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老家莲花县坊楼镇的一些陈族文人人建了一个微信群,主要是交流一些为老家修复家祠、助学扶困和考证家族名人的事宜。
有一天,江西某报退休记者、画家兼作家的本家陈建春大姐,爆出一条信息,说家族中有一名老红军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之一,名叫陈友年,家里叫年仔(音ji)。
如果是真实的,那可是一件天大的新闻!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惊讶、激动。第二个反应是质疑,不可能吧?因为,之前我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一位老人40年来找寻“飞夺泸定桥”22勇士身份,已确认12人》,讲述的是泸定县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模用半生时间苦苦找寻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身份的故事。八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部队整编,物是人非,如何寻找?王永模老人倾其退休后的精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初步确认了12位勇士的身份,得到军委的认可,载入了革命的史册只有8名。他们的名字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红、杨田铭、云贵川,其他的英雄依然无法考证。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放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决定红军命运的关键战役——飞夺泸定桥。
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等领导人当即决定,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具体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孙继先率18勇士成功强渡大渡河后过江的部队),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成功夺取了泸定桥,摆脱了重敌的追击,挽救了中央红军的可能被歼的命运,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给几代中国人留下了神话般的故事。
由于一路战斗和历史悠久的原因,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186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官方认定战斗过程中牺牲4人,18人获得了红星勋章和一条白毛巾、一个茶缸的奖品。
这是一场闻名天下的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战斗,这是一群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家乡的老红军陈友年真的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吗?岁月悠悠,白云苍狗。随着部队番号的不断变迁,祖国解放几十年都无法考证,何况而今?随着长征干部先后离去,在世者寥寥无几,又有谁能证明这段历史呢?陈大姐说:信息来源于老红军陈祖清口述,老家的农人陈铁生记录的文字。接着,她用手机把记录稿图片发给了我。原文如下:
《一个老红军的自述》
“我的一生过的不值又值得,既凶险又平凡。”老红军陈祖清说。
我从小和父亲在花梨坪(村名)相依为命,一九二七年听说坊楼来了个李特派员,专门为穷人说话,还说我们穷人也可以坐天下。我也跟着众人一齐去听讲,既感新奇又深受鼓舞。
1932年我参加了红军正规部队,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遇见了同村的陈友年(陈友年是1928年跟随莲花红军上井冈山的,他家人都不知道他参加了红军)。一路上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湘江之战差点送命。
进入贵州,为部队筹粮,抓了当地的粮食局长,他却逃跑拒不交粮,团长便命令我追上去开枪击毙。这是我枪杀的第一个不拿枪的敌人。返回在路边,我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啼哭,旁边还有两个小孩。我问她为何哭得这么伤心,她告诉我说,前天卖粮给局里,那黑心的局长却给我2块假银元。看她一家可怜,我便把我的真银元给她换了。她叩头谢我,还说你们红军真是大好人。没想到这2块假银元在一次战斗中却救了我一命,敌人的子弹刚好打在我胸前口袋里的假银元上。
