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兵浪(江西作家)的头像

陈兵浪(江西作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03
分享

梅莲洞——一幅残缺的名画

早就知道永新县石桥镇的义山有一天然溶洞——梅田洞,也离我工作的地方不远,可我就是一直没浏览过她的景色,根本没有去的念头。

我想,山水也是有灵魂的,人与山水的亲近也是需要缘分的。有缘分才有相识的激情,才有灵魂的交融。

前日,翻阅明代旅行家和探险家徐霞客的游记,发现永新县的梅田洞留下过他的足迹。在三百六十多年的某一天,徐霞客乘舟顺禾河来到了永新古县,往复五天中,在梅田洞整整游览了一天,并写下了字数逾千的游记,详细记载了他爬山钻洞游览奇洞的详细过程。这是很难得的史料。

由此可见,梅田洞非一般凡山俗地,洞中定有仙境。次日,我和朋友决意驱车同往梅田洞,去游览奇景,去寻觅古人的影踪。

 出县城东里桥属于石桥镇,东南方向十多公里,有一山突兀于碧绿平坦的田野,三峰耸立,远远望去,像一幅耸翅欲飞的老鹰图。当地人把这座高山称为“义山”。为何叫“义山”?县志没有解释清楚。有人说是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龙聚义抗元,其实有误。那个“义山”是指城西忠义潭的皂旗山,三千义士为免遭元军屠戳,抱石跳潭的地方。后来,查阅《寰宇记》卷109吉州永新县·义山记载:“在县东南二十里。峰峦相顾,若有长幼之序,故名。唐天宝初改为永新山”。《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新县·义山“一名永新山。《纪胜》云,永新山三峰相顾,势若龙回。本名龙头山,天宝六载改曰永新。其山周回三百里,远峰去县九十里,即泰和王山也;近峰去县二十里,即也义山”。

 梅田洞,又名“宝仙圣洞”,生在义山脚下。相传很久以前,永新有名的马颊滩钻出来一只巨大的王八兴风作浪。这只王八经过千年修炼,妖力无边,过往船只,无论大小,无一幸免于难。马颊滩两侧,悬崖峭壁,无路可通,这可害苦了当地的平民百姓和过往客商。

一天,一艘大官船因公务紧急,强行经过马颊滩,风平浪静的水面突然涌起阵阵巨浪,那只头长犄角、背生绿丝草的王八妖鱼在浪里翻腾,只见它那大尾巴轻轻一摇,大船便被巨浪抛到了空中,落水时巨大的声响把天庭都震动了。

王母娘娘大怒:“区区一只王八,也敢如此嚣张。”她即刻派了一名仙女下凡,坐镇马颊滩头护佑过往船只。仙女每天傍晚在滩头的深潭洗澡,这条妖鱼在下游闻到仙女洗澡用过的的仙水味,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危害百姓了。

仙女在马颊滩头忠于职守,一晃就是七七四百九十年。眼看下凡的日期快满了,为了困住鱼妖,不让它过滩来作怪,仙女就到四川峨眉山借了几块乌石头,并把石头变作乌猪赶回来。

第二天清晨,仙女赶着乌猪来到了石灰桥地界。路旁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芳香醉人,仙女童心未泯,轻盈地跃下田埂,采了一朵插入发梢。这一转眼的工夫乌猪已跑得无影无踪。她正皱着眉四下寻找,迎面来了一个老妪。仙女上前道个万福,问道:“请问婆婆,您可看见几头乌猪?”那婆婆原本不知,一回神突然醒悟过来,她手指前方道:“乌猪没看见,倒看见几块乌石头向那边滚去了。”由于仙物忌讳人指,那几只日行千里的活乌猪被婆婆一指便陡然不动了。

不一会儿,石灰桥附近的梅田村平地里无端地长出一座乌石山来。仙女伸出两指插入山中,想把乌石山带走,无奈天机已漏,山屹然不动,她只有喟然长叹离开了,但手指插入处却变成了神奇瑰丽的梅田洞。

