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段落的头像

段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4
分享

秋黄

历代文人描写秋景的文字数不胜数,笔下多现萧瑟颓败之气,借以抒发悲凉的感慨。然而,在我这个凡夫俗子的眼里,秋日的滇南大地,身披一件明亮暖和的黄色大褂,并无苍凉神色。繁茂的草木间,仿佛打翻了一只巨大的染料缸,缓缓流淌的染液,在原野上渲染出深深浅浅的黄色,明艳耀眼,让我油然而生梵高曾有过的那种奇妙感觉——“这些色彩给了我一种异乎寻常的喜悦,在南方的太阳下,整个大地都在燃烧,淡黄色、硫黄色、绿黄色……都在白炽的天空下闪耀。”

等到处暑之后,金黄色的秋阳,在淡蓝明澄的天空上燃烧,透明的火焰飘舞着,铺天盖地,从天际一直倾泻到广袤的田野。光焰席卷而过,大地显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样貌,树梢上的青绿叶子,渐渐泛起迷蒙的淡黄。杮树的嶙峋虬枝伸展着,叶子稀疏的枝条上,挂满红黄的杮子,好像一盏盏在时光深处燃亮的灯笼。田里的水稻随风起伏,粒粒稻谷越来越饱满,黄澄澄的稻穗,谦卑地低下了头。风中轻轻摇晃的玉米秆在慢慢干枯,发黄的长条叶片耷拉着,玉米棒子长得壮实鼓胀,绿中带黄的苞叶微微绽开,露出褐黄的穗尖,金黄的玉米粒也隐约可见。伏地的藤茎上,叶片已经萎靡,皮色土黄老成的南瓜熟透了,敦实憨厚地卧趴着一动不动……草木、谷物、瓜果丰富明润的黄色,将秋天的大地装点得煦暖祥和。

古人认为土地的原色就是黄色,故有“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一说。《说文解字》中解析“黄”字:“从田,是田土沾于人身之色”。在古人的心目中,黄色即“土德之色”, 因此得到人们由衷的敬重和赞美。古往今来,中国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始终对土地饱含深情。夏耘秋收,从播撒种子到果实累累,人们起早贪黑地劳作,把一滴滴汗水,奉献给了脚下的土地。当阳光、树木、花草、庄稼、瓜果的绚烂暖黄,覆盖了广阔起伏的山川原野时,土地也将一年之中最美的秋色,最炽热的温情与喜悦,交付给世人的眼睛和心灵。田野上起起落落的雀儿,一边挑三拣四地觅食,一边兴奋地传递着即将秋收的消息。

不经意间,明净飒爽的秋风,把菊花吹黄了。一簇簇秋菊,静静地盛放,幽幽清香随风飘散,黄色花瓣完全舒展的时候,赏菊的人们,怡然沉浸在菊香和秋天最好的时光里面。屈原在《离骚》中吟诵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代高洁忠贞的诗人,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咀嚼秋菊飘落的花瓣,生活过得如此清淡素雅。而滇南蒙自民间向来有养菊、赏菊的传统,食菊之风更是绵延日盛。除了冲泡平常的菊花茶饮,热爱美食的人们还极富想象力地让菊花与过桥米线联姻,借菊之美,用金黄的菊花瓣,衬托渲染明亮的汤色;取菊之味,用鲜嫩的菊花瓣,扩展增加滋味的芬芳。一片一片黄中泛粉的菊瓣,悠然漂浮在高汤里,亮丽鲜明,荡漾着花的绝妙形色和清朗气息,让一碗烟火味十足的米线,展露出别出心裁的诗情画意。

秋风除了吹绽无数的素净菊花,还吹拂得漫天丹桂飘香。秋阳缓缓西斜,幽香阵阵沁人,抬头循香,透过黄绸般薄柔的夕阳,便寻望到蓊郁的枝头上开满鹅黄的桂花。层层叠叠的碧绿翠叶,掩映着密密麻麻的米粒一样的碎花,灿如金色黄粟,不显富贵华丽,却格外温柔安静,熠熠生辉。一年一度,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桂花也绽放得最是热闹。秋意浓烈,桂香扑鼻,喝一杯清新回甘的桂花茶,饮一盏醇香绵柔的桂花陈酿,肺腑舒泰,神清气爽,这是金秋带给天地人间的美好馈赠,忙里偷闲的人们,可以静静地消磨秋天最美妙的时光,让劳碌的身心彻底舒缓放松。

秋风习习,桂花簌簌飘落,空气里荡漾着缕缕不绝的幽香,秋天愈发深沉了。斑斓沉郁的秋黄,丰盈而明艳,寂火一般燃烧,悄然熔融和过滤了天地间的驳杂与喧嚣,提炼出秋天饱满沉静的精气神。繁忙的秋收接近尾声,老去的秋叶日渐凋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并不悲戚落寞,也不黯然神伤。在我的眼里心中,黄灿灿的深秋,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温暖与宁静,充满了欣欣然的欢喜和收获之后的安详。

(《秋黄》首发于2024年9月2日春城晚报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