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最开心的一定是儿子小虎。平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读书,读书,总是读书,读得我脑袋快爆炸了!”他要快乐地读书。他从来没有因为分数不理想挨打。他挨打都是因为不诚实,一个小孩不能连自己都骗。如果他超过十点还在写作业的话,我就会阻止他,“不要写了,要上床睡觉了”。
小虎,人如其名,非常调皮。男孩子总是好奇心重又好动,一刻都停不下来,为此我伤透了脑筋,每天都想尽办法和他斗智斗勇。虎爸在外地工作,他平时和儿子视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去问你妈妈,她懂!”“一家之长”对虎爸来说非常容易胜任。只负责赚钱养家,教孩子有妈妈,也不会天天被孩子气伤,无后顾之忧,专心工作。
结婚十二年,让我感悟最深的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教小孩。我每天都跟自己说:“不能生气,不管孩子说什么,你都不要跟他计较。跟小孩斗气,是自己修养不够。”
人与人之间,到最后,较量的是谁比谁能忍。“忍”字心头一把刀:胸口插着一把刀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其实小孩子跟大人斗嘴,可以当作他在锻炼口才。孩子在家跟大人吵赢了,出去外面才有可能吵赢别人。要想孩子有舌战群儒的实力,要从跟妈妈斗嘴开始。因此妈妈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百毒不侵。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刚柔并济。
小虎幼儿园时,白天去学校玩。放学回到家,我开始教他写汉字。每个汉字上面我都标注汉语拼音。一天写一个汉字,从笔画笔顺开始手把手教,两分钟提醒一次坐姿:抬头挺胸!写错一个字就用直尺轻轻地打一下他的手掌心。一个汉字要写满一页,一页五十个字。他写完一页,才可以吃饭。吃完晚饭,我带他去广场玩。
刚开始他很抗拒,很生气地说:“不写!讨厌你,妈妈!我要回去跟爷爷奶奶。”他把写字本撕成碎片。我说:“不写就不写,回去跟爷爷奶奶,就没人带你去广场玩了。”他想了一会儿说:“那写吧,写完就去广场玩,可以吗?妈妈!”我蹲下来和他平视,问他:“那你刚才乱发脾气,还把写字本撕成碎片,对不对?”他低下头小声地说:“妈妈,对不起。我以后不乱发脾气了。撕写字本也不对,我错了,请您原谅我。”小虎很好强,不会让别人欺负他。他有羞耻心,做错了会承认会道歉。他单纯善良,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都称赞他有礼貌、很听话、温文儒雅。
晚上出去玩,遇到邻居和熟人,他远远地跑过去打招呼。遇到幼儿园的同学,他热情地介绍,然后大家一起玩,我们大人在一旁聊家常。每晚他都要出去玩,风雨无阻。看到同学买零食,他还会上前阻止说:“这是垃圾食品,不卫生,不要买。”
去逛超市,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我们规定他只能买一样东西,可以选好多样放在购物车里,最后买单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样,那些不买的东西我们挨件放回原处去。
带他出去外面玩,从来不用担心:如果不给他买东西他会不会大哭大闹甚至耍赖在地上打滚出尽洋相,让父母脸上无光。这也是虎爸一有空就喜欢带他出去玩的原因。
只要在家跟他商量好,去外面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同意就出去,不同意就不出去。他跟我们出去都乖乖配合,不吵也不闹。既使有时他没忍住犯了错,我马上替他赔礼道歉。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当众责骂他,伤他自尊,除非他横冲直撞过马路或在路边玩耍,很危险,我会大声喝斥,跑上去,把他抱回来。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认为他什么都不懂而不把他当“人”看,孩子再小也要维护他做人的尊严。地位不平等,但人格平等,不能出言不逊伤害他。亲情要从小培养,妈妈要抓住儿子的心。他心中有父母,出去外面才会有所顾忌,才不会胡作非为,丢尽父母的脸。
他很好奇,经常问我奇奇怪怪的问题,我都耐心地回应他。因为他什么事情都会问我,所以我知道他的所思所想,熟悉他的兴趣爱好,了解他的性格脾气。一发现他有不好的言行举止,我立刻纠正,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启发他反省。小孩子都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特别是上古神话故事,家里有好几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每晚睡前三十分钟,我都给他读书和讲故事。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幼儿园毕业。四年幼儿园,每晚我教他写一个汉字。他七岁上小学,上小学前他就识两千字。广告牌上的字他大部分都认识,动画片字幕上的汉字大部分他都认识。因为从小教他认字明理,他会读会写,大人说什么,他都听得懂,容易沟通。
