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他即使不在世上了,他的好还被知道他的人们记着——题记
引子
2019年 5月9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依据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经专家评审、技术机构测算、品牌评价发布工作委员会审定,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肇东小米”品牌价值10.65亿元,品牌强度为800。
肇东小米好吃;肇东小米有名;肇东小米价值高。说肇东小米,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李凤山。说李凤山知道的人还是不多。但要是提起李大干,肇东人都知道。
李凤山是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是长富村的村民们却始终记着他,而且还在网上开办了一个纪念馆。
能干活,敢琢磨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广袤的黑土地养育了豪放、刚毅、倔强的北方人,李凤山就是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他没读过多少书,但思想睿智好学。身体壮实的他黝黑,脸上常挂着笑,憨厚朴实,他给村民的印象就是能干活,这是农民们对一个人最朴素的评价。
李凤山人实在,干活也实在。1966年,人民公社成立没多久,20岁的李凤山还是年轻小伙儿,就因为能干活当上了长富大队第五生产队的“领工员”。用老辈人的话说就是“打头的”。他农活样样都行,不管是种地,铲地,还是割麦子,他干的都最快,是名符其实的干活领头雁,在生产队的社员中有威信。
两年后,长富大队把他安排到最穷的第三生产队去当队长。
那时,长富大队三队耕地都是岗头地,十年九旱,产量低,年年种,年年不打粮,社员家家靠吃返销粮。村里小伙娶不上媳妇,家家吃不饱饭。社员种地热情不高,人不齐心,马不配套。换了几个队长都没干好。
李凤山不光能干活,他比别人多个心眼儿。他上任后,不是没头没脑地硬干,而是先搞清了耕地不打粮的原因。了解了是耕地土壤肥力低加上玉米品种不良的原因后,他先是组织社员到水泡子里刨泡底冻土,又领着部分村民到哈尔滨掏马葫芦积肥,然后把有机粪肥进行发酵。一冬天,三队村里积攒的粪肥堆得像小山似的。他又跑到黑龙江省农研所,选择了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春天,他带领社员把发酵好的粪肥撒到耕地里,土壤肥力一下子增加了几倍,种下的玉米苗越长越壮,比以前的玉米秸秆粗壮好几倍,玉米棒子由原来的一巴掌长长到将近一尺长,米粒饱满。
秋收后,过秤一核算,玉米亩产由原来的200多斤一下子增加到600斤,那时有个说法,亩产500斤以上是过黄河,800斤以上是过长江。那个时代没有化肥,提高地力产量就是靠上有机粪肥,所以产量普遍较低。那时还没有有机玉米的说法,实际上当时种的就是现在的有机玉米,好吃。那时,亩产600斤就算是高产了。社员们看到这巨大的变化,对李凤山服了。
亩产上去了,农民吃饱了。李凤山又开始琢磨上了,光让农民吃饱还不行,还得吃好。
李凤山也算是村里有见识的人,他看到城里人过年吃大米饭很羡慕。他琢磨,大米饭好吃不也是地里种出来的吗!队里有适合种水稻的地,咱自己为啥不能种。于是,他就和社员们商量说:“咱们有大荒甸子和大水泡子,我想把荒地开起来种水稻。我想让村里人过年也能吃上大米饭。”
他的想法一提出来,社员们就议论开了。队里的老庄稼人不同意,说:“咱这地方从来就没听说过能种稻子,瞎扯!你别瞎琢磨了!”可李凤山不听劝,他认准的事谁也拦不住。他换了个方式,一家一家去和社员们说,动员做工作。他说:“没吃过螃蟹永远不知道螃蟹啥滋味,我就想带着大家去尝尝这螃蟹啥滋味。咱们有荒地,开出来,弄点种子育上秧苗,栽到地里,就是不成功咱也不影响收成。”其实,类似的话,本来是鲁迅先生说的,鲁迅曾赞誉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话是这样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以后人就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应当极端感谢。”李凤山肯定没读过鲁迅的作品,不知道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精辟的话。但是,李凤山用他朴素的话语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李凤山经过一番动员,最终把开荒种水稻的事说通了,社员们逐渐开始支持他。
开春后,水泡子,荒甸子的冰雪开始融化,露出黑色的土地,枯黄的青草根上开始发出青绿色的草芽,生机重回黑土大地。
李凤山带领农民们开着拖拉机进了草甸子,用铧犁开始开荒翻地。李凤山每天和大家一起干,为节省吃饭时间,早上他干脆把媳妇烙的大饼子揣在怀里,在带上一个咸菜疙瘩,中午休息时就蹲在地里吃一口,吃完也不休息,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就和农民们继续干,每天回家都是泥土满身。村民朱万荣于心不忍地说:“你当队长吱吱嘴就行,不用和我们一起干”。他说:“我可不能光吱嘴,这么重要的事儿我不亲自干怎么行,我得把耕种的每个环节都记主,成功了是经验,不成功也好找原因在哪”。
翻地、耙地、放水、育秧、栽秧,李凤山每个环节都不落。到了六七月份,秧苗开始分蘖,绿油油的稻苗长势喜人。李凤山看着秧苗一拍大腿乐了,说:“秧苗长得好,就成功一半了!”农民们看着自己亲手栽下的秧苗也都很高兴,都说:“长这么大第一次看到稻子长啥样”。
