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才
我们老家的田野里,每年进入腊月,便会长出一种野菜,人们叫它辣菜薹,也叫它腊菜薹。说“辣”菜薹是因为这种野菜有一种辣气,不能直接食用,要么淖水后食用,要么腌制后食用。说“腊”菜薹是因为正好在腊月这个季节开始食用,且这种野菜不畏寒冷,在最冷的季节生长,有种“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说的腊梅的品性。怎么取名都有道理,而我更爱把它写成腊菜薹。
菜薹有3种:红菜薹、腊菜薹、白菜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季节地里长出不同的食物。红菜薹吃的接近尾声,腊菜薹登场、腊菜薹结束,白菜薹再来登场,这3种菜薹先后衔接,可管老百姓的餐桌近半年。
一种是红颜色的,叫红菜薹。每年从国庆节后开始食用,时长近5个月之久。是寻常人家乃至高端宾馆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其产量高,食用时间长,人们都喜爱的一道菜,有清炒、有酸辣等不同的做法。也有人家因为产量多了,便晒成干菜薹,这也是一种吃法。而我家经常买到不是很嫩的菜薹,只好分成2种吃法。其中一种吃法是用其上半嫩的部分炒着吃,勉强算作一道菜;另一种吃法就将下半部分老的菜薹茎剥皮、切片,用盐腌制一会,用瘦肉炒着吃,其味道美极了,这叫歪打正着。
一种是白颜色的,叫白菜薹,一般都在开年正月里后开始食用,这个时期天气渐渐变暖和,白菜薹食用期也有2个月。白菜薹炒腊肉,也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一道美味。选肥瘦相间的腊肉,和白菜薹一起炒成一盘菜,这应该是桌上最抢手的一道菜。它既有腊肉的腊香味,又有白菜薹的清香味,荤瘦搭配,可称得上是佳品。不过腊肉太肥,显得油腻,腊肉太瘦,吃在嘴里又不怎么爽口。凡事自己觉得好就算最好的,腊肉炒白菜薹,汉川人的最爱!
第三种就是我今天说的这道野菜----腊菜薹。这种野菜,无人种植,纯属于野菜,野长的。如果一个地方长过这种腊菜薹,每年的4--5月,那个地方就有成熟的腊菜薹种子落在原地,等到年底,大概在最冷的季节,就重新长出新的腊菜薹。有的人等不及腊菜薹长出菜薹来,大概在冬月就开始食用其嫩叶,叶子的味道与菜薹的味道还是有差别的。真正出菜薹的日子是进入腊月到正月,整个食用期一般有二个多月。
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是将腊菜薹用开水淖,也就是用开水浸泡超过几个小时,最好超过12小时,只有这样处理的腊菜薹,辣气逐渐散去,吃起来不刺鼻不呛喉咙。但也不能放太长时间,不然颜色就会由绿变黄,且味道似乎又差了一点。把浸泡好的腊菜薹切细,或炒肉或炒鸡蛋,加上大蒜等佐料,味道实在是好极了。而我更偏爱炒鸡蛋,因为鸡蛋的黄色与菜的绿色搭配在一起,还有白色的蒜片、红色的尖椒,炒出来的菜颜色好看,而且鸡蛋的味与腊菜薹的味组合,很下饭。 这个菜产量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在一般酒店都吃不到的,寻常百姓家倒是可以有。我很喜欢这个味儿,有时只这一个道菜,就解决了一餐饭。至于腌制的腊菜薹,因为不够新鲜,就降低了一个档次,吃的人便少了些,味道倒也不错。
对于这道菜,在我童年中没有记忆,是后来参加工作后发现的,但也不是特别喜欢。然而在七、八年前,大概在大年初五,我带十几岁的外甥骑自行车,行至汈汊中干渠处,发现一处的腊菜薹长势喜人,于是就下去看、去欣赏、然后就动手采摘。可是没东西装怎么办呢?于是就围着路的两边寻找绳子之类的东西,绳子没找着,发现地上一个塑料袋,于是将塑料袋洗净,装上采摘的野菜,满满的一袋,高兴地回家了。回来后淖水,浸泡、、、、、分给岳父母、父母、姐姐他们。等到第二天晚餐时上桌,没有一个人不惊讶这道菜的美味。一是这道菜确实味道不错,二是也许是大家这几天吃得太油腻吧。被公认好吃后,每年这个季节我都会留心,要么在菜市场去寻找购买,要么去田间地头采摘一些,这些年都没有间断过。
昨天回老家赶人情,抽空去田地里采摘了一些回来,如获至宝。回家然后迫不及待的动手处理,先简单处理一下菜叶,然后烧开水,浸泡,存放、、、、、、
一道美味,今晚就可登上我家餐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