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道字清心,号道德居士,取自道家十三经里的《清心咒》、《道德经》。师承镇东偶的朱老道,据传闻,后又远赴武当山三年,做了朱诚德大师的关门弟子。
小镇本也不大,生老病死却是无法逆天,镇里的人家老了人终是要请和尚或道人主持法事。和尚本是天竺国传入的外泊品,道人则是本土文化,正如中国人学英文和中文,英文学了也不会、会了也不精,中文不学也自通。再则装和尚总少不了剃了光头,又要烫上几个疤痕,方才有了几份相似,道人则没必要搞这般明显的痛苦、又不影响观瞻,倒也省事了许多。所以,道人终是盛过了和尚。
张乾道一日偶得一谱书,闭关潜心研究了半月,终是明白了自己是有传承的,原来自己是天师张道陵的第XX代玄孙。张天师当年在四川青城山上诛杀了六大魔王、八大鬼师后得道成仙,子孙继承道法,世居龙虎山隐蹑不出。明未,清兵入关,一脉迁徙而出,流落小镇,怕是受了祖训,倒也不曾张扬。张乾道得以祖宗荫庇,生意倒是做的风生水起,小有名气了。镇上老了人,多请他主持。
我刚来小镇时,法事倒也简单。几个道人着了青布大衫围坐在四仙桌前,当中放了斗灯,桌角挂一手鼓,一人手执三句半铜镲,张乾道当中坐了,摇了三下三清铃,开坛唱经: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天边际……众道人敲锣打鼓击镲,齐声唱和: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下,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暂…停…停…阿弥、咧哆哆,悉耽婆眦,阿弥唎哆……只是一时忘了经文,糊乱带过。旁人又听不明白,倒也听了个热闹。
后来,镇上的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又衍生了吹打道士。布置了灵堂,鼓了汽门,电子花圈、司仪礼台……林林总总,繁瑣了许多。次日出殡,礼炮齐鸣、华盖遮顶、长幡两边高挑,当中着两个面容娇好的女人拉一横批:一路走好,倒似皇帝出游一般。孝子孝孙身后跟了一长溜统一着装的仪仗队,双簧管、大小号、西洋鼓、萨克斯,中西合璧,倒也威风。只是积蓄也花了不少。
张乾道仍是时常去拜见师傅。朱老道年事已高,儿子又不在身边,半躺着偎依在东厢房里的藤椅里,旁边放了张茶几,见了也不让座,幽幽然:夫唯贤者与彼俗人,事事相反,目不多瞻,见好不惊,耳不听谗,不听乱声,鼻不变香,芬芳之腥,口不尝甘,茹犯众生,心不想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行,此是吾道之行者也。张乾道倒也不言语、垂手站在房门口,又斜了眼偷瞄了西厢的门。
西厢的房门吱呀开了一道缝,探出半边会笑的眉眼,又掩了回去。
待了半晌,张乾道又给师傅续了一壶茶:“师傅,弟子退了”。老道倒也不应,原是耳背了多年。过了几年,老道走了,临终交待,丧事不得由徒弟主持,众人终是不解。
一日,做毛匠的姨父走了,我前去吊唁。吃罢晚饭,身穿四色八卦袍,头戴混元巾的七位道人上台放焰囗(注:焰口是业报太深,长年固于十八层地狱的饿鬼,因咽细而不能食,瘦如干柴,饿火中烧,烈焰从口而出)。堂桌上供着三清尊神像,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上清灵宝天尊居左,太清道德天尊居右,两旁八卦太极四幡垂挂。张乾道头戴五老莲花冠,身穿佛黄八卦法袍,脚踏云履,居中而坐。只是半边脸斜了,嘴角向上扯起,一只眼睑翻出里面的红,原是中风得了个面瘫的后遗症。
突听云铃三响,张乾道吟唱道: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众人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