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于伟的头像

于伟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12/05
分享

黛钗一体之 贾宝玉的婚姻爱情观

黛钗一体之

贾宝玉的婚姻爱情观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界的巅峰,其中的人物情感纠葛耐人品味让人回味无穷。其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宝钗的优柔寡断、晴雯的敢爱敢恨而又孤独无助和无奈、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乍一看去如果没有做具体的研究,就想把贾宝玉的配偶想象的很完美,其实从小说的整体出发,贾宝玉的婚姻注定是一个带有缠绵意味而又曲折的爱情悲剧象征。

薛宝钗出身于商宦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寄宿在贾府,虽然薛宝钗和贾宝玉属于姑舅关系,贾宝玉虽然喜欢薛宝钗的温柔但是小说还是比较注重人性的思想特征,在小说中贾宝玉对薛宝钗的关心远远不及对林黛玉的关心,由于林黛玉自小从娘胎带来的病致使她的身体一直是比较柔弱和多病。虽然薛宝钗也有病,可是薛宝钗身边有薛姨妈和薛蟠的共同庇护,就使得宝玉对她的关心稍低于对林黛玉的关心度,由于对林黛玉的身世遭遇的同情,就会产生一种爱的钟情。这么宝玉更倾向于对林黛玉的感情投入,林黛玉本身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修养造诣极深,正好弥补了贾宝玉在这方面的缺失。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参观大观园的时候进入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放满了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哪一位哥儿的书房?”随后刘姥姥听到众人的解释之后才恍然大悟,连忙又对黛玉说了一句解释的话,从中就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爱读书作文的人,随后的对潇湘馆的介绍中,又对潇湘馆里的藏书又作了详细的分析,这就充分说明林黛玉的知识学识都处于薛宝钗之上。

爱情的真谛并不是以学识论高低的,林黛玉做事从不遮遮掩掩在许多人面前都很光明磊落,对于潇湘馆的布置也是十分的井然有序,这就体现出林黛玉的团队意识也是比较强的,一来有贾母的疼爱二来有贾宝玉对她的垂怜,在那样的情况下林黛玉并不是依靠管教来经营潇湘馆,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性化来管理潇湘馆的事情。整体上潇湘馆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平静和沉默,正是林黛玉与世无争的思想境界,导致她的婚姻爱情观出现了与薛宝钗很大的反差。贾宝玉虽然喜欢林黛玉温柔腼腆又不乏体贴入微的感觉,从婚姻角度来讲贾宝玉对林黛玉其实根子上是同情,同情中产生的一种不离不弃,而不是从真正的个人情感中产生出的不离不弃。《红楼梦》第三回,当贾宝玉听完林黛玉介绍之后的相关描写,都充分说明了贾宝玉从内心中产生的感情是对林黛玉的同情元素较多,随后林黛玉的身体虚弱病态肉骨的整体形象就更增加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同情。许多人都觉得这种同情应该上升到爱情的高度,可是在封建礼教家庭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同情是不允许转化的,毕竟宝玉的哥哥去世的早,贾宝玉肩负着为荣国府传承香火的重任,林黛玉身体那么不堪一击,荣国府也绝不会允许贾宝玉娶林黛玉为妻。

林黛玉的性格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这和他的思想修为分不开,当林黛玉知道贾宝玉将要娶薛宝钗为妻的时候,她选择的是默默放手焚稿断诗情对这段爱情做出了终结,黛玉的外在始终是一个弱者,只是因为她在外表上是柔弱的,其实她的内心是无比强大的,虽然她经常哭哭啼啼在宝玉面前时不时的耍小性格其实这是她更加可爱的一面。可爱并不等于爱情,可爱是一种外在的美感,更没办法上升到婚姻的角度,毕竟婚姻是人类的延续是对后代的负责。《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的相关描述中,隐隐约约也透露出宝黛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亲情,如果真要向爱情的高度去想像是不现实的,元春一手带大了宝玉,宝玉的文化修为基本源于元春,所以元春对宝玉非常疼爱并且对宝玉非常关心。当然对宝玉的婚姻隐隐约约也做出了相关的暗示,贾妃叹道:“许多亲眷,可惜都不能相见!”王夫人启道:“现有外亲薛王氏及宝钗黛玉在外候旨。外眷无职不敢擅入。”这么从亲情的角度宝钗就排在了黛玉前面,当然这是亲情没有明确宝玉的婚姻,正是这种亲情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等级社会中,宝钗的身份地位是高于黛玉的。

