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以来,冬至在我眼里一直是一座文学述论中的想象山峰,也是一道激发少时回忆、呼唤乡土情结的心灵风景。在学生作文中、在征文作品中、在祈福庆祝的火焰中,它的影子就这样漂浮着、游荡着、依附着,久久挥之不去。
1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视为“亚岁”,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长江流域、沿黄区域、边地疆域等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
从《后汉书》我们可以得知,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即阴气渐消而阳气渐长。每逢这一天,信奉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等观念的汉代官僚,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员都会按时穿着红色袍服,在音律高低有序排列的编钟扩散出的旋律中举行隆重的国家祭典活动,这种庞大的编钟组合通常悬挂在木制或铜制的架子上,很是气派威严。同日,还将水与炭的重量量出来,以验证季节对物重变化之影响,日晷仪上的影长也在当日量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百僚称贺》......其仅亚于正旦”。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凡此种种,冬至节,无论是国家政权,还是黎民百姓,都被其视为一年之中最为神圣而盛大的节日,也是最具农耕烙印的节气之一。
2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准确地说是在走廊峰腰的山丹县,明清时代的冬至节也是异常热闹。
根据《山丹县志》残本记载推算,公元1644年,驻守边陲的屯兵后裔侯氏、鲁氏一行筚路蓝缕,一路乞讨来到一个山高风疾的坡洼地,没有村名,就以“头人”姓氏命名为“侯家山”吧,还有佃户刘氏和毛氏,他们成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甘肃山丹卫侯家山堡寨的第一代主人。四年后的12月21日,也即大清朝顺治五年农历冬至这一天,他们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冬至节,这一天是他们从遥远的祁连山脉冷龙岭取水并疏浚渠道正式通水的日子。
之前的四年时光里,他们花费白银37块,在霍城买得泉眼、泥淖、湖泊96处,与上游村落达成了湖中不放牧、河中不屯田的约定;他们依靠顽强的毅力,在杳无人烟的茫茫戈壁开凿出了一条长达17公里的红岩坝水渠,尽管为此牺牲了几条人命;他们在湖里庄子、芨芨槽子、沙棘洼子等处建造房屋,开垦田畴,侯家山传出了牛羊的叫声,稼穑的气息。这一天,他们杀猪宰羊,为天为地,为山神龙王,为修筑渠道死难的亡灵祈福悼念,祝福国泰民安,祈愿来年风调雨顺。这一天,他们点燃成捆成堆的柴火,感受温暖与力量,守望来年和希望。
清代初中期“跻身”全县58个堡寨之一的侯家山,自1648年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冬至节开始,赖以生存的生命河红岩坝渠的巡河制度逐步演进为“五旗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分别由尚氏、刘氏、田氏、徐氏和杂氏轮流当差,闹冬至这一民俗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渗透到了灌区制度框架的全过程,每一旗当完一年的差,在冬至节那天的上庙中“献牲”交差,“五旗制”成为现如今“河长制”最早的雏形。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丹民间继续延续了闹冬至的习俗,冬至前夜家家要做花牛娃饭,象征冬天尽了,春天即将来临,而且要在日出前吃饭,意思是不能再睡懒觉了,早早吃完准备上地了。半大的小子们敲着锣鼓各家各户索要面食、菜、肉、清油、调味品等生食佐料,没有锣鼓就敲一个破脸盆,食材齐全后再找一热心大妈家做一大锅冬至饭,大家你争我抢地饱餐一顿,一起“嗷冬至”,然后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安置点和城里安家落户,很多农村都成了“空壳”村,在茫茫的乡村大地上冬至节的热闹隆重渐行渐远,冬至节在城市楼群、荒原阡陌不停奔走的风雪中越趟越浅,流年印迹越来越模糊,因为亘古不变的大风常年不歇息,没有哪条印迹能活过风。
就在此时,祁店村出场了,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祁家店在古丝绸之路上实在是一个太令人熟悉的驿站,西汉的长罗侯常惠出使、解忧公主远嫁、李广利伐大宛,还是玄奘西行、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等,无一不是在祁店村留宿歇脚。1910年3月,英国人莫里循从隶属凉州府的永昌县进入硖口关隘,正式进入甘州府辖地,他在山丹境内拍摄的一组照片中就有一张是祁家店的农舍,祁家店也成为捕捉清末民初河西走廊盛衰瞬间的重要物证。新的历史时期,它又依然扛起了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
4
祁家店的得名由来已久,当地人说与早期一名祁姓商人在此经营的一家车马店有关,它是古丝绸之路新河驿站和东乐驿之间上百里唯一的客店,这里遗存有山丹八景之一的“西湖落草”等胜迹,有“龙首山下物华天宝,西湖边上人杰地灵”之谓,在漫长的农耕岁月,从古弱水河、古川口河汇流下来的河水就流到了这个湖里,形成碧波荡漾的“巨湖”。
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商贾气息、丰厚的文化熏陶,成就了祖祖辈辈祁家店人的睿智、勤劳、精明和务实。若干年前,祁家店人就走在了乡村旅游、产业富民的前列,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一面鲜红旗帜,一茬一茬的村两委为把祁家店建设成山丹的后花园这一宏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谁曾想?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赓续和传承同样痴迷和上心。
2015年,祁店村就在全县率先开展了“相约魅力祁店,寻找乡村记忆”冬至民俗文化节,为传承和保护濒临消亡的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活动当天,全村男女老少和八方宾朋齐聚乡村大舞台、大锅台,由自编自演的民俗乡土节目“祷老爷”说唱表演,还原山丹先民们在冬至这一传统节日以避邪、祈福为主题的民俗礼仪,再现了最具西北农村热情豪放的民风特质,几十大锅“牛娃子”饭散发的浓浓醇香夹杂着谈笑、嬉闹声、咯吱的踏雪声徐徐上升,久久地回荡在古弱水河畔,也把更多的食客带入到了童年的记忆。在祁店村的带动下,东乐镇静安、位奇镇汪庄等村及许多城市居民小区也在冬至当天组织群众“嗷冬至”,成为冬日里老百姓最温馨的心灵慰藉。
冬至节的新时代守望是一个多维度、高维度的课题,十余年来祁店村举办冬至民俗文化节几无间断,老瓶新酒,守正创新,壮观震撼,也为新时期研究总结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律提供了鲜活教材,复制了借鉴经验。2024年的冬至节,祁店村又岂能错过,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目标定位重塑了他们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中的文化品位和价值追求,与冬至节同步赓续传承的还有村上的耍龙、舞狮、念卷、扭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活动。我们无法预知,祁店人越来越引以自豪的文化自信能不能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必将在祁店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成就一张靓丽夺目的“文化名片”,在祁店多元汇聚的历史大舞台上闪耀更加绚丽的光彩,共同守望瞭望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