每晚七点去广场玩或去公园散步。八点半回到家后我给他煮碗面。他出去喜欢跑来跑去,非常消耗体力,每晚他都要吃宵夜,因此他长得很结实,跟同龄的孩子打架也不怕吃亏。男孩子比较冲动,一起玩难免磕磕碰碰发生肢体冲突,打架很正常,事后他们又会和好如初。他还笑着说:“妈妈,我们这是不打不相识,我们都是英雄好汉。”
吃完面条,休息十五分钟,他就自己去洗澡了,还说:“妈妈你不能来偷看我洗澡,很没礼貌。”有时他就像个小大人,会察言观色。他知道我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很忙很累,主动帮我捶背解乏。这时我觉得特别暖心。孩子就是上一秒气死你,下一秒你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自从有了孩子,生活都是一惊又一喜,痛苦和快乐如同一对双胞胎如影随形。
初为人母,没有经验,如盲人开车,如惊弓之鸟,内心总是忐忑不安,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总害怕走错一步就会“大意失荆州”,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前妈妈都要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去到哪里都要带上自家的娃,这就是“母性美德”吧。男人不能生孩子,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怀胎十月已经很不容易了。既然生了他,就要养他,养他就要教育好他,为他的人生负责。
虎爸在家都是他帮儿子洗澡。小虎上幼儿园后,都是他自己洗,有时边洗澡边玩耍,洗了半小时都不想起来。他五岁时学会了游泳。洗澡可以让他如鱼得水,快活自在。洗完澡就要上床睡觉。
睡觉前我给他读十五分钟的书,然后讲十五分钟的故事,他在床上一边玩玩具一边听我读书。他两岁才会讲两个字的词语,四岁才会讲完整一句话,咬字吐音都不是很清楚。舌跟音k和g他一直发不出来,“哥哥”他一直读成“dede”。他的玩具或衣服都是虎爸给他买的,他所有的书都是我买的,而且大部分都是注音版。纠正他的发音一直是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小虎三岁至四岁,每晚读书都是我先读一遍,他跟尾读两遍,然后他自己读一遍。我给他买的是中华书局出的经典诵读工程全球测评用书,一套有九本:《周易》、《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孟子》、《礼记》、《道德经黄帝内经》、《弟子规龙文鞭影》、《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这套经典,字够大有注音,文本不作注解,非常适合启蒙教育。我始终认为启蒙教育就是认字明理。识字通经,才能遨游国学之海。能逐渐落实圣贤的人伦教诲,才是顶天立地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炎黄子孙,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古人论述人事物,多追根溯源,高远其所从来,示不忘本,故“人道”从三皇之首的伏羲开始。伏羲生有圣德,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始画八卦,开创中华文明。《周易》是一部专论“八卦”的书。《周易》为六经之首,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中国哲学的许多思想,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亢龙有悔”、“履霜坚冰”都出自这部著作。许多科学现象也和《周易》理论不谋而合。
《易》源于河图洛书,上古有三本《易》:连山、归藏、周易。《连山易》由炎帝神农氏所著,相传内容为三万言。《归藏易》为轩辕黄帝执笔,内文四千三百言。据史料记载,这两部书从晋朝永嘉时期便失传了,其具体内容已不得详知。直至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易经》现在等于《周易》。关于《周易》的作者、成书时间以及其著书的来由等问题,至今也无定论。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难解的谜。