水稻田经过他们一夏天的精心管理,秋后,喜获丰收。那一年的春节,村民们第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李凤山也乐了。
那年代生产生活物资匮乏,农村很多地方还吃不饱饭,吃大米是一种梦想。所有物资都是统购统销,个人不允许贩卖,大部分产品即使有钱也买不到。城市居民大米都是每月定量供应,一年也没多少。很多农民连大米什么样都没见过,就更别说吃了。
李凤山带领长富三队在荒甸子、水泡子里种出了水稻,一下子在黎明公社和肇东县传开了。沿江各地都跑来学习取经。李凤山成了肇东荒地开荒种植水稻第一人。李凤山能干,再加上当时提出的“大干快上”的口号,一些村民在背后把李凤山就称为“李大干”了,从此以后,“李大干”的绰号就开始叫开了。
如今很多长富村的老人都记得,当时当地政府提出的一句口号:“远学大寨陈永贵,近学长富李大干”。
李凤山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名人,自然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他的工作业绩突出。197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6年3月,李凤山担任黎明人民公社长富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此,他经常被村民们称为“大干书记”。
那时,长富大队“公粮”交不够,自从李凤山担任书记后,年年足额上交公粮。1984年,黎明人民公社取消,成立黎明乡人民政府,长富大队也改成了长富村,李凤山继续担任长富村党支部书记。
改革开放后,不再实行计划经济,逐步实行市场经济。李凤山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他带领村民栽种苹果树,成为农民的富裕果。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李凤山先找项目,然后多次走出去联系需求客户,从齐齐哈尔市的远东集团拿回了500亩洋葱种植订单,当年洋葱种植实现亩均效率1500元,经济效益差不多是种玉米的10倍。之后,他又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想方设法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讲科学,大胆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李凤山文化虽然不高,但是对科学技术的认识高。他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农业节目,他白天工作忙,事务多,没时间看,经常晚上和媳妇争电视看节目,他媳妇喜欢看电视剧,李凤山要看农业节目,媳妇争不过他,也理解他,只好由他。他平时还喜欢看电视新闻。看完后就琢磨怎么用好国家惠农利农政策,哪些最新的农业技术适合用到长富村。
他认准了“玉米要高产就得用新招”。
1996年初,黎明乡政府请黑龙江省农技专家到当地讲玉米种植新技术,李凤山听说就去听课了。当专家讲到引进新品种,应用大垅双行覆膜技术,能增产25%时,他立刻来了精神,从兜里掏出小本子记下了重点。
专家讲完课,人们都陆续散去往出走,唯独他往里走,他觉得没听明白的要请教专家问个明白。他拉着专家的手不放,说:“你讲的我还有点不明白,大垅覆膜是咋回事儿啊?麻烦您再给我好好讲讲,我文化低没听懂啊!”专家看他挺上心也没拒绝,就挑重点详细给他讲解了这种新技术的科学道理。李凤山听完明白了,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说怎么我家辣椒地扣膜的比不扣膜的结的多哪,原来是这么回事!”专家得知他是长富村党支部书记后,临走时还特意给他透漏信息说:“省里今年要开展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大双覆’试点项目”,建议他可以试一试。
李凤山回到村里立即召集村委会成员开会研究,他说:“玉米大垅覆膜这个新技术项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这项高产新技术,可以改造低产田,实现增产增收,我们一定要争到手。”他的提议得到了村委会成员的积极响应,他开始研究谋划如何实施。
申报“大双覆”试点项目需要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所以,李凤山首先找了当时的市农委主任。但是,他把自己自己的想法一说,农委主任却不支持他这样做,劝他说:“这个项目别的地方都往外推,谁也不想冒这个险,你怎么还硬要往自己身上揽哪!这个项目是新技术,没有成功经验,搞不好一年的收成就砸了!”可李凤山却没打退堂鼓,他说:“别人不愿冒这个风险我来干就更容易争取到,省里有专家负责技术支持,那我怕啥!”市农委主任看他铁了心要上这个项目就只好支持他,协助他申报。他和市农业开发办的负责人一起跑省农业项目主管部门,终于把“大双覆”试点项目要到了长富村。
项目是要到了,但是难题又出来了。玉米“大双覆”需要连片集中的耕地,实行农业承包制后,耕地都包给了个人,一块地好几家。搞新项目需要冒一定风险,很多农民不太接受。做工作,光说没用。他就和村干部们带头,拿自己家的耕地来做试验田。在他和村干部的带动下,农民们逐渐接受了。先后有58家农户参与进来,总共560亩耕地进行玉米“大双覆”试验。
农民种玉米从来没这么种过,那时,村里也没有覆膜机,李凤山领着农民们硬是用铁锹把560亩耕地覆上了膜。
可能是老天故意作弄他们,按着要求大垅覆膜没几天,一场大风,把地里的覆膜吹得到处都是,有很多地膜被风吹到了树上。怎么办?农民们都看着李凤山,已经逼上梁山的李凤山也没别的办法,就说了三个字:“继续干!”这回他们吸取了经验,重新覆膜,他们把地膜边缘深埋踩实,这样风就吹不走了。