一个古来的传说诠释着梅田洞的神奇。

在当地一位奇石头爱好者“石老估”的引领下,我们沿着机耕小道,穿过金黄的油菜花田,来到梅田洞。这座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将海洋变成了高山。义山的岩石可烧石灰,一种优质的墙面粉刷材料。这里的山民以烧石灰为主业,被外地人称为“石灰佬”。一座大山挖了近千年,大半个义山被烧成了石灰。由此,梅田洞奇景也遭到很大的破坏。文人总是留恋山水,自作多情。徐霞客来游览时就为梅田洞的景致损坏留下惋惜的文字:“东向者三洞,北向者一洞,惟东北一角山石完好,而东南洞尽处与西北诸面,俱为烧灰者。铁削火淬,玲珑之质,十去其七矣。”……只是文人的骚情,总因山水喜与乐,而当地老百姓可没有这种心境,愁的是生计。

 石老估带我进入一个最大的洞——玉虚洞。周遭陡壁十丈多高,仿若斧砍刀削,气势恢弘,洞顶穿空,可仰望日月。洞口处的迎面石壁上,镌刻了古代文人骚客的词赋,遗憾的是很多墨宝几近破坏,洞内景致也有些残败,找不到诗人的意境了。往洞口里面走五米,陡然变得狭隘,洞顶石乳倒垂,泉水叮当,蝙蝠四飞,不躬行难以进入。天气潮湿,加上来时疏忽,忘带火把或矿灯照明,只好遗憾退出。

石老估见状,要带去我游览另一个洞口——合壁洞,欣然随行游览。出大洞口的右边十米远,有一低矮的洞口。俯身钻入,下坡数米,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石床、石乳、石龙、石象、石狮、双童读书石等奇观一一映入眼帘,似乎来到了《西游记》中的神仙洞里,更奇特的景观是当中的一套石桌、石凳,还有一盘神仙遗落千年的石棋摆在那里,只待奇人来收拾残局,令我惊叹不已。原来,这个洞和刚才看的洞是相通的,只是层次不一。这里的地势更底,涨水时节,溪流暗涌,水声嗡鸣。虽是枯水的夏季,脚下却是湿软的淤泥,走了一段迷宫般的路,有些胆怯,只好回转出洞。

 洞中出来,石老估介绍:义山底部是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相互贯通,山的另外方向还有两个口子可以进入,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从没有告诉过他人,怕遭破坏。他的说法和徐霞客的记载完全相同。朋友问石老估,当地政府怎么不开发呢?石老估说,那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哪个出?政府拿不出,外商也不愿意投资。再说,烧石灰是当地人谋生的主业,已经被挖了几百年的石灰料了,不让挖石吃什么呢?说着,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

回到家里,在电脑上查阅有关义山梅田洞的记载,古人对梅田洞的赞誉很多。徐霞客文字记载:“余夙慕梅田之胜,亟索饭登崖,泛舟子随舟候于永新,余同静闻由还古南行,五里至梅田山下,峰皆丛石耸垒,无纤土翳其间,真亭亭出水莲也。”明朝诗人徐丙有诗赞梅田洞:“江南奇胜有梅田,放鹤来寻物外缘。峰拟三台临北斗,洞开列缺起中天。阴晴景象皆成画,古今游观岂只仙。醉里短吟留绝壁,并馀残兴在云烟。”可见,古时的义山是很美的,古代的梅田洞也是吸引了不少的游客。而今,这里成了一个大型的石灰生产基地,除了山底深处的溶洞群,山顶的自然风光几乎荡然无存。义山,一只美丽的宝瓶,被前人切割了大半,拿去卖钱谋生存;梅田洞,一幅名贵的古画,被后人竟相争夺,早已撕破,为牟眼前小利。

由于山体被损坏,我们无法寻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走完义山,阅遍仙洞,带着一丝遗憾,满怀无奈,悻悻归来。

梅田洞游后夜思,我的心灵与几百年前的徐霞客相会,仿佛聆听了一番奇人教诲:远离世俗,钟情于山水是一种洒脱、一种品格、一种精神,需具备跋涉的毅力、超凡的境界、固贫的心态之高尚者才能做到。

梅田洞一游,也只是为自己混沌的心灵作了一次短暂的修复,最终还是要回到庸俗的世界去,去为生存忙碌。衣食尚存问题,还有心浏览山水乎?如此一想,心情释然,不再为山水的损坏而郁闷,更不为世事变迁而忿然了。或许,残缺的名画才更显珍贵呢?这当然是气话,无可奈何下的一种牢骚而已。

残缺或许是一种美,但常人终究喜欢的是完整无缺的美。梅田洞是一幅很美的画,美的画残缺了,是十分可惜的。

几百年的徐霞客,今天的石老估和我,相信还有很多后来人都会为之叹息,为一幅残缺的名画——“梅田洞”的人为损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