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什么?
要理解“文化”这个词汇,先得了解“文字”这个词语。而对于“文字”的了解,还得从“文”和“字”开始。
远古时期,太昊伏羲发明八卦符号,实际是符号和卦画一体的,也就是文和字是一种绘画符号,严格意义上说,“文”,是画,符号才是“字”,字画一体,这就是“文字”的来历。
《尚书序》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文,从玄从爻,甲骨文中有一“心”的符号,意思是天象之于心中的印记,描绘宇宙阴阳变化的纹路或轨迹,故又称之谓“天文”。后世中的“天文地理”的“文”,就是甲骨文中“文”的本义,而在后世中,这个“文”准确写法应该是“纹”。
顺便说一下“名”,从夕从口,甲骨文中是表示妻子抱着新生的孩子等候在夕阳下,向征战或是狩猎归来的丈夫或者族长询问给孩子一个称呼,所以有征询的说法,又称为“命名”。
有了“名”,那是称呼,还得把“名”用符号表示出来,而这个符号就是“字”。
字,从宀从子,甲骨文中是表示在屋内生孩子的意思。生孩子,这在远古时期,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事情,一个新的生命神奇降生过程,那就是“字”。所以后来给人或事或物命名,就称为“字之”。
东汉许慎 的《说文解字》书名本身,就是说“文”是用来“说”的, 而“字”却可以通过解构来理解其意思。古人相互尊称一般称呼“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亲人朋友都是称呼“孔明”、“公瑾”,而不尊重的才称呼姓名。名,则往往是用做自称的。
自从中国进入民国时期后,新文化运动将所有传统都打碎了,这“文”“字”早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姓氏名谁字号等也不再有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文字,就是一种语言符号而已。
理解上面的“文字”含义之后,再来谈谈“文化”的意思。
“化”,从人从匕,甲骨文是一人站立,另一人倒立,意思是其中一个人发生了变化,背叛了另一个人。匕首的本义,是指背叛者的头颅,后来演变成一种武器了。由此可见,“化”的意思就是改变,变化的意思。
回到“文化”一词,中文的意思是“文”之所“化”,也就是因“文”而发展衍生形成的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现象。
《易·贲卦·象传》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文”与“化”一起出现的最早著述。同时还出现了文明、人文这两个词汇。但这里的“文明”二字,是“明文”的意思,也就是明白天文规律,懂得大道的意思,和现代的“文明”意思是完全不同的。“文明以止”,这才是“人文”,这个人文,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后面“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几句意思是指通过观乎“文”之变化,以此顺势教化天下人民。
实际上古人的这种思想认识,就是“文化”的真正内涵。
“文化”这个词汇并在一起出现,是在西汉以后。《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补之诗》云: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从此以后,“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并以此确立了“文化”一词在中华文明中的基石作用,成为陶冶人性、培养情操和蓄养品德的根本方式。
随着历史的积淀和时空的剥蚀洗涤,“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族群、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最为丰富、最为神奇、最为美妙的人类活动现象,直至上升成为文化思想,文化传统,最终铸就成为文明。
文化范畴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观念:包括宗教信仰、人生价值、律法政治等意识或精神方面的东西;二是意识产物:包括文学艺术、学科知识、哲学思想及其藏书学府、博物馆、图书馆、建筑物等;三是生活言行:包括衣食住行、生产生活、民情风俗、生老病死等一切人类社会生活。
西方的文化,对应汉语是“culture”。这是一个非常广义泛泛而谈的词语,有文学、知识、文明、教化等诸多意思。历史上很多名人、专家、大师、伟人都试图为之下定义,可是至今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综上所述,可以给文化下一个定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宇宙及自我的过程中,所创造的语言文字系统及其应用和传承的各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财富的彰显往往是通过精神财富来展现的;而精神财富的体现不仅仅通过语言文字艺术来记录,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来传承,同时又渗入物质财富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文明。
语言文字系统是文化的应用和传承的基础,文献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律法、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是文化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这也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内容。
文化即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又相互作用和影响一定的社会生活。从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的发明与创造到现代的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从黄帝时期的风后定甲子到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首次传入中国的西元纪年,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中国的辛亥革命,再到人民中国的建立……每一次社会变革或大发展,都离不开文化所起的强大推动力。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文化就是源动力”。
文化一旦出现或形成,那么她就会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类个体的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包,包罗万象。既有实质性的物质文化,也有意识形态方面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哲学观等精神文化,也有自然学科知识、技术方法、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生命现象。尽管动植物世界或其他生命体世界也有其独特的交流方式,可是能具有认识和创造能力的生命体,目前发现的只有人类社会。正是这种独特性,使得文化成为一种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独特宇宙现象。文化一旦成熟演化成为文明,除了具有传承性之外,同样具有侵略性和融合性。一种文明消灭或吞噬兼容另一种文明,这在人类历史上经久上演,至今不歇。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和文化的繁荣,二者相依相存。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信仰价值和道德情操等,乃至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国格、国魂都是由其所传承发展的文化所决定的。
