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文南方,《笔若诗歌网》现代诗歌编辑。笔名子南。
那时,子南在新疆支教,我在诗歌群常常读到他写的有关边疆风情的诗歌。从字里行间看到这是一个对那片土地充满热忱和对那里的孩子充满的爱的青年。于是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一种敬意。后来在一次《笔若诗歌网》采风中,听诗歌网的总监笔若说子南在新疆支教三年。于是心中对他更增添了几钦佩。
我决定采访这位在疆域支教三年的年轻人。
文南方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里只有叮叮当当六户人家。在他六岁时他的父亲为了给家里三个孩子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 ,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策。那就是,举家搬迁。这使我想起古代《孟母三迁》的典故来,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孟母三次搬迁。看来他的父亲也一个同样具有这种智慧的人。
起初他们来到在他的舅舅家住了一年多,后又搬迁到另外一个城镇。
南方八岁读小学一年级,小时候的他特别向往成为一名教师。
大学时,他读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于是这位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年轻人便对《西游记》中描写的火焰山和西域的风情深深着迷。就此萌发了去边疆的想法。大学毕业后,他决定去新疆支教。
南方同另外三名年轻人一道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旅程来到了新疆。
下了火车,才知道全国各地有500多名青年志愿者到边疆来支教。当地教育局前来接应的大巴车将这些有志者送到培训基地。半个月后他们便被分配到了各乡村地方编学校。
南方同另外几名年轻人分到离县城50多公里的鲁克沁镇香格桥小学。
这是一个偏僻的山村 当地条件非常艰苦。 由于不习惯当地的米饭,每天只好吃面条,米粉。
初到那里,语言不通,他们讲什么孩子们听不懂,孩子们讲什么他们听不懂,他对那些孩子感到束手无策。经过两个月的磨合,方才渐渐适应过来,从此跟孩子们打成了一片。
在那里,他会为那蓝色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的诗意而陶醉。
他喜欢上了一位维吾尔族姑娘。那是他第一次喜欢一个女孩。感觉自己遇仿佛遇到了楼兰美一般。但是为了在边疆长久的待下去。南方考了特岗教师,去了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南疆一个叫阿瓦提县的地方支教。
就这样,为了支教事业,他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姑娘。
这里的环境更艰苦,一同去的四名志愿者中的一对情侣不久就因此离开了。南方为了自己的初衷同时也为了磨练自己,他同另外一名男青年就坚定地留了下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处他乡 ,他时常会感到一种孤独,非常思念家乡和亲人。为了排遣远在异乡支教的年轻人的思乡之情, 每逢佳节学校都会组织大家在一起聚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时,他 就把自己创作的诗歌朗诵给大家听,他的诗歌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人们喜欢上了这位会写诗的支教青年。
南方热爱诗歌,喜欢用诗歌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事。 在那里他写了《十月》、《吾安处,即故乡》、《鲁克沁的秋》、《夏天里的鲁克沁》、《远方的远方是故乡》等等100多首诗歌。在《我在远方这首诗中》,他写到“崎岖不平的山路/蜿蜒曲折的河流/空气带有泥土清香……行走在戈壁与沙漠之间/你会感觉到阳光下/寂静的沙也在流动。”在那里,他在哪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见到了火焰山。在《游火焰山之千佛洞有感》这首诗中他写到“炽热大地几千年的文化/滚烫的文明蔓延东方”“戈壁黄沙之下/我屹立千年/仅留的文明被贪婪者削去完美模样/——母亲,我再无昔日色彩与辉煌”
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很多朋友,有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回族的朋友,他感到他们特别好相处。
那里的孩子那美丽的大眼睛流露出的那份特别的单纯和天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里有许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他们。这些孩子过着缺少爱和温暖的孤独生活。
为了使这些留守儿童感到关爱,南方和他的同事经常做家访,并给他们过生日。给这些儿童带去了快乐和温暖。
由于地处边远,生活枯燥 ,闲暇时,他就在网上打打游戏,于是在网上邂逅了一位热爱绘画的女孩,南方很欣赏这个女孩子的绘画天才。通过在网上聊天,互相了解,他们彼此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女孩更仰慕南方的勇气和那份坚韧执著。后来他在寒假回到家乡后,与这位女孩见面 确定了恋爱关系,两年的时间他们也经过一些磕磕碰碰。最终这对恋人冰释了思想上的障碍,决定携手走入婚姻殿堂。
三年支教历程结束后,南方准备返回家乡,跟所爱的人成婚。
在返乡列车启动的那一刹间,他望着自己为之付出过的那片土地,心想,自己竟然勇敢地创了一回,不由升起一种青春无悔的感慨。
二一年的十月份采风活动中,我见到了南方老师,他身形单薄 个子不高,但说话时的表情生动而活泼,从他的眼睛中 ,你会看到一种流泉般的清澈的光, 看到一种热情和坚韧。你会感到他单薄的身体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那次采风活动他担任直播,一路上,他一手拿着支架一手举着手机 ,一面随拍。他用热情洋溢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生动的语言对着手机的镜头直播着实况。因为他同另外几名采风团人员作为前驱,事先没见他,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做直播的就是文南方老师。
文南方先后在当当文学网,短文学网,还有杨子文学《贵州作家网》《笔若诗歌网》和各网络平台发表诗歌三百多首,并发表一些短文学。
三年的边疆支教经历将是这位年轻人一生的财富。今后无论做什么他都会以此为动力。
2021.11.12日完稿14日修改于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