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杰著《诗说历史》,于2014年在台湾出版。此书由六十篇短文、一百多首诗词、一百多幅图片构成。始自上古,止于辛亥革命,以一首诗词,夹叙夹议,串起一部中国史。诗中有史,史中有诗,从诗词认识历史脉络,以历史体会诗人诗心。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用诗词佐证历史史实,用历史提供诗词提材。
“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祈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匈奴古歌》)
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展现出强烈的企图心。从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119年的十年间,连续派兵讨伐匈奴。其中公元前121年由霍去病担纲的两次行动,对匈奴的打击最重,投降的匈奴人被迫南迁,他们撤离居地时,唱出内心的伤痛,这就是传颂至今的《匈奴古歌》。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曹操死后,掌握军权的司马懿权力愈来愈大。后来司马家掌控魏国朝政,魏国的皇帝变成傀儡。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控制长江上游。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公元280年,晋朝水陆并进,展开灭吴作战。晋朝大将王濬率领的水军,从益州出发,沿着长江东下。吴国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用铁链搁住江水,阻挡晋军船舰。王濬用大船满载柴火,开到江中烧断铁链,接着一路势如破竹。吴国的末代皇帝孙浩知道大势巳去,就打开南京(石头城)城门,主动请降。至此,全国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南朝宋、齐、梁、陈和之前的东吴、东晋,都建都建康(今南京),合称″六朝″。建康又称金陵。六朝时金陵繁荣富足,秦淮河画舫无数,河畔歌台、舞榭、酒楼连绵。南朝君主大多喜欢文学,甚至提倡文学。宋、齐时期文学着重描写山水,到了梁、陈,由帝王推动描写宫女生活的″宫体诗″,成为诗坛主流,文风更加柔靡不振。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更是被视为亡国的靡靡之音。诗人杜牧夜游秦谁河时,恰恰听到歌女们正在吟唱着《玉树后庭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万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朝的历史很短,从杨坚(隋文帝)建国,到他儿子杨广(隋炀帝)失去政权,前后不过三十七年。然而,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开启大唐盛世,具有承先启发的地位。隋文帝兴建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以及兴建的南北大运河,在建筑史都是头等大事。除了修建运河,隋炀帝又三次出兵高丽,他的好大喜功弄得民不聊生。当各地发生民变,政权即将土崩瓦解时,他仍在江都(扬州)嬉戏游玩呢!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唐,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
所谓初唐,就是从李渊(唐高祖)建国,经过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624一705)到唐玄宗登基。具体的说,就是公元618年至公元712年。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他东征西讨,使唐朝的版图超过汉朝。武则天统治中国期间,国势非但未曾衰退,还稳步向前发展。她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写了一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某年冬,武则天想游宫庭花园,命花神催促百花开放,所有的花都开了,唯牡丹不肯奉诏。武则天大怒,把牡丹花贬到洛阳去了,所以至今牡丹以洛阳最盛。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五代,花蕊夫人《口占答宋太祖逑亡国诗》)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除了后唐建都洛阳,其他四个政权都建都汴京(今开封),这五个北方政权都以正统自居,但寿命都不长,加起来不过七十二年。当时南方还有十几个政权,其中势力较大的有十个,和北方的五代,合称″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篡后周,建立宋朝。接着将矛头指向这些南方政权,四川的后蜀国君孟昶不战而降。他最喜欢的妃子花蕊夫人,人长得漂亮,还精通诗词。赵匡胤慕名已久,就把她纳入后宫。有一天,赵匡胤问花蕊夫人怎么不殉国呢?花蕊夫人就随口吟出这首″口占″。
“殿前点检作天子,陈桥兵变回京师。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止。功臣杯酒释兵权,神武不杀古无比。”(明,陈忱《水浒后传》开篇待)
公元960年,赵匡胤藉口北上御敌,大军来到陈桥驿,将兵给他披上黄袍,高呼万岁。赵匡胤率军回到京城,建立了宋朝。称帝后三年,他请一些高级将领吃饭,酒过三巡,说″我当上皇帝,晚上经常担心害怕睡不着觉!″将领们就说:″陛下,今天下巳定,有何担心害怕?″宋太祖又说:″谁人不想富贵,不知何时也来个黄袍加身?″众将领求他赐一条生路。他才说:″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何不醇酒美人享乐到老?″宴后,将领们都一个个称病辞职。此即“杯酒释兵权″,不杀一人,巧妙地收回兵权。就是″神武不杀古无比″。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林升诗)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徽、欽二帝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随即康王赵构建立政权,史称南宋。金人希望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但遇到坚强抵抗,其中最让金人头痛的就是岳飞。为了议和,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返回临安,才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了。从此,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南方的土生土长的林升,看到都城的纸醉金迷,说出了江南游子的悲愤压抑之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南宋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临安陷落,恭帝赵显出城投降蒙兵,南宋至此实际已灭亡。但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两个小皇帝,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抗战。文天祥于1278年兵败被俘,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在元朝军舰上写下《过零丁洋》这首诗,表明自己的志节。文天祥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关了约五年,在狱中写下闻名的《正气歌》,从容就义。
”涉险应难得命还,倭中风土索蛮顽。纵饶航海数百万,不直龙王一怒间。”(元初,郑思肖《元贼谋取日本》)
至元11年(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遣一支由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组成的大军,总数超过三万人,浩浩荡荡地杀向日本。元军顺利登陆,不久遇到台风,船舰损失大半,逃回来的只有一万多人。至元18年(公元1281年)春,第二次远征日本,动员了十几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南宋降军,规模比第一次大得多。元军登陆后,战事从春季拖到夏季,又遇大台风,元军几乎全军覆灭。这两次的征日,在日本历史上称作″蒙古来袭″,是非常大的历史事件。并把蒙古军遭受的大台风,称作″神风″。是″神风″帮助日本,把蒙古人吹走了。
“冬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何必哓哓问姓名?”(明,朱元璋《题壁诗》)
明太祖朱元璋,原不识字,后来精通文墨,甚至还能作诗。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陈友谅中箭而死。战胜后,朱元璋志得意满,穿着便服来到南昌的佑民诗。住持问他是谁?朱元璋即时在壁上题下这首诗。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同年秋,徐达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次子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惠帝不知下落,燕王随即即位,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迁都北京。
”一旦持剪刀,剪我半头秃。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清,顾炎武“(《断发诗》)
顺治元年(1644),清兵入关,开始颁布《薙发令》,强迫汉人改变发式和服式。当时满州人不到一百万人,满州八旗军不到十万人,凭这么点儿人口、兵力,怎么统治全中国?当时至少有四、五千万的汉人,满清的办法是让汉人变成满人。″薙发令″激起反抗,江南一带尤其激烈,残酷的″嘉定三屠″就是″薙发令″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