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
贵阳喜欢夜生活,凌晨两点有吃有喝,早上6:30,想找到小吃却很难,只好打的到高铁北站,方便面8元,煎饼8元,玉米6元,我们就吃了泡面,幸好带了腌鸭蛋,混了一个早餐。
我们三路人都在高铁站19A检票口聚齐了。
吃在盘州
洋芋在盘州的菜单里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炸成片状,芋片同家乡的红芋角类似,嚼着咔嘣脆;炒丝,和着青椒丝,没有肉丝,纯纯的芋丝,吃起来,总觉得缺点啥。红烧鸡块,一定是和着洋芋块的,打了招呼少放辣椒,盘里还是红彤彤一片,如果尽着厨师用盘州的本色调烹饪,估计我们会麻辣得说不出话。还可以把洋芋划拉成小三角炒饭,拌几粒豌豆红萝卜小丁丁在炒饭里,红黄绿白的一碗,八元钱,吃得肚圆。
餐桌上有鱼腥草,用它的茎炒腊肉,肉本身的味重,腥味不染,鱼腥草茎的浓腥就直往头顶冲,实在难下咽。火锅必不可少,每个人面前的碗碟是干辣椒沫子孜然粉和豆腐乳的拌料,火锅以牛肉为主,熟的两斤,已经在火锅里跳跃,肉很新鲜,我吃了两漏勺,牛百叶是本色的黑,凸起的毛皱让不明就里的同行心怵,实际是他们没有见过原装的牛杂,反而是漂白加工过的东西入了眼,记在心,可见,真货有时反被假货眯眼,有些真事一时被谎言遮蔽,也没什么奇怪的了。火锅里加野菜不稀奇,加青辣椒禾就从未见,初始不信,看见有青椒连着容不得你怀疑,吃一根,软软的,青乎乎的味儿,没有黄芽白菜的丝连,没有苋菜的鲜艳,没有香椿头的浓香,青脆是它的根本。我的一碗没放干辣椒的碗碟拌料已被各种生熟的菜穿胸而过,已然淡如清水。
妻不吃牛肉,怕那种膻味,实际没有出膻味,但她脑里固有而拒绝着。席间,有吃客说,过去农村牛是生产资料,哪能吃到呢,只有富人贵族才能吃到牛肉!他的儿子接话,那我还是做个吃猪肉的穷人吧!食客皆大笑。
肚腹没有容量容纳主食,深吸几口盘州的空气,那是听说盘州为全国百强县以后我的不自觉的粗重的呼吸。
顺带说一句,盘州的店里没有空调,太阳下山,热量消散。吃火锅,也不出多少的汗。
桌上也有凯里独创的酸汤。酸汤起因有二:古时穷人吃不起盐,熬酸汤改味,增加食欲;酸汤助消化,祛湿。因此,凯里的酸汤,风靡贵州,一般的景点都可以看到以酸汤开头的各种菜肴。此地有顺口溜,三天不吃酸,走路腿打圈。“酸”入人心,由此可见!回到住地,女儿闻到气味,说爸把鱼汤洒身上了吧?我喝了两碗酸鱼汤,也许发肤也许衣服纤维,被气场强大的酸气侵占了。
西江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很红火的景区。去时,停了车,一片云来,哗哗雨下,躲在人家,老板就是转运旅客到景区的,不收转运钱,收停车费,50元/次,说是一天可以收入千元,他说原先在广东开“泥头车”,回来做转运的活,他穿着胸襟印有“贫困户”字样的文化衫,我疑问,他说是老板发的,不穿白不穿啊!他很肥硕的一个汉子。
苗寨景区入口,有两排苗民妇女,带银饰的是年轻的女孩子,服装是靓丽的赭红、蓼兰,戴头巾穿褐色衣服都是老年或中老年妇女,她们只能做些摆手、转身的动作,好歹有观众,有收入,又不孤单,喜色就都洋溢在脸上。
我找到一处石板路,沿迤逦的石阶而上,各式的板房矗立。共同的特征是板房前半部分打桩用水泥,桩上面和后面找出一块平地,都用木头在平地上盖出三四层的板房,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桩基础不能承太重的负担。一幢挨着一幢,间距也就是米把宽,不知道苗民用什么办法做到安全用火,这当属头等大事。
有一条河流缘溪而下,水质不敢恭维,片片油花漂浮其上,有民工在捞油花和污物,然收效甚微。这是苗寨的第二问题,时间长了,环境不堪重负。安徽黄山,江西婺源,都很好解决了雨污分流。
