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春云的头像

梁春云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4/15
分享

享受在精神家园里


——写在王卫东文集归拢之际

作者:梁春云

 

一个言语不多、外表文静的女子,内心却是火热的、丰盈的,因为她很享受自己的一方精神家园。她是谁呢?她就是我一直想要写一写的王卫东。

     2016年夏天,我们一个自发组成的写作小组,宣传了本土的一些先进典型,正值宣传当地的一位率先种植“鄂菜薯1号”,又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千辛万苦摸索培育出来的种苗和种植管理技术无偿提供给村民,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位村干部姚志刚时,听小组成员说这个村正好是王卫东的老家,想让她也参与写作。就这样,我们走到了一起。自打认识王卫东后,我仿佛觉得她原本就是我很亲近的一个妹妹,没有距离感。在知晓王卫东的父亲退休前与我共事一个单位时,我们的关系就更近了一层。

受友人邀约,一个夏日的清晨,我们来到了姚志刚家,参观他种植的鄂菜薯1号’,俗称苕尖子菜。一亩多地的蔬菜大棚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苕尖子菜。那一节节粗壮的苕藤,像一个个绿色的精灵,在晨风中尽情舞蹈!
    作为枝江市率先试种苕尖子菜成功的第一人,姚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夏日的夜晚,村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乡亲们,悠闲地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成,谈谈明年的打算。谈笑间都期盼着生活能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每每此时,姚志刚就会手握一只红色的手电筒,到不远处的苕尖子菜大棚里去转转,察看一下苕尖子菜的长势。看着那一枝枝不屈的苕尖子藤蔓那细细的根须,牢牢扎根土壤,努力的向前延伸……此时,他不禁会在心里发出感慨:其实,美好的生活就是在这藤蔓间慢慢绽放!
  姚志刚的生活 在藤蔓间绽放》一文,是我在枝江热线网上读到的,也是认识王卫东后读到她的第一篇文章,感觉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家乡深挚的爱,表达了对村民对村干部深挚的情。原来这里不仅仅是她出生的家园,更是她后来随父母进城后常常思念的、常常在梦里相见的精神原乡,恰逢其时,圆了她一个返乡的梦。她顶烈日,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农人种地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而乐此不疲。

“亲不亲故乡人”啊,原来是她在岁月的长河里缕缕寻找的精神家园给了她不断写作的动力和源泉啊,因而她的文字里回荡着纯正质朴的乡音,我也才得以厘清王卫东的网名鱼腥草”的来历。因为她的家乡盛产鱼腥草,她是对家乡深深依恋时无声的“代言”,更是寄予自己要像鱼腥草那样,深深地扎根于地下,默默无闻地去做人做事,亦如她听从于内心去写作的姿态,静待时日,默默无闻地回馈家乡。

近两年来,承蒙王卫东的信任,我为她在枝江热线、经典文学网代发了一些文章,还在关庙山文学社公众号和我个人的公众号《惟孜》上为她编辑了几篇,因而对她的写作大致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王卫东练笔写作很早,那还是孩提时代,学校老师还没有要求学生写日记时,她就开始写日记了,这得益于她的父亲。她在一次做完作业后发现父亲的书柜里有一些书籍,如《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便想翻一翻。可是父亲认为小小年纪的她暂时还读不懂,就辅导她先写日记。她父亲还真成了她写作的启蒙老师,在所有同学都还不知道怎么写日记时,她写的日记已经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在班上予以表扬。有了付出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由此成为王卫东爱上写作的原动力。一个家庭可能是一座精神家园中最小的个体,但正是这个小小的精神家园,成了她以后坚持创作的温馨港湾和不绝源泉。

王卫东有幸到鄂肥上班达30余年,在一个有着好几千人的央企有一份令人非常羡慕的工作,当时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可她在繁忙的工作中没有放弃写作,她感恩与工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鄂肥情愫,只有用文字作为回报方才安心。于是,她便利用休息时间,日积月累地淬炼整理了数十篇反映工友的生活、学习、工作状态乃至车间开展争先创优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一一见诸《鄂肥报》,这让当地人认识、了解央企的人、事、物打开了一扇窗,也为她在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找到了更富有激情的精神家园。

