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昌斌的头像

徐昌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4
分享

笋溪河畔有人家

地处重庆市永川区云雾山和英山之间的平行地带,是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小平原,包括仙龙、松溉、朱沱、何埂等乡镇的大片土地,在大江大河交错相隔以及条状山脉分割成块的山城重庆,这里显得与众不同,是长江上游鱼米之乡的核心区域,万里长江从旁边擦肩而过,继续向东奔腾而去。

仙龙镇笋溪河畔的周滩子就在这个小平原上,从一座缓坡四下眺望出去,农田连着农田,土地挨着土地,笋溪河从田垄之间蜿蜒而来,穿过周滩子公路桥,又缓缓流向远方,如果把眼前的田野景象直立起来,便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水墨画。

带着对鱼米之乡的向往,今年深秋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作家来到笋溪河畔的周滩子,在竹林掩映下,一座白墙青瓦的农村中式庭院映入眼帘,“好漂亮啊”,这是大家对这个院子最直接的感受,以为误入了一家高档民宿。这是一个“凹”字型的平房三合院,院子里摆着几尊石磨和石缸,简约而整洁,周边开满了玫瑰花、栀子花和牵牛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还有来自乡野的气息。在屋外竹林空地上,一人多高的大网隔成半封闭空间,一群土鸡在里面觅食或打盹,院子正前方有一口鱼塘,养了许多稻花鱼,目光从鱼塘抬高再眺望出去,地平线尽头就是著名的松溉古镇,永川老县衙所在地。

周滩子距离永川城有三十多公里,虽是远离城市的农家院子,但与我想象中的农家却是天壤地别,天然气灶已取代柴火灶,自来水接入家家户户,网络也覆盖到咔咔角角,城里有的生活设施,这里也一应俱全。看惯了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势,出行不是爬坡就是上坎的一众人,我们还是被一马平川、满眼绿意的周滩子所折服。

笋溪河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它是一条小河流,平原地势落差小,宽约四、五米的笋溪河缓慢流淌,滋润着两岸庄稼。小憩片刻,我们向院子外走去,蓝天白云下的周滩子,秋高气爽,视野开阔,土地已种下冬季农作物,作为鱼米之乡的粮食主产区,主要出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栽种有柑橘、龙眼、花椒等经济作物,还有一些淡水渔业资源。站在笋溪河岸边,脚下这片土地曾经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望着漫无边际的田野,想象着当年鱼米之乡的繁忙景象,我不禁思绪万千。如今,笋溪河见证了昔日鱼米之乡到“智慧+”农业的华丽转变,政府在这里建成高标准产业化农田,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笋溪河两岸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深秋的周滩子,到处都是秋收留下的痕迹,田坎上冬豆的叶子已泛黄,豆杆上结满了豆角,豆子被饱满的豆衣包裹着,秋天阳光柔和,冬豆不易晒干,只能将豆杆割下,挂在屋檐下慢慢风干。田坎下几个老农正在挖红苕,辞赋高手赵老师见状,突然来了兴致,抢过老农的锄头,在地里挖起红苕来,还削了半截红苕吃了几口,我想,赵老师不是在吃红苕,而是在回味年少时的滋味。

稻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了一茬,新长出的再生稻又结满了谷穗,已进入成熟收割期。再生稻是水稻收割后,从稻茬重新发苗长出来的水稻,再生稻突破了传统耕作方式,一年收获两茬稻谷,再生稻产量虽不高,烹饪出来的米饭却软糯可口。永川历来就有栽培再生稻的传统,今年秋天重庆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再生稻产量有所减产,好在这个时节收割早的再生稻已经归仓,等到最后一茬再生稻收割完,在冬季来临之前,农田要储满水,保持冬水田的肥力,等到来年的一场春播。

我们在田埂上走走停停,一大群麻鸭在冬水田里戏水游弋,时而浮在水面上寻找散落在谷茬的稻谷,觅食谷桩上飞舞的昆虫;时而扎进水下,寻找水里的鱼虾和螺蛳;时而又四处张望,发生“嘎嘎嘎”叫声,麻鸭争相觅食,闹得好不欢畅。不远处两三只白鹭也赶来凑热闹,露出长长的脚杆,在田坎上一边行走,一边搜寻它的美味。

我们一行作家回到小院,围坐在紫藤架下,开始进行文学讲座,龙主席的诗歌赏析,周老师的新疆游学见闻,徐老师的散文写作,个个讲得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紫藤下的文学讲座,竟然与农家小院一点也不违和,甚至觉得更配的。

