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之洋的头像

陈之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31
分享

猕猴回归了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家人与几个好友相约至家乡的古村落游玩。

一路上莺歌燕舞,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四周的山势如天门,树林植被尽显千年风貌,我们走进自然,也仿佛去往那神秘的“桃花源”。我们从城市驱车近4个小时终于来到了这个美好而又神秘的古村落。

该村位于峡谷之间,河谷之上,又被山麓相拥。这里名叫古蔺县双沙镇陈坪村,旁边就是著名的峰岩大峡谷,两岩危峰高耸,谷中丛林密布,抬首仰望,山高及天,参天大树枝叶交错,缕缕阳光穿越树叶,洒下点点金光;溪水潺潺、气自清幽。

向北而望是一条小溪,尽在谷中畅游。峡谷一侧为白皑皑的峭壁,听闻村中老人说这里常有岩羊出没。而峡谷另一侧为郁郁葱葱的森林,以针叶林居多;且野生动物也十分丰富,猕猴成群,素有猴山之称。行走在古村,也能感受到山上的猿啼声空谷传响。獐子、松鼠更是不计其数,野猪、云豹也时常出没,奔涌林间,而其他鸟类昆虫更是数不胜数。

在村里,家家户户多为瓦顶木房,且相靠相聚,融为一体,甚至有百年祠堂、老房屋,这些古代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如初。村里多为山坡上的梯田,又以柑橘、脆红李树为主,既有效利用土地,提高经济效益,也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村里老人幼童居多,老人们普遍高龄,耄耋老人比比皆是,身体清瘦而又不失精神。这里呈现一片怡然自得、古风犹存之貌;呈现山青水秀、钟灵毓秀之色。

村里的吴村长,带着我们一行人游历了村落的各个景点、古迹,为我们讲解其美在何处以及历史文化。当谈到三十多年前的风貌,不禁使我沉思。

三十多年前,这里的古村落也许并没有如此般静谧安宁,那时农作物以高粱、玉米为主,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产量较少,品质较差。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不得不进一步砍伐原有的森林,扩大耕地面积。人与自然的矛盾再次凸显,过度开垦势必造成了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同时也造成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下降。当地的丰富的猕猴种群数量也因此而锐减,再加上当时人们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产,防止猕猴偷食,将猕猴视为害兽,将其驱赶、打伤、猎杀,曾经的“猕猴王国”也一度销声匿迹,猴群往大山的更深处“逃离”。那时村民思想落后,贪恋野味,村里的年轻人常悄悄带着自制的猎枪或是一些自制的陷阱上山打猎,捕猎麝獐、野猪、山羊、雉鸡、斑鸠等,甚有云豹、獐子等各种珍禽异兽,食之野味,取其麝香,或是做成药物,或者获其皮毛,造成野生动物大量被猎杀食用,生态系统也因此受破坏。唇亡齿寒,一损俱损,茫茫林海开始变成千沟万壑,裸露出那焦黄的骨头。曾穿梭在森林中的麝獐野猪无影无踪,难寻踪迹。曾经漫山猕猴的身影与呼啸,也渐行渐远。

 2000年初,国家全面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峰岩古村落也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以及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推行,封山育林,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逐渐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引导科学耕作,补助粮食生产,废除农业税。由此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改善。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大量村里的年轻劳动力转移,村中人口减少,而生态承载力增强。后来,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影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村民开始播种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作物,因地制宜地大量推广种植甜橙、柑橘、脆红李、花椒等经济作物,与自然相适应,与生态相融合。近年来,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和力度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人们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也不断强化,古村落的村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思想意识也不断提高。当我们惊奇地遇见一只猕猴的时候,手中拿起的是相机,而不再是冷冰冰的猎枪,我们感到的是欣喜,而猕猴眼里也不再充满恐惧。

古村落的生态环境恢复了,猕猴的王国也逐渐恢复了原有的生机。这里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万物生灵的世界,动物们的家园。走在村落的小道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见的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健康长寿的老人、美不胜收的峰岩大峡谷;听到的是百鸟啼鸣、猕猴长啸;感受到的是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道法自然,我们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野生动物,也就是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摒弃陋习,尊重自然,走绿色发展之路,人类终将回归自然。

 而猕猴,也回归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