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屠之超的头像

屠之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12
分享

高阳桥的粽子店

儿时的味道,其在记忆中珍惜的程度甚至可以超过中央商城里的方糕店。记忆中,人生的第一个粽子、第一碗甜豆浆、第一碗油条咸豆浆、第一客小笼包都是出自那儿。

小时候吃的频繁,印象最深的就是咸粽子配甜豆浆,这是我从小最信赖的味道。喷香的糯米和粽肉包裹在粽叶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拨开它的过程。由于糯米黏黏糊糊的,我又有不喜欢直接用手触碰到食物的习惯,我会翘着兰花指,捏着粽叶的一角拎起来,粽子就会在空中做着自由落体,然后降落在盘子中。在这个过程中,粽叶的清香就会从缝里漏出来,深呼吸,就不会放过任何一丝令人灵台清明的香气。

几乎是就着甜豆浆吃完整个咸粽子,也就是肉粽。那时候觉得甜咸适宜、荤素搭配,一顿早饭就着两样,营养双全。

 

吃的时候是无暇顾及店里面的情况的,也就是有在等待和落肚后,才有功夫环顾一周。

店内狭窄,在印象中八张桌子左右,记得好像是木桌,桌面上有老底子一些特有的纹理,摸着很有质感,许是和粽子待久了,这桌子也沾染了粽叶的清香。客人到这吃早点却不像现在的习惯,到了饭店里,找个干净的座。第一件事情是拿纸巾把桌子,甚至是椅面都擦个通透,然后是用茶水冲洗一遍所有的餐具。而在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人坐下来,手还巴不得靠在这木桌桌面上。纹路清晰、味道亲切,来这是享受一日之计的早饭,打量着热热闹闹的小店。

因为狭窄,蒸笼、铁桶等营生全都置在门口左右,老板和伙计就在门口买卖、收银、送餐。这才是最好的迎宾吧。

从被窝里起来,挟裹着露水,结果来到这店门口,两旁香味儿一熏,听得老板伙计吆喝一声,看着蒸汽涌动,人头攒动,一天还是得从这儿开始。

 

读高中的时候,在友人家里准备通宵。夜深了,我怂恿他第二天早上起个大早,然后去高阳桥排队吃粽子……

读大学的时候,有朋友、同学来海宁玩。玩之前,我计划他们第二天早上起个大早,然后去高阳桥排队吃粽子……

玩骑行的时候,特别是准备环城骑行的时候。骑之前,我计划自己第二天早上起个大早,然后去高阳桥排队吃粽子……

但没有一次兑现,不是临时觉得不值得了,只是临时被自己“错过”了。

起不了这么早了,每一次起早都是睡眼惺忪,只等太阳或安排来提神醒脑,不是没机会接触露水,只是起床后的双眼太干燥了。

所以再也没有一大早心甘情愿从被窝里起来,挟裹露水,来到过高阳桥,自然也和粽子店越来越远。

 

后来,腿着、骑着、开着,不同方式,我都来到这儿,只是都不是开店的时候,久了也不知道它开店的时候。但到了这里,我都会和身边的人侃侃而谈这家店,谈起自己的口味、谈起店的样子、谈起“一时兴起的计划”、谈起可惜,可就是不谈起心里的“错过”。

 

店就在高阳桥头,河西路的角上。店门口地儿很大,本着顾客至上的道理,不仅店里面可以吃,店外面也有桌子,门口的台阶扮演着等待数个儿、坐着休息、桌子椅子的作用,这里从来都不缺客人,养活了多少人早上的胃。

我最爱的是咸粽子和甜豆浆,只要去,基本上就是这个配置。粽子不油、豆浆不齁,让人好上这口儿。后来在金华读书,我在难得找到一家粽子店后,也尝试了一次这样的配置,不是那儿的味儿,于是就作罢了。可也不见得回来之后,我还专程去吃。

 

这味道简单,简单地就像高阳桥早上的露水一样,可许久许久,就被错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