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维新
记得老家老院子,曾经有一段三合土墙。墙脚用许多块巨大的石块整整齐齐地垒起来,没有镶嵌水泥、石灰,石头缝隙中塞了些泥土,因此,每年都会生长出几种植物来。植物需要阳光、雨露,所以,石头缝隙中生长出的植物,大多先是一根细细长长的、白白嫩嫩的、东垂西歪的丝状物,顶端撑着两片或是多片乏力的子叶,不久就死去了,有的还只是个芽儿,就夭折了,到死的时候,也没有谁分辨清楚它们都是些什么植物!但酱瓣草除外,因为它深深地扎根在泥土中,所以它总是能顽强地爬上大石块,往上生长。一支或者几支粗壮的枝条,暗红色,还带一点嫩白色。厚厚的椭圆形青绿色的叶子,外围穿了一圈红色套裙,红绿相间,看起来它就是紫色了,所以在它的名称中给了一个表示颜色的“酱”字。
酱瓣草的枝条总是喜欢自由舒展,在生长的途中,发现哪里有缝隙,它也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三合土,是由石灰、黄泥和沙子加水搅拌起来,经过敲、锤、斩、压等外力作用,使其粘合在一起,泥、土、沙、石通过石灰浆、黄泥浆的咬合,非常牢固。同一天垒砌的墙壁,是不会留有空隙的。但是,由于天气、劳力等原因,间断几天后,再次接上去垒砌的三合土墙壁,由于水分含量、石灰和黄泥含量的细微差异,导致新旧墙壁之间出现极其狭窄的缝隙。这种缝隙,蚂蚁可以过、壁虎可以过,其他大部分动物根本过不了。酱瓣草却喜欢钻进去。本来圆圆粗壮的枝条,变成了薄薄扁扁的了,厚厚的叶片,在墙壁的挤压下,自然也变成了薄片,有几张薄叶片还有点透明,我曾经采过几片,蒙在书上,用铅笔描下几个正楷字,交给爸妈看,由此博得大人的表扬。
酱瓣草,因为可以食用,尽管小时候也只吃过三四回,但对它有着很好的印象,一直不将它当作草看待,因而,墙壁上长出了酱瓣草,也舍不得将它拔去。母亲直接将干净、切短的酱瓣草和青辣椒一起,放在锅里生炒,我认为,青椒炒酱瓣草,营养成分保留下来更多,肯定营养更丰富。凉拌酱瓣草是下饭的好菜!姐姐曾经将酱瓣草洗净,倒在热水中焯一焯,切短后放入油、盐、味精、蒜泥,搅拌一下,有没有放醋,我忘记了,好像是说:“不放醋,酱瓣草也有点酸味。”我看到过有的人家用皮蛋拌酱瓣草,有的人家将酱瓣草晒干冬天放在暖(砂)锅里炖肉,但我都没吃过。
酱瓣草还是一味很好的草药!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有人吃了金刚子根,大便拉不出,非常痛苦。听说就有土郎中建议吃点酱瓣草,相信他的人这样做了,问题就解决了。我对此很感兴趣,在上初中和高中一二年级时,竟然查了一些资料,希望能证明它。结果才发现,“酱瓣草”只是它几十种别称之一,它的本名叫作马齿苋。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润肠消滞、明目和抑制子宫出血等许多功效,林林总总,先后竟然搜集了上百种药方。后来忙于求学,又屡次搬家,这些资料终究找不到了。
垒砌三合土墙壁的过程中,也需要一副墙板夹住。每板(此处作量词)墙壁中,自然都留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是一根放置墙板的夹棍取出后留下的。酱瓣草穿过墙壁缝隙后,继续往上生长,它的躯干立马又恢复了往常的光彩形象,枝干圆圆粗壮、叶子饱满丰润、一节一节集中生长的新叶片白嫩透亮,长得最快的那根枝条,很快又钻进了墙壁中的一个小孔中。这个小孔,离地面约有一米二三,南北走向,正午时分,阳光直射,居然有很多光线能穿过小孔,把一头已经探进小孔的酱瓣草照得光彩耀眼,叶片在强光下闪闪发亮,像是佛光中的观音形象;几张叶片用不同的方向同时反射明丽的阳光,投向了四面八方,它又像是一个光源;由于它嫩而粗壮,斜躺在孔洞中,宛如一位躺在圣女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圣童。孔中看它,它像一幅苏绣或是湘绣,令人爱怜不止!
酱瓣草,不就是一种草么,何以赋予这么多的诗情画意。
然而,此时的我,极愿意赞美它,因为它根深蒂固,追求自由和舒展,它在夹缝之中勇敢生存,不懈地追求光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我、你、他,在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
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