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渔洛雁的头像

陈渔洛雁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1/26
分享

远方的牵牛花连载

第六章

生产车间的样子,有点形似于秋秋读书时的教室,但面积比教室要大的多,足有一百多个平方。车间左侧的墙上,留了三个宽大的窗户,窗户是属于铝合金做的推拉式门窗。窗户上装有几块大大的透明玻璃,玻璃很厚实,应该是钢化玻璃。窗户用来流通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并不会阻挡室内与室外的光线,因为窗户上没有装上窗帘布,可能本就不需要窗帘布。站在窗户边上,可以看到一块很大的平地,由于车间位于三楼,站在窗边,可以将车间隔壁的这块场地看的很清楚。左侧这面墙的两个墙角落,分别放了两台立式空调,是那种强功率的大型空调。毕竟车间的空间面积宽大,得要用两台大型空调,才可以调节整个车间的气温变化。车间的右侧墙面上,只留有两道窗户,且两个窗户的大小都没有左侧那么大,要小一些。同样的是,窗户上一样装有较厚的钢化玻璃。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前面那一个窗户上,装有一条一条的百叶窗,窗叶可以通过绳子拉上拉下。而后面的那个窗户,则是光秃秃一道透明。右侧的墙体两端,则分别开有两扇门,作为前门跟后门。前门和后门一样宽,并无大小之分。打开前门,可以看到车间里的一条生产线,处在正对门口的位置,这是第一生产线。产线的主体是一张长条形的桌子,桌子的长度有四米,宽约一米。靠近左侧墙的桌面上,放有一台点胶机,这台机器是整条产线上的主角,也是产线的运行开端。点胶机体积不大,就像个小型的长方体盒子样的。盒子里面盛有胶水,是那种粘性很强的强力胶。盒子的底部,有一根细长的钢针管。胶水通过这根针管,点涂在需要黏贴的物件上。机器运行时,跟缝纫机的运作相似,针管就像是缝纫机的针头一样,上下不停地快速点动。秋秋第一次见到这种点胶机运作,就感觉很熟悉的样子。因为秋秋见过缝纫机,很小就见过了,在老家,父亲就有一台缝纫机。秋秋这些年穿过的衣服,有很多也是用父亲的缝纫机缝补过。点胶机的下一步,装有一台气压机,同样是个小型的长方体。每次点胶机给物件点满胶水,通过传送到下一个步骤,操作人员就用这台气压机,把另一个物件压合在涂有胶水的物件上,通过气压的大力气,使两个物件紧紧地黏贴在一起。

这条长方形的生产线上,最主要的生产力,就是前面这两台机器。一台点胶机,一台气压机。除去这两台重量级的位子,后面那都是些小巧轻快的工序。像什么美工刀切割,砂纸打磨,清洁剂擦拭等一些手工活。第一生产线的后面是第二生产线,正对着那扇装有百叶窗的窗户。一、二两条生产线的器材设备,操作工序都差不多,自然也都少不了点胶机,气压机这两样主设备。再往后些,就是第三条生产线了。第三生产线长度与前两条一样,但线上的器材配备不同,没有点胶机,也没有气压机。既然没有了这两样镇线的主配备,肯定也就生产不出产品,用途只能当做是辅助线。一、二两条生产线上的产品,有些不合格,存在小瑕疵的,便拿到第三生产线上来,之后再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维修,返工,使其达到合格产品的标准。第三生产线底端旁边,有一张方形的小木桌,桌下放有很多纸箱子,旁边还有一筐一筐的产品。这里,就是秋秋的工作岗位,他打包的位置。秋秋的工作,就是将箩筐里的合格产品,分拣打包完好。

车间的顶部,装有八盏垂吊式双灯管白色节能灯,晚上加班时,将这八盏灯打开,整个车间亮堂堂的,像是白天一样光明。第三条生产线的后面,是一块较宽的空地,车间的后门,就正对着这块空地。空地的角落边上,放有扫帚、拖把、垃圾篓这些清扫工具。另一边,则放着一个储物柜,里面放着些生产线上要用到的小工具,锤子,扳手,螺丝刀等物品。除了这些预备工具,还有同事们的一些生活用品,什么雨伞,水杯,或者其它物品。车间后面的墙上,中间有一大块面积,做成了黑板,黑板上,写有每天值日人员的名单。黑板的中心位置,则写着每天的生产目录表,包括产品型号,产品数量,产品的技术标准等生产信息。黑板上的值日人员,负责清扫车间的卫生,下班时,整理生产线上的用品工具,统一给整理放置在储物柜。值日人员最后离开车间,要把门窗关好,记得切除电源。每天三人值日,轮流更换。