王卫东随着加入枝江作协后,作协组织的一次次采风、诗朗诵、读书会、年会上,她都会把精彩的朗诵、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一一献出。她把作协当作自己学习、交流、提高、展示的绝好平台,当作激发自己的写作向更深层面迈进的一座更加广博的精神家园。

一个人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可王卫东坚持下来了,她笔耕三十年初心不改,诚如朴质纯真的鱼腥草那样,源源不断地奉献温婉、奉献清凉、奉献善意、奉献爱心。

王卫东的《夏日晨韵》一文,通过朴实的文字反映了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让我印象深刻。文中描写了一位年轻才俊阿杰在央企倒班的疲惫,对职场的不尽人意,缕缕生出一些抱怨情绪来。就当他在一次下班的途中,遇见老农在天未亮时就吃力地瞪着三轮车把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新鲜蔬菜运到街上去卖,遇见三更起卖早点的中年夫妇热情地吆喝着生意,遇见沿途商店的大门迎着晨雾“哗啦”一声开门迎客的健硕身影,遇见弯腰背着沉重的书包一路小跑上学的孩童,遇见……所有的遇见让阿杰对比自己在央企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的情形,再相比这些“遇见”,自己感到汗颜!自己正值朝气蓬勃,青春年少,有什么资格抱怨这抱怨那?有什么资格抱怨上班的累抱怨生活的累?阿杰想到了泰戈尔“点金石”的故事,心底豁然开朗,脚底就像抹了油,飞越似地跑向书城……

这是阿杰每天都会遇到的日常生活。老人、中年人、小孩儿,每个人都那么平凡,而每个人都那么开心,那么满足;每个人都那么努力,而每个人也都那么随遇而安,那么满足。啊,这不就是真实的生活吗,不就是幸福的人生吗?”这是王卫东在文中的结语,平实而生动,升华了主题,令人遐思。

从王卫东的《故园寻梦》《钟祥情愫》《超哥》《罗红星·那个曾经白衣飘飘的少年》《卡口守夜人王映映》《疫情中的暖心人贺娜娜》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文化眼光等序列篇什中,都能够读出她从小处着眼,悉心观察微小事件的变化,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挖掘常人的不平常之处,对话现实社会中的不同自我,从而道出了凡人心语:即人人都会经历生活道路的不平坦,唯有努力奋进,才有希望改变现实,才会迎来幸福灿烂美好的明天。

王卫东擅长写一些接地气、蕴含深刻哲理、予人智慧启迪的文字,且纵向跨度大,前后有十多年、二十多年。横向面广,有普通工人、白领高管、企业老总、机关干部、公安干警、物业管护、退休老人等,不乏平民百姓、职场精英,不乏退休后活出了精彩的老大妈、老大爷。很显然,她除了观察的敏锐,不惜倾注大量心血,更有一颗观照社会人文方方面面的赤子之心,并一以贯之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值得读者用心咀嚼。

王卫东自加入“俏韵美”舞蹈团后,就很自然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那热心的教练,那互帮互助、刻苦训练的众姐妹,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令她难忘。因此,她把舞蹈团当成了又一个寄情的精神家园。她常常是白天在舞蹈团学习,晚上义务为舞蹈团谱写了《邂逅舞蹈 时光不老》《菊花·瑜伽·女性》《在舞蹈中感悟生命的诗意》《丰收季那一抹靓丽的红》《“俏韵美”舞蹈团训练记》《三月 致舞者》《寻一树桃花向春天表白》等一序列清新感人、催人向上的乐章,聚合了一组组俏韵舞美的精彩片段,充分展示出舞者的形神、韵味,或婀娜、或轻盈、或柔美,让我一时间陶醉在缤纷多彩的舞蹈世界里……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高芬健身俱乐部俏韵美舞蹈团。其实,我不是第一次走进高芬健身俱乐部。十二年前,我就是高芬健身俱乐部瑜伽班的会员。那时,我们省化的几位姐妹,每天下了班就到俱乐部练瑜伽,让疲惫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难忘的岁月!

