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劳累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在这个感性的时刻,总喜欢“胡思乱想”。往常,在入睡之前,总会回想一些学习上的事情,思考着明天,我该怎么做?厌烦了这样的思考,我决定想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放松身体,将自己深深的陷入其中。闭上眼睛慢慢的回忆,我想起了我曾经的语文老师和语文书……
塞在书包里厚厚的书,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厚重”。从家前往学校的路途上,总能被一些有趣的事情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或是一只蜻蜓,或是一株狗尾巴草,也可以是一粒五彩斑斓的小石子儿,还可以是一片绚丽多姿的彩云朵儿。小时候的生活总是无忧无虑,最大的烦恼莫过于语文书了。
语文书带给我的恐惧,在于他的一篇篇课文与诗歌。老师每天都喜欢布置背诵任务,其他同学的书上都被老师用红笔写满了一个个“背”字,而我的书却还“捉襟见肘”。所以每天晚上,我都会被老师留下来,直到背出为止,而每天晚上我也成为了班上最晚回去的那个同学。所以我讨厌语文课,讨厌语文书。
小学那会儿,大家都流行“包书”,就是用一种塑料外套壳去裹住书的封面,让书看起来不那么脏。而我,其他的书都包着,唯独语文书我坚决不包,所以还不到期末的时候,我的语文书就已经“不堪入目”了,这算是我的一种“报复”,虽然也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后来从小学毕业,去了镇上的初中。读初中我选择了住宿,每个星期只能回去一次。初中的语文书,从“小书”变成了“大书”。书变了,学校变了,老师也变了,我觉得我应该可以从“噩梦”中摆脱出来。不过令我没想到的是,看似一切都变了,背诵任务却没变。不过还算好,虽然有背诵任务,但是老师不会再把我们留下来了,我也会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去背书,也体会到了语文书上被打满一个个“背”是什么感觉。
那个时候觉得,或许语文和语文书也不是这么的令人讨厌了。我开始去欣赏语文书里面的艺术,不管是语文书的插画,还是语文书上面的文字,都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让我说不出的感觉。那种美感不仅仅是文字本身产生的,也有它所带来的一种震撼和感悟。是《岳阳楼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背影》中的“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是《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雨时”;是《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后来去了县城的高中,到了离家更远的地方,一个月只能回去一次。高中的课文和古诗词更加的长了,不过对于我来说,现在背诵已经不是一项难题。反而要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到其他的科目上去。我反而还更加的热爱语文和语文书了,课文越长,我能发现和感悟到的东西也更多。曾经讨厌语文的我,居然会在空闲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文字,也开始尝试自己去创作,把自己与文字融为了一体。在孤独寂寞的时候,它也成为了我唯一的一种陪伴。
在这种享受中,我来到了我的大学。大学是一个离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半年才能回一次家。而在大学里面,我也很少再见到我的“语文书”了。在大学里面,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放在了专业学习上,很少有时间再去享受那种美感了。心中总是失落落的,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一般。
思绪慢慢的拉了回来,我开始思考着我的语文书。小时候的自己并不觉得压力有多么的大,唯一的压力便是语文书带给我的,等长大了才发现原来阅读语文书也是一种享受,可是我却再也不能见到我的“语文书”了。时间不断的发展,我们也离故乡越来越远,离语文书越来越远。而那些年它陪伴过我的童年,陪伴过我的青春,是对它的恐惧,是对它的喜欢,我却直到现在才彻底的明白,想要去好好的珍惜那些“美好的生活”。或许,我们再也见不到“它”了,但我会永远的把它保留在我的记忆当中,去怀念那些年,它带给我的“美好”。
小时候,并不觉得简单的生活就是美好;长大后,才发觉美好的生活并不简单。
再见,我的童年。
再见,我的青春。
再见,我的,语文书。
(《再见,语文书》,首发于《中国青年作家报》2023年06月06日 1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