那段时,李凤山没事就往地里跑,几天看一次,看玉米苗的长势怎么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覆膜的玉米苗长的很快,与不覆膜的玉米苗有明显的差别。这时,他心理踏实了一些。
到了七八月份,大垅覆膜的玉米由于透光通风,长势明显比不覆膜的玉米好,玉米棒明显比一般的玉米棒大灌浆早。李凤山更有信心了。
秋后,测算和实际亩产差不多,采用大垅覆膜的玉米亩产达到了1700多斤,比普通种植的玉米亩产增加了500多斤。这下,农民们信服了,农民们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效益。
由于大垅覆膜确实增产增收,扩大种植面积就不用李凤山去做工作了,农民自发自愿采用了这项新技术。大垅覆膜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扩大到2000多亩,加上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垅覆膜玉米产量最高创造了亩产2238斤的历史纪录,长富村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吨粮田。
无商不富,无农不稳。粮食问题一直是涉及国家稳定的头等大事。黑龙江被称为北大仓,就是因为这里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产区。近年来,黑龙江的粮食连年丰收,连续 9 年突破 1000 亿斤,尤其是 2018 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 1501 亿斤,连续 8 年在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 1/9。2009年 6月26日至28日,国家领导人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专程来到肇东市考察粮食生产,并鼓励农民和农技人员建设好优质高产良田,为使黑龙江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多作贡献。
肇东是中国少有的“寒地黑土”绿色农业区,是全国产粮大县,2017年粮食总产量1900184吨,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是中国玉米开发利用之乡。如今的长富村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抓政策,务实干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
村书记虽然是党员干部中最小的官,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在于官位的大小。
李凤山的工作务实,主要体现在他干实事上。
李凤山每天看新闻主要是留意国家对惠农利农有哪些新政策,国家的惠农利农政策就是他的工作指导方向,长富村的农田水利化,就是他及时掌握政策争取来的。
长富村的耕地大多是岗地,十年九旱,过去农民种地基本上就是靠天。老天适时多下点雨,农民就有一个好收成。最主要是李凤山想大力种植发展经济作物。但种植经济作物没水不行。他知道,长富村要想发展经济作物,唯一的办法就是打机电井。
1997年,国家出台政策,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机电井覆盖率。他得到这个信息后,主动找市水利局咨询,探听水利惠民政策信息,争取把农田水利项目落到长富村。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趟,开始去门卫不让他进,让他登记找谁,他就只好软磨硬泡。往水利局跑的次数多了,跟门卫也混熟了,不拦他了。
做好市水利局的工作后,他又开始频繁往返绥化和哈尔滨联系农业部门和水利部门,甚至找到省主管领导,终于争取到省主管部门对长富村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最终成功立项。按照规定的项目计划,每个村只能打机电井10眼,可他却争取到了26眼。
长富村有了机电井,不仅大田丰产有了用水保障,发展经济作物也不用发愁了。在之后的几年里,长富村全村机电井由最初的26眼增加到现在的86眼,单井覆盖面积达到了224亩,彻底改变了全村农业生产严重缺水的现状,为全村的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创造了良好条件。长富村围井经济区建起来了,农民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2001年肇东市合乡并村,黎明乡变成黎明镇,长富村与其他村合并,还叫长富村,但是党员数量增加了一倍,村党支部变成了村党总支。
同年,“伊利奶业”落户肇东,给李凤山发展奶牛养殖提供了机会。村里虽然有养黄牛的,但都是小户散养,不具规模。养奶牛需要资金,当时村里没有钱,农户也拿不出钱来买奶牛,更谈不上建奶站了。
李凤山愁了好几天,突然间他想起,省委领导到肇东考察农业生产时来过长富村,还和他合过影,而且还拍着他肩膀说过一句:“以后有困难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们解决。”于是,他就带着这张照片来到省委大院,门卫不让他进,他说:“我找省领导”,门卫就问他说:“你是干啥的?”他说:“我是肇东市黎明乡长富村党总支书记”。门卫不信,问他说:“怎么能证明你是村书记?”于是李凤山就把他和省领导合影的照片给门卫看,门卫信了。于是打电话联系好了,让他进去。李凤山更没想到的是省领导在百忙中不但接见了他,还表扬他“敢想敢干”,答应协调有关部门给村里划拨20万元资金,临走时还把他送到门外。