在四川筹粮更难。在甘孜少数民族区,语言不通,还对我们有戒心,结果我们在寺庙内的菩萨肚子里面才找到了不多青稞。过草地时我们的指导员就是因为没有粮吃又不肯吃我们的,才被活活饿死的。
最使我难忘的是年仔(陈友年),他身体强壮,作战勇敢,一直在战斗部队。
1935年5月29日我们到达了泸淀桥边。陈友年被挑进了由连长廖大珠带领的突击队,那时桥上只有十三根光秃秃的铁索,木板全被敌人拆光了。尽管王团长指挥部队在岸边摆了4、5百米长的阵地掩护,我们紧跟在突击队后面边铺木板边前进,边射击掩护。对岸桥头堡的火力稍微被压制了点,敌人竟然又用油烧起了大火,烧得铁索滚烫滚烫。我亲眼看到陈友年和另外一名战士中弹掉进河里……后来爬雪山过草地,陈友年牺牲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一路上总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过草地我杀过马给部队战友吃而受处分并病到了。战友让我骑在马上,快过完草地却遇到敌人,反而遭敌人重点枪击,一枪击中腮帮,倒栽下马。到达延安,养好伤,我又在南泥湾种过地。1946年,我强烈要求重上战场。在东北战场上又负伤,寄养在老百姓家养伤。
1950年,听说家乡解放了,便不顾一切地回家了。回家就住在陈友年家的老房子里,因为他家已经没有人了,我给他家开门,上点斋饭。
在家参加生产队劳动,有一次我们几个上山砍树,带的中饭爬满了蚂蚁,我稍微扫减些便对它们说:“你吃我的饭,我就吃你。”乡亲们还笑我吃得马虎。其实,比起我们爬雪山、过草地的日子,这简直就是山珍海味。
后来甘祖昌将军(莲花县长征干部)、吉安地区王专员(待查)和陈春林(莲花县长征干部)先后来看望我,政府又出钱帮我另建了新房,我是很满足。但陈友年的魂魄还在千里之外的泸淀桥上。我于心不安。我对陈友琴、陈明生(陈祖清本家侄子)等好多人讲过好几次,就是希望有一天能把陈友年的灵魂接回家乡坊楼。
以上文字,我看后也十分激动,当即把我得到的记录稿图片用手机发给了吉安的两位党史专家,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他们看了我发的信息后,几乎都持否定态度。他们的理由是:莲花县的红军大多是1932年左右,由莲花红色独立营并入湘赣边界独立师,蔡会文、肖克的17师,后改王震、肖克的红六军团的人。长征时候,又与贺龙、任弼时的部队合并,属于红二方面军,与飞夺泸定桥不搭边的。这使我有些失望,因为他们对苏区的历史如数家珍。
可当我把专家的看法反馈给老家人时,老家人听了不仅是失望,而是十分气愤。他们回答说:这是家族老红军陈祖清的真实口述,是亲眼所见的事情,怎么会假呢?!
老红军陈祖清回家后,跟许多的家乡人说过这件事。老家的家谱也早将陈友年飞夺泸定桥牺牲之事记录家谱上。老家人说:老红军陈祖清老人一直没有忘记英勇牺牲的战友陈友年。
陈友年青年时为革命献身,一个过继的兄弟陈仁也未婚病逝,祖屋空着。陈祖清老人谢绝了政府为他建房养老的想法,一个人住进了陈友年的老屋,天天为战友烧香祭拜,这会假?陈祖清老人去世前的最大遗憾就是想让战友陈友年的英魂安息。
老家人考证,陈友年当时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长得高大,性格刚烈。因为是家里的独子,怕父母舍不得,他是偷偷地去参加红军的,应该是1928年跟随朱、毛上的井冈山。估计是以假名参军,并且瞒了年龄(太小怕部队不收)。
因此,老家民政局至今没有任何记载,至今连革命烈士的荣誉都没有享受。
飞夺泸定桥22勇士,连当时红军领导都记不清楚的事,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何弄清楚?
仅仅凭一份老红军的口述记录,如何让党史专家们相信呢?但老家人相信。虽然当地政府没有认可,可纯朴的老家人却将陈友年的英雄事迹记录了家谱。
为了求得政府部门的认可,老家人陈建春大姐在听了陈友年的堂侄孙陈达含泪诉说后,相信了。她牵头建了一个“考证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的微信群,主动联系了泸定县博物馆,联系上了苦苦寻找飞夺泸定桥的勇士的王永模老人。老家的文化人,
莲花县工信局副局长、作协副主席郭建武相信了,他在工作之余去了民政局、去了档案馆等单位查找资料,还有莲花县作家、地方文史专家胡寿南老师首先微信发文,呼吁社会人士考证……
我也很受鼓舞,由置疑转而相信,以积极的态度,理性的角度与陈建春大姐等热心人彻夜交流、探讨、考证。虽然我内心知道,此事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只是为了纪念家族的英雄,积极地做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恰好,陈建春大姐说,她接到泸定县王永模老人的电话,他正在编印一本关于寻找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书,要她尽快收集有关陈友年烈士的佐证材料发给他,以便核实后编入书中。材料如何获得?仅仅凭一位老红军的叙述如何证明呢?难!长征干部,这一代英雄,基本都已仙逝。
