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拥抱阳光的头像

拥抱阳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17
分享

翠莲与风筝——粤剧《搜书院》之“初遇诉情”评赏

在粤剧中,红线女大师的代表作《搜书院》有着“戏宝”之称。搜书院本是一个在海南境内广为流传了二百多年的故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海南琼剧界将之编写为《搜书院》琼剧剧本,由琼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黄文、陈华、红梅主演,深受海南人民欢迎。后来《搜书院》的故事被移植改编为粤剧剧本,由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主演并于1956年搬上银幕。二位主演还将此戏带进北京演出,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周恩来总理在看完红线女老师的《搜书院》演出后,亲切地把粤剧誉为“南国红豆”。

上个世纪90年代红线女老师与著名歌手张学友就曾经跨界合作过《搜书院》中的经典片段“初遇诉情”,为文艺界留下了一段佳话。剧情讲的是镇台家的侍婢翠莲为了给小姐捡取断线的风筝,偶然与琼台书院的书生张逸民相遇,翠莲借风筝上张生的题词抒发自己身世悲凉之感,两人青涩含蓄地互诉衷肠。从全剧看来,这个“初遇”既是为翠莲挨打关柴房埋下祸根,也为后文两人重逢、喜结鸳侣埋下伏笔。

风筝,这一中国传统闺阁玩物,在这出“初遇诉情”,甚至是《搜书院》全剧中,起到了贯穿始终的重要作用。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具,还具有象征美学的意义——是一种代表封建时代下女性悲惨命运的符号。从某种程度上说,风筝,就是翠莲的“命”。《搜书院》的剧情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翠莲糊的一手好风筝,她家小姐想放风筝叫她作陪,风筝断线了又叫她去找。翠莲这个人物的行动是和风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的命运走向也和风筝密不可分。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如同断线风筝飘零:“那风筝,可叹它摆布由人,尽操在人家手中线。前路茫茫,线断便随风飘荡。一似我翠莲无告,羡谁怜?”幼失父母,被卖做丫鬟,又时常遭凌辱,真是身世堪怜。

张逸民在看到风筝落下时有段唱词:“好一只美丽的蝴蝶风筝!不幸线断飘零,落得身沾尘土。可惜可惜!”笔者认为,这是一语双关的,表面上是张生对风筝发出的感慨,实质上是以风筝喻人,剧作者借张生之口发出对翠莲身世的叹息。文人情怀的张生,顿时诗兴大发,在风筝上题上词:“不羡红丝牵一线,扶摇直上遥空。几曾愁梦绕芳丛。凄香心婉转,写影骨玲珑。信道黄花还比瘦,无端轻落泥中,拚将弱质斗西风。命虽同纸薄,身肯逐飘蓬。”(此词作实出自叶恭绰先生手笔)

张生是对风筝有怜、有爱亦有敬意的。“拚将弱质斗西风。命虽同纸薄,身肯逐飘蓬。”这不就点明了断线风筝与翠莲的命运共同之处吗?虽然力量很小,但处在逆境中仍然处变不惊,坚持和险恶的环境作顽强抗争。大概所谓生命的韧性就是如此吧?一时忘情的聊天,不觉天色已晚,害怕责罚的翠莲都丝毫不敢多做流连,而在匆匆离开之际,内心的萌动终于让她大着胆回头询问了这位仪表堂堂的公子姓名。“相公你深切关怀,我已感激不浅”,她不敢抱有任何再见机会的奢望,询问名字只为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终生纪念”,因为如此懂她的男子今后也许不会再出现在她的生命中了!分别时两人可能都没察觉到的是:就在翠莲的那一停步回眸中,爱根已在两人心中悄悄发芽。冥冥中,这场“初遇”为“再遇”作了铺垫。

后来的剧情是:张生这首信笔题下的词居然被镇台夫妇冤枉翠莲在外有私情的证据,弱小无助的翠莲百口莫辩、被关柴房、严刑拷打,受尽折磨!而坚强的翠莲不甘屈服,最后在小丫鬟的帮助下逃了出来,女扮男装到了琼台书院寻找张生。聪明的她凭借这首词让张生与她相认,她依赖、求助于他,他怜惜、敬佩于她。剧的最后,在与前来寻人的镇台大人斡旋中,多亏谢宝老师的鼎力相助,两人成功得以逃脱封建势力的藩篱,双宿双飞。

一波三折的故事经过换来了喜剧的大团圆结局。翠莲这只命运多舛的断线风筝有幸被张逸民捡到了,这次,张逸民不会轻易放手归还,而是宝贝似的珍惜一生吧!翠莲和张逸民的“患难爱情”,不知你们有没有感动到呢?

(本文首发于“清斋汝舍”公众号,后发于《南国红豆》杂志2019年第6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