随着胶带拉扯时发出的咔咔声,一卷厚厚的胶带慢慢变薄,在胶带咔咔地呐喊声下,秋秋的双手忙得不停,打包好一件件纸箱货物。一张张纸箱片,上下两面都有口子,是从别的纸箱厂拿过来的。秋秋需要把这纸箱片折叠好,用胶带黏贴紧密,如此一来,才成了一个个包装产品的纸箱盒子。秋秋把合格的产品摆放到纸箱盒里,再用胶带把纸箱上面的口子封好,这就算是打包好了一件产品。

“这些产品也是要打包的,我给放这里了。”第一生产线的线长苏青林,端着一筐做好的产品,走到秋秋打包的位置,对秋秋说到。车间里三条生产线,每条线都有一个线长,作为各条生产线的带头人,领导每条线的生产工作。个子稍微偏矮,体型瘦小,一张皮肤蜡黄的脸上,趴着一个臃肿的鼻子。眉骨微微向前突出,一双小眼睛,往后陷进去。一头油腻的头发,一直拉长到颈部,前额梳成刘海。一个男生,头发却搞的像个女生一样。秋秋看到苏青林端着一筐产品,放在他打包的小木桌下。秋秋对着苏青林点点头,示意明白他说的话。

上班已过去好一会儿,秋秋也打包好了几箱子产品,整齐码放在一边。大家都在忙着自己手中的事情,生产线上各行其事。秋秋一个人在那打包,认真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心思想别的事情。手头上的工作,牵引着秋秋此时的身心,他好像忘了自己今天穿了新衣服,心里也不紧张慌乱,非常的平静下来,从事眼前的工作。大家都在做事情,没有谁还记得秋秋穿新衣服,也没有谁盯着秋秋的新衣服上下打量。同事们没有再调笑,自己也不再刻意纠结,一切都如往常那样平静。在外界的平静,以及秋秋内心的平和下,秋秋的脸上,已褪去了羞涩的通红。之前那一张通红的脸,变得如往日一般,这时候,秋秋没有在想着自己会不好意思。确实,对于工作上的事情,秋秋是认真的,不敢马虎应付。自己刚入职不久,很多东西还不懂,需要好好学习,用心来做好本职工作。

滴铃铃、滴铃铃……铃声响起来,车间的中场休息点到了,可以休息二十分钟。听到铃声,大家各自停下手上的活儿,准备暂时休息一下。秋秋起身离开,想要上个厕所,也顺便走动走动,都坐半天了。车间外边的走道上,往楼梯的方向走,过了楼梯口的大门,右转就是卫生间。秋秋站在卫生间洗手台前,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了看,好好打量一番,瞧瞧今天自己身穿新衣服的样子。还不等秋秋细看,镜子里照出了一个人影,头发刘海往左敞开,苏青林上厕所来了。秋秋赶紧收住照镜子的模样,拨开水龙头,将手伸向龙头底下,佯装自己在洗手的样子。苏青林经过秋秋身旁,随口说:“你这衣服刚买的吧,什么时候去买的?”秋秋的双手在水流下,揉搓几下,回到:“那天发了工资,吃完晚饭去买的。”“不错啊,这衣服还是可以的。”苏青林笑说着,走进了卫生间里面。秋秋关掉水龙头,用力甩了甩自己打湿的双手,返回车间去了。休息时间,大家伙吵的、闹的、坐的、玩的、各自娱乐放松。“你踩我脚了,不要揪我头发,小心别把水杯碰倒了。”各种闹腾场景,都是些耍性未尽的年轻人,可谓是趣象多生。

三条生产线,几十个人数,工作起来,大家不可能都埋头沉默不语,肯定会有聊天讲笑话。长长的方形桌子为生产线,每条线上的人都是相对而坐,没有特定的位置,男女混搭一块。十八、二十岁左右的年纪,都是些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爱玩,爱笑,少不了一起开个玩笑。年轻人的玩笑,自然离不开年轻人的特征,而处于发育阶段的年轻男女,最明显的无非是生理特征。生理特征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每个年轻男女身体的生长变化,从身体再细化到身上的某些部位。比如说男生的胡子,喉结,女生的胸部,屁股。而大多时被玩笑调侃的,往往是女同事,因为车间里女生多,还有就是女生可以被调侃的话题也多。哪个女生穿着很特别,谁身上喷有香水,头发梳成什么样子,很多跟女生有关的话题,都是在上班期间值得探讨的层面……

