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犁市,是在认识莉的第二年。那年暑假,莉带我第一次去她的老家——犁市。我问莉,犁市是一个市吗?她笑着说,到了你就知道了。于是,带着对“犁市”这一富有田园诗意的名字的好奇,我跟着莉坐上了从惠州到韶关的大巴。
那时,从惠州到韶关的高速路,还不像现在有如此多的选择,需要先走广惠高速,向西北进入广州三环快速干线,再转入京港澳高速,从南向北,穿越广东全境,耗时大约近五小时才能抵达韶关汽车总站。
第一印象中的韶关,和我的故乡荆山腹地的山城保康有着较高的相似度——青山环抱城池,碧水穿城而过。新旧高楼,沿街繁花,两江交汇,几座大桥,车水马龙,商业繁荣,气派的火车站广场上进出站的旅客络绎不绝,以及大街上并不匆忙的行人,构成了一幅悠闲的南粤山水城市风情画卷。
韶关,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粤北地级市,让我一下车就喜欢上了这里。或许,这里的山和这里的水,让我仿佛回到了故乡,让漂泊的乡愁有了存放的所在。莉说,到了韶关,下一站便是犁市了。我心想,那犁市,或许是一个县级市吧。莉看着我疑惑的神情,笑而不语。我们随即转乘公交车向着犁市的方向前进。车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莉提醒我,犁市快到了。我赶忙向窗外望,这时已经到了市郊之外,靠近道路右边山脚下的田地旁不时闪过零星的村民楼房,平行于道路左侧的一条浩荡的大江和右侧闪亮的京广铁路线向着山的那边延伸,却看不到一丝城镇的端倪。
难道,犁市真是一个田园诗意的世外桃源?
果然,很快,我的想法被得到了印证。当公交车转过一个接近九十度的山梁之后,我的眼前突然一亮,一块稍显狭长却近似于椭圆形的平地赫然明朗了起来,一个秀珍般的小镇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犁市到了。莉和我相视一笑,挽着手下了车。
哦,犁市,我来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小的小镇了,小得让人心生怜爱。在南粤,或许也找不到这么小的小镇,就算在我的故乡,那个叫过渡湾的小镇也比这个小镇要大。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她,我想,“弹丸之地”这个词是最恰当不过了。
举目环视,从小镇的起点一眼就可以望到她的终点。全镇房屋屈指可数,一些略显破旧的房屋和大多数颇具时尚的新房交错其间,没有高楼,没有大厦。倘若步行,大概不到十分钟就可以走完全镇仅有的一条主街道。G106国道和S246、S248省道彼此重合,贯穿其中,在不到五十米处,分出了一个“Y”形分叉公路线,左通乐昌及湖南,右通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小镇前的武江平静而温柔地流淌着,其后山脚下的京广铁路触手可及,两条铁轨闪着雪白的光芒。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拉着低沉而悠长的汽笛呼啸而过,或南下,或北上,给这个平日里并不喧闹的小镇平添了几分热闹。
犁市,一个面朝江河,背靠南岭山脉,紧挨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小镇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南岭深处的怀抱里,时有鸡犬相闻,朝夕炊烟袅袅,犹如世外桃源!
犁市,何以如此之小?这主要缘于她独特的地形地貌的限制。纵观粤北地图和地理,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南岭山脉就像一条巨龙自北向南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当它行至犁市时,面对日夜浩荡的武江,它喜欢上了这里,于是两脚轻轻一点,便牢牢地抓住了这片江岸边的土地,瞬而形成了这种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圈椅状地形。今天,如果利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拍摄,我们所看到的,是在广袤的岭南国家公园南麓,犁市就像一颗彩色的龙珠掉落在韶关市区以北不到十三公里的江岸沙洲之上,煞是美丽。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犁市的小,是精致实用的。犁市的面积虽小,但她的行政机构和各项设施功能等一应俱全。从政府及相关服务部门到商场集市,从幼儿园到初级中学,从卫生院到养老院,从文化楼到休闲公园……其他城镇有的,她一样都没有少,这对于镇上的居民,以及附近自然村的村民来说,来镇上办事或购物都是非常的方便。
犁市,也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镇。莉说,每逢农历三、六、九的日期便是十里八乡的村民前来犁市赶集的日子,在当地,人们习惯地叫做“街日”。每月的街日共有九天,每天都是一场盛大的节日聚会。每每此时,并不宽敞的街道更是拥堵不堪了,马路边一个个临时画地占位的小摊点摆满了丰富的产品供人挑选,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还有各种机动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交警和市场管理员这几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或是有秩引导,或是有温度地执法。犁市街日,成为了乡镇村民们相互交流沟通和公平交易的自发自治的重要平台。再看那些来自乡村的村民们,有的将自家养的鸡鸭鹅装在竹笼里,有的将自称只施用了纯农家肥的绿色蔬菜铺在蛇皮袋上,有的将晒干的菜干或阿婆茶(当地农村的一种天然植物凉茶)装在一小袋一小袋中,还有的将刚从山上挖出来还散发着一股股清香的五指毛桃绑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品种千奇百样,不一而足。莉说,她小的时候也经常跟着大人们来赶集,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大人们主要就是购买一些农用或家庭所需,物美价廉,各有所获。也有什么也不买也不卖的,约上三五知己在赶集日来逛逛街,随心所欲地看看这、看看那,也乐在其中。
哦,犁市,果真“市”如其名。
犁市,这个充满田园诗意的名字,何以有此名?据当地人讲,此地面向宽阔而平静的武江,自古就有商贸渡口,南来北往商贾云集,而其渡口附近有一块头大尾尖的沙洲,形似农耕用的犁头,故被往来的客商称之为“犁头渡”,又因渡口沙洲区域商贸交易繁盛,俨然就是一个大型的商贸市场,后便自然地称之为“犁市”,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可见,在南粤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犁市作为南北交通中重要的枢纽,承载着中原经济文化与广府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水路和陆路的历史使命,扮演着韶关历史发展前进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仅如此,犁市还是传播中国革命思想的红色之地。犁市街中有一处名为“当铺”的晚清建筑群,是粤北地区现存较完整的商业建筑群,也是南昌起义部队革命活动旧址和朱德旧居所在地。如今,当铺成了韶关红色教育示范基地,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不难想象,当时的犁市人民在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中,与朱德及可爱的战士们一起,演绎着多少感人的故事,生动诠释着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真正内涵。
而现在,这些感人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个小镇上,在2006年韶关特大洪水抢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韶关军分区勤务班战士李大为为了犁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纪念李大为,原来的犁市中学更名为犁市大为中学。如今,一届又一届的犁市学子在英雄烈士李大为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李大为精神已深深地铭刻在小镇的每一个人心中。
时光荏苒,从初到犁市到现在,二十余年稍纵即逝。犁市,我与这个注定此生有缘的小镇,她的山,她的水,她的花草树木,她的每一条街道和或宽或窄的巷子,在我心里如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样有着同等的分量。每年的暑假或寒假,我和莉都会带着两个孩子来到犁市这个地方,或探亲访友,或旅游度假,感受着另一个故乡的温情和诗情画意。犁市,她在我的心中早已深深地扎下了根。
今天的犁市,在新时代中国新城镇新农村百千万工程及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镇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怡然自得。经由此地的客商依然南来北往,高铁跨过武江,飞机飞越犁市的上空(距离犁市十六公里建有丹霞机场),武江的水一如既往地静静地流淌着,京广铁路上的列车经过这个小镇时照常拉响了悠长的汽笛呼啸而过……
哦,犁市,我心安处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