我曾看过一篇写毛泽东主席的警卫班长胡长(昌)保烈士的文章。长征途中,路过四川省的荥经县三合乡茶合岗时,敌机上空盘旋扫射、狂轰烂炸。当时毛泽东正在左边小路上行军,来不及隐蔽,胡长(昌)保为掩护毛泽东,壮烈牺牲。胡长(昌)保牺牲时说:他是吉安人,希望组织将他牺牲的事告诉他父母家人。解放后,尽管组织多方努力,仍然因为时空的变幻、战争原因,一切物是人非,几十年过去,依然没有了解烈士的心愿。究竟是大吉安(吉安市)?还是小吉安(吉安县)?叫胡长保?还是胡昌保?也没有定论。当地政府一直苦苦寻找,终无结果。历史总是留有遗憾,连救了毛主席一命的警卫员的临终遗愿都没有结果,对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的考证之难更不用说了。
我还是利用工作之余,与老家的热心者一道,做些后人该做的事。只为让英雄的英魂安宁,只为家族的荣光。
历史的考证,仅凭一位老人的回忆是不够的。必须熟悉苏区军队的发展史,尤其是老家莲花县扩红参军的基本情况。要弄清楚的问题很多,解决问题的基础:一是要弄清楚莲花县苏区时期扩红的记载,究竟莲花县的红军属于哪个部队?有没有朱毛的中央红四军,也就是后来的红一军团的人?是不是像我朋友专家所说,莲花县的红军都是红六军团的?二是要取得回忆人老红军陈祖清的长征干部身份和从军经历。他是那一年参加红军?属于哪个部队?是不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兵?只有上述两项成立,陈友年的故事才能令人相信。当然,要得到官方认可,仅仅如此还是不可能的。
欣慰的是,家族人在行动,家乡人在行动!考证希望渺茫,故乡激情澎湃……
2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南部,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与永新县毗邻,西南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芦溪县交界。二次国内战争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一块红色的土地。
莲花县坊楼镇,一个毗邻萍乡、安福的古镇,过去又叫“九都”。1926年7月,朱绳武与朱亦岳、陈竞进、贺昌炽等在坊楼九都新城小学秘密创建了中共莲花小组,朱绳武任中共莲花党支部书记。1927年7月,方志敏化名“李特派员”来莲花县指导农民运动工作,上西九都的老百姓革命是最坚决的。1927年4月7日,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政变,收缴共产党人的枪支,莲花革命军共60支枪上缴59支给国民党党部,唯有九都人陈竞进、贺国庆、王佐商议不缴,三人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了一支,也就是毛泽东文章中提到的“莲花一支枪”故事的由来。1927年7月中共县委书记朱绳祖为了掩护方志敏脱身,被莲花县大土豪李成荫用金钱收买永新等地的反动民团杀害。为了给革命先烈报仇,9月18日暴动,莲花县自卫军领袖、九都人陈竞进、贺国庆等率领自卫军和九都群众800余人攻打县城,由于战斗经验不足,不幸与国民党正规军相遇,结果牺牲70余人,被捕90余人。直到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在莲花县高洲乡王佐的带路下,路过莲花,听取汇报后,攻占了莲花县城,才为革命暴动牺牲的同志出了一口恶气。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红五军部队700余人上井冈山,又路过九都,毛泽东排出红四军特务营在九都迎接。1932年,肖克任红八军军长,成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又以莲花县红色独立营为基础,组建了湘赣边界莲花县红独立2师,后与永新红独立一师合并为红17师,长征时又与任弼时、贺龙部队合并为红六军团。莲花县参加红军的大部分跟了肖克部队,莲花籍共和国将军朱辉照、甘祖昌等13名将军多出自红六军团。其中少将甘祖昌、谢锡玉是坊楼人氏。坊楼镇在册的大革命时期烈士达千人。还不包括许多因支持革命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群众在内,著名的革命先烈有保护一支枪的陈竞进、贺国庆,中共莲花县委代书记陈敏……
坊楼镇石屋边陈康亭老屋里的后裔陈达说,陈友年是他的堂祖父。他把他的大家族发给我看,在册烈士就达十二人之多。这是一个革命的家族,是一个光荣的家族,值得后人敬仰!
