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逢春的头像

戴逢春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21
分享

感受自然感悟生活

感受自然,感悟生活


评析——李可君的诗


诗,就是用最少的语言,传递最丰富的信息。让诗意通过文字进入现场,依靠人心共有的某种文字密码,让读者感受到外在的存在,这个存在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她能够引导你去思考和开启另一种想象。


诗歌的持久性不是在于它的语言形式,而在于它通过语言表达的那种不可言传的“言外”。言外所传达的永恒魅力来自读者所产生的共鸣,每一个读者所产生的的不同,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诗意”所动。


狄金森说:“它令我全身冰冷,连火焰也无法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假如我肉体上感到天灵盖被掀去,我知道那就是诗。”好诗是可以唤起感觉,令人心动的。


李可君就是这样的性灵女诗人,读她的作品令人陶醉或叹惋或缱绻,总能给你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如同生活中忽然停顿的一刻,停顿于一种美和纯粹。停顿于煮酒或焙茶。


就像:《秋夜,想象你煮酒或焙茶》


饱满由收获填充

从古至今

何事那么多的人悲秋

如果伤怀

如果将思念揉碎

都找不出理由


秋天的版本如此丰盈

还有上天的眷顾

让我在秋末冬初时分

在霜天红叶似火

在诗与诗的行间遇到了你


秋水秋光秋露秋声

毎一样都是最动人的那支短笛

在这个季节

在有月的夜晚

吹奏的欢歌和轻语


此时我正好临窗而立

想象你踏过落叶柔软的香径

想象你秉烛夜读

想象你,煮酒或焙茶

将一个有月色有星光有远眺的子夜

在欢喜的泪光中,绘成玫瑰色


提起秋天,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想到“摇落深知宋玉悲”,而秋天的落叶,更是飘飞着忧伤。但诗人却一反常态,巧妙地让“饱满由收获填充”,开篇便种下有生命力的种子,使秋天顿失萧瑟而饱满起来。

用"饱满"一词就把秋天的骨骼刻画了出来。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秋天跃然纸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果实饱满丰收在望。“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秋天稻谷是饱满的,果实是饱满的,色彩是饱满的,甚至人的情感也是饱满的。

 所以,好的诗歌都伴随着思考并走向思想,也只有抵达了思想,诗歌才有了骨骼,有了心脏,有了品格,才称其为真正的诗歌。因为诗歌是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好的诗歌必须从生活真实中抠出写意,把存在引入到哲学的高度。

"从古至今,何事那么多的人悲秋/如果伤怀,如果将思念揉碎/都找不出理由"。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悲秋呢?诗人用一种反问作为诗歌的引申,让为什么形成反差。把霜叶红似火的秋色展开,让语言进行思考,让文字主动进入诗歌本体,陪衬诗人丰富的联想。"/在诗与诗的行间遇到了你/秋水秋光秋露秋声/毎一样都是最动人的那支短笛/"。具有自己独特经验的诗人,她的经验是与众不同的。有独特生命经验的诗人,她写出的作品便是生命经验的结晶体,是诗人对自己生命经验的艺术呈现:她把秋水,秋光,秋露,当成心上人一样,遇到它们时,就有一种冲动。她陶醉在爱的包围中,一地的秋叶,一地的月光,是碎了的笛声又碎多一次,多美的意境。万物被大地收藏,诗人将抒情置于更大的矜持中。

她把自然当神,并把自己融入其中,让自然一点点融净自己。对大自然敬畏之心让她的诗歌绝尘而静美,有一种禅修与觉悟。这就是情怀给诗歌带来的境界与神性。

"此时我正好临窗而立

想象你踏过落叶柔软的香径

想象你秉烛夜读

想象你,煮酒或焙茶

将一个有月色有星光有远眺的子夜

在欢喜的泪光中,绘成玫瑰色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诗歌。细致的触摸和观察,以静制动的打开了主题。通过个体意象的状态化去一点一点展开 界面。她避让了那些太普遍的存在理由,从语境中摆脱出来,大胆的用设问,拟人,想象,推演了主题所包含的更多的意义。

/此时我正好临窗而立/想象你踏过落叶柔软的香径/想象你秉烛夜读/想象你,煮酒或焙茶/。秋风吹着野草和落叶,吹着天上飘动的云层,吹着一动不动眨着眼睛的星星,你踩踏着厚厚的积叶,轻轻地走来,就像徐志摩"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种超现实存在大于或等于文本所持有的意义。诗人试图通过一个现象去矫正另一个现象,而不是让你明白一个道理。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会引人入胜,让读者不自觉的二次创作,是诗人巧妙结合所带来的效果,而诗的魅力,便是让读者除了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感之外,且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让天下英雄煮酒指点江山,让秋天的脚步轻盈温馨斑斓。于是,诗便越读越活了。

诗人李可君,她是一位安静的写作者,一直埋头于她的创作中,从来不显示在市作家协会工作的优越性和特权。低调做人,诚实做事恪守本分。

这也是一种很诚实的写作态度,也是诗人本身具有的特质。她亲近自然,喜欢直接去感受自然,体验日常生活的真实,获得最直接的人生感悟。

她的诗最大特点就是诗性的独立意识很凸显,从她的文本上清晰地看出,文体优美,哲学意识,忧患意识,辨识度很强。这背后支撑的是诗歌写作新的原则和创新。是对诗性的一种艺术探索,也是对诗思的思考与提升。这也说明哲学家靠理性来推论出真,诗人则是用直觉闪电一样洞穿本质,揪出灵魂。


2020.2.7日写于龙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