 时光荏苒,十二年一个轮回!再次走进高芬健身俱乐部,巧遇俏韵美舞蹈团,又有幸结识了一群姐妹。他们是来自各行各业退休的女性……但像我一样纯粹零基础的舞蹈小白也不少!(摘自《邂逅舞蹈  时光不老》)王卫东结缘好友,抒发真情,细腻的笔触中充满亲和,一下子就把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拉近了。

“在‘俏韵美’舞蹈团,便活跃着这样一群动人的女子,只有融入到她们中间,你才会感受到她们的热情与善良、执着与向上。”“喜爱舞蹈的女子,是天生的乐天派。”(摘自《三月 致舞者》)

“舞蹈如一束温暖的阳光,让姐妹们在困境中充满了希望。” 她这样描述教练的讲解:“扇子,古时又称‘散子’,即‘开枝散叶’的意思。扇子是很吉祥的舞蹈道具,希望每位队员把扇子舞跳好。”(摘自《在舞蹈中感悟生命的诗意》) 

王卫东朴质的语言如汩汩流淌的清泉注入笔端,跃然纸上,同样道出了真情实感,也最能打动人,这体现了王卫东娴熟地把握文字的技巧和能力。

王卫东擅长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人物故事予以提炼、加工,使得鲜活的人物形象立住站稳,富有生机活力,让人眼前一亮。因而,她的文字耐品,令人回味无穷。姿百态的桃花中,甚是喜欢桃花的花骨朵那一朵朵待开未开的花骨朵,像一排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等待一声预备的号令,蓄着力、攒着劲,小脸蛋涨得微红!每一朵微红的花骨朵,都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吐露着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朝气与活力!”(摘自《寻一树桃花向春天表白》)

这段话中,王卫东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并接连恰到好处地运用几个动词”“”“”字,将桃花花骨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意犹未尽。

又如:知性优雅的姐姐们的曼妙舞姿,在娇艳桃花的映衬下更显妩媚人们常常喜欢将桃花与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或许因为美好的事物有相同的特点:热情大方、健康向上,总能带给人满满正能量的缘故吧!”(摘自《寻一树桃花向春天表白》)此处借景寓情,情景交融,将一同在“俏韵美”舞蹈团学习的姐妹们谦逊优雅端庄贤淑乐善友爱等等优良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

王卫东是一个心底十分柔软的人,这源于她自小受到家庭“温良恭俭让”的熏陶而由内而外的喜气迎人。她从偶见一片落叶的伤感能勾起对已去世父母的相思之情;观一场电影,就能触景生情,眼泪汪汪;读一部好书,就能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之同喜同悲……王卫东一篇篇融家庭血缘亲情、同事友人深挚感情、人生深切感悟于一炉的文字,娓娓道来于《风起时,抖落一地的相思》《活着就好——观影片》《爱的守望》等篇章中,让人手不释卷。

总之,王卫东对文学虔诚的孜孜追求和热爱,值得文学爱好者学习;她的写作风格常常是以流淌于心的、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谈而显现出的朴质见长,将大自然的灵动姿态和桃源般的景致付之笔端,将一个个小人物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百态拱手捧出,让人感到一种纯而又纯的率真和感动扑面而来,让人感到有一种引人向上的力量在时时召唤,在向前助推。

常言道:读书亦如读人;品茗亦如品人生。简单生活从容而过,不求名利淡泊一生。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一个始终把自己置于最低处,却能适时地不事张扬地无求回报地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的王卫东——鱼腥草。

此文写在得知王卫东文集归拢之时。这本凝聚着她大半生心血的文集,无疑,当成为她独有的一方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徜徉在她的《鄂肥情愫》《至爱亲情》《纵情山水《凡人心语》,屏住呼吸,静静地欣赏,静静地品味,静静地享受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