这件事像传奇一样在肇东传开了,人们都很惊愕,说:“李凤山真能耐,都求到省领导那去了”,佩服李凤山的敢想、敢干、敢闯,同时,也对省领导的亲民爱民由衷感慨。
没多久,20万元扶持奶牛养殖专项资金到位。李凤山用这笔钱建起了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又购买了冷罐、运奶车,建起了奶站,免费为奶牛养殖户提供服务。之后,他又申请了世行贷款,筹集300多万元资金,他带领村民去外地购回奶牛100多头,使没有奶牛的长富村变成“百牛村”。在随后的几年,全村奶牛发展到500头,最高时奶牛存栏1000多头,发展青储饲料1000多亩,全村仅靠奶牛一项,年人均增收近500元,长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奶牛村。
李凤山在搞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还把钱剩余的钱用在了改善民生的基础公益设施上。他说:“要把老百姓期盼的事办好”。
“要致富先修路”,这话人们常挂在嘴边。但是,想修路那可不是嘴上说的事。长富村2006年之前,都是土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不但老百姓出行难,粮食和经济作物也不好运出去。村里有了一点资金积累了,李凤山首先想到的就是修路。但是,光靠村里那点钱根本不够用。钱从哪里出?他说:“‘井里没水四下掏’,难也得想办法把路修了,我就不信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2006年,他先到上级交通部门争取了点资金,还是不够。他开村委会协商,经村委会同意后卖了点村里的树,加上部分村集体积累,总共筹集了200万元修路资金,找专业部门设计,规划了一条12公里的水泥路。为了防止承包方偷工减料,李凤山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他和承包商要求沙子、水泥等原料自购自备,承包商只带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干活的工人必须用村里的农民,按工时付费的办法修路。李凤山跟当工人的村民说:“修的路是我们自己的,糊弄就是糊弄自己,路出现质量问题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一搅拌罐必须倒进四袋水泥”。筑路期间,他从早出工到晚收工,始终在工地上监督工人用料时的水泥标号和沙石比例,严把质量,每天他拿着卷尺量路面的宽度和厚度,保住了质量关,修成了肇东全市第一条硬化标准化村级公路。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很多村也修了硬化路,但早都坏了,而长富村的这条路一直好好的,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长富村在李凤山的带领下,村里逐渐有了村集体资金积累。带给村民的实惠也就更多了。长富村又先后给村民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自来水,给村民免费办理了新农合医疗保险。相继又投资500多万元,为村里建了办公楼,修了村广场,安装了路灯,搞了村绿化,长富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干部作为,拿出一些专门的举措来,让改革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新的时代,我们就是需要像李凤山这样“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党员干部。在一段时间里,有些党员干部已经习惯于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杜绝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就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责任和担当,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合伙干,共同富
李凤山说:“咱要为老百姓闯出一条新路”
全国人都知道东北的大米好吃,尤其是稻花香更好吃。但是不知道黑龙江肇东的小米最好吃,营养价值更高。
肇东小米是肇东市的一大特产,籽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滑实;煮粥粘稠,蒸饭香味浓郁,可口绵软。
肇东小米为什么这么好吃哪?好吃是有原因的,首先,肇东市地处寒温带气候,春季少雨,夏热多雨,秋季凉爽,所以米质实;其次,是耕地都是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丰富的黑钙土,土壤肥沃,种植的谷子营养丰富。
肇东市大部分乡镇适合种谷子,小米最好吃的并不是黎明镇长富村,而是榛柴岗等几个村。但是,最先把小米做成产业化的却是长富村。
黑龙江原住居民种谷子,吃小米的历史很早,太远的不说了,从山东人闯关东就开始种谷子、小麦和玉米。北方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女人生孩子一定要喝小米粥补养,说明那时人们就知道小米很养人。