尽管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近百年来由易学界的一些权威人士提出一种说法:周文王姬昌遭纣王迫害被囚禁于牢中,他则借此机会专心习研连、藏二《易》及先人留下的“八卦”图象,遂而深集其个人所思,将原八卦图式改绘成自创的新图式(后人称之谓由先天图式改为后天图式),并将原来只有八种卦的符号分别两两相重而演绎成六十四卦,又加写了相关辞文对卦义作出分析,《周易》就这样问世了。但经历史延伸,易学习研者发现,其中有些与时相关的辞语似乎与文王时期的征象不符,于是又猜测其中辞文可能是文王的儿子周公所写。这对研习易理收益的大小并无影响。
八卦是创生于中国古代的一套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爻,用“--”代表阴爻。这两种符号上下排列,便可组成八种形式,将其称之为八卦。每一种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两两重叠互相搭配又形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或人事现象。“卦”字,左边是圭,右边是卜。圭是上圆下方的玉器,由下往上堆,只不过堆的不是玉,而是爻。卜的字形是纹路的样子。目前所知,最早的“卜”是原始先民用火焚烧龟甲、牛骨,在其受热后裂开而得到的纹络,这就是“爻”,爻字的字形即是纹路相交。纹路总是相交的,不能都是平行线,都是规整的平行线那就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所以“爻”就是纹路相交、交叉,即阴爻、阳爻不断交叉,交叉的结果就是卦。
古时用八卦占卜,成一门派。在周代,尚设有“太卜”的官职,专司掌管占卜大事,地位相当高。由于人类文明刚刚萌芽,占筮并非是消极的举动,相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智慧展现,是值得称颂和赞佩的伟大的文化创举。它对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揭示天人合一及时空变化规律,对启动人在当时以及延续长久的思维灵性,敦促提高对事物变化的预知、预测能力,以战胜境遇中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起到了相当大、乃至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通过占卜的理性预测,启示问卜者如何把握事物变易的微妙关键因素,昭示人们在艰难时刻应避凶趋吉,在顺利时要居安思危。这是从积极的思维意识出发,教会人们在各种领域积极进取的技能和把握成功的智慧。
汉代以孟喜和京房两位学者为首,以“卦气”立论,对八卦符号的象数概念作出进一步复杂性的分析,从而对汉代占卜术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这属易理的象数派。传承至今,世界各地仍有为此所用者。
自古以来,学人主要是依据八卦的符号象征意义,思悟、分析和把握自然及人生行事之规律,支配理性思维,智慧决策,以实现优化人生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及追求事业成功为目的。这属研习八卦的义理派别,更具实际意义。但占筮文化的历史意义不可否定,由其延伸至今的新科学内涵依然存在。
魏晋时代,研究《周易》的学人即以王弼为代表提出重“义”轻“象”的观点,主张研究“卦”不要单把注意力盯在卦形的符号上,应注意卦辞,特别是辞文的思想内容。这对《周易》研究进一步深化,起到了划时代的重要作用。唐朝时,学人孔颖达编写《周易正义》,李鼎祚编撰《周易集解》,均一直对后世易学义理学术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明清时代,重义理、轻象数的易学体系得以稳固,对世界精神与物质易理科学性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周易》以太极为宇宙的本体,太极中含有阴、阳,叫做两仪。阴阳互相交易产生变化,形成四象,复合成八卦,又相互重叠排列,组成六十四卦。八卦代表宇宙人生组成的要素,六十四卦则表示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现象、原理和法则。现象称为“象”,原理便是“理”,而法则即为“数”。透过象和数的变化,来推出其中蕴涵的道理。通览《周易》全书,其中无处不在讲变化和应对事物变化的策略。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明白了《周易》的道理,就是睁开眼睛走路,前面有陷阱、有障碍就可以回避、绕开;不明白《周易》的道理,那就是盲人开车,后果不堪设想,等到翻车,还觉得自己很冤枉。《周易》六十四卦提供六十四种不同情境,以及所能够趋吉避凶的对策。每卦有六爻,每一爻都是人生的一种剧本,人生的每种选择会产生什么后果,《周易》早就推演完了。占卜解卦,趋吉避凶,改变思维,调整观念,身体力行。观念正确,可以解决很多事情、化解很多危机,逢凶化吉。用易经的智慧指导生活,我们的人生定会无往不利。
