩子时,无法把自己所处的心境与孩子的正确教育区分清楚 ,没有权衡利弊轻重,无形中便影响了孩子的处世观,与价值取向,教育也一步步走向偏差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延伸,正确的教育不容忽视。而我们大部分是平凡人,不是教育专家,想改变教育方向,就要从改变心态开始,为人处世,可以留点童心,童趣,别把本来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每个成年人,都曾经是孩子,孩子今天的心路,是我们当年走过的。面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记忆中的影子。想想当年,我们曾经是个孩子,面对纷纭的世界,抱着好奇心,面对未来,充满希冀。也曾拉着父母的手,问了很多为什么?为什么天上有数不完的星星?为什么晚上只有月亮,没有太阳?为什么……当我们不再问时,并不是全弄懂了,只是长大了,很多问题,就算弄不懂,也没有问的兴致了.这便是成长的代价.

人在尘世走,哪有一路坦途。我们在感叹月有阴晴圆缺时,可以尝试换一种心态,去感受花开花落也是一种风景的随意。在夜阑人静时,放下一天的疲惫,去聆听夜静星光下,虫儿的呓语,去追捕一闪一闪地穿过草丛的荧火虫。还记得那首儿歌《萤火虫》吗?“小小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这边亮,那边亮,好像许多小灯笼,萤火虫呀歇呀歇,给你三个铜钱买草鞋,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屁股亮晶晶.....这首儿歌,香甜多少儿时的梦?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长?当我们回首过去时,物是人非,岁月不再了,哼哼这熟悉的旋律,无疑是柔软了心窝。日子本来就有苦有甜,担子也是时轻时重,人生是单程线,一旦启程便没有退路,无论前面是风是雨,只能勇往直前,我们不能放下生活的包袱,却可以选择留一点童心来看世界,偶尔忙里偷闲,看看搞笑的《猫和老鼠》,想想为什么剧中的猫比老鼠笨,一次次地被它捉弄,还要一次次地上当?看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想想为什么羊羊们一次次地上当,被灰太狼抓去了,放在锅里生火煮时,却能在最后一刻化险为夷,轻松逃脱?当我们的心,再次涌起无数的为什么时,我们的人生路,会因此而走得更轻松……

二、永远的《西游记》

昨天晚上,看完正点新闻,随意地按着摇控器,一下子,熟悉的画面,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台词涌在眼前,哦,原来是86年老版的《西游记》。我开心地笑了,心想终于有电视节目好看了。

别奇怪,中国四大名著中,我就偏爱《西游记》,无论是书还是电视剧都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至于什么原因吧,我想过。最大的一个是西游美女多。按说吧,《红楼梦》的美女也多,可我总觉得同是美女,红楼的就没西游的好看。怎么说呢,我心里给自己的解释是,也许是故事的背景不同,红楼的美女墨守成规,过于古板。而西游就不一样了,虽说是神话故事,可里面的角色却是个性鲜明,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愚蠢,沙和尚的憨厚,还有唐僧的仁慈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所有的美女除了神仙,就是妖精,可无论是童年时代还是现在看西游,我都还是觉得,妖精也很可爱。

小时候看西游,常常会替唐僧担心,虽然知道最后他还是会逢凶化吉的,但那单纯的童心,仍然怕他会被妖精吃掉,也恨他的无度仁慈,一次次地赶走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的环节中,真想跑进去电视里,告诉唐僧,送馒头的村姑,找女儿的老太婆,驻拐杖的老头子,都是妖精变的,叫他别上当,那种紧张的心情,好像妖精要吃掉的是我而不是他。在看的途中,也与小伙伴们讨论,这花果山的猴子咋会这么多,他们从哪找来的?水帘洞这么美丽的地方,是天然的还是人为的?那天庭的白雾弥漫,是用什么弄成的?这取经的路上,怎么会有打也打不完的妖精啊,这经有啥用啊,这么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取来干嘛啊?现在想来,是太可笑了,可那时候的一颗心,是多么的纯净无暇啊。

长大后看西游,同样的喜爱却是不一样的感觉。岁月催我成熟了,少了一份童真,对剧情也早已经滚瓜烂熟,不再作无谓的担心了。洞悉了故事的结局,自然少了一份好奇心。而看的过程更是波澜不惊了,只享受一种闲暇的心境,追溯一个童年的梦,唤醒沉睡已久的一颗童心。现在,每年的暑假,《西游记》都会重播,它陪伴了一代代的人成长,久盛不衰,堪称是电视剧的经典之作。记得有一回与儿子一起看西游,看到儿子对唐僧的仁慈愤愤不平,对妖精的作崇恨之入骨,我笑了,这不正是当年的我吗?漫漫人生路,四季交替,日子如风车叶,沿着轨迹不停地转,我走过的路,儿子正在用他的年幼无知,慢慢摸索着前进,而儿子现在走的路,是我经历过的,只是,我再也回不去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