李凤山从小就吃过小米,那种米香的味道他印象很深。他喜欢吃小米,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他向黑龙江省农科院咨询,选择了一个好的优质谷子品种,开始在自家地小面积种植谷子。他不用化肥,全部用有机肥,也不用农药。秋后,打出的小米特别好吃,他把小米送给亲朋好友品尝,普遍反响好,得到了一致认可。所有亲朋好友吃过他的小米后,第二年就跟他主动要,有的还想多要送人。李凤山忽然发现了好商机,他想“我们有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把它包装起来变成商品,完全可以通过种植谷子,把小米发展成产业化”。 于是,他召集开党总支会和村委会,和大家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一听也觉得是个好想法,得到了大多数党员和村委会成员的支持。
不久,李凤山先是用长富村集体积累成立了一个谷子加工厂。2004年,李凤山把长富村原有集体资源进行了整合,动员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长富村以原谷子加工厂入股,成立肇东市首家农业股份合作公司——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刚开始时,村民有疑虑,不愿意入股。他就带领六名村党员干部先入了股。当年经过精心试种示范,谷子获得了好收成,米质优良。由于量小,很快销售一空。公司赚了钱,入股的六名村党员干部分了“红”,村民看入股的人都赚了钱,心活了,红眼了,纷纷要求入股。李凤山和公司股东优选了34家农户以土地入股。李凤山说:“咱要尽全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又要让农民富起来,就得把小米做成一个产业链条,把小米产业做大,就得让村民变身企业股东,只有大家抱成团才能更好规避风险,只有上规模才能获得更大效益”。
当年,公司集中连片种植了优质谷子600亩。李凤山通过市工商局注册了“大干牌” 小米商标。同时,他通过省农委绿色食品办公室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并通过了认证。当年谷子收获后,加工出优质无公害小米21万斤,公司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新的小米加工生产线。李凤山找专业公司设计了精美包装,上市后,市场价格买到每公斤7元,产品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多万元,利税近15万元。往日只会种地的村民变成了公司股东,分了红。
2008年,黑龙江省开始推动组建资产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但李凤山并不知道这事。一天,他看电视新闻,看到全省已批准立项10个农机合作社,他立刻来了精神。第二天,他就跑到省有关部门打听咨询,人家说一共10个农机合作社指标,已经批完了。但李凤山并不放弃,他又到市里找领导出面协调,先后5次到跑省里有关部门软磨硬泡,他着急上火,嘴起泡了,嗓子说话也哑了,感动了省主管部门领导,经多方协商,硬是给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追加了1个农机合作社项目,成为第11个。
长富村现代农机合作社获得批准后,仅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占地面积12000平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米的农机合作社基础建设就正式完工了。合作社共购入了收割机、拖拉机、翻斗车等大型农机具27台(套),成为肇东第一家全省标准最高的合作社之一。从此,长富村农民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实现了“小四轮变成大农机、小白龙变成大喷灌、小垄种变成大双行”的三个根本转变。
农民入社入股公司,土地集中经营,全村耕地用村农机合作社的现代化农机,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种植,“公司+农户”形成了“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体系。
李凤山说:“要把有机小米打造成致富村民的‘金小米’”。他要把“大干牌”小米打造成“绿色有机小米”的品牌。为确保小米的产品质量,他制订了“九统一”标准,即:“统一整地、统一技术、统一种肥、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入库、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不是他们自己种植基地的谷子一粒不要,决不允许掺杂使假,砸了“大干”小米的牌子。
有一次,村民李旭勉给米厂送了一车谷子,谷子进入脱粒机,李凤山听见机器声发脆,就抓起一把谷子,见谷子比别的谷子亮,使劲儿一攥像沙子一样,他断定这是施用了化肥的谷子,他让立刻停机,把施用了化肥的谷子甩出来,他说:“这不是村里种的谷子”,让李旭勉把谷子拉回去,不要,李旭勉不承认。李凤山说:“如果你敢说没上化肥,我找相关部门化验,如果化验出来,每斤谷子我就罚你3块钱,你敢吗?”李旭勉一听赶紧把谷子拉回去了。从此,村里种谷子都不敢施化肥了。
长富米业公司收购村民种的绿色有机谷子每斤是五块多钱,比施用化肥的谷子高出两三块钱。他经常跟村民们讲:“想赚钱,就不能自己砸自己的品牌。”
李凤山凡是遇到种谷子掺杂使假的,不管是谁,抓住一个收拾一个。
食品掺不得假,掺假就是昧良心,使毒就是图财害命。这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但是,这些年就有个别人在食品中掺假用毒,比如在蔬菜水果的种植过程中使用违禁农药;在卖的馒头中添加含铝泡打粉;在压制的鲜面条中加微量甲醛等等,虽然在食品中只是含有微量有毒有害制剂,不至于毒死人,但是长期食用对人身体健康必然造成危害。
