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有一座天玉山
一
夏日的黎明,站在吉安市赣江西岸,倚栏眺望东方,别有一番景致。近处的江面上,碧波荡漾,鱼舟穿梭,白鹭斜飞,令人恬静、淡泊。遥远的天边,群山连绵,雾霭缭绕,云彩斑斓,变化无穷,又令人遐思和浮想联翩……
有摄影人发现,在帝景湾小区的码头处,正对面的山脉酷似一位仰卧江面、洗濯长发的美少女。最高的山峦好似美少女的头部,高低坐落的山峰把美女灵动的眼睛、纤巧的鼻子、微翘的嘴巴一一凸显,惟妙惟俏,栩栩如生。那连绵起伏的山脉又酷似美少女那修长而又丰腴的身材,绰约多姿,楚楚动人。当朝霞宛如飘逸的彩缎萦绕山峦,远山更显妩媚,有人说像贵妃醉酒,有人说像仙女沐浴,总是让人赞叹不已,如痴如醉,长看不厌……好一座“美人山”!
“美人山”叫什么名字?属于哪个地界呢?我问江边的钓鱼人。“那是天玉山。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的,过去属吉水县管辖……”。钓鱼的老陈答道。
“哦,原来这就是天玉山呀?”我有些惊喜。
天玉山,我是知道的,去年爬过。记忆中的天玉山离市区有一段很远的路,真不知道换一个视角看山,她就屹立在我的眼前,更不知道遥看天玉山是如此美丽动人。
天玉山,坐落于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的岭上村,海拔高度559.9米。天玉镇原是天玉乡,属于吉水管辖,设立青原区时,划青原区管辖,并撤乡设镇。
虽说天玉山的知名度远不及青原区境内的佛教圣地青原山和有东井冈之称的东固山,然而在吉安也是小有名气的,正如吉安人没有不知螺子山和神岗山一样,天玉山也是家喻户晓的。我知道,但凡名山都有传奇故事和名人游览、歌咏的,天玉山也是有的。
吉水县地名志介绍:天玉山,过去叫“天狱山”,相传为天庭囚禁魔鬼的地方,古代俗称”天狱鬼监”。据说人们站在山顶的一块平地处,用力跺脚,会听到一种“咚、咚”的声音从山地里传出,在山谷中回荡,令人惊讶万分,毛骨悚然,敬畏天地、敬畏鬼神之情油然而生。正因恐惧,当地的村民不太喜欢“天狱”的地名,喜欢能有一个代表吉祥、美好的山名。然而,地名不是老百姓说改就能改的,它需要官方的认同。
直到明朝时期,“天狱”乡出了一个状元、文渊阁大学士胡广,他才依谐音将“天狱山”改为“天玉山”,并报官府认可。从此,人们便叫它为“天玉山”了。
“天玉山”与“天狱山”,一字之差,似乎地狱变天堂,让当地人不觉恐怖,而且心生向往。天玉山的名字,也与山的秀丽相匹配了。
二
天玉山离市区路途不远,可谓风景优雅,闹中取静,是吉安人半日游的好去处。
去年的初夏,我和妻子登过天玉山。
那天九点钟,我们驾车从吉州区天龙花园的家中出发,一路导航过去,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便到达山下。期间,穿过了村庄、田野、森林,爬一段山路……走入一个山坳,看见山坳路边的古树上挂满了祭祀用的红色布幡时,我感觉天玉山就在眼前。
我停下车,妻子向一个正在园中弄菜的农人打听道:“天玉山还有多远?”农人友好地看了看我们一眼,答道:“这就是天玉山。你们拐过这个山坳,爬一段山路,便是天玉山顶啦。”这么快就到了天玉山的半山腰?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村村都直通了水泥路。
上山前我查询了一下游览指导,天玉山上除了早晚美丽的霞光和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色外,主要景观有两处:一处是道观——“天玉名观”;另一处是小瀑布——“铜壶滴漏”。
汽车不能走了,只能在山路上步行。天色很蓝,云彩很白,太阳有些刺眼,知了不停地嘶鸣,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背。好在山里的草木茂盛,遮挡了不少阳光,山谷的风也带来丝丝凉爽,减少了登山的疲惫。
不一会,看见一个简陋的红颜色道观,从斑驳陆离的墙体看,似乎有些岁月。妻子说道观的房屋太简陋了,显得有些阴森,她就不进去了。我觉得既然来了,还是进去看看。
此时,没看见一个香客,也许是未逢“初一”和“十五”的缘故吧。不过,我从道观大门口的那两个巨大香炉中厚厚灰尘来看,这里应是有些香火。
天玉山道观很寂静。大门上面写有“天玉名山”四个鎏金字,而在大门之上,屋檐下还有“悟道在心”的四个大墨字,简明扼要地向我介绍了此山、此观。
各地的道观都一样,陈设简单、清净、静谧,一般供奉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和西王母等中国神仙,不像佛寺那样,大雄宝殿碧辉煌,各路西来菩萨如云。天玉山道观只供奉的是三清尊神之一的太上老君,肯定是有来由的,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史料记载的“天玉山道观”可是有些名气,观内留有很多古代名人的足迹和笔墨。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道家在此地建立玉山道观始叫“天狱观”。相传,此处历来是道家高人修炼之地。在汉代,有道人浮丘伯带王、郭姓的两位高徒,在此修炼成仙。唐代贞元年间,吉州刺史阎侯,厌倦官场,退隐于此修炼,最后驾鹤而去。