我们离开时是20点,苗寨里的热闹才刚刚开始,人影攒动,灯光璀璨。尤其是穿苗族服装拍照的业务,红火得让人咋舌,五座风雨桥都有排队等候的情侣,还有独自展示美服的少女,画着眼影,在苗屋前静静等候心中的白马王子,似乎就让人看到她寻觅的人生。
青岩古镇
离贵阳50公里的青岩,自清朝以来被重视,完全是因为赵国澍。清咸丰四年(1845),赵国澍用石砌修补青岩城垣,对家乡屡有贡献,因功得按察使衔,花翎候选道。他能文能武,关心文教,他四个儿子,四个中举人,三个中进士,二儿子赵以炯是贵州史上第一个文状元,还有一个儿子中了经魁(乡试3-5名),在科举时代可谓殊荣。他热情爱国,敢杀洋教士,造成轰动全国的“青岩教案”,开贵州人民反洋教斗争之先声。现在青岩作为贵阳有点年头的景点开发起来,后疫情时代,着实吸引了一批游客。穿过小商品街,能看到文化介绍,状元府、文昌阁还在建设中,街面上还有一座牌坊“七叶衍祥”,也是围绕赵氏子孙展开,赵氏子嗣发达兴旺也符合大众心里。
还有一个很小的红色纪念馆,是关于邓颖超母亲的,有图片和文字记录,邓颖超母亲杨振德于此逗留,为村民访药看病被长久纪念,可见为民服务影响之大之深!
有座迎祥寺庙,门口贴着少儿不准入内的提醒,还是近年很少见到的新气象。理论上来说,寺庙文化,孩童难懂,特意提醒为了哪桩?是故意把魔盒盖住?还是实实在在从教育的根本出发?很希望是后者。门口石坊有关于“斗姆”的介绍,让我想起家乡的“痘姆”,斗姆和痘姆,叙述的都是和观音有关的传说,度化和施惠是其中的主旨,无论何种,都是苦难中的期冀,这个传说彰显渊源。
商业街上,有电动的研药人,是蜡像制作的仿真,是为卖香囊做宣传;一个角落里,我还发现了刺梨,土语称“刺咬”,少时,在深秋摘下刺梨,鞋底踏平锐刺,剥开去籽,吃它的外壳,甜腻便在唇齿间弥漫……作为旅游小镇,商品的过度摆放,把仅有的文化元素湮没得奄奄一息,乃不幸也!
回到贵阳孙家土菜馆,遇到一群老兵,在唱《当兵的人》,撩起我的演唱欲望,和他们喊在一处,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兵邀我喝酒,我端着茶和他们喝,他们有的又向老军嫂唱起“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我又高兴起来,想起《一二三四歌》,铿锵着吼动,不想茶杯从背包滑出落地,呯的发出响声凑趣,老兵忍不住来陪我喝酒,很诚恳的样子吓出了实话:我没当过兵,只会唱军歌!
这天是八一建军节。
黄果树瀑布
远远的隆隆声,见到瀑布后又有轰轰烈烈之感,离他百米时,水雾飘散开来,如丝如发,清凉便如雨丝笼罩,直觉得雨衣的多余。在它的脚下,嘶喊嘈杂是微弱的蝉声,水生饕餮,似乎一切都要收入瀑布的口中。
天星桥
天星桥景区初始不起眼,走了半天甚至有点后悔,就是走在狭窄的凿了防滑纹路的石阶上,前后左右看石缝间夹杂着的老藤,像藤像树又像根,和那句“像云像雾又像风”很搭。及至走进了天星洞,一座地下宫殿,近千平米的钟乳石场馆,因其雄伟瑰丽神奇,魔幻的灯光愈加神秘,有梯田,有奇石,有嘀嗒的落泉,沁人心脾的凉度,让走动的人们恍惚不已,头颅不经意间磕在低悬的钟乳上,让人听到婴儿哇哇般的哭声。
“银链坠河”是一处特色景点,因其涛涛的水流,阳光恰到好处地折射,激起心里沉沉的爱恋。黄果树瀑布命名的传说,在这里得到注释。原说黄果树是误传,这里生长着繁多的“黄葛榕”,村民以果为葛,谬也!天瀑桥上,我看见黄葛榕结着指甲大小的黄果,黄果在水雾中摇曳,才悉知农人的伟大,形象是他们命名的法则,通俗是灵魂,黄果树就是形象通俗的精灵。
过了天瀑桥,体力耗尽,只想屁股下生出一张凳子!
这是去年留下的记录,今日看到又想起贵州逗留的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