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村,是周巷镇北面六七公里的一个小村落。无大山名川座境,却有几处丘陵小河相随。一朗晴空,肆意的庄稼,倒显得天宽地阔。河水澄澈,山坡绿草如茵,牛羊哞咩,赶牲畜的长鞭响彻云霄;茶带丛蜿蜒,夕阳映红,摇曳着几株杜鹃俊秀,一影孤丘静坐山头;更不时传来松涛阵阵,麦浪滚滚,甚至孩童欣喜的欢笑声,我知道山下的桃子熟透了,正迎风招展嘞!
每每忆起儿时净土,不免心中一阵清凉。这故土透着高粱的甘甜、泉水的清冽,有时,也忘了风是来自云朵还是花香,亦或是家乡的百花菜。枕着窗台,听脚步从王家畈走来,像是横堰大坝里的流水在梳洗我的秀发,丝丝缕缕。
进村的当口,有一条大河横截了去路。这流水经年不断,暴雨期洪水滔天,干涸时,溪水涔流,洗刷出的鹅卵石圆润、光泽。听父亲讲,老书记为了修筑这座桥,寒冬腊月,卷起棉裤,带头下水捞石打桩。而他一生最骄傲的事情有两桩,一是修路架桥,二是修舍建校。而我们八零九零后正是这两桩村大事的直接受益者。
脚下的这条路,直通周巷街道。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条孤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只有我们村几个湾儿的人在上面行走。邻村恒阳大队也就个别湾有人行走其上,而他们在修筑上并没有花费多大力气,因此,老书记才骄傲地说,这是他带领全村人一锄头一筐土,一双手一条肩担出来的路,何况这座老桥还屹立在原处见证着他和他那个年代的丰功伟绩。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它宽阔但过于漫长,更害怕在王家畈的巷道里迷失方向。而后几经修整拉直、加固拓宽。也把我的年龄整修出了村庄,出纳后的大伙子渐渐发现路变矮了很多,就像老村长额上的沟壑深了几许。村小学舍那就更不用说了,有两期工程,前一次的瓦房泥砖墙,是旧祠堂改建,那已不在我的记忆范围,只是道听途说,也叙述不尽;而后期窗明几净的楼宇,则是他晚年主持的另一绝作。我参与并第一批住进该校舍,虽然一段时间是半上课半劳作的状态,但那时挖土填教室、操场也乐在其中、尽享其果。今已改建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村办公室等。
随着大市场经济的震荡,镇政府也在行政区域上做了调整,我们被收编到公茅山的总支管辖。这一调整直接将老书记的路延长到总支门口,并搭载到曹徐村的主干道上,那路可是承载了整个青山口人民的进出要道上,车水马龙。
虽然我们村被拉到主干道上,但十几年来不见起色,总支的白墙渐显褐斑,院子里草长泥染。直到近年,精准扶贫,才焕然一新。
念高中、大学是最艰难时刻,背上一袋大米走到荣华村口,等途经的汽车。三四个小时的颠簸泥路才能到孝昌一中老校区(曾用名,孝感二中),那时孱弱的自己,却还要在节假日负重家庭的犁田耙地,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为自己积攒学费。同年的小伙伴早已辍学、进入社会,奔走他乡,置身高大楼宇间,涂墙抹灰。为此,我还时常庆幸自己能有手捧书册、轻嗅墨香的机会,想想那些经历的磨难,只是会心一笑,双手释然。那时的五泉村民,淳朴且善良,能有入学子弟,甚感荣耀,为此鼓励我父母付诸毕生艰辛也在所不惜。我深为感动,倍加努力。所以,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我总是深怀着敬意,无比虔诚地去瞻仰和爱戴他们。
直到参加工作,褪去穷酸样儿的外皮,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回见乡里乡亲。才蓦然发现,横在进村的路口不是那条河,更不是久经沧桑的陡坡急弯危桥,而是一条六车道的省二级公路。虽,还只是毛坯路基,但仍掩压不住内心的狂喜。我左顾右盼,寻找熟识的人问个究竟,才知道这是连接观音湖和双峰山的旅游专线。打开手机网上查询,更加清楚它要上至黄陂清凉寨、木兰天池,下达孝南天紫湖的旅游网络线。欣喜之余,按捺不住内心的狂热,趁着脚步轻盈,沿路基北上,直抵儿时放牛的堤坝,那是大型灌溉水渠,建于毛主席时代。现被大路冲断了坚实的臂弯,看着宽阔的大路又好奇断臂的坝渠,仍然忘不了想要再次领略它的壮观,回味童年时带来的那些欢愉。从残垣口踏着黄土攀到沟渠里,眼前的一幕让我大为震惊。不知何时,这冗长的沟渠也经水泥浇筑了一番,加固后易清扫且美观。工程细微却隐藏于山野之间,水程遥远似荆棘丛中一条白练,更加蔚为可观。
家乡不断有惊喜,网络发达了给在外的游子多了一条沟通的渠道,就像生命的脐带,永远牵挂着源头。霎时,村主任领着留守湾里的老人,基本年过六旬,建设家园,修塘套坡子,通渠建垃圾场,连公共厕所都有了。这是原住民做梦都没想到的,一切都悄然实现了。这可能得益于村主任,其它我不熟识,这季主任比我父亲年岁稍小,我管他叫叔。对所有人都甚为尊重,在其任村主任期间,帮村民搭建自来水,后管理水电工程,卓有成效。而这次填塘修渠,杨家湾的年轻人更是自愿以微信红包的方式,赞助宴请乡里父老,他们顶着年岁已高,仍不辍劳作,建设家园,为造福子孙鞠躬尽瘁,看着笑容可掬的老人,内心一阵酸楚。
相比之下,最大的自然湾,王家畈人多财大,在外的老板更是积极奉献。他们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修葺得跟城里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有为青年,也干上了苗圃庄园,积极响应社会经济的脚步,趋于市场,化土地作物为神奇,带领村民致富。而山茶油料,牛羊牲畜产业化应运而生,共同推动着家乡的经济发展。农村淘宝、乡村医生也住进了村委办公楼,一些基本的配套设施正在慢慢落实。
这片土地,这群乡民,耕耘的不仅仅是粮食,更是一脉相承的血脉情愫,回味那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一句“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的当头棒喝,让我抬头看看天空,白云、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