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君,本名王伟明,吉林镇赉人,已退休。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华人文学》签约作家。作品见诸《人民公安报》《检察日报》《法制日报》《吉林日报》和《新时代文化传媒》、南国文学原创平台、《天津散文》《海河文学》《华人文学》、《作家故事》《中国现代文化报》《世界经典文学荟萃》《嫩江文学》等等,间有获奖,作品收入多种文集。
未央君是2021年下半年接触网络文学的。据他说,两年多的时间,他在网络和纸媒刊发散文、小小说90余篇,近30万字。“都是真人实事大白话”,他给自己的作品风格如此定位。作为南国文学平台的同道人,我接触过他很多发表在南国的作品。作为同在北京入会、联欢会上同台演出的“密接者”,由于好奇加喜欢,我几乎看过这百十篇文章,关于未央君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我的结论是“真人实事不白话”。
未央君有扎实的文字功夫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他退休前是机关文字工作者,长期的案牍工作,大量的机关应用文外,他还肩负着单位调研和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机关应用文的理性思维还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落实到纸上,都是在文字上见真章的。纵观他的文字,他做的游刃有余。
未央君是个勤奋的人,丰富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大量写作的题材。未央君又是个有心的人,写日记是他的良习,会上网后,每天早5点到6点他雷打不动地敲键盘一小时,厚积薄发,日记为他创作且高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素材。多少年前发生的事他都信手拈来,他用纯真朴实的语言叙述,给人的感觉就发生在身边一样。未央君有个“游”字系列,诸如《闲适游·眠在白云深处》、《神游·散佚在岁月中的五彩梦》、《醉游·和编辑老师的心灵沟通》……有的标题看着抽象虚幻,但篇篇都具象又有实事支撑。娴熟高超的语言能力又使得每一篇都各有千秋,丝毫没有落入某些游记的套路和巢窠。未央君善于挖掘生活,于是小说散文就有了系列。他的小说篇幅不长,但一个刑警高强系列就有《软刺》《溢脂》《节点》《亮点》《痛点》等十篇。他的《喔 嫩江湾,那一滩童趣》由“渔趣”、“鸟趣”、“猫鼠之趣”三部曲组成,他的《农家乐》由“枇杷记”、“樱桃记”、“桑葚记”而成。他的日常生活在《小院农事》、《小区花事》、《小家凡事》中记录体现。他的《随意游,打卡浙南三名镇》洋洋洒洒万余字,是三个可以独立成篇的单元构成,“素描义乌”“写意横店”“工笔乌镇”题目看上去就很独到。还有“尬事”系列、“趣”系列等等,莫不如是。
对未央君的语言特色,有人这样点评:“您的文章语言有特色,擅长引用谚语,化用典故和古典诗词名句,绘景状物,观察细致,审美能力強。”这是一位未央君未曾谋面的老者,有意大利访问学者经历的贵州大学教授,在看过未央君的作品后做出高屋建瓴式的总体评价,也是我说未央君“真人实事不白话”的理论依据。
由此展开说,未央君的语言特点之:
谚语俚语运用自然,作品接地气。未央君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东北农村生活20余年,县城工作横跨6个单位,退休前后又久居杭州,阅历丰富又加之肯用心记录生活,使他的语言十分生动,来自百姓的谚语俚语也运用自如。未央君百十篇作品,近三十万字的作品总汇,我所要说的是谚语俚语俯拾即是,为了更集中的说明我的观点,现仅以他的《闲适游·眠在白云深处》(收录“中国最美游记”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和《喔 嫩江湾,那一滩童趣》(获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二等奖)两篇为例,窥斑见豹,足以为证(两篇文章以下简称《闲适游》和《童趣》)。
“不上梅峰观千岛,不识千岛真面目”,这句《闲适游》里千岛湖梅峰的推介语,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述,如“不给你点颜色,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说它是诗也好,是顺口溜民间俚语也罢,作者能够在一游中见之、记之、恰当好处的用之,让“大白话”有了灵动的色彩。