公司的上班制度,上六休一,周一至周六,白天正常上班。周一至周五的晚上,依据产品的生产量来定,如果产品数量多,需求时间紧,那就择日安排加班。加班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左右,不行就接着第二天晚上再加两小时,不会有加班到深夜这种情况。周六的晚上,则是固定会加班的,不管产品赶不赶,周六晚上都要加班,时间也相对要久些,一般至少是加三、四个小时。周日,公司一律不用上班,整个周日一全天,工厂内部休假,全部人员好好休息一天。今天正值周六,下午下班后,吃过晚饭,大家都得要去加晚班了。下班就餐时,大家到食堂去吃饭,有的几个人凑一起去,有的一下班便很快自个跑去,而秋秋一般都是同大家伙一块去,不紧不慢。但无论什么时候吃饭,整个车间里,只要一到时间下班,行动最快的,当属第三生产线的唐云鹏。这不,下班铃一响,唐云鹏便立马走人,独自跑向楼梯,往食堂的方向全速前进。而等到秋秋和大家伙来到食堂,唐云鹏早已打好饭菜,一个人坐在那先吃了。对于唐云鹏下班吃饭的速度,同事们都已习惯了,知道他是这类风格。要是哪次去食堂,没有见到唐云鹏坐在那里,大家反而会觉得不对劲。唐云鹏已经在那吃上了,一线线长苏青林看见,说:“今天周六,等下晚上还要去加班呢,你跑这么快干吗,就在这吃了。”唐云鹏满嘴饭菜,没有答话,抬起他不停咀嚼的嘴巴,对着刚到食堂的同事们,边嚼边笑呢。

工厂到食堂的路程,一条七十米的直线距离,步行也是很快捷的,走个几十上百步就到了。尽管如此,一到下班时间,有很多同事还是快速下楼,跑着去食堂就餐。但每次第一个到食堂的,还得会是唐云鹏,至于其他跑路去食堂的同事,不过是相对快速一点,而且不是每次都会。可唐云鹏不一样,每次下班他都跑去食堂,同事当中他定是第一个最先吃饭。食堂的餐厅很大很宽,里面摆满了吃饭时用的餐桌,一排排的餐桌,整齐有序的排列分布在宽阔的餐厅里,足足有一百多个位子。一道双开的大门口,门檐边垂下一排长门帘,都快要碰到地面了。食堂的大门,只有晚上才会关门上锁。白天的时候,若不是就餐时间,大门就以门帘做间隔。而在三餐的就餐时候,这些门帘便会往两边推开,将一条条的门帘扎在一起束好,两个束好的门帘分各两旁,中间空出一个门口,作为用餐人员的出入口。餐厅一百多个就餐位子,间隔很紧密,并不宽松,一个挨着一个,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相互间很容易手碰手。餐厅与厨房,用铝合金玻璃隔开来,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宽阔的就餐厅。人们站在玻璃边上,可以看到厨房每餐做出的菜系,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食堂工作人员给盛好菜,自己去打饭,爱吃多少,能吃多少,全由个人决定。餐厅的前面第一排餐桌边上,摆着一张一米多高的桌子,桌面上放有两个圆桶,采用不锈钢材质做成的。一个圆桶装有白米饭,另一个圆桶则是清汤。员工打好菜后,自己去打饭,若是喜欢喝汤,就在那个桶里打些清汤便可。清汤味道很淡,配料也简单,要不是紫菜鸡蛋汤,西红柿鸡蛋汤,有时还是海带排骨汤,萝卜排骨汤也会有的。餐厅上面,吊着十几台大风力电扇,每次一同运转起来,发出呼啦呼啦的大响声,颇有点狂风呼啸的气势。餐桌的位子,是两边相对而坐的样式,就餐时,大家都是面对面坐着吃饭。这样一来,在用餐的时候,同一张餐桌,大家就形成了前后两个方向。因此,在这前后两个方向的墙面上,分别挂有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所以,在用餐时,无论你坐在餐桌的哪一边,既可以和对面的同桌聊天,也可以抬头观看电视。

因为还得需要加晚班,同事们差不多一会儿都过来吃饭了,不会有人在楼上磨蹭太久。虽说唐云鹏步子迈得快,走在别人的最前沿,是第一个“吃螃蟹”尝鲜的同志。但其他的人,跟随其后,不掉队,不脱节,接连来到食堂。改革开放时期,领导人不是说过么,要以点连线带全面。先让某些人走在前头,让一些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大部分人。很显然,这位唐云鹏同志很乐意,也很积极的来当这带头人。他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带领公司其他人员吃好饭,吃饱饭。唐云鹏同志以身作则,自我践行领导人的讲话精神,敢于走在最前沿,敢于身先士卒,做众人的表率。在唐云鹏同志的带头下,公司其他人员陆续来到食堂,各自打饭食用。大家都站在玻璃窗边,把脑袋往前凑,仔细查看着今晚的菜品。其实不但是今晚,每餐都是如此,个个都隔着玻璃左挑右看,每餐定要将厨房的菜看个清楚,看个全遍。经过一番审视之后,最后才下定结果,选择自己要吃的那两个菜,一个荤菜,一个素菜。