问题是,解放后土改时,后人又被人民政府划定为地主成分,这又是何因?这也许是飞夺泸定桥勇士陈友年的烈士身份没有被重视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友年烈士的故事,只有他的老战友陈祖清独自叙述。
由于这位老战友受伤脱离部队,擅自回到故乡,因此连自己的长征干部红军身份也由于历史的原因,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据说还是,一位担任吉安地委领导的长征干部,听说他的情况后,主动了解证实后才享受失散老红军的待遇,
起初只每月只补助人民币一元钱,后面才增加到二十多元。但是老红军陈祖清没有列入长征干部的名单。
真正的历史是无法还原,许多的真实统统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史料的记载,往往是最有权威的诠释。考证陈友年是否属于飞夺泸定桥勇士之事需要媒体的关注,更需要当地党政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单靠老家百姓的感情和热心是远远不足以为烈士正名的。老家人人想到了当今中国名人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老阿姨。陈建春大姐联系上了。问老阿姨:“甘将军生前说到过陈友年的故事不?”老阿姨答复:“时间悠久记不清楚。”后来,又有家人听老阿姨说过:听老甘曾经说过,在延安的时候,有一位永新县籍的长征老红军,曾经对甘祖昌说:飞夺泸定桥时,牺牲了一个你们莲花籍的战士。老阿姨九十多岁了,对于历史久远的事也记不清楚了,何况涉及需要历史证明的事,不好多说。
小时侯,我曾经听居住莲花县幸福院(苏区老干部养老院)的老人讲过,莲花县参加红军的人,最早是跟了朱毛的红四军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来又有一部分人加入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五军,上了井冈山。这些革命者,有的在井冈山斗争时就牺牲了,有的被“AB团事件”牵连被害,多数在湘江战役中牺牲,解放后生还的人寥寥无几。但大多数莲花人参加了由莲花红色独立营,后来由蔡会文、肖克领导的红八军,后来又归并肖克的独立17师(实际归红四军前委指挥,配合中央红军部队反作战),再后来又归并到王震、肖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及长征时期的红二方面军。
理智地分析,首先要认证的是莲花的老红军除了属肖克红军独立17师部队外,还有参加了中央部队红四军的吗?因为红军独立17师的大部分并入红六军团。
老家人的回答是:有的。如:开国少将况开田、李夫克就是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三军团的,参加强渡大渡河的部队。那么,究竟有无加入林彪、聂荣臻的红一军团的莲花籍老红军呢?老家人说:有的。1933年参加红军的长征干部陈锡庚(曾任兰州市革委城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市公安局分局长、处长),参军也是肖克的17师,曾任任弼时的警卫员,长征又当了红四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的警卫员,1929年参加莲花县红军独立营的莲花县籍贯的长征干部贺云卿,参加了长征。曾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二后方总医院司药主任,第一方面军兵站医院第一所所长(曾任辽西省、吉林省卫生厅厅长,白求恩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吉林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等人就是例证。
进一步论证,有无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莲花籍贯红军呢?老家人说:有的,莲花县开国将军刘镇就是。1914年出生,江西省莲花县神泉乡大湾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镇任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统战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正是飞夺泸定桥的主力部队啊!还有莲花县九都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陈大姐发现了一条重要史料。时任的吉安地委书记温新华主编的2001年出版《湘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217页——红八军的组建及地方武装的发展中的文字写到:1932年3月至6月的3个月内,湘赣边界就有6700多人参加红军(其中:莲花县702人。九都团区委20天内就扩红27名,受到表扬),除近2000名扩充到红三军团及红四军外,其余都扩从到湘赣红军,仅湘赣主力红军一、三师就扩大到4000人以上。》。由此看来,无论从史料,还是存在的红军人物,都可以完全推翻我的党史专家朋友所说,莲花县参加红军的人只有红六军团,绝对没有红一军团的主观论断。
陈友年是飞夺泸定桥牺牲的勇士应该真实!不然,老红军陈祖清在解放后为何念念不忘,处处诉说呢?!老家人相信陈祖清老人的话,我也相信陈祖清老人的话,绝对是真!老红军陈祖清没有必要去编造一个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的故事。
是的,我相信这是一位老红军对牺牲的老战友的深切怀念,这是一位老红军的对牺牲的老战友没有得到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深深不平。
我猜测,也许因为解放初期,政府百废待兴,没有时间去调查了解。也许因为老红军陈祖清是文盲,不知道如何去求得组织的支持。但陈大姐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陈友年的家族后人,在解放后的土改时期被定为地主成分。谁能相信,一个地主家庭会冒出一位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呢?何况,从老家人反馈的情况说,陈友年是背着家庭去参加红军的,当时的苏区政府似乎没有记载。因此,可以推断陈友年是1928年直接上了井冈山的朱毛红四军,而陈祖清是1932年扩红时,从独立师抽调去了中央红军。