端庄秀丽的女主人朱小平在院子里忙碌着,时不时悄无声息走过来,为我们添茶续水,然后轻轻退出去,生怕打扰到我们,我抬头望了一眼,发现她没有农村大嫂那种羞涩和胆怯,而是城里人自带的落落大方,那是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自信力。

朱小平算半个城里人,她很早就随城里工作的父亲进了永川城,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爱上了玉树临风的退伍军人喻大哥,他们结婚后,喻大哥的老家在笋溪河畔周滩子,小平常常到周滩子看望公婆,爱屋及乌,周滩子也是小平的老家了。

喻大哥学得一手汽车驾驶技术,买了货车跑运输业务,时常奔波在外,风餐露宿的,饱一顿饥一顿地忙碌着。朱小平心疼丈夫,他在外挣钱,自己要相夫教子,勤俭持家,把这个家经营好,每天晚上丈夫回家,能吃上一口自己做的热饭,也是莫大的幸福。经过夫妻俩共同努力,他们在城里买了房子,打拼出一片小天地。小平是一个悟性高的女子,学会了城里人的待人接物和人情世故,在闲暇时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活脱脱一个时尚女人,完全融入进了这座城市的血脉里。她还与兴趣相投、性格相合的几个姐妹,结拜为干姊妹,在城里过着富足而舒适的生活。

在城里生活了近三十年,一双儿女学业有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喻大哥年岁也大了,从运输一线退了下来,夫妇俩犹如完成了一项神圣使命,终于可以好好歇下来了。而闲下来的夫妇俩,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总觉得生活缺少了什么,让他们寝食难安。在人生中,无论身处何方,每个人都有一份故土情结牵挂着自己,故土犹如一位母亲,母亲在,家就在;故土在,根就在,而笋溪河畔的周滩子就是他们的根。想到那片滋养生命的土地,还有互相帮衬的乡邻乡亲,在城里生活是肩上的责任,在农村生活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夫妻俩商量好了,决定回到周滩子农村,去实现自己的田园生活梦。

朱小平和喻大哥放弃城里舒适生活,要回到乡下农村,城里姐妹们十分不解,累了大半辈子,现在到了退休年龄,该在城里享清福了,却要回到老家周滩子,一切又要从零开始,周滩子究竟施了什么魔法,值得他们回去折腾剩下的余生。

回到周滩子,夫妻俩把老屋基院子修葺一新,寻来老物件点缀其中,院子既有小资情调,又有实用价值,一个精致的农家院落诞生了。朱小平的适应能力强,在城里是雍容典雅的精致女人,回到农村系上围裙就是大妈大嫂,她做事有主见,在心里盘算着,这里种什么,那里养什么,在她看来,满山遍野都是金疙瘩。丰收时节,在自家田地里摘豆角、掰包谷、摘南瓜,采辣椒,过着自耕自种自收的田园生活。

朱小平有城里人的时尚审美,更有农村人的勤劳朴实,她把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融入周滩子,购买了音响设备,组织村民跳上了坝坝舞;在村民集中的地方修建了活动室,这里是召集村民商议社情民意的会议室,也是调解邻里纠纷的调解室,还是打牌下棋的娱乐室。乡村公路已通到各家各户,而连接笋溪河两岸的还是小石桥,不能通行汽车,汽车从此岸到彼岸,需要绕道数公里,出行仍然不便。在她的多方协调下,又带头筹资,出工、出力修建了周滩子公路桥,结束了笋溪河两岸不能通汽车的历史,方便了两岸老百姓的往来。朱小平组织能力强,有号召力,为村民们的大情小事奔走,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开启健康生活方式,她的爱心和善行,温暖了周滩子村民的心,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都很信任她,一致推选她为村民小组组长。

无论是城里的房子,还是农村的院子,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在城里工作的一双儿女,理解和支持父母的回乡生活,每到周末都要回到周滩子院子,陪伴着父母,享受一家人的快乐。远离城市的朱小平没有忘记城里的老朋友,经常在微信里与姐妹们交流聊天,还招呼城里的姐妹们要放下手里工作,放下心理上的背负,去笋溪河散散心,到周滩子推推豆花,听到召唤,城里姐妹们时不时赶过去,一起分享他们的田园生活。