第一次来公司上班,有关领导就会告知公司的待遇状况及标准。公司规定,解决每位员工的食宿问题,也就是包吃包住。秋秋之所以会到这公司上班,很大原因是因为公司的这项待遇,那就是可以让员工包吃包住。毕竟人生地不熟,秋秋独自一个人在外边,找工作本来就是件不容易的事,那吃住问题更是件首要大事。既然有这种解决吃住的公司,那何不在此工作,让自己先安顿下来,省的在外独自寻求。这样一来,秋秋才决定到公司应聘,接着便在这里上班了。很多时候,孤身一人在外,让你感到很欣慰的事情,或许就是能找到一个可以吃饭,可以睡觉的地方。对于游子来说,漂泊流浪,能不挨饿受冻,就已经算是生活给了很大的眷顾。对于父母来讲,儿女远行千里,父母心里最牵挂的事,无非是儿女在外面能不能吃饱饭,可不可以睡好觉。要是在家里,这是很好解决的,根本不是问题。可一旦离家在外,这样的小事,却会成为父母对子女心头的牵挂与担忧。秋秋在老家,准备打算出门时,父母就对秋秋说过,要好好照顾自己,要学会保护自己。秋秋心里一直记得父母的话,也答应父母会好好应对外面的情况,叫父母不要为自己担心。作为父母,怎能不为儿女惦记!秋秋明白,父母亲心里是会一直惦记着他的,就像他自己心里惦记着家乡的牵牛花一样。

当秋秋了解到,公司可以提供食宿,他便想好要在此落脚。因为秋秋知道,只有让自己尽快安顿好,尽早告知父母外面的情况,这样父母才能放下心来,省得父母一直害怕自己在外面没有着落。每个星期一,公司都会给员工发放这个星期的伙食票。每天吃饭的时候,员工来到食堂,将公司发放的伙食票交给食堂工作人员,凭着这伙食票,就可以在食堂用餐。食堂的的用餐标准,早上都是吃些早点,像什么包子馒头,油条稀饭这一类的。中午和晚上,食堂才有饭吃,拿着伙食票到食堂吃饭。食堂的用餐方式有两种,也就是说食堂的菜有两种供应方式。一种是众人共同食用的“大锅饭”,一种是有偿供应的“私房菜”。拿着公司的伙食票,可以在食堂的大型盘子里打一荤一素两个菜,这是普通的用餐方式,也就是众人食用的“大锅饭”。“大锅饭”的菜系也挺丰富的,有鸡鸭鱼肉各种荤菜,有萝卜青菜各种素菜。各人依自己的口味,从这大盘子菜系里面,选择一荤一素。若是有谁对“大锅饭”的菜系不喜欢,不满意,那也可以,自己额外再付些钱,厨房里另外有更美味的菜肴呢。这些需要付钱的美味佳肴,属于是个人的“私房菜”,除了普通用餐方式之外,这“私房菜”便是食堂的特殊用餐方式。

公司的其他同事,在来到食堂以后,每人都会站在玻璃窗边,查看当餐的菜系。秋秋也是一样,和同事一起进入食堂,便马上走向大盘子菜系那里探头张望呢。几个人围在边上,伸出一排脑袋,拉长脖子往玻璃窗里看。看过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有说菜总是这几样的,也有说加了新花样的,还有说少见碰上自己爱吃的菜品。各自说完一通,要是没有看到自己确实喜欢吃的菜,大家依然是习惯性的随手指画两下,没有特别针对性的考虑,简单打两个一荤一素吃就行了。秋秋不是个挑食的孩子,无论荤素搭配,他没有多大的挑剔性。秋秋从小在农村长大,吃的荤菜,大部分是农村有的,而且很多还是纯野生的。比如到河里抓鱼摸虾,在沟渠里捡田螺河蚌,这些可都是大自然产出的食材,吃起来可美味了。至于蔬菜,对农村来讲,那几乎都是自己种的,什么萝卜白菜,豆角青椒呀,很多蔬菜家里都会种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除了吃饭,一样会想着吃零食。关于吃零食,对农村孩子来讲,去商店买零食只是偶尔,次数不会很多。农村孩子所吃的零食,更多是取自于大山,来源于自然界。秋秋的老家,这个中国东部地区,南方以北的地方,这里的山上,能够长出很多可以吃的东西。这些吃的,对于秋秋和他的小伙伴来讲,就是他们饭后的零食。这种从山上获得零食的途径,成为了农村孩子共同采取的方法,也是农村孩子成长的一大乐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