保证了产品质量,还要拓展销售市场。李凤山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大干牌”有机小米商标。有了好产品,他就利用各种有关展销会来推广“大干牌”有机小米,“哈洽会”他们每年都参加。李凤山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和党代会代表,他每次参加省人代会和党代会都不忘带上公司的小米向各地市代表进行推介,使“大干牌”有机小米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
2008年“大干”牌有机小米被确定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指定产品”, 2010年取得了农业部认证颁发的有机食品使用标识,同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 2010年“大干”牌有机小米成功进入外国驻华使领馆,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
2011年初,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项目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李凤山得知后就说:“我们要在省级绿色食品大园区占有一席之地”。村民开玩笑说:“‘大干’越干心越野,越干胆越大,村里搁不下了,还要上市里、进园区。”他说道做到,2012年,肇东市长富米业有限公司就入驻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由村里出资兴建的“金色米业”小米深加工项目开始动工兴建。
李凤山说:“搞企业就要看得远,必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转,做产品就要生产一批、研发一批、贮备一批,让适销对路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2008年开始,他利用两年时间,走了全国十几个城市,和几十家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通过了解市场和食品的发展趋势,他产生了研发小米八宝粥、小米速溶粉、小米方便饭等特色产品的想法,主动和搞杂粮开发的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联系,经反复沟通,初步达成小米深加工合同协议。
李凤山常对村班子成员说:“咱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坎上,百姓不仅看我们怎么说的,更看我们怎么干的,老百姓怎么想,我们就要怎么做,要让老百姓满意。”长富米业公司自成立后至2013年,全村绿色有机谷子种植面积发展到4500亩,年加工销售有机小米6万箱,共为村增加集体积累1200万元,为全村农民累计增收1900多万元,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长富的“大干牌”小米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小米”。
廉洁干,没私心
李凤山刚当上村支部书的时候,在给村干部们开会时就说:“做人就要讲良心,是党员就不能让乡亲们戳脊梁骨!”
李凤山每天无特殊情况总是习惯8点钟到村支部办公室,和村长村委会主任等人打个照面,有事就一起研究。李凤山虽然有时霸气,但是村里的事他从来不会自己做主,总是和班子成员们一起商量解决。
长富村因为有李凤山这样的老典型当村支部书记,1997年,长富村就已经是肇东市村级民主管理的典型。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李凤山始终是采取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事后把研究决定的事项全部进行公示,由村民进行监督。
2002年,村里有2000棵成材杨树需要变卖。李凤山的一个亲属感觉是个赚钱的机会,到他家里求他以低价买下林权,李凤山一听急了,说:“你让我把群众的利益让给你,亏你也想得出来,我这个书记是给大伙当的,不是给一圈儿亲戚当的,快断了这份念想吧!”那个亲戚被李凤山回绝后很不高兴。最后,村里变卖的树由村里做底价30万元,公开拍卖。因为这件事,那个亲戚两年没有理他。
随着长富村集体积累的增加,2006年,村里决定修路。发包结束后的一天晚上,承揽工程的承包商来到李凤山家,拿出十万块钱送给他,被李凤山黑着脸给撵走了。第二天一早,他就召开“两委”会说:“修路的工程不能包给那个承包商干!给我送钱无非是想偷工减料,给他干保证不了工程质量”。在李凤山的力主下,工程重新发包。
村支部书记虽然官不大,但是手里权利一般干部比不上。李凤山手里虽然有权,但是,他从不占村上一点便宜。他经常说:“老百姓的钱一分都不能乱花”。他生活俭朴,穿着也简朴。
多年来,他经常在外跑项目,办事从不乱花一分钱,吃的简单,住的也便宜。村干部跟他一起出差都说:“和李书记出门简直就是受罪,吃不好,住不好,就更谈不上享受了”。 村会计说:“李书记走南闯北,招商引项,协调引进资金上千万元,但他自己没在村里报过一分钱差旅费。”
长富村民都说:“我们大干书记正派,不祸祸(不损公谋私)”。
