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才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就是人死了却无法再回来。时逢清明,有一种思念在心里油然而生,那是对逝去亲人无限的思念和缅怀。而这一刻,我的思绪飘向敬爱的外公。
记得小时候,父母每年都把我送到20公里外的外公家过上一阵子。特别是在夏天,一待就是两个月。虽然两地只隔这么远,但两地处在不同的县市管辖范围。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我才才“安心”回到自己家里。那时全湾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认识我,对我非常友好,回家之前,村里的小伙伴劝我不要回,让我就留在那边和他们一起上学。临走时,外公和我道别时说:“回去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
回汉川老家上小学了以后,每年除了春节随父母去外公家过上一两晚上,就是偶尔在暑假期间过上几天,一般不会过一个星期,因为我们家的农活需要我们参与。后来我才知道,被我母亲称作为“高坡岭”的娘家,在应城市陈河镇谷阳村东黄湾,属丘陵地带,地势相对较高。应城和汉川两市之间,被一条人工河----汉北河隔开,汉北河为1969年至1974年天门河下游改道后的新河。我们老家汉川市新堰镇处在正下游,被人们称作为“水袋子”的地方,每年夏天都会有些汛情,汉北河水位会暴涨,到那时过河也困难。小时每年夏天,父母提前把我们送到外公家,是因为他们觉得那儿安全。当我上小学后,一方面是当地水利排灌设施设备得到改善,一方面我们长期亲水,都能懂水性,在河里游泳成为每人必须的生活或生存技能。
外公1926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曾外祖父在30岁不到就逝世,这个家庭只得依靠外祖母的“娘家”了。这些事情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外祖母娘家是经商的,因此沾了“娘家”很多的光,听母亲说,外祖母经常用麻袋装钱回来。难怪外公三兄弟都是知识分子。外公从小就受过良好教育,读书考学并参加工作。由于时代的原因,外公后来经历了许多波折,最后在应城师范退休,属于离休干部。
退休后外公本来可以留在城里安度晚年,过更轻松的生活,但因舅伯家人口多负担重,外公在离休后,选择留在农村照顾舅伯一家人。退休后的外公每天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徒步到小镇集市买菜,一来算作帮忙做家务,二来是锻炼身体;第二件事就是挑水,家里的水全是外公从四五百米远的堰塘里挑回的;第三件事就就是待在书房看书,做学习笔记。
外公总是坐在书房的藤椅上看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到重点的地方就画波浪线,做读书笔记。他的书房里藏书很多,古今中外名著,哲学类,历史类,文史类,依稀记得还有《辞源》、《辞海》等工具书。他的书房很少让我们进去,总害怕我们动了他的东西。外公也给我们后辈买了很多书,《高山下的花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等。在这个家庭中长大的后辈,后来都有一个爱看书的习惯。外公也给我讲了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很多故事。
外公也是一个很讲究的人,衣服整齐干净,蓝色的中山装没有一点褶皱。皮鞋擦得逞亮,穿深色西装,配白色衬衣,戴着眼镜,博学的风范。 外公是文化人, 看书看累了就打着背手出来在房前屋后转转,被乡邻尊称为“老先生”,但外公从来都不摆架子,总是一脸的笑容与门前经过的村民打招呼。
小时候,在外公家听听大人们闲聊时听说外公家里的亲戚,一个叫“陈元记”的大户人家,他们家有两个儿子,因教育程度不一,选择路线也不一。其中一名叫陈愚安的把家里所有钱捐献支持抗日······后来问母亲,具体详细情况母亲也讲不出来,这个故事虽然只有很简短的事情,但一直记在我的脑海里。
上初中以后,我去外公家里渐渐少了,对外公后来的记忆也很模糊了······
1998年春节,我在参加工作之前,去外公那拜年,当时外公睡在床上,咳嗽得很厉害,我只知道外公病了,至于什么病,当时都不知晓,当日就回来了,把这个事说给母亲听,母亲焦急得几乎一晚没睡,第二天就赶回去了······没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外公。
过完春节我到汉川报社去报到,开始了我的人生最关键的第一站。报社工作忙压力大,加上我是一个新兵,很自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家人谁都不忍心打扰我。工作没过多久,外公被确诊是尿毒症,不久后去世。这是留给我最大的遗憾,我没能去送外公一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工作25年,外公也去世25年。外公的音容笑貌,早已刻在脑海。他是那样的慈祥,一生是那样的勤奋,点点滴滴影响着我们后人。
年初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应西县长陈愚安》,内容大概是讲述应城“阔少”陈愚安抗日的故事,冥冥中感觉这位先辈与我还有血缘关系。文章中写到“陈元记”,这与小时在外公家听到的“愚安”大少爷的事情高度吻合。于是仔细搜索,认真阅读这类文章。特别是找到了一张人物相片后,我彻底震惊了,这个人与外公长相何等的相似,后来打听才知道是这人就是外公的亲舅舅,记忆一下子被点燃。在遗传学的角度,我们还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虽然这一刻知晓得较晚,但在骨子里,我一直都记得这位先辈。
如今,我用实际行动努力工作,以报答外公的教导之恩。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础公务员,但是我有一颗真诚的心,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扎扎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这也是外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泉下的外公,安息!先辈陈愚安,安息!后人们不会忘记你们的。要以你们先进事迹作榜样,开拓创新,勇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