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泓夜雨的头像

一泓夜雨

网站用户

诗歌
202009/07
分享

老屋(散文)

我家的老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是当时农村地方很流行很体面的泥砖红瓦,三间两廊附带天井,别具客家建筑特色的平房结构。当时的农村,流行一句谚语:一年建房百年住。意思就是说建房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情,人一辈子也许只有一次建房的经历了。为建一座房子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土地刨生活的农民家庭,需要倾注大半辈子的心血,甚至还要负债累累。

我父母也不例外,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孩子要读书,生活的压力很大,常常是顾得了吃顾不了穿。那时候,我们与奶奶,叔叔婶婶一大家子,差不多二十个人,挤在一座旧房子里,我们这个小家只能占一个卧室,睡的地方都不够。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独立房子,于父母而言,是迫在眉睫的事,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有了这个宏大的目标后,父母的日子似乎也有了奔头,他们像两只急速旋转的陀螺,为建房子积攒着一砖一瓦的钱。再利用农闲时间,把备好的宅基地整理平整,用锄头一寸一寸地挖好地基,把多余的泥土清理好。等到秋收之后,父亲便到离家最近的一块田里,引灌满满的田水,浸泡几天几夜,让泥土充分吸引水分,变得松软。然后,把割去稻谷后留下的稻秆头拔起来,牵着耕牛,用犁铧把田泥,全翻过来,再牵着牛,在田里不停地打转,践踏,把田里的泥土和水,搅拌成稠稠的,绵绵软软的泥团。

再去村里的生产队,借来十多个用木块合成的长方形砖模,这些砖模的规格,长大概有四十厘米,宽二十厘米,高十厘米。父母亲把它们排在旁边平整的干硬的田里,然后,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把泥团铲到砖模里,用双手抹平。放上半个小时,待到泥团不粘木块砖模,基本定型时,就把砖模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尽量不要碰坏四个方角。如果碰坏了,影响外观整齐,这块砖就得淘汰了,重新扔回泥团里,再重新搅拌。如此反反复复地,把建泥砖房要用的砖块,一块一块地手工制作出来。再一行行地码起来晒干,用挑担挑回宅基地里,码好备用。当时,我年纪比较小,这些体力活,我帮不了什么忙。只是看着父母与姐姐们,来回穿梭地挑这些砖,这大泥砖体积大,一块就有三十斤。记得当时,我们家只有父亲的体力,可以一次性挑四块砖,两边的竹筐,一边放两块。而我的母亲与姐姐们,只能一边放一块砖,在凹凸不平的田间小路上,艰难地迈着脚步,晃荡着挑回来。在大冬天里,我看见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繁重的体力劳动,憋得他们的脸蛋通红通红的。那种苦与累,我没有亲身体验过,也能想像出来。可是只要一想到,很快就能住上独立的新房子,一家人都很兴奋,累着快乐着,朝着这个伟大的目标前进着,毫无怨言。

备好砖块后,父母亲还要步行去林场里,亲自挑选杉木与横粱,再花点钱请拖拉机帮忙拉回来。去烧窑厂挑选大小两种瓦片,每一片瓦都要经过他们的手,看有没有破角、或者裂开等瑕疵,建房子在父母眼里是头等的大事,钱都攒得不容易,他们可是谨慎又谨慎,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能在心理上,花出两分钱的价值。一切原材料准备就绪后,就请来泥水匠师傅,商量具体事宜:工钱,管不管中午饭等等的细节,都要一起说明白。也许这等小事在今天看来,有很多人不理解,一顿平常饭而已,用得着这么去斤斤计较么。可在当时,我们农村人的餐桌上,基本上都是以自家种的萝卜青菜为主,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去镇上买点鱼肉之类的荤菜,给一家人解解馋。要是管几个建房师傅的中午饭,咱们也不能天天只煮素菜配白米饭吧,多多少少也得买点肉,才对得起人家的。后来,经过双方协商,师傅提出在我们家吃个午饭,不求什么菜式了,能吃饱就行了。因为他们都是附近村子的人,那个时代,也没有几户农村家庭是有自行车的,他们早晚跑活儿,都是徙步的,不想在中午还得赶回去吃个饭。

话都这么说了,父母纵然很为难,也不好再拒绝管饭了。在一分钱恨不得拆开成两分花的建房困难时期,还是天天去切上一斤半称的肉来炒菜。父母还吩咐我们说,肉不多要让给师傅吃,对他们好点,他们就会在建房时,严把质量关了。我们都很懂事,虽然很馋,但还是自觉地吃粘了荤腥的青菜而已。那个时代的师傅们,心底也是很善良单纯的,也很能体会我们家的困境,不会挑三挑四地嫌弃饭菜什么的,做事也尽心尽力。在整个建房时期,彼此相处得很和谐,等到房子竣工落成时,母亲还专门杀了两只家养的大公鸡,买了几瓶酒,请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完工餐呢。在我记忆中,建这座砖瓦房,从开始筹备到落成入住,前后一共花了三年时间,而且有很多地方,是住进去后,慢慢修缮,改善完整的。比如房门,刚开始是没有的,只是挂个布帘子,墙壁也是我们自己用石灰油粉刷的,地板上的红烧阶砖,也是后来攒到钱,才铺上去的。再后来,随着姐姐出去工作,家里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逐步添置了一些简单的家具,木制八仙桌,竹制躺椅,黑白电视机等等。再后来,几个姐姐陆续从老屋嫁出去了,哥哥也在老屋的前面,建起了楼房。父亲在世时,一直守着老屋,不肯搬到前面的楼房住,我们只好依他的意思了,一天三顿饭到楼房去吃,睡觉时回到老屋睡,顺从也是一种孝顺的方式吧。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也在2014年的国庆节长假后,与世长辞了。老屋在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依然屹立着,只是,墙体早已被风雨侵蚀得斑斑驳驳,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是呀,时光还一如既往地年轻着,老屋却老了,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后,完成了一生的使命,守着西下的夕阳,坐在属于自己的老地方里,把生命中最后的风景,悉数纳入心底。把年轻时曾经有过的梦想与理想,再细细地一遍遍回忆,然后,坦然地接受着,即将来临的,逃也逃不开的轮回定数。每一次,当我站在老屋前,轻轻地抚摸着生锈的铁锁,再细细地查看早已掉漆,看不清原色的木制大门,心里便涌起了暖融融的感觉。自从父亲走后,老屋越来越箫条了,母亲怕触景伤情,也不太愿意去打理,就这样任凭角落里,挂满了横七竖八的蜘蛛网,竹制躺椅也早已支离破碎了,像样的家具还有那张八仙桌,几条小板凳而已。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围坐在八仙桌旁,吃着粗茶淡饭,就着咸菜白粥,父慈子孝的温馨画面,让平淡的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老屋,真的老了,可老屋留在我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是如此清晰,经过岁月的磨蚀,依然温馨甜蜜。它曾经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美好生活,承载着我童年时难忘的光阴,它把尘世的沧桑,刻画得淋漓尽致,把时光的迁移,演绎得无懈可击。春去秋来,四季更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只有它,一直扎根在我心灵深处,如影随形地,温暖着我匆匆流年的每个小日子。只有它,无论我是富贵荣华,还是贫困潦倒,它都会一如既往地,敞开胸怀包容我,接纳我,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永远,永远地不离不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