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戴逢春的头像

戴逢春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09
分享

深圳的“双面性”,沉淀了深圳文艺特质


深圳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它以充满活力的形象,刷新了一项项记录。

深圳的成功,这跟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所形成的文化包容有关,与她的创新型、智慧型、“双面性”有关。

一,深圳人有足够的文化自信理由。

很多文化繁荣的背后,看似偶然,实则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深圳是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但深圳将全市约900平方公里将近50%面积的土地用于生态保护。这些地方都是深圳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受到了严格保护。

同样你在深圳各处都可看到书城、书吧,通宵书吧等特殊景致。是文化布局?还是它的文化自觉?众说纷纭,不管是"布局"还是"自觉"。我只觉得书城的"24小时书吧",让深圳这座城市在快发展的节奏中,获得了沉淀,获取到了更多慢阅读的惬意和滋养。

 一到周末你可以看到很多带孩子的家庭围坐在一起读书。书吧经常爆满。 经常找不到位置或需要与他人拼桌,但是大家都很自觉,都压低声音小声讲话,很融合,很安静,只有沙沙的翻书声。和相隔一条街的灯红酒绿城形成了明显对比。

二,我很喜欢这种感受,白天为生计打拼,晚上为温情沉迷。

为了心中一方净土,拿起一本书,安静的看着书,时而思索,时而停下摘抄或写读书笔记,仿佛眼前手中的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只有在晚上在夜深人静的书吧,才能深切体会到夜的深意,没有了白天的喧嚣与匆忙,只有夜晚的寂静,静的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里。透过一盏盏橘黄色的灯,温暖一个个未归家的人。

不可否认,纸质图书、传统阅读的确遭遇到了日渐式微的窘境,尤其在“一线城市”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语境之下,阅读,更是仿佛按下了“慢进键”。忙碌的人们有时间有心境来阅读一本书籍,从墨水香中赋予精神的补给,这的确成为一个时尚。不过,对于深圳而言,“书香”却成为了深圳"另一面"必不可少的味道,它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一样,诠释了积极向上的城市进取精神。

在这座城市里,热爱写作的人日益增多,遍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

就像街边贩菜,补鞋的手艺人一样从容平常。他们有做装修装饰的,有做绿化工程的,有体制内上班的,甚至有专职写作的。他们从各个层面表达一份社会良知,用文学来反思社会生活。

在这里,年轻的活力正在引领写作的潮流,在这里,文学创作已经成为蔚为壮观、

三,《特区文学》就是一景,也尤为特殊。

它,一枝独秀。是整个深圳市有刊号的文学期刊。它不生长在体制内,创刊初期靠传播港澳文学和外国文艺培养起一支属于深圳这座城市的自己的文学创作队伍,像谭日超、朱崇山、钟永华、郁茏等,同时,一批年轻的、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业余作者,像黎珍宇、李兰妮、刘西鸿等,也开始逐步成熟起来……

深圳代表性作家并非体制内的所谓专业作家,非体制内的文学生长,符合深圳文学健康生态的多重指标。《特区文学》是典型的现代都市财富与精神的验证,更是深圳这座新型经济城市的一面镜子。正因为《特区文学》的存在,深圳才具备了真实性和独特性。

深圳的“民间写作” 有其自觉的作家意识,不仅仅是因为爱好或消遣,而是这个城市“双面性”留下的特质。

作家参与的生活现实不同,关注点不同,又身为移民携带着各自的文化根系,创作的多元化带有其自然性。这样的文学生态,生长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学更有可能。事实上,几十年的坚持与努力,深圳的作家作品不仅有丰硕的成果,也成长为一个高水准的创作群体,且形成梯形结构,品质与体量已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得忽视,与许多省市的文学群体相比,不仅不逊色,也许还会更出彩。

四,深圳的生态,姿态,“双面性”很像深圳的红树林。

红树林不是红色的树林,而是属于红树科的树种。它,涨潮时树干浸泡在海水里却不会泡坏。它可以过滤盐份尤其它是胎生方式:当其果实成熟时,并不马上落下,种子在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才同果实一起依依不舍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中长为新株。如果落在海水里,就随波逐流远漂传播,两三个月也不会浸坏死去,一旦遇到泥滩,胚根着地,立即插入泥中,只要两三个钟头,就可以扎下根来,顽强生长,有的像鸡爪,有的像罩笼,有的像脚手架,有的像拉满的长弓,仿佛未经雕琢的艺术品,比榕树的跟还更具姿态,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也是现代深圳人休闲散步恋爱的地方。

五,深圳从一座以“三来一补”工厂为主的城市转化成一座新型经济城市。

在中国乃至在整个世界的大格局中,深圳的经济及金融服务也举足轻重。深圳的银行、证券、期货、基金、保险、地产、风险投资、创新科技居全国之最、世界前三,相关的产业链条长且完备,衍生产业盘根错节。

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中国大陆各城市首位,是《自然》杂志评选出的“中国科研实力十强城市”之一。2011年,深圳市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1826件,在全国大中城市列第二位。2011年,深圳市PCT申请量为7933件,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

建一座城市,不光要创造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要让城市市民的灵魂有所安放、有所皈依,这就是城市发展最终要拼文化的目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