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
陈言再叙
这秋天的雨,接连下了两三天,我的车临停路旁,在等待家人的间隙,无意之中顾及起窗外的风景来。雨,还在零星地滴落,仍旧梳理着意犹未尽的愁绪。街对面,一家新开的店铺,张扬着浮躁而诱人的广告语。倒是一个古典风味的店铺,引起了我的注意,店名是隶书字体镌刻的“老街坊”。
老街坊出自街坊四邻,寓言街坊邻里和睦共处,和气生财。经营老街坊店铺的是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妇,售卖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用品。货物齐全,价格地道。我以前曾有几次到店购买过一些小商品。没留下特别的印象,只是粗略地记得,老奶奶和颜悦色,服务热情,言谈举止间流露着邻里乡亲的一份亲近。老爷子说一不二,言简意赅,有风有骨,品位十足。
我与老街坊有更深层的交集,是前些天的事了。现在回想起来,竟然对“老街坊”这三字肃然起敬。
事情这样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学校上课,突然接到快递小哥打来电话,叫我拿快递。我寻问是什么快递?快递小哥说,是信件包装,可能是一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把快递物件暂时放在姐姐的门市那里。可是,我突然又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去打扰到我姐她们。于是,我毫无思考,就叫快递小哥把《青春诗刊》寄给我的复刊号样书,暂时借放在老街坊店里。然而,在此之前,我与老街坊的二位老人只是面熟,之所以把快递物件唐突借放在二老的店里,全因我对“老街坊”三字的个人解读。
下午,我忙完其他的事,去老街坊店里拿取那本《青春诗刊》赠送的样书。一阵交流过后,老爷子核实了我的名字,然后把信件包装的样书给了我。我随即购买了两斤干面,五袋食盐,和一瓶“千禾”特级酱油。酱油的标价是15元,超市里双倍容量的卖29.8元。我用“微信付款”时,按15元付了。老爷子听了“微信付款”语音后说:“你多付钱了,酱油,我们店里只卖12元了。”
我说:“没多付呀,就值15元,标签价也是15元。”
老奶奶一旁解释说:“现在的确只卖12元,标签价还没有更换过来。”
……
我本意想多付三元,购买一份心理平衡,因为我未与二老打过招呼,就唐突地把快递寄存在他们店里。但是,老爷子理直气壮地说:“小伙子,你这点小心思,我早看出来了,寄存快递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用不着老想着要感谢我们,街坊邻里的,不就互相图个方便吗?”老爷子一边说着,一边找回我三元纸币。我接过零钱的那一刻,竟然瞬间词穷,无理再说出什么。我原想用三元钱买个心安理得的念头,让我自惭形秽,一种莫名的慌乱促使我提着货物匆匆离开。
我转过街角,才发现我的样书忘拿了。正当我折转身去拿样书时,老爷子拿着那本样书向我急走而来。
他微笑着看看我说:“我们随即就喊你,不晓得你忙啥子?本来是拿书的,却把书搞忘了。”
“谢谢你,老爷爷。没想到,我这一急,又给你添了麻烦,真不好意思。”
“还谢啥?别让家里人等久了,快回吧。”
老爷子的声音特别祥和,我不由自主地站立原地,以虔诚的眼光,目送老爷子走进那古老而熟悉的老街坊店铺。我那时的心里,对老街坊二老的敬意油然而生。是啊,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用他们的风骨和诚信,经营着“老街坊”这样的金字招牌,平凡于乡邻之间,熟悉在我视线的尽头。
在雨中,在视线的尽头,我收起了关于“老街坊”亲切的记忆。车窗外的雨,由疏转密,继续释放着前些日子久积而至的愁绪。三三两两的行人撑伞而过,来往的汽车如出一辙地转动着雨刮,转眼消失在秋雨绵绵的世界之中。
在秋雨的世界里,灰蒙蒙的白雾迷茫于空中,那块隶书镌刻的“老街坊”牌匾,在丝丝如帘的雨线中,格外清晰起来。老街坊的二位老人,用他们积淀多年的理念经营他们的余生,以悦人悦己的心胸,和睦于街坊四邻,风骨于晴雨之间。他们先立品,再行事的经营习惯,竟然在秋雨之中,为我萌生了不少快意。那一刻,我内心深处的幸福,不亚于欣赏雨后天晴的蓝天白云。
当我启动汽车的时候,我再次回望浮躁声中独自静立的那块“老街坊”牌匾,竟然有一种煜煜生辉的感觉。尽管那是雨中,因为几天前刚与我有过深层交集的两位街坊老人,他们的风骨,让我在丝丝雨帘之外,欣赏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真的,那样的风景,不亚于雨后天晴的蓝天白云。
2020 0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