未央君的语言也极具地方特色,有的是沙坑里打滚——土的掉渣。比如“搂柴火捡兔子——当捎带了”,是顺手的事儿;正所谓“宁走冬天三寸,不走春天一尺”,是自然的规律;“补丁是花,嘎巴是渣”,是百姓的审美;而“打鱼摸虾,耽误庄稼”,这句流传在江边的农家嗑不知产于何年,但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和正统,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打鱼摸虾好听点的是搞副业,稍微上纲上线就是耽误庄稼破坏生产。未央君在《童趣》中提到这句话,“是用地道的地方口语,把当时的情景和人物对话表现得活灵活现,让我恍如置身现场,看到了当时人民公社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以及社员食不果腹的生存状况……反映出那个时代全国农村的状况。这已是一篇历史性的小散文,除了它的艺术性很高,我认为它是研究人民公社的鲜活的史料。提起人民公社,年轻一代没有见过,他们也不感兴趣。尚存的老农和在农村生活过的老人,仍然对它记忆犹新。改革开放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脱贫致富了,但不要忘记那段历史。”这样一句农谚,没有经历过的看到可能一带而过,只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才知道“贾雨村言”的强大力量。
化用典故不落俗套,语言有内涵。化用典故包含知道典故、会用典故、用活典故三层含义,未央君作为文字工作者、“语言骗子”(朋友谑语)擅长这点,诸如江湖上讲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还有个哥们说,超隐隐于床。在黄昏柔和的晚霞中,这些精灵,在嬉戏?在谈情?在选择?我非鸟,不知鸟之乐;游太湖源而说太湖,就好比,鸡蛋好吃还能看到美丽的母鸡,幸事——比比皆是。
未央君在《童趣》里有这样一段话——还是在我的老家,嫩江边的那个地方,十多年前,一对年轻的肖氏兄弟,靠江吃江,用拌过药的小鱼和玉米粒,撒在江叉子水边,药些迁徙的麻鸭飞禽啥的,不料被举报,一查他们竟夺去了比丹顶鹤还珍稀的白鹳的命,且整整17只。按法条一扣,哥俩都失去了11年的人身自由。当年法庭在当地开的现场庭,我跟着观摩,亲眼目睹我的淳朴的乡亲们,惊掉了一地下巴:怎么,鸟比人贵?!唉,法律无情!“欲射一马,误射一獐”,后果很严重。这里的欲射一马,误射一獐典出三国,是“孔明设计引魏军追击,本想算计司马懿。不想司马懿狡诈,令张颌领前军。于是张颌误入陷阱,战死沙场”。诸葛亮所说的“欲射一马,误中一獐”中的“獐”指的是张颌。这个故事描述的是诸葛亮在引诱魏军追击时,使用了计谋让魏军的先锋张颌进入了蜀军的埋伏圈。当张颌意识到自己已经中了蜀军的计谋时,已经为时已晚,他最终被蜀军射杀在战场上。因此,这里的“獐”实际上是用来比喻张颌的。而肖氏兄弟欲药野鸭子而误药死了白鹳领刑11年,这个行为用欲射一马,误射一獐形容,真的是精彩不容错过,可见未央君用典之准确自如。
未央君在《童趣》中还讲了人到六十不死活埋、包老爷和九斤狸猫的民间传说,也是活化主题的有趣典故,篇幅太长,有兴趣者可以自行检阅,同时领略作者的语言功力。
诗词名句信手拈来,语言有张力。未央君虽然高中肄业,但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学了汉语言专业,通过自考获得了大专文凭。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他对古诗词信手拈来,运用自如。《闲适游》和《童趣》两篇中就多处引用、翻用古诗词名句。诸如“在湖上,极目远眺,实证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情画意。”“这一路,翻唱古人春风得意句,真个是夏景闲适车行缓,一路饱览江南风。”“我们下了省道上了山路,步步向上,时而缓行,时而急转,有时绕水,有时盘山,葱茏直上三百旋。”“收远目,细思衬,风猎蒲蒲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我们是兴尽而归,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是知在此山中,云深入眠处。特别这句——哇噻!怪不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原来白云深处眉眼盈盈处有人家,鱼乐山房啊!——十分自然贴切,引人入胜毫不突兀。他的《闲适游,眠在白云深处》标题就很诗意很有来历,而且文中也有交代有点题——时间宽松,游的自在,吃的开心 ,心无旁骛,海阔天空。元代戏曲家关汉卿老爷子有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因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道尽了闲适游的所有。