长富村没有小食堂,不设伙食点,外地客人或上级领导来长富村赶上饭时,他不好打发走的,就领客人到自己家吃顿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他家就成了村里的食堂,他媳妇就成了村里不开支的服务员。这些,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李凤山对自己“抠”,对群众却很大方。在他的衣袋里始终揣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他想要为村里办的事和村民的困难事。
长富村村民徐明江患病卧床,家里生活困难,李凤山有空就到他家去,有困难就想办法帮助解决,还经常给徐明江买些生活用品,先后接济徐家现金3万多元,他一帮就是二十多年。
残疾村民范发父母瘫痪在床,家里穷,30多岁也没娶上媳妇。李凤山亲自张罗做媒,给范发娶了媳妇,每到过年过节他还要去范发家走访慰问。为了帮助范发摆脱贫困,他帮助范发种植烤烟,让范发摆脱了贫困。
村里邻里纠纷时常有,只要他知道就管,积极化解矛盾。多年来,他帮助和资助过的的村民很多,他不记在心里,但是村民都记得。长富村全村20多年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村民上访。
自从李凤山当村书记后,为村民办了很多好事,他帮过的村民也很多,村民们从心里感激他,也想找机会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2008年的一天,李凤山的母亲过80大寿,村民都想登门来给老人祝寿,也是想借机表达一下对李凤山的感激之情。李凤山也知道村民们有这个心意,但他不能让村民们来给老母亲祝寿。那天天还没亮,他就让家人把大门关得紧紧的,还在门外上了一把锁,别说乡亲们登不了门,就是亲戚也进不了家门。
有人说李凤山六亲不认,求他办事不给面子,李凤山说:“如果我给你开后门办了事,那我自己就丢了丑,也给党抹了黑!”但是村民谁家有事他都管,哪怕前天你刚和他红过脸,今天你有事找他帮忙解决孩子上学交学费,他二话不说,马上帮助解决。
李凤山常说:“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村干部就是为乡亲们做事的,为他们服务的,不是办私事的。”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有村民给他送钱送物,但他从来不接受,即使家人收了礼,他也都让家人送回去。
李凤山有四个儿子,都在肇东市工作。他儿子的朋友都知道他们爹是长富米业公司董事长,每年都跟他们要“大干牌” 小米,哥四个谁也不敢去长富米业要米,全都自己去商店买了送朋友。
有一次,李凤山在核对产品数量时发现少了一盒米,就让人查,最后查出是四儿子李延飞拿走的。原来,李延飞那天带朋友来米业参观,朋友要了一个包装盒回去作参考,并没有拿米。可李凤山还是不依不饶,他把儿子叫到村支部一顿训斥。
长富村上的事一直都是公开透明的,为了让村民监督,除了村里的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外,在李凤山的建议下,村里成立了纪检监督小组,配备了2名民主监督员,凡是村里研究的大事大项都接受他们的监督。
长富村里的大事小情,李凤山行得端,做得正,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支持。
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做事端正就会有威信,有号召力,不怒自威。李凤山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民中拥有了威信。很多农村干部说村干部不好当,村民不好管。其实,就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做好,没有把村民的困难放在心里,没有给村民办实事,在村民中没有威信的结果。
不治了,得回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李凤山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好,他的身体也确实很好,几乎不生病。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体一直很自信。
2011年7月,建党90周年之际,长富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李凤山作为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去北京领奖。北京虽然他也常去,但特意去的机会不多。都知道北京有很多权威的大医院,刚好有时间,他就顺便去大医院查了一下身体。他原以为不会有啥大毛病,等体检结果一出来,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会是甲状腺癌。虽然很震惊,但李凤山还是很平静地问大夫:“还能活几年?”大夫说:“控制烟酒,能活个三五年,就怕癌细胞转移”。之后,大夫建议他住院接受治疗,他不肯,他说:“不治疗了,我得回去”。
李凤山拿着长富村党总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证书,兜里揣着身体检查结果回了村。他把荣誉证书摆到了村党总支部,村民们看了都很高兴,他还把200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富村调研时的照片和荣誉证书摆在了一起,谁也没看出李凤山有啥异常。他把在北京医院的检查结果悄悄锁进办公桌的抽屉。村民们有说有笑,但谁也不知道留给他们李书记的生命时间已经不多了。
他知道村里有几件大事需要做,米业公司要发展;农机合作社要扩大规模,要上的项目还没有落地,他要在有生之年做好。