薛宝钗的家庭环境是以经商为主,根据当时贾府的真实情况可以看出,贾府确实缺少一名精明能干又有经济头脑的女子来协助王熙凤处理贾府的日常事务,对于宝玉的情况来讲此时的荣国府更需要维持下去,从而解决掉当时的经济拮据局面。而林黛玉出生在书香家庭,做学问可以说是一流的,但是贾府当时的现实情况是不允许这样的女子来整体操持贾府日常工作的。这么宝钗、黛玉谁更适合宝玉?学界有钗黛一体论之说,意思是说贾宝玉配不上宝钗和黛玉,其实配上配不上都不符合《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在封建社会男主外女主内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谁更能将家庭事务处理恰当,那么谁就能适合男主。更何况从基本的感情角度,宝钗和黛玉都喜欢宝玉,但是喜欢并不是爱,爱是婚姻观念的更高境界,在封建礼教等级森严的社会中,爱对于女人来讲是奢侈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婚姻不由得自己做主。这么只能从钗黛两人的才能出发才可以做出贾宝玉婚姻的正确选择,这样会更加符合《红楼梦》的整体特征。如果宝玉结婚之后,那么暴雨的性格会不会发生变化,毕竟婚姻预示着独立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没有钱不会花钱不会赚钱,如果再不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再好的婚姻也将是悲剧。

用现代人的爱情观来估量封建社会的爱情观是不恰当的,毕竟封建社会的择偶标准是门当户对,谁做子女的配偶作为贾府唯一的血脉,贾府内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很慎重的,包括贾母、贾政都不敢对贾宝玉的婚姻草草了事,最终贾府还是在钗黛两人之间为贾宝玉做出的了最终的选择。在贾宝玉将来的独立生活中,宝钗正是弥补了贾府当时经济环境的这个空白,所以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是正确的,林黛玉只是该段婚姻的一个中间着,亲情和爱情之间永远存在着截然的不同生活观念。然后再从贾宝玉的前世今生来讲,因为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他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曾有灌溉之恩,贾宝玉身上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遗落人间的顽石变化而成,最终绛珠泪尽天折有着必然的联系,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这就预示着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只能被亲情所取代,而不能上升到真正的爱情上面,正因为此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就是一个悲剧,神瑛侍者不可能娶绛珠仙草为妻的,神瑛侍者只是喜欢绛珠草而去灌溉,而不是爱绛珠草,虽然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相互牵拌,两个物种是不可能结为夫妻的,再者绛珠草只是为了感恩,从本质上是没有独占神瑛侍者的奢望。

宝玉自身的憨厚老实、体贴入微、敢爱敢恨的思维特征,虽然每天带着七彩顽石不学五书,但是在学馆打架中就可以看到他是非常理性的一个人。特别是宝玉被贾政施以家法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的反抗,只是将封建礼教以父为纲的思想脉络凝固在自己的思维之中。由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遗失,导致贾宝玉思想特征变化的不完整,很难再从续本中找到贾府败落之后生活囧境的真实描述,且只能在续本中观察到贾宝玉的婚姻不单是生活生命的延续,更是人情世故的不完整结局。《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诗虽然对钗黛有总结性概括,可是钗黛之间并不是两个非常完美的概念,这样的关系是经受不住时间考验的,玉带虽然挂在林中,但是树木总有枯死的时候,金簪虽然埋在雪中可是雪总有融化的时候。如此一来家族的兴盛与衰落其本事都带有时间的不固定因素,钗黛对于宝玉的情是经受不住生活摧残的,两个人更经受的不住贾府衰落之后的时间检验的。

从《红楼梦》整体出发,对于贾宝玉的婚姻爱情观是一种在封建礼教下扭曲生长的不良结果,是在亲情、感情、爱情同时作用下的产物,虽然年轻人敢爱敢恨甚至可以为爱情抛弃一切,但是生活毕竟是生活,只要在生活中长久下去就必须要解决生存问题,一旦生存问题就无法解决和谈爱情和其他。在历史中关于封建礼教对年轻人爱情的摧残,以及命运对爱情的影响都很多,比如李清照的三次婚姻都经受不住命运与生活的折磨。还有清朝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他虽然出生在官宦家庭但是爱情的在生活中的整体不适应导致多情词人的婚姻观念的诸多变化。《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婚姻观念也是如此,从亲情上升到爱情,并不是说他对钗黛两人没有爱,而是他在封建社会礼教中是无能为力的,同时在生活中对两人的爱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红楼梦》对于贾宝玉的爱情描述虽然非常让人觉得滴泪,但是总体上确实对枷锁中生长的爱情产生一种同情,顿时让人对贾宝玉、薛宝钗,特别是对林黛玉的爱产生一种怜悯,还有晴雯的专一和爱激发出我们对封建礼教的恨。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