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本是艺术,然,它总莫名在一些血腥恐怖的剧情中出现,或是某部小说,或是某部电影。是它雪白的颜色,令人不寒而栗,是它冰冷的僵硬,使人心生恐惧,还是它的灵魂,早就融入于这副冷酷的躯壳,用眼神的锋利,一刀一刀雕刻这个世界。
《拯救嫌疑人》这部影片,千篇一律的情杀案。不过,悬疑方面倒做得细致,有案中案的感觉。可能看过太多的影片,以至于现在的电影,多少都能猜出它的每一步,少了惊喜。能够案中案,才能添神秘。如同盲盒,早早猜到个中,又有何兴趣。
电影的剧情,是寻常不过的富家子恋上艺术女。艺术女家境普通,被外界传言贪钱,才忍受富家子的暴力,典型的“一巴掌,一颗糖”。
开始,我也以为如此。后面,一个镜头,是艺术女被凶手刺得满身刀伤,甚至颈部动脉也血流汩汩的情况下,她边捂着脖子的伤口,边匍匐地爬向卧室,呼吸停止的那刻,唤了声富家子的名字。
爱是美好,是呵护,不该是残暴蹂躏。富家子的爱,变形了;艺术女的爱,也同样变了形。他爱到了极致,是虐;她爱到了骨里,是被虐。如人饮水,却要被外人无端揣测,加以言语中伤,将变形的深爱,演绎成贪慕虚荣。
网络科技的发达,确实有很多好处。也无形中造就很多网络暴力。有一较为深刻的事件,去年,某省市的校园,一教师在倒车时,失误将年幼的学生撞倒,致其身亡。不幸发生后,更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某些人在网络世界,找到挖掘流量的渠道。他们紧揪着那孩子的母亲,事故发生后,在现场衣冠整齐,妆容精致,没有放声痛哭这些细节,来断定她的不伤心,索要巨额赔偿。就这样,冷漠、贪财,一个个深刻的字眼,轮番在网络爆出,引来大批不明就里的网民,纷纷控诉这位年轻的母亲。当时我就想,是电视剧看多了吗,伤心就必须放声痛哭才是伤心?每个人表达情感方式都不同,大喜痛哭,大悲长笑的多了去。人的心脏,脑部,本身神经血管就多如牛毛,跟机器的电线一样,线越多,越复杂,反应就越繁琐多样,怎么可能一个模式。终于,那位母亲熬到办完孩子的后事,也一同去了另外的世界。不能说她是遭遇网暴而丢了生命,但人脆弱时,是很需要鼓励支持,即使,只是一句轻声的安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祖宗的话,意义深远。
未成型的泥塑,带着余温倒在冰冷的地面。沾着罪证的雕刻刀,悄声无息埋入它的生命。从一个鲜活生命的终结,进入一个凝固的空间。雕刻刀就像那道疤痕,藏在泥塑的心底。
人,都是一件未成型的泥塑,任何经历,都有可能变成那把深埋入心底的雕刻刀。最终,它会成为一道深刻的痕迹,标识着遗憾。
富家子脖子上,有一道疤痕。他总是戴着丝巾,裹着那道疤。以至于,他也曾误以为,自己无意识中用刀割向心爱之人的颈脖。疤痕是他的遗憾,更是他无法面对的痛。他觉得自己无能,没能救下自杀的母亲。这样的遗憾,也成了扭曲他心理的工具。他不懂得如何爱人,将爱变得暴虐,变成折磨。
富家子的父亲,同样是心里有疤痕。疤痕是无形的遗憾,情人的自杀,以及不敢公开承认的私生子。为弥补这个遗憾,他不断放任儿子的荒诞行径,包括后来为他掩饰“杀人”的罪行。疤痕太深,让他忘记自己本应是执法严明、被寄予厚望的检察长。
影片中的女主,是位金牌大律师,在职场生涯相当成功的女性。陈律师除了傲人的战绩,还有她引以为傲的大长腿。傲人的大长腿为她最疼爱的女儿赢得比赛,却跑丢了女儿。营救女儿时,大长腿同样没有发挥到理想的效果。傲人的,反而成了她的遗憾,她的疤痕。数十场未败战的官司,这样傲人的经验,成为胁迫她必须为凶手辩护的软肋。
艺术女的母亲林老师,一位美术教师。她培养了同样有艺术天赋的女儿,美貌与才华兼具。在那罪恶之夜,女儿恐慌中拨通母亲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女儿在绝望中死去,母爱在遗憾里一遍遍重复着悔恨。悔恨交织成一张复仇大网。网着杂乱的爱与恨。人呐,一旦绕不过弯,就直挺挺的入了死胡同,怎么也拐不出条道来。林老师竟利用起陈律师身为母亲的软肋,把仇恨化成自己的盔甲,铸起一把复仇之剑。复仇剑本是双刃,伤人同时亦伤己。
遗憾或者无法弥补,悔恨也不能挽回,但只要心还在,可以点滴抚平,疤痕终有变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