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士彬的头像

陈士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31
分享

鞋的风骨

           

                   文/陈士彬

     走进省一大纪念园,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革命的红色圣地,有省一大会址、纪念碑、陈列馆,还有红村凤林、郑海啸故居、“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纪念室、“革命摇篮”凤林小学等。每到一处,心灵都在洗礼,瞻仰这里每一件物品,聆听这里每一个故事,仿佛把我们置身于八十多年前的血腥风雨年代里。

    当我看到草鞋、布鞋在玻璃窗下陈列时,似乎听到一双二双三双无数双鞋与大地碰撞,响起一阵一阵怒吼声。

    鞋,穿在脚上、便于走路的东西,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最早出现时期新石器时代,后来伴随着人类。

     可是到了省一大会议召开的前后,革命人穿着鞋,是革命的鞋,是红色的鞋。省一大旧址里面的鞋印,成千上万,旧的新的,淡化的,肉眼看不见的,这一切都是参与和敬重!

    当我登上木梯,叩问自己,那时候,先烈们的鞋底踩踏木板,每一步都会小心谨慎,发出的声音,镇静、充满希冀。

    当我徜徉庭院石卵路上时,坚信不疑,党的光荣传统及使命在一代代中华民族中,赓续不绝,薪火相传。今天,我们过来缅怀与纪念,是一种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深山老林,山路崎岖,确实是革命根据地。听导游说,没有郑海啸同志率领,没有这里群众基础,刘英、粟裕等领导可能不会来到这里把革命火种深埋发芽。

   当我明白省一大的会议从冠尖山迁移到马岗山时候,那时山路,坎坷泥泞,不像如今红色柏油、水泥路蜿蜒起伏。困难的路,生死的路,不知留下多少个鞋迹,也不知鞋粘上了多少泥与沙。在我眼前晃荡着先烈们提着马灯,披着蓑衣,立下坚定的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使他们脚下的鞋迈出有力铿锵。

     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有一个人对党忠心耿耿,把鞋当作生命,这个人就是郑海啸的女儿郑明德。1938年3月,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有一次任务劝募军鞋。当时,她不满13岁,串门走户,发动200多户制作布鞋。

    以多层白棉布重叠粘合,一线一针,来回穿透鞋底布层其中,编织成密密麻麻的针眼,同时,好几层的黑布用米糊粘胶,贴在板壁上凉干。有一户人家缺布料,郑明德同志拿出她自己被子送给,400多双布鞋就这样在凤林村稳稳当当地生成,白底黑面的军鞋,缊藏着坚韧和弹性的力度,凝聚着400多户人家的鱼水情。

     鞋,对于郑明德烈士来说,比生命还重要。

   家喻户晓,1941年7月16日,郑明德同志那年只有16岁半呀,被敌人被捕。在狱中,无论敌人哄骗利诱还是用上辣椒水老虎凳严刑威逼,她始终守口如瓶,决不讲出共产党的有关事和人。通过女看守把信送出去,说敌人是狗很凶猛,不要以牺牲战友来挽救她。她父亲为了考虑战友们安全,放弃了救女儿,这是多么心痛啊。                

     刑车经过在大街上郑明德同志昂起头,高呼着共产党必胜的口号。

     她视死如归,把自己穿的力士鞋脱下来赠送给拉车的胡老伯,决不留给那些豺狼。最后,她有如《诗经》里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地光荣牺牲。她,一定知道力士鞋是机械化的产品,会比布鞋强得多;一定知道同胞们是穷苦人需要更好的鞋;一定知道她自己的鞋是革命及生命的鞋。

   听完故事,我含着泪水,无语凝噎。眺望着青山忠骨,天高风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