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春云的头像

梁春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15
分享

稻草的印记


作者:梁春云

 

儿时生活的诸多方面,都离不开稻草,就是稻谷收获后余下的秸秆,失水后枯萎成稻草。这极普通的稻草带给我别样的感受,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相反却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温暖着人生的岁月。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枝江关庙山》一书中获悉,在距今62005200之间,枝江关庙山遗址整体上展现了关庙山大溪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而枝江关庙山遗址是涵盖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种考古学文化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的房屋,由黏土泥料筑成的墙体中,发现除了掺和红烧土渣外,还有少量截断的稻草或稻壳,质地松软;墙体抹面,是用掺和少量稻壳的黏土泥料抹成,质地稍硬,均为橙黄色。这说明人类早在6000多年以前就有了稻作种植,而且稻草被刀具切割成一段段,掺和在泥料中起到筋骨拉力作用,防止泥料在干燥收缩过程中开裂,这是红烧土特有的“羼和料”。可见,稻草和稻壳在当时都被作为建筑的重要材料,温暖了先祖一代又一代人。

我生长在产棉区,稻草是儿时的稀罕物。到了冬季,寒冷的气息,飘洒到荒凉的土地上变成了白茫茫的霜凌,青草没了牛的饲料告急。在没有条件实行机械化耕作的时代,牛可是农民的心肝宝贝。队里便安排几个壮劳力赶着牛,拉着木车,到江北稻区买稻草。他们身披朝露过江,天檫黑时返回,车上堆起来的稻草被麻绳牢牢地捆扎,赶着牛车的人被码得高高的稻草遮挡,路上只见稻草车队不见人。拉回来的稻草,养牛的户赶紧领取各自用板车拉回堆在自家稻场晒坪上,形成一个小草垛,这就是牛度过寒冬的小粮仓牛一口一口嚼着稻草,嘴角冒出了生津唾液,养牛人心里踏实了。没有牛的户也会分一捆两捆的稻草,以解决家中所需。

儿时的冬天,特别是遇到一连十天半月的冬雨,天闷沉沉的,土路上的泥巴被浇淋泡发成稀烂烂的,只能穿胶鞋上学。刺骨的北疯狂地刮着,空气冷飕飕的鞋冷冰冰,母亲便团一把稻草,垫在我的鞋里,我把脚伸进去,感觉软软的、暖暖的。穿着垫有抱团稻草的胶鞋,我全身充满神奇的力量,跋涉在那稀烂烂的泥路上,稳步向前。

我的床上,是在竹帘上厚厚的稻草,再铺棉絮。母亲每季都会选择晴天晒稻草、晒棉絮,既杀菌,又聚集太阳的温,我感到床上泡泡的,暖暖的。稻草后来被柔情的席梦思取代了,可那温暖的时刻却定格在脑海里,没有被逝去的岁月冲淡。

厨房几个腌菜坛子。每当客人来到家中,那腌萝卜、腌白菜、腌榨菜、腌榨广椒等腌菜,就会一一亮相,成为“压桌菜”,家里“撑面儿”。刚出锅的青椒炒肉、宫保鸡丁、豆干芹菜、韭菜鸡蛋、油炒花生等一一上桌,一条红烧鲤鱼的头朝着上席位。端坐在上席位的客人,睁大眼睛扫描这香喷喷的碗,感觉被主人奉为“座上宾”心里有吃“满汉全席”般的兴奋

那所有腌菜坛的封口,首选稻草。母亲将稻草挽成团,在堰塘里浸湿,在装入腌菜的坛口放入荷叶,压实,再放稻草团,直接将坛口朝下,放在盛水的陶钵里,之后,陶钵里定期换水。那腌菜存放坛内,用稻草封口,阻隔空气进入,保持里面的腌菜不变质,更纯香。

家里一直沿用祖上传下来的这种存储腌菜的方法。特别是夏天,母亲在街上买来几斤肉,切成肉片,将大米用水淘洗后,碾碎,加盐、花椒粉、白胡椒粉等佐料拌匀后裹在肉片上,再装入陶瓷坛里,口面依然是一层荷叶一层稻草,然后坛口朝下,扑在有水的陶钵里。半月后,将坛里的米粉肉片取出一碗两碗上锅蒸熟,再倒入锅里小火煎,待肉片两面煎出焦黄的锅巴,就可以起锅了。那袅绕的热气里喷着稻草和荷叶的清香,历时半个多世纪,始终储存在岁月的窖藏里,历久弥香。

那时,捆棉柴,捆油菜、玉米秸秆,都是用稻草打成的“腰子”。只见母亲捋一把稻草,一手捏住一端,一手在另一端反复转动,那“腰子”就汇聚了稻草骨子里的韧性,卷成一团,黄灿灿地,煞是好看。有了“腰子”的帮助,母亲收获柴禾就省事儿多了。

搬运贵重物品、易碎物品,或防止物品受潮,都会在物品下面垫上厚厚的稻草。队里有人受伤,或是送病人上医院、送产妇到医院生产,都会在木板车上铺上厚厚的稻草,温暖陪伴,减少颠簸。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春节假期,我到农村走亲戚,发现亲戚的稻草垛年前被盗了。经问清缘由,原来是亲戚本队的一个“混混”所为。这个稻草垛是亲戚家牛的过冬粮,不会说话的牛情绪低沉沉的,我心里更加难受,我当即要找这个“混混”讨说法。可亲戚说那“混混”无皮无毛,惹不起的。  

晚饭后,我来到那个“混混”家里,灰暗的灯光下家徒四壁,空空如也,门窗明现大缝小洞,我的心好似涌进了一股寒流,人一下子从头到脚彻底寒凉了。

“混混”靠“偷、摸、拿”度日,不惑之年还是“光棍”,看到我进门,就退缩到墙角,抽着闷烟。看来,要他把稻草还回来是不可能了,我把“盗窃罪”的性质及要承担的刑事责任予以告知,就让他接受道德审判,永远受到良心谴责吧。当时拿钱都买不到稻草啊,亲戚不忍牛忍饥挨饿,就每天起早贪黑,到江边码头捡甘蔗皮,让牛度过青黄不接的那段日子。

亲戚对那“混混”的宽容,令我刻骨铭心。

历经岁月磨砺的稻草,尽管从金黄渐变为橙黄,颜色暗沉了许多,但它那柔绵的诗行里倾注了内心翻涌而出的激情,爱意满满,余温尚在,印痕虽旧尤新。

一叠叠稻草团,收纳了母亲的气息,护佑我面对困难不退缩,在生活的逆境中一路劈波斩浪,温暖前行。

蓬松的稻草垛,就像一个殷实的粮仓,源源不断地输送精神食粮,稻香四溢,不断地滋养我的灵魂,心中永远是春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