他的每篇作品里几乎都有自然贴切的诗词运用,所以不能称白话。比如“破除万事不过”“断送一生唯有”是《我的酒事春秋》的开篇,竟是古人的集句谜;当下,这个小院,即时即景,教孙孙“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因为戏蝶娇莺就在此处同框——这是《小院农事》里的描写;而现在的日子一日三餐有小酒,桂花树下品香茗,含饴弄孙合家欢,一觉无梦到天明,小市民的日常。似乎崇尚天人合一的老庄以一棵树为例,概括了他的状态,“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这是《神游 散佚在岁月中的五彩梦》结尾,不但“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退隐不争的生命哲学升华了主题,前面的“一日三餐有小酒,桂花树下品香茗,含饴弄孙合家欢,一觉无梦到天明”可以看作是他的一首即兴小诗,从中可以看到未央君当下的诗意人生。这样的美篇,读起来很给人愉悦的享受。
鲜活的语言解读知识,耐读。未央君的语言除了上述三个特点外,在叙述事物和解读一些冷僻知识方面,语言鲜活有个性,十分耐读。现摘录几段,佳文共赏析。
《大锅饭情节》:曾记得初二那年“农忙假”,我到镇赉县西哈吐气屯生产一队打零工,挣“八厘谷子”的工分。“八厘谷子”是指如果整劳力一天挣十分,那么“半拉子”挣五分,而“八厘谷子”就是挣八分半。落实到活儿上,就是整劳力铲一根垄,“半拉子”铲半根,“八厘谷子”大约十之七八,分分都是命根儿,年底分红真金白银兑现的。不过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八厘谷子”,是不是正确的叫法和写法。东北话也是神奇,这个“八厘谷子”在万能的度娘里也没搜到。
印是衡量锅的口径的单位,但是却没有具体规定出印的大小,也就是说不知道一印等于几公分。但反过来几印锅的大小却是固定的。比如说三印锅锅口直径是40公分,四印的直径是46公分,八印的是72公分,这些数字间相互没有关联,通过这些数字也计算不出来一印是多少公分——同样在《大锅饭情节》里,这段介绍“印”这个接近失传的计量单位的语言,很科普。
在《醉游,我与编辑老师的心灵沟通》中,他写道——比如在《小院农事》中,我用了一个带有时代特色的东北话“小片荒儿”,过于生疏,编辑老师改成了“小片开荒”,这就是方言造成了歧义,因为二者不是一个意思,甚至是不同状态。“小片开荒”是过程,“小片荒儿”是成品,已然状态。
此外,未央君的语言还有自己的幽默特色。比如“二嘎子的火堆火烧连营,把裤子烧掉一半,裤裆部位没了,剩下两裤腿,象副套袖”(《童趣》);“慢,某个大孩子一声喝,大家都停止了动作,随后又整齐划一的解开裤带或褪掉裤衩,掏出大小不一的尿尿家伙什儿,一边齐声大喊道:一滴子儿,两滴子儿,谁不滴,烂鸡子儿(《童趣》);何况他们玩三打一“带彩儿”的,彩头儿是烟卷,拆了盒论支赢的。烟嘛,就两种,金葫芦和迎春。金葫芦九分钱一盒,平均一支四厘五。迎春两角七一盒,一支一分三厘五。打一二三的,就是六十分一局,成或破,输赢一根金葫芦——所以说的这么细,是说他们一把的赌资是不到半分钱的。就这刚开始,还互相提醒:小点声,别出事。打着打着就忘乎所以大呼小叫了。由于准备不充分,烟卷早就用替代物了,苞米粒代替金葫芦,黄豆粒代替迎春烟,真实的烟卷被四个烟枪抽溜光。据说抽烟的人熬夜就怕烟断流,烟瘾上来抓耳挠腮,没办法,满地找烟头。张大小子最有才,一边唆啰烟头一边振振有词:抽烟头,不算损,又省钱,又过瘾。大家都大笑,这属于张大小子现场改编,这段话原话是九分损,不算损,又省钱,又过瘾(《尬年趣事》);“我也就背着挎着提溜着嘀里叮当的穿过三趟房,把枪送到村南大队部。这个画面现在脑补一下:东北冬天清晨,一个不起眼的屯子,两顿饭的早上时候,家家烟筒还没冒烟,一个半大小子,在阶级斗争为纲和备战备荒的大背景下,背着四杆枪,在静寂的只有鸡鸣狗吠的屯子里逛荡,这到底是对备战的不尊呢,还是对和平的冒犯?这独有的尬年趣事,真是滑稽的让人无语(《尬年趣事》)。
未央君的小说《那年中秋》和故事《老单家的事》(《海河文学》2023年第三期)把乡间趣事用东北的乡土语言娓娓道出,有趣,也证明了未央君的把握农村话的语言能力。
未央君说自己擅长真人实事大白话,但叙事状物间“别有幽情暗处生”。今年9月1日当地《白城日报》在报道他的事迹时,导语“镇赉县人民检察院退休检察官王伟明退而不休,发挥自己长期在机关搞文字的优势,厚积薄发,书写了大量反映祖国山水文化和家乡自然风貌的文章,为推介家乡,歌颂祖国发挥余热。”谚语俚语运用自然,化用典故不落俗套,诗词名句信手拈来,鲜活的语言解读近乎失传的常识,未央君的这些语言特点,鲜活了作品,升华了主题,提升了作者的文学情怀,使得作品可读、耐读、喜读,回味无穷。
目前未央君正在整理自己文字,准备结集付梓。期待他的心血之作早日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