“蒙,亨。匪(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意思是启蒙教育不是老师有求于学生,而是学生有求于老师。初次请教则告诉他,再三提问就有轻慢之意,轻慢就不告诉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能教他新知识。聪明的学生,你教会了他,他就不听你的了。教学生,要用《易经》智慧。
对于不诚恳请教的人,我们何必多言?孔子提倡交互主义,大家彼此彼此。诚恳请教,我们更不能信口开河,否则反而害人。每一件事情,除了共同性之外,往往具有特殊性。我们把共同性告诉他,如果他忽略了特殊性,不能做出合理的调整,岂能有效?所以孔子的态度,是同样诚恳地从这件事的各方面,反问到底。使请教的人,自己经由多方面的思虑,贴近特殊性,做出合理的解答。孔子这种看似虚无,却真正实有的教学方式,便是我们常说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重于灌输,是最好的教学。给学生答案,远不如帮助学生好好思虑,自己去发现答案。孔子对同一问题,时常出现不一样的答案,便是对不同的人,给予不相同的点化。点化既不精彩,也不显得十分特别。当事人却能够被点醒,获得很大的助益,这是诚恳的态度。提供自己的心得,促使请教的人自己获得答案。既尊重自己,又看重别人。这种互相尊重的态度,大家都喜欢。
睡前夜读,我给小虎读的第一本书是《周易》,第二本是《论语》,第三本是《大学中庸孝经》,剩下五本经典是他读给我听。每晚读一章,一章读两遍。读完经典,我就给他讲一个睡前故事。他最喜欢听故事了。学前班时,变成每晚他给我讲一个故事。他讲得最多的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他最喜欢诸葛亮和孙悟空。
《周易》和《论语》,小虎都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六十四卦,卦辞他都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只是他不懂每一句讲什么意思,书上没有释义。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出新。解释经典最好在精、熟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园属于启蒙教育,蒙学。我只要求他把经典背下来,不对文本作解释。
小虎三年级时,我又给他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的经典诵读系列,这套是小学生读的,正文下面有注释。每晚去散步,跟我聊《易经》八卦,他解释得差不多全对,还感叹:“终于知道每卦讲什么意思了。”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大人便学习“一阴一阳之所谓”的道理,然后告诉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变化”,及早培养他“有所不为”的观念,而不是加以蒙蔽,使其“由于不知而不为”,以致他长大之后,形成“原来可以如此”而“胡作非为”,或者认为“凡不守规矩的,都是坏孩子”,养成“疾恶如仇”的态度,因而与他人格格不入,难以和谐相处。
蒙以养正,圣功也:二阳居刚中,二与五应,以二养五,五变而得正,故曰“养正”。古人以为“建国君居,教学为先”,教养弟子除去蒙昧,使其正直,故曰“圣功”。启蒙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正直品格,这是圣人的功德。
东方圣人孔子和西方圣人苏格拉底,有共同的看法,就是自认无知,而不是以高级知识分子自居。大圣人不一定多才多艺,多才多艺也未必就能够成为大圣人。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孔子两者兼备,是因为他知进也知退。有机会出任官职,应该专心一意,把该做的事务处理好。没有机会并不怨天尤人,却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多学一些才艺。人生起伏不定,得意时不要忘形,好好做人做事。失意时安静下来,趁机多学一些才艺,对自己一定有益。
圣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想当圣人便当得成的。应该是七分天才加上三分努力,可是这三分,很可能比一般人的七八分还要多。能不能成为圣人,谁都不知道。要经得起后世子孙的公断,才有可能。我们不必立志成为圣人,朝这个目标努力,不必也不应该存心要达成这样的成就。
人生没有地图,一路走来很艰辛。因为有爱,一路无所畏惧。因为我是母亲,所以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