文化从地域上划分:有地域文化、国别文化和本国文化;从历史角度划分:有远古文化、神传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从文化领域来分:有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科学、民俗、宗教、哲学等等;从文化的性质来分:有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等。
当今之世界,国际化、多元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搞不清楚文化的内涵,分不清文化的性质,我们的选择甚至没有选择、没有扬弃,也就没有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谈什么大文化、大改革、大繁荣和大发展都将是一句空话,说什么民族复兴,民族崛起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当今中华大地,人民政权是主流,台海至今未统一,边界疆域纷争依旧,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文化是主体,局部纷乱之地的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同样也受到国外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我们一度失去了前进的方向,缺乏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甚至有时脱离了原则和违背了基本的客观规律,这是淋漓悲催的教训。可是我们今天,我们又真的醒来了吗?我们还在引用拿破仑说的“中国是一头睡狮”吗?我们还在相信西方人宣扬那样的“中国人是上帝的羔羊”吗?如果真是这样,“睡狮”,那么终究是猎物,“羔羊”,终究是饿狼的“点心”。别再自己欺人了吧,也别再被西方人的甜言蜜语迷惑了吧!
中华人,做你自己吧!我们不是睡狮,我们不是羔羊!
中华人,我们是中国龙,我们是龙的传人!
为此,中华人要成为中国龙,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第一,必须客观、全面、科学、历史地看待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是曲折的,是复杂多样的,但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远古饮毛茹血的蒙昧时期到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再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再到当今复杂多样的纷繁芜杂的社会形态,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充斥甚嚣尘上,是非对错难辨,真理谬误共存,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取舍或传承发扬呢?
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有很多,通常说的是依照生产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分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和共产社会。从经济形态划分则是三分法: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奴隶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包括资本社会和公有社会;产品经济社会,即共产社会。
实际上这些划分都是相对性的,社会主流形态之下,其它社会形态也可能同时并存,而具体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又存在复杂多样性。实际这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造成的。
产品经济形态是否能够准确确立,至今还未能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共产社会的大同思想依旧还是一种人类对于未来的愿景。
公有社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不严谨的政治概念,这种不严谨性来源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以及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常用的一个词汇“社会主义”,即Socialism,social+ism,也就是社会性的思想,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或“共和”思想。
由于各国各个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文化差异,对于这个词汇的解释和理解也不尽相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跟风一边倒,什么都学苏联,最终走入误区,不得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说法,这样我们就有了腾挪解释自由度,也才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也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大发展。这样的过程,实际也是文化发展融合变迁的一种必然过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不管生产关系如何,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就会有商品,就会有贸易,就会有利益,就会有竞争,就会有争斗,就会有动荡,就会有战争。这里不深入探讨政治问题。
第二,必须学会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正视客观,不仅是要立足中国文化本身这个基础,同时也要学会学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懂得分析、懂得吸纳,懂得扬弃。
文化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因而必须学会辩证分析,唯心唯物都是片面的,唯有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认识离不开人们“心灵”的感悟;同样心灵的感悟也离不开自然宇宙和生命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承认宇宙具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那么唯心唯物都不成了。反之坚持唯心或唯物,实际就是否认另一方的存在。
关于第一性或第二性的问题,这看似简单而实际却无解的问题。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站在如封似闭的宇宙蛋中,怎么能够寻找到宇宙的起点或终点呢?一个数学圆,有起点和终点吗?这里不再深入探讨哲学问题。
第三,中华民族的复兴前提是必须正确甄别辨识什么是先进文化。
甄别和辨识什么才是符合时代的、符合潮流的、符合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中的关键。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健康发展和前途,这个问题的忽视,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甚至到了危机的时刻。如果继续放任各种文化滥发展,改革开放最终将面临失败,中华民族的崛起将成为一个梦想。
记住:我们不是睡狮,我们不是羔羊,我们是中国龙!