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把考证的焦点放在对老红军陈祖清历史的考证上。假如陈祖清的参军经历得到证实,那么他的故事也便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了。
3
陈祖清,老家人都知道他是一位1951年回家种田的老红军,结婚后收养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他不详。陈建春大姐调查时,老人的儿子不在了。他的孙女陈爱莲说:她只知道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爷爷还健在的时候,一位原吉安地区姓王的专员在莲花县长征干部甘祖昌、陈春林陪同下来看望过(与前面有族人记录一致)。经核查,1968年——1977年井冈山专区革委会主任是王士昌,1977——1978年井冈山专区革委会主任是王书枫,1978.7——1983.6吉安地区行政公署专员是王国本,都姓王,究竟是谁?不清楚,但她的话是真实的。另外,陈祖清老人在世时,县人民政府也按月发放老红军生活补贴(前面已叙)。县民政局是唯一可以查找到革命历史留痕的地方。民政局答复说:资料都在县档案局封存,那里才是寻找革命历史留痕的地方。
老家族人陈景松在微信圈发出了他在县档案局查找到的最重要的资料图片——陈祖清的履历表。
陈祖清,俗名:没发仔(ji),男,1908年8月出生,汉族,莲花县坊楼乡坊楼村人,出生:贫农。从小在家务农,1929年8月参加莲花红军独立师,1932年转为正规部队红17师,193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17师49团一营一连连长,1936年东北受伤,1935年——1938年在延安外交部(理解:对外接待的机构)管理科任副科长,1938年——1946年在延安后勤部任军用品管理科任副主任,1947年——1952年在延寿县六合区(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7年受伤,县长杨文池(经查时任县长杨超、胡起、邓时成,理解是副县长)安排在延寿县六合区老百姓家中养伤或转地方工作,1951年回家务农。1979年去世,享年72岁。。
由于,陈祖清没有文化,履历表上很多错别字。这些错别字,一般人看不懂,但九都人看得懂,同音不同字。比如:独立师,写成“合立师”,延安,写成“炎安”,陈祖清,有时又被政府民政局的同志写成“陈志清”、“陈之清”。在老家九都,“祖”、“志”、“之”三字发音都是“zhi,二声”。正因为老红军陈祖清没有文化,族人更加相信他的老战友陈友年故事的真实。
陈祖清1951年如何从东北回到老家的,目前没有发现记载,家乡人只是听他诉说。从档案资料查到陈祖清填写的履历表,结合老人家平时的叙说,我们推断出他的革命历程:
1929年8月参加莲花红军独立师,后转为红17师,既1930年10月,红1军团在江西吉安整编编入到中央红一军团红二师红四团。属于“2000名扩充到红三军团及红四军”的那一部分红军。这是一支光荣的部队,也是朱、毛的主力部队之中的铁军。红四团1935年9月17日发起腊子口战斗,红四团再次被军委选中,作为先遣部队,担负夺取腊子口天险,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道路的重任,并胜利突破腊子口天险,在红军战史上又写下辉煌的一页。红四团到达陕北后,又参加了山城堡等战役。西安事变后,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四团被改编为第115师343旅685团1营,参加平型关战斗。在抗战中随115师主力转战山东。抗战胜利后,按中央安排进军东北,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第16师第46团,相继参加了秀水河子战斗,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作战行动。1949年1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第127师第379团,参加海南岛战役。
按老红军陈祖清负伤的时间,又可推断出他应该是参加四平保卫战时光荣负伤,退出战斗序列,转入地方(哈尔滨市延寿县六合区)工作。1951年,回到老家坊楼镇务农。如何回的家,从他个人叙述中和没有享受长征干部待遇上来看,他没有经过组织批准,自己听说家乡已经解放,自己跑回家的当农民的。这个举动不是孤立,在家乡有很多老红军因为种种原因跑回了家乡,后人应该理解。一个人,离开家乡几十年,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尤其是受伤脱离部队后,身居他乡,思乡之情甚切!
闻名全国的将军农民甘祖昌也有同样的情素,解放后从新疆回到老家务农。只是,他是一个大军区的后勤部长、是将军,必须经过组织的批准。
岁月悠悠,历史迷茫。老红军陈祖清不在了,莲花县的长征干部也都不在了,过去事,当时没理清楚,八十年后又如何理得清楚呢?飞夺泸定桥又是中央红军的一大神奇故事。老家人凭借一篇家族的记录,想要还原历史,将陈友年列入22勇士名单之中何其难!在旁人看来,只是九都陈氏家族、只是莲花县人的情感所然罢了,党史考证是不能凭借传说,必须要有确凿的史料。老家人的看法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陈祖清老红军的身份确认了,陈友年就是22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之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在老家人的心中,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不管有名或无名,他们都是新中国的大英雄,英雄是无需谎言的。回家务农的老红军战士陈祖清是英雄、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老红军战士陈友年是英雄,成千上万的苏区革命参加者都是英雄!无论老家人考证的结果如何,然而,陈友年英勇牺牲的相貌却留在了老战友的脑海,留在在老家人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我想:考证不仅是为了正名,更是为了纪念,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英雄,闪耀在历史的星空。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里,有一块汉白玉雕刻的无名英雄纪念碑,她代表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所有的无名革命先烈。我想,这是对老家人考证老红军陈友年是否是飞夺泸定桥勇士身份的最好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