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德华的头像

白德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5
分享

我聊杜鹃鸟

白德华

清晨,推开窗户,便听到了杜鹃的鸣叫,鸣叫声略有起落、忽现忽无,似乎有些凄楚的感觉,我洗漱完,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上前打招呼,这时杜鹃的叫声又频繁响起,我说道:“杜鹃鸟又开始叫了。”锄草的老伯说:“你说的是布谷鸟吧。”

我点了点头,老伯笑着说:“那是在催我们下地种田的,你听,它们好像在说‘赶紧种谷、赶紧种谷。’”。

我笑着说道:“春耕播种早已过去了,布谷鸟依然断断续续的啼叫,仔细听,它们又好像在说‘光棍辛苦、光棍辛苦。’”。

老伯和几个村民都笑了,拉会儿家常,我告别村民继续向山里走去,耳边的杜鹃鸟叫声响个不停,山间清新的空气令我陶醉,杜鹃鸟叫得起劲的时候,恰是满山杜鹃花盛开的时候。

“杜鹃啼血”、“啼血深怨”。这些比喻背后的真相是,每年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啼鸣,它们那凄凉、哀怨的悲鸣声容易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杜鹃鸟的喙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人们想象着是杜鹃鸟啼鸣得满嘴流血。正是在这个季节,有一种红花正处于怒放之时,认为这是杜鹃鸟流出的鲜血染成,于是称其为杜鹃花。

我看到绵延起伏、翠色醉人的山间,一片片鲜丽的杜鹃花怒放着,红色、粉色、橙色、嫣红色的杜鹃花在微风中争先舞动着,缕缕花香飘过来,令人心旷神怡。

我走累了便坐在山石上,脱下鞋袜,把脚伸进山间流动的溪水里,凉凉的溪水冲泡着我的双脚,透心凉的感觉真好,听着鸟鸣,尤其是杜鹃鸟独特的啼鸣,看着鲜艳的杜鹃花,让我身心放松了很多,脑海里浮想联翩。 

杜鹃鸟的羽毛主要是以黑灰色为主,尾巴部分会有一些白色的斑点,腹部会有一些黑色的横纹。普通的杜鹃鸟的身长十几厘米左右,较大的杜鹃身长可达到将近一米的长度。而一般在地上栖息的杜鹃鸟的腿会比树上栖息的杜鹃鸟的腿长,杜鹃鸟的喙有黄色和黑色之分。

每年的春天过后,杜鹃鸟会用它们的歌声宣布夏天的来临。听到杜鹃鸟那令人愉悦的叫声,人们会感到些许舒服,然而一些害虫开始恐慌,它们遇到杜鹃鸟就会没命,成了杜鹃的美餐。杜鹃鸟专门吃虫子,属于益鸟,最喜欢喜欢吃草蜢、蟋蟀、金龟虫、甘兰蛆、松尺蠖、叩头虫、松毛虫等害虫,被人们成为“森林卫士”。松毛虫、毒蛾等虫子,其它鸟类一般都不敢吃,但它们却是杜鹃鸟的美味佳肴。杜鹃鸟分为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又叫布谷鸟,因为叫声似“布谷、布谷”。三声杜鹃的叫声似“米贵阳”,四声杜鹃的叫声似“割麦、割谷”,因此又称子规鸟。

对人类和森林而言,杜鹃鸟是益鸟,但与其它鸟类相比,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杜鹃鸟有巢寄生现象,杜鹃鸟自己懒得做窠,将蛋卵产在其它鸟巢中,让别的鸟替它孵化、饲喂会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同时将寄主的鸟蛋或是幼鸟从巢穴中推出丢弃,不让寄主鸟看出鸟蛋或是幼鸟数量的增加,从而减少自己幼鸟的竞争。小杜鹃也很凶残,不仅贪食,还将同巢养父母所生的小兄妹全都挤出鸟巢外摔死,独享养父母的恩宠。杜鹃鸟的名声实在是不好。可以说,有些杜鹃鸟是不负责任的父母,连亲生孩子都不愿去抚养。我们虽说是厌恶杜鹃鸟这种恶习,无奈这是杜鹃鸟的一种生活习性,我们应该遵循这一自然现象,多些宽容,让整个世界在这些自然现象当中有序的进行,让大自然中的万物有序的繁衍生息,为我们的世界增添色彩,弹奏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旋律。

到了春天,杜鹃鸟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该播种了。它凄凉哀怨的啼鸣,会激起我们伤春、惜春之情,抒发乡愁、思念之情,倾诉悲苦、哀怨之情,因而引出了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苏轼的《浣溪沙》诗中写到:“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杜鹃的鸣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很容易激发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多位古诗人认定,杜鹃鸟那凄婉吟唱,往往寄托的是离情别绪或孤寂时的惆怅。李白曾称杜鹃鸟为子规,忽闻好友王之涣被贬到湖南,感到心绪抑郁。吟唱时段,杜鹃萦回的叫声让他很揪心,对着飞鸟吟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冷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名句。白居易则很认真地称它为杜鹃,在那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浔阳江畔,诗人望着满腹幽怨的琵琶女,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唱出了:“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好鸣!”。苏东坡独游湖北浠水时,偶见那里的兰溪水一反常态,不是向东奔流,而是潺潺缓缓地向西涌去,吟出了“上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诗句。古诗词里,随处可见杜鹃的芳踪:李白的“蜀国首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追蝴蝶,望第春心托杜鹃”,白乐天的“杜鹃花落杜鹃啼”……

然而,我静坐山石上,想象着每年的繁殖季节里,杜鹃妈妈就贼兮兮地到处飞来飞去,在树林里寻找已经筑巢并且产卵的其它鸟类,把正在孵卵的鸟妈妈吓跑,然后在它的巢内产下自己的卵。鸟妈妈回到家就会把杜鹃卵和自己的卵宝宝一起孵化出来。如果小杜鹃先破壳出来,杜鹃妈妈就会趁着小鸟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把它的卵推出巢外摔碎,刚孵化出来的小杜鹃会把养父母的亲生幼鸟,推出窝去暗害掉。它的义父母丝毫没有察觉这个孩子和自己长得并不像,也没有察觉自己的孩子已经死去了,依然会兢兢业业地每天觅食带回来给它吃。杜鹃宝宝长得比养父母还要大很多的时候,却仍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它们的喂养,直到它学会飞行以后,才会头也不回离开这个抢来的家,想到杜鹃鸟这些寄生恶习后,我不太想说赞美杜鹃鸟的话。

其实古人也许很早就发现了杜鹃的“巢寄生”不雅行为,不过当时他们的理解和现在我们的理解似乎有偏差,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因为受了杜鹃前世的巨大恩惠,其它鸟类才会义务地替它照看子女。正如杜甫的《杜鹃行》中写道:“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日落头顶,该吃午饭了,我一点也不感觉饿,站起身又向深山里走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