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昌斌的头像

徐昌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10
分享

回锅肉里的乡愁

回锅肉里的乡愁

 

在记忆里,最初认识的荤菜是从回锅肉开始的。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和妹妹随母亲一起在农村生活,在那物资匮乏年代,很难得吃得上一次顿肉。每到周末的时候,父亲总要提一块猪肉回家,这是我和妹妹最幸福的时刻,猪肉在锅里煮着,满屋子都弥漫着浓浓的肉香,母亲把肉片与排骨一同在锅里爆香,加一些蔬菜翻炒,装在大碗钵里,一家人围桌“打牙祭”,肉香和酱香的复合味不断地刺激着我的味蕾,总是忍不住多刨了一碗米饭,这是记忆里最早的回锅肉味道了。

回锅肉是一道传统而平常的川菜,烹饪方法简单,人人都会做,家家都能炒,深受大众喜爱。回锅肉色泽红亮,微辣回甜,肥儿不腻,唇齿留香,无论大酒楼小餐厅,甚至苍蝇小馆,都有回锅肉的身影,回锅肉在征服食客味蕾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川菜之首”的地位。回锅肉也叫熬锅肉,主要做法是选用带皮的二刀坐臀肉或五花肉,加姜葱、料酒、花椒在锅里慢煮至七分熟,切片后的肉片要在锅里爆出油,肉片卷成灯盏窝,下姜片、蒜片和花椒爆香,再下剁细的郫县豆瓣、甜面酱、永川豆豉同炒上色,加料酒去腥增香,回锅肉主打“俏头”是蒜苗、青红辣椒和洋葱,甚至莲花白、豆腐干、腌菜等等,都可与之自由组合,随意搭配,再加少许白糖、味精调味,最后起锅装盘端上餐桌。其实,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饪的意思,从回锅肉的烹饪方法上,又衍生出了回锅鱼,回锅羊肉,回锅牛肉等等菜肴,丰富了川菜菜系品种。

相传,回锅肉源自于祭祀的“刀头肉”,在川渝地区,每逢年节祭祖祭神,祭台上都会有一块“刀头肉”,“刀头肉”是一块切得四四方方的二刀坐臀肉,不加任何调料煮熟而成。祖先地位在我们心里是至高无上的,祭祖祭神的食物不能浪费,此时,祭祀后“刀头肉”已放凉也无味道,不便直接食用,只有在锅里炒一炒,回回锅,炒热后才食用。每当这个时候,人们认为吃祭肉是拿肉对自己牙齿的一种祭祀,“打牙祭”风俗由此而来,久而久之,形成了凡是有吃肉的时候,统统称为“打牙祭”。多少年以来,回锅肉无论佐酒还是下饭,都是不二选的菜品,在郫县豆瓣没有问世前,回锅肉只能用腌菜、红辣椒、酱油等上色,直到郫县豆瓣问世后,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回锅肉红亮酱香的特色得已定型,逐渐演变成了一道名菜。

有一个朋友,十分喜爱回锅肉,到了无回锅肉不欢地步,他称回锅肉为“闪闪”!这个名字很特别,也很形象,筷子夹起回锅肉,肉片在筷子间荡漾,闪一闪的,他说,厚实的回锅肉,一口咬下去,油从齿缝间溢出,过瘾极了。如今,与朋友们外出聚餐,回锅肉是少不了的,一盘回锅肉风卷残云后,很快剩下最后一片“牯眼肉”,不经意间,最后一片“牯眼肉”也被捻走了,在意犹未尽时,再来一盘什么菜下饭呢?大家会异口同声的喊道:回锅肉!对于回锅肉的挚爱,那份情怀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个人心底了。

回锅肉微辣咸香的特点,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即使不喜欢吃辣椒的外地人到川渝地区,对回锅肉也趋之如骛,有几次,我陪同外地客人考察重庆汽车市场,无论是在主城区还是远郊区县,外地客人必点一份回锅肉,还特意吩咐厨师,回锅肉要用蒜苗和永川豆豉炒,客人来重庆出差前,肯定做了不少美食攻略,认为回锅肉用蒜苗和永川豆豉才是最正宗的做法。其实,在川渝地区,每家餐馆的回锅肉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做出来的味道虽略有不同,滋味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怎样变化,总少不了永川豆豉和郫县豆瓣的馥郁酱香,这就是川菜回锅肉的精髓所在。回锅肉独特的魅力,牢牢地抓住了南来北往过客胃口的同时,也在食客们的口碑相传中走向全国各地,走向了世界。

家人也很喜欢吃回锅肉,每到周末,儿子总会央求我做回锅肉,还特别要求回锅肉煮耙一些切厚一些。作为一个地道吃货,周末总喜欢呆在厨房琢磨各种菜肴,我做回锅肉喜欢用混合油,先把菜油倒一点在铁锅里润锅,再把五花肉放在铁锅里爆一下,熬出油,肥肉起卷后,加姜片、蒜片、花椒爆香,加郫县豆瓣、甜面酱、永川豆豉、白糖一应佐料,再下蒜苗等辅料食材翻炒断生,起锅前我还喜欢勾一点陈醋,这是我个人的烹饪爱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就起锅了,一家人上桌后,抢得最凶的是儿子和老婆,回锅肉油脂含量较高,身体微胖的我不能过多地撷取脂肪类荤菜,只能吃一两片解解馋,回味一下回锅肉的滋味,最后眼巴巴地看着一盘回锅肉被一块块捻走吃完。

一盘小小的回锅肉,来源于普普通通的大众食材,在川渝人家勤劳的双手里,把一道地域家常菜演绎成为经典川菜,这是传统美食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所在,是川渝人民勤俭而朴实的真实写照。在麻辣鲜香的川菜世界里,回锅肉如花朵般的灯盏窝,在或青或绿“俏头”的掩映下,在平凡中蕴藏着传奇,承载了无数人的回忆,这是一份心底的记忆,更是一份乡情!让无论身处何方的游子,一道回锅肉,总能解尽那浓浓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