党派组织、社会团体、经济机构等,是文化产物,是一种文化表象,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和表现形式,却不能代表文化本身。中国文化,谁能代表?没有谁能代表文化,只能是引领文化成为翘楚,成为专家、大师或是智慧群等。关于文化的方方面面,需要经过实践反复不断的检验,需要经过历史和现实的洗涤,从而凝练成为一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自由平等、民主和谐、安泰幸福的文化体系,这样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先进文化,不分古今,不分地域疆界,不分民族国别,是否先进,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自由与和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和发展。
因此,文化的先进性甄别与辨识,是当前乃至于今后,都是中华人要深入思考和直面的严重问题。
政治文化,属于是上层建筑,古往今来相关论述瀚若星海,我们能分辨出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才是符合当今中国的具体现实呢?
政治文化,除了组织机构形式和政治制度之外,重要的是政治思想、执政理念、治政行为和政治目标。文化的先进性是根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经济机构等的先进性必须是有着先进性的文化或先进性的思想作为基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属敢不正?
一个清正廉洁的、公正廉明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无疑是先进政治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这样的执政党也才是先进的政党组织。反之则不然,而是出现信仰失陷、道德沦丧、贪糜淫腐、黑白颠倒、是非不明等困惑迷乱的丑恶不良现象。
因而政治文化的先进与否,在于是否“帅以正”。
经济文化,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因而也必须用历史的、客观的和长远发展的观念去看待历史和现实中的经济文化现象。
产能过剩、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等现象的出现,乃至于出现的贪污腐败、贫富矛盾、道德沦丧等社会乱象,这些都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凡存在经济现象,那么必然会出现贸易或分配上上的差异,进而出现各种利益矛盾,如果不能认识到经济文化这钟特征,那么必然会出现反反复复的各类经济困顿,进而诱发或暴露出各种社会政治乱象,甚至爆发战争灾难。
因而经济文化的先进与否,在于把握利益主体是否是绝大多数人。“人之所患,患均不患贫”,贫富悬殊差距越大,社会越容易出现动荡或混乱,甚至发生战乱。
目前我们的投资已经陷入恶性循环,过度透支,负债严重,造成社会经济流动性不足,产能过剩、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环伏,可谓战战兢兢。
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市场,而巨大部分资金投入都是房地产市场,而今房地产积压严重,资金回收困难,政府不得不再次超发货币,转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机场、工矿等大项目,以此转移供给矛盾。
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与否,关键在于各个领域发展是否综合平衡。很显然,供给矛盾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经济问题,而三十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我们实际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强调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综合平衡发展,最终大家都“钻进钱眼”里,迷失了自己。
人民群众是经济文化的主体,人民的利益才是经济文化的核心。目前我国的所有制已经是走向多元化发展,而更多的既得益者,渴望混合所有制,即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合股,进而成长成为更大的利益集团。而实际很多既得益集团又是这改革开放数十年中由政府扶持或培育起来的,无论是否违法,这已经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主体。
目前各个大项目都在采用类似的“PPP”模式,实际这也是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竞争”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在恶补资本经济的课。
如果所有制主体逐步发生变化,多元化越加明显,最终民营资本占主导之后,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终将是一个美丽的梦。
至于军事文化、外交文化方面,我们国家看似强大,却总是被大国欺凌威逼,被弱小国家欺骗欺诈,比如美国的威逼与利诱,比如菲越的痞赖与讹诈等。
这除了自己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要现代化之外,重要的关键的是民族的战争意志是否强大,在于是否具足丰富的外交智慧。
我们连自己的台湾岛、南沙群岛、藏南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崛起于复兴?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韬光养晦,而是积极主动着力计划解决领土疆域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恩威并施。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我们实际是缺乏具有众横捭阖的智慧团队和高瞻远瞩的精英团队。
如果军事和外交获得胜利,也就没有了外忧;如果经济平稳发展,也就没有呢内患。这样,我们的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就会与时俱进,不会出现那些虚假浮夸的“形式风气”,而我们的文化艺术也才能再次获得辉煌的发展。
天地良心,是什么?天地正气,是什么?
良心是人性,正气是爱人。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传承人的良心与正气。甭管是谁,如果脱离了人民,也就失去了良心,如果不再爱护民众,也就没有了正气。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交流与辩论。交流与辩论是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但忌脱离客观空谈妄言。
文化最忌讳的是跟风,而我们的“跟风”文化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跟风”的必然结果就是“搞形式”,最终“敷衍”了事。
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除了需要甄别辨识之外,还需要投入和政府引导,形成一种良性的产业体系。而我们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受到经济建设的影响,加上历史形成的文化体制制约,使得文化发展成为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也是腐黑文化出现的根源。
文化问题,方方面面都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课题,需要全体中华人的共同努力。这里期待着,努力着,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条中国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