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侨雪的头像

杜侨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1
分享

绍兴印象

多年前,读着鲁迅的杂文、小说、诗歌,脑海里总浮现出他着一袭浅灰色棉布长褂的样子,叼着烟卷,撇着胡子,严肃而冷峻。周庄、三味书屋、百草园、孔乙己、祥林嫂、蚕豆等名词逐渐住进年少的记忆,激发了我走进绍兴的渴望。

终于,在冰冷的冬日,我走进了这座新旧分明、古韵浓稠的古城。来之前我只知绍兴有鲁迅,当得知兰亭、会稽山、沈园等也在此处时,不禁对这座城市多了许多敬畏与神往。

对绍兴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静。夜晚,整个城市变得宁静安祥,没有大都市的喧闹与过于明亮。星星点点的灯光在或远或近的矮山上闪烁,小佛塔静静守候在山峦。透过窗户,可以捕捉到一颗颗明亮的星,俯瞰着此刻的大地与人间。窗外的山、星星隐藏在黑夜中,美好而独特,让人不忍入睡。



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风也会时而眷顾。驱车直往上虞,去看看数月未见的弟弟生活工作的环境。稍显冷清的旧火车站旁有一小片树林,翠绿的竹林掩映在小路旁。现代版小四合院中央是一块篮球场地,三面平房组成了宿舍和食堂,一根旗杆笔直地矗立在栏杆旁,束旗的绳索轻轻击打着旗杆,发出金属特有的清脆声。车子驶在上虞街道,陌生的风景不断从眼前掠过,因为弟弟目前生活在这儿,我好想让这儿也变成我熟悉的地方。我们吃完烤鱼,又到了惜别时分。走过过道,关上大门,遥远的牵挂又成为日常。人生,实在需要千珍万惜!


与弟弟分别后,我们去市区参观鲁迅祖居。一条较狭小的水道上撑着几只黑色的乌篷船,不时有游客下船体验水乡生活。水道两侧分别为鲁迅祖屋和学堂。学堂一侧,有商家在售卖孔乙己曾食过的蚕豆和坛装的黄酒。走进祖屋,可见一方天井正对一片晴空,院中盆景下方石槽里游动着数条小金鱼。穿过走廊、门道,便是德寿堂,内有暗色木桌椅对称摆放,正墙中挂有福禄图和对联。格子窗向外打开,阳光斜照在窗棂上。往里走,可见饭厅、书房、卧室、厨房、乐器室、儿童室等错综复杂地连接着,屋子大多较暗,小小的天井精巧地布局在可以容纳的多个角落,光线和阳光小心翼翼地偷过来,但仍改变不了有些屋子光线的昏暗。出了祖屋,过桥便是鲁迅以前读书的学堂。学堂不小,分布着多间屋子,三味书屋便在其中。屋内有教书先生的画像和桌椅。看过三味书屋,不能不看看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可惜他书里描述的古物、植物、昆虫等胜景趣事已不存在,眼前只有一块写有“百草园”的大石头和一畦畦无精打采的白菜萝卜。

鲁迅祖居旁有一条商业街,有卖茴香豆的大姐,有为游客题写姓名藏头诗的老大爷,有门口悬挂着熏干鸭鹅、腊肉的干菜店,有塞满剪纸工艺品的小铺。最引人注目的是黄酒博物馆,里面有各种装在坛子里的黄酒,如女儿红、花雕酒、古越龙山等等,琥珀色的黄酒酒精度数低,尝起来香甜可口。

沈园与鲁迅祖居在同一条街上,相距约200多米。天色已黑,便夜游沈园。几处路灯在黑黝黝的院子里铺开数条弯弯曲曲的小径,里面依旧是园林特有的亭台楼阁与水池,一面石壁上刻着陆游与唐琬各自题写的《钗头凤》。几树黄色腊梅在夜间静静开放,朵朵金黄小巧玲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梅花,心中不免惊喜万分。大致看完景致,便去水边小剧院看演出,几名演出人士通过古典舞蹈、越剧、现代歌舞将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演绎了一番,又将其他古代爱情故事进行创意表演。因天冷水汽重,我在瑟瑟发抖中观看完整场表演,倘若夏天在此观看定是很惬意的了。

现代人多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却鲜少去过绍兴兰渚山下的兰亭。进入景区,首先遇见的是粗壮秀挺、郁郁葱葱的竹林。沿着鹅卵石路向深处走去,两侧草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鸟鸣声轻吹悦耳,几只松鼠在树枝间匆匆游走。


鹅池亭在一棵古树旁,树下三五只松鼠大胆地上蹿下跳,争吃食物。鹅池亭右侧有一水池,几只白鹅在岸边石块上嗷嗷叫着,一只鹅优雅自如地下水,用双掌轻轻拨动,成为绿水间一块游动的白云。转路而行,看到路旁满池的绿萍,干枯的荷叶与荷梗在其中横叉竖立,形成冬日特有的生机与风情。墨华亭在一独立的小院中央,两侧走廊与中间过桥间分布着两汪水池,走廊靠水一侧摆放着桌椅,抬头便可见莽莽山峦。阳光很充分地投进来,让好读书者心意盎然。走出小院,视野变得开阔,在一堵厚实的墙上,拓着名人的书法字体。沿路直走,爬上宽阔的廊桥,底下有流水经过,河水北侧山坡上,枯木镶嵌在松柏林中。沿河西走,看见河岸旁有一丛灰黄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毛茸茸的脑袋疏密有致,与墨绿河水相映成趣。兰亭依山而建,伴水而行,幽静与广阔并存。在冬日里,有曲水流觞的雅致,也有泼墨挥毫的雄豪。



绍兴的新老城区截然分布,是以老城古韵得以较好保存。绍兴是我感受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韵味保留最完好的地方。八字桥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据桥下老人说此桥在宋代所建,桥身由大石块、石条组成,不长不高却四通八达,兼顾了两岸及同岸人的出行方便。站在桥上,可以望见老建筑上的墨色瓦片屋顶,瓦片层层下扣整齐排列。桥身上有绿藤缠绕,斑驳的石块有种沧桑的美。河水两侧人家均是低矮的平房、简单的门窗,水边生长着几棵粗壮的老树,繁茂的枝叶伸向水中央,许多盆栽花草在水边静静点缀着。看到水边一块块伸向水里的台阶,我们能想像出当地人在水边洗衣物的场景,以及过去他们以水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慢生活时代。长长的水道从一座桥延伸至另一座桥,又从一个拐角转到另一个拐角,两岸的房屋、树木、悬挂的衣物都倒影在水中,青苔、小草在一丈高的石缝中快乐生长。走在河岸的石板路上,偶尔与当地人闲聊几句,倾听他们的隔河对话,遇到一两只可爱的小狗,发现几株石墙上的草儿,观察微风中落叶随波逐流的样子,会感到一种回归自然、静谧安祥的温馨与快乐。那一刻,人便不想离开了。

可是生活永是流驶。在逐梦路上,流浪是不可或缺的。愿有生的日子,我们能多珍惜与自然、亲人相伴的时光,多遇见让心灵快乐、自我回归的风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