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1992年,香港著名歌星吕方,深情演绎的这首《弯弯的月亮》,让当时10岁的我,刻在脑海,烙在心里。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刚好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中秋,从古至今,是华夏民族非常具有意义的节日,它对某些人而言,代表着:团圆,圆满。是一个神圣且喜庆的节日。但同时,它却也是怀念且悲伤的日子。所处阶段不同,所听的歌曲,感觉也随之不同,而其赋予的意义也就不一样。1992年的中秋夜,香港电视台正好就是邀请吕方演唱了这首歌曲。当时的吕方,身着全套白色西服外套,在烟雾弥漫的舞台中,从升降台上,缓缓降落至舞台。舞台的背景,是一大幅深蓝色夜空的景象,上面点点繁星,以及一轮圆盘大小的明黄色满月。点点繁星下,一艘弯弯的如月牙般的小船,船的上面,依稀坐着俩个人,持桨划船。那个时刻的我,并不太懂得歌词个中意味,只是觉得,歌星很有型,音律很动听,舞台很漂亮,仅此而已。
那晚,更加让我心心念念的,是“拜月娘(潮州话)”。家乡的习俗,每年的中秋夜,都会对着高挂的月亮的方向,在阳台或者空旷处,奉上水果鲜花,拜月娘。我是大半个心思,都放在盯着外婆摆放着水果糕饼的那张大圆桌上面。一大盘新鲜的、娇艳欲滴的大果盘:龙眼、荔枝、哈密瓜、柚子、葡萄、柿子。旁边有4块书册糕(一种类似书本造型的白色糕点,潮州特色食品)、2盒大红色四方铁盒的月饼,铁盒上面印着“嫦娥奔月”图案。但我觉得最喜庆、最具佳节气息的,反而是那摆放在水果盘柚子上面的那一个红色小“囍”字剪纸。外婆手巧,这个“囍”字就是出自她手。剪纸精致、细腻,仿佛是雕刻出来的。我特别爱握着外婆的手,虽然,它是粗糙的,硬茧的,却是安全的,温暖的。吕方的歌曲演唱完毕,“拜月娘”也完成了,外婆搬了一大一小两张凳子,我俩并肩坐在大圆桌前赏月。外婆拿了一串龙眼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掰掉褐色粗壳便往嘴里送。
外婆一旁急着怕我噎到,叫我“慢点,慢点”。我吐出核,边嚼着龙眼肉边含糊着语言对外婆说:“这龙眼真甜!外婆,我以后的压岁钱我都给您买龙眼吃!”因为这句话,外婆特别开心,在很久之后,即便我已经长大,她还逢人便说,我当年的孝顺。但其实,我也仅仅只是在那年,将自己的压岁钱,全部塞给外婆。但她开心地收下之后,却又全数给还了我。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
童年的时光,与外婆朝夕相对,光阴中的美好,却如疾风般呼啸而过。转眼间,我已经离开家乡,去了外地上大学。见外婆的日子,也仅仅是寒暑假。我却忙着自己的玩乐,蹉跎着不去外婆家。偶尔去一次,也是匆忙而回。外婆看到我,很开心,依然如小时候那般,伸过手来抚摸我的脸蛋,我躲开了。我看到外婆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不以为意。
外婆经常对我念叨的一句话:“有放假就多来啊……”。我这边应允,那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后来,参加工作就又更加忙碌,看望外婆的时间,成了过年一次。直到,那一次,舅舅说外婆病了,很多天昏昏沉沉,认不出人。我去看她。迷糊中的她,还认得我,叫了我的小名,问我说:“你放暑假啦?”。心中顿感悲怆。过了些天,我再次去看望她,没想到这次病已经好了七八分,精神抖擞。我很开心。临走前,我答应她,假期会再去看她。当时正好临近中秋与国庆长假。
那年,中秋节前三天,接到噩耗,外婆去世了。在那一刻,我恍然明白过来,外婆病好了,只是海市蜃楼的景象。三天后的中秋夜,我戴着耳机,一整夜,循环播放着吕方的《弯弯的月亮》,这时间的河流已流在我的心上。
1992年的中秋夜,白色西装的吕方,烟雾弥漫的舞台,深情演唱的,那轮高高挂在暮色里的圆月,还有我童年一大一小的两张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