吉水人罗洪先,明代的科考状元、古代著名的堪舆学家,他应道观之请提笔改名为“天玉名观”。后来,张真人第三十六代传人张宗演也亲临天玉山,又将道观改名为“天华万寿宫”。据记载,天玉观有一天井。天井中内置一大水缸,可盛水千余斤,传为仙水,可消灾治病,上山朝拜的村名络绎不绝。可见,在当时天玉山也是一座很有灵气的道家福山。
山,有仙则灵,有灵则香客和游人接踵而至。
据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日记记载: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十二月初八,他从洲岭方向登上天玉山,南面下山。明初的内阁辅臣、泰和人杨士奇曾到这里一游,留下—首题为《天狱泉石》的诗:“苕荛天狱峰,高出南斗上。自昔采芝翁,托身此萧爽。扫石看云生,吟琴若泉响。已趋金门直,犹结丹霞想。”诗的大意:关锁鬼怪的天狱峰呀,高过南斗六星,从前只有采摘灵芝的老翁,独自在此清净闲居。当我来到山中,扫去石上的落叶,闲坐看天上云起,低头抚琴弹奏,听到琴声如山涧清泉流水时,十分留恋。虽然自己已经步入富贵之门,仍然萌生在此隐居,自由自在地观看清晨山岚云霞的想法。
由此可见,明代时期,天狱观香火十分旺盛,而眼前的道观景象似乎与诗中的记载差异很大,可以断定,而今的道观不是古代的那座道观了。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道观能传承下来,已属不易。
在天玉山道观小息一会,继续沿小溪、踏山道往高处行走,忽闻有瀑布声响起,几个弯拐后,见有个石垅坑。坑中有一处断崖,高约十米,一条白练似的瀑布飞流直下,水落潭中,声清悦耳,好似古时候铜壶滴漏报时的声音,这就是天玉山瀑布景点——“铜壶滴漏”。
清代进士、社会名流,安福人吴云游览天玉山时,留下诗一首,《观天玉山瀑布》:“欲识瀑边路,有声出树间。流难尽白水,洗不了青山。庙破余阴气,岩深尽老颜。谁人吹一曲?可唤老龙还。”
诗中可见,到了清朝时,由于战火动乱的原因,天玉山水浊庙破,烟火凋敝,人迹罕至,已经呈败落迹象。为此,诗人深感惋惜,独自发问:哪个仙人可吹一曲玉笛,把山中老龙呼唤回来呢?恢复天玉山清泉奔涌,瀑布如雪,青山连绵,兰草摇曳的昔日盛景。
站在瀑布处,抬头仰看,瀑布崖口的右边有一巨石,好似一位身穿无领布衣的尼姑,仰面躺在崖口,人称“观音枕水”。初夏时节,瀑布的水流虽不大,可水花四溅,如玉如雪,凉意爽人,令人疲惫顿消。
瀑布落入的水潭不深,清澈见底,无一丝游尘。潭水留下,形成一条小溪。溪水中一些零碎、光泽的岩石片沉入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形同鱼儿游动的光影。
瀑布崖口的左侧有一石壁,如刀劈斧砍,负土而出,石上有若隐若现的刻字,字体大小不一,笔划遒劲有力,布局错落有致,仿若天书,这是 “铜壶滴漏”百字记胜岩碑。
民间传说,谁若认全了这一百字,潭底发响的金盆便会浮出水面,给他带来满钵财运。不过,至今无人破译。曾经有一个秀才出家的和尚,高兴而来,在此认真研读数年,终于辨认出99个石鼓文字体,但有一字始终无法识得,最终只好扫兴而归。
听了故事,我觉得有趣,即兴作小诗一首《游天玉山》:“青原天玉有仙山,枕水观音卧岭间。滴漏铜壶飞瀑布,石碑难解劝君还。”其实,我知道石壁上哪有什么文字?先人的故事只是告诉后人应该懂得“道无穷”和“学无止境”的道理罢了。
有个疑惑,那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水潭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似乎与传说故事不太相符合。当地山人告诉我,以前这个瀑布的潭水深不见底,因一次山洪暴发,乱石把瀑布潭填了。这个说法似乎真实,我的疑惑得到圆满的解答。
三
外地人来到吉安市来旅游,无不羡慕青原区的美丽山水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以说,青原区是吉安的一个美丽缩影。
这里山水旖旎,人文荟萃。有将军古村渼陂、富水河畔的文化古村陂下;有佛教圣地青原山、红色根据地东固山;还有古代道教圣地嵩华山。这里是南宋状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丞相、明朝状元、文渊阁大学士胡广的故里,这里还是彭德怀元帅赞为“万岁军”的38军长梁兴初和38军首任政委梁必业等共和国开国将军的故乡……
在我的眼中,天玉山又是青原区众多美丽风光中一张秀丽名片。她是一座仰卧在赣江上的一座“美人山”,又是藏有稀世景观“铜壶滴漏”和传承千年“道教名观”的文化名山,再加上天玉山下出了一个博学多闻,“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的明代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文学家胡广,也足以在青原区乃至吉安市拥有一席之地了。
吉安市有一座美丽而又神奇的天玉山,值得闲情逸致的人们抽空一游。
陈兵浪记于2022年7月8日庐陵寒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