这边紫藤树下的文学讲座仍在继续,冬日暖阳从紫藤缝隙洒下来,映射在简易会议桌上,阳光、讲义、文稿,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温馨画面,我们置身于乡间田园,在景情相融,人事和谐的笋溪河畔,总会在不经意间,激发出大家的创作灵感。

那边喻大哥在厨房杀鸡宰鱼、切菜剁肉忙过不停,铁锅里烧的家常鱼,鼎锅里炖的酸萝卜老鸭汤,蒸笼里蒸的粉蒸兔,厨房里弥漫着烹饪各种食材的馥郁香味。在农家吃饭,腊味是必不可少的,每到冬至节气,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一些腊肉,以前难得吃上一次肉荤,吃腊肉就是“打牙祭”,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新鲜肉类应有尽有,腊肉只是偶尔客串一下,点缀着餐桌,金黄油亮的腊板鸭、肥瘦相间的腊肉、亮晶晶的腊猪耳、色泽光润的香肠已切好装盘,现炸的酥肉、农家烧白、炝炒藤菜、蒜蓉萝卜粒已出锅等待着上桌,为了这场相约,早在前几天,朱小平收割了再生稻,木器甄子蒸的再生稻米饭,我已经闻到了那再生稻特有的清香,整个院子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今天的重头戏还是豆花,朱小平把石磨推出来的豆浆用细布过滤出豆渣,豆浆倒进大铁锅里烧开,稀释后的泹巴水盛装在汤勺里,她手拿汤勺轻悠悠慢悠悠在豆浆表面游走,轻轻的由浅入深来回荡漾,豆浆渐渐漂浮出一沱又一沱洁白的散豆花。泹巴水与豆浆的拿捏是一门技术活,急不得也慢不得,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这个道理。她再用筲箕一点点将豆花压紧压实,挤压出多余的筶水,用菜刀将豆花切成方块,一锅豆花就点制好了。在永川吃豆花,无论是豆花馆,还是在家里点制的豆花,都是自己打豆花调料,这是与其他地方吃豆花的最大区别,调料有红油海椒、青椒酱、细蒜粒、大头菜粒、花椒面、葱花、豆豉油、味精、食盐等,十几种调料任由自己挑选,一碟精致的蘸水调料,是对一碗豆花的最好尊重。

一盆盆土菜端了出来,一钵钵豆花上了桌,一桌子菜都是地道的农家土货。“开饭啦”!在主人提议下,我们举起酒杯相互敬酒,点头致意,一仰头将白酒倒入口腔,顺喉而下,好几双筷子同时伸向了各自想要的菜肴,家常鱼咸鲜适中,口感嫩爽;淋了热油的粉蒸兔香嫩爽口,略带葱花清香;喝上一碗酸萝卜老鸭汤,那酸爽味道,把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了起来,最后盛上一碗热乎乎的再生稻米饭,颗粒饱满,蓬松绵软,吃在嘴里黏稠软糯,越嚼越有香味,大家吃得酣畅淋漓,好不痛快。

主人过来敬酒了,喻大哥一个劲地说:这些食材都是自家种养的,大家随便捻起吃,不要客气。我望着低调谦虚的喻大哥,他的眼里折射出的光芒充满着真诚,脸上挂着的笑容流露出善意,真诚和善意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我们仿佛找到了他们眷恋周滩子田园生活的秘密,这里舒适的田园、简朴的院子,宁静、养心、随性。我举起了酒杯,向生活在乡村,心中有阳光的夫妻俩致敬。

一天的文学讲座结束了,在返程时,一大群归家的鸭子大摇大摆走在公路上,挡住我们的归路,坐在副驾驶位的大学教授夏老先生下了车,他放下斯文,双手飞舞,大声吆喝驱赶鸭子,鸭群乖乖的让出路面。回到车上,夏教授乐呵呵地说:鸭子没有鸭倌带领,它们认得回家的路,也能成群结伴回家。我知道夏教授曾经是下乡知青,所有农活都熟悉,对于鸭子的这些习性,他肯定是了解的。

笋溪河孕育了两岸的生灵,周滩子滋养了这里的人们,如今人们又反哺着这片土地,从修路到建桥,从改善娱乐条件到健康生活方式,他们构筑起希望的桥梁,缩短了农村到城市的距离,铺就起乡村振兴的道路,这是一条通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笋溪河畔周滩子,山水田园有人家。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和清新空气,还有内心的宁静。在闲暇时光,约上三五好友,忆一段往事,聊一段人生,这就是我们追逐的田园生活,也是不一样的诗意人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