2012年,他经过协商洽谈,代表长富村与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达成了小米深加工合作协议,由三所大学共同投资3000万元建设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年精深加工500吨小米;融资建设金色米业加工项目落户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园,预计总投资三亿元。随着紧张的忙碌,项目的顺利推进,李凤山的身体也日渐消瘦,原本170多斤的他,仅两三个月时间,体重就骤降了近五十斤。
2013年春节一过,李凤山就开始研究一年的耕种计划,忙着备春耕。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很难坚持正常工作了,为了缓解病痛,他只好在办公室里一边点滴一边工作。
3月底,他带着村民正忙着备春耕,但他的几个儿子看到他人日渐消瘦,体重迅速下降,感觉他身体出了问题,让他去医院检查,他不去,几个儿子硬是把他架到肇东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出来,是肝癌晚期。几个儿子都愣住了,告诉李凤山后,他不信,他说:“北京大夫说是甲状腺癌,还能活四五年呢,指定是大夫看错了”。这时家人才知道,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身患绝症了。之后,他儿子又带他去了哈尔滨医大二院,经检查,再次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长富村村民和村干部们到哈尔滨的医院探望他,他不高兴地说:“你们赶快回去,马上种地了,有时间多想想村里的事儿,别总来看我。”
李凤山隐瞒自己的病情,其实就是怕影响了工作,他想把该干的事干了,争取更多的工作时间。但,如果他接受医生的建议早点接受治疗,病情不会发展这么快,也许会有治好的希望,起码不至于后来出现癌细胞转移发展成肝癌。
他住院后,人们打开他的办公桌抽屉,发现了那份诊断书,病人是李凤山,上面清楚写着甲状腺癌,诊断书的时间是2011年7月。看着这份诊断书,很多人留下了眼泪。
为了挽留他的生命,他儿子联系了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希望能够治疗,但是已无回天之力。
2013年4月,已是北方的春耕季节。身患癌症晚期的肇东市黎明镇长富村党总支书记李凤山,在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住了十几天后,就跟儿子要求回长富村,儿子不答应,他说:“春耕了,我不回去不放心,我得回去!”儿子知道他的倔脾气,他想做的事,谁也拦不住。他儿子只好租了辆救护车从上海回黑龙江肇东市长富村。
救护车开进长富村时,早已闻讯的长富村民纷纷放下手里的活来到他们的李书记家。
救护车到了李凤山家门前,本来170多斤的他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一百零几斤,他身体很虚弱。村民们要求把他抬进屋里,他倔强地抬起头说:“不用抬,我要走回家”。
村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把他搀扶下车,他自己走进院,走进屋。自己上炕后躺下来,看着满屋的村民和村委会支委会的人说:“马上种地了,备耕物资都准备好了吗?”村干部们说:“都准备好了”。李凤山接着说:“你们都守着我干啥!赶紧去准备备耕啊!不能误了农时啊!”屋里屋外的人听完他的话都流下了眼泪,有的已泣不成声。
他回到村里的第二天就支撑着病弱的身体,连续两天,先后召开了村党总支会和村民代表会等四个会,布置安排了项目推进、春耕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谷子种植合同等。
在他去世前,他对去探望他的领导留下了遗言:“我死以后,各项费用不用组织承担一分钱,不给组织添麻烦。村里有些人提议,让我二儿子接替村书记,我认为他不胜任,请组织不要考虑。长富村目前没有任何外债和需要处理的账目,我的家属和子女无权处理长富村的财会账目”。
在他病逝的前几天,特意嘱咐家人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自己的后事由家人从简处理。
2013年4月17日凌晨,窗外下着春雨,雨点不断敲打着窗户上的玻璃发出“咚、咚……”的声音,李凤山把脸侧向窗外,看着窗外的春雨,慢慢合上了眼睛,走完了他67年的人生之路。
后记
在李凤山去世后的2014年10月25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追授李凤山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同时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李凤山同志学习 。
李凤山担任黎明镇长富村书记37年,被村民们亲切的称为“大干书记”。他是把肇东特色地产小米做成产业化发展的第一人。他大胆尝试农村发展的新路,牵头组建成立了全肇东市第一个农机股份合作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富余劳动力出省出国务工创收。2012年,长富村农业总产值实现3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8倍,达到1.6万元。长富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200多万元,拥有存款580万元。
斯人已去犹忆影,海棠花开魂依旧。李凤山为正在朝着小康目标继续迈进的长富村,留下了珍贵的“大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