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若木的头像

若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08
分享

寻迹

作孚园是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先生长眠之地,是全体民生职工的精神圣地。先生于1893年4月14日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每年4月我们都要自发前往祭拜。作孚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北碚公园内,为海内外人士捐资修建于1989年。近代北碚史,半部讲作孚,先生对北碚的建设可谓呕心沥血,主持以北碚为中心的嘉陵江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先生曾在1944年深情地说:“北碚是我第二故乡。”

1930年先生在北碚火焰山选址修建了重庆最早的现代化公园——火焰山公园,该园是先生在乡村建设运动中培养民众现代生活观念的重要场所。1936年该园更名为北碚平民公园,1950年更名为北碚公园,现为北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该园被重庆城市管理局评为首批历史名园。

4月12日我们与报关公司一起前往北碚祭拜。早晨重庆主城区下起瓢泼大雨,从天空奔泻而下的一串串雨帘猛烈撞击在地上溅起片片水花,很久未见这么大的雨!雨势稍小我们便集合出发。到达北碚雨已停,雨后的滨江小城空气清新湿润,街道干净整洁。当驶入一条两旁都是虬劲优美的法桐树的街道时,我们知道即将到达目的地。法桐树是先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领导北碚城市建设时从外省引进栽种,是当时四川省唯一将该树种作为行道树的县城。

偏居一隅的小城北碚是抗战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无数文化人士栖身的诺亚方舟。[1]四海为家、颠沛流离多年的现代文学巨匠老舍先生曾在此生活数载,怀着对北碚真挚的感情,在回忆八年流亡生活的名篇《八方风雨》中在写北碚生活的篇章《在北碚》中写到:“北碚是嘉陵江上的一个小镇子,离重庆有五十多公里,这原是个很平常的小镇市;但经卢作孚与卢子英[2]先生们的经营,它变成了一个“试验区”。在抗战中,因有许多学校与机关迁到此处,它又成了文化区。”[3]在那个烽烟四起动荡不安的年代,北碚这个普通而淳朴的小城给了老舍先生难得的安宁,在抗战最艰苦的1944年,在这里他开始了中国现代文学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创作。[4]

北碚公园依山而建,园内老树蓊郁,满目苍翠。无数亭亭如盖历经岁月洗礼的桂花、国槐、黄葛树、银杏树以及一些我不认识的大树组成的绿云般的穹顶,将园区盖得严严实实,浓郁的树荫使整个园区清幽怡人。

依山而建的公园每隔一段石阶便有处平整的地方供游人休憩,北碚公园也不例外,唯一不同的是在平整处有纪念先生的题刻或者雕塑。自公园大门进入,通过一段高大桂花树覆盖的石阶便是作孚园。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墙上刻有作孚园介绍,并有矿业泰斗原民生公司董事长孙越崎先生,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的题字。孙越崎先生题字是:“卢作孚先生为发展祖国航运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梁漱溟先生题字是:“公而忘私,为而不有。”

拾阶而上,是一处纪念点,一块醒目的石碑矗立于高处,石碑上是著名教育家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教授题字:“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再拾阶而上,又到一处纪念点。一侧是座造型别致外形取用民生公司徽标的菱形雕塑,雕塑尾部是具四叶螺旋桨,前部刻有繁体仿宋字的民生公司宗旨:“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另一侧山墙上刻的是先生挚友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先生为缅怀先生写的《敬怀至友卢作孚兄》。

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拾阶缓行而上至位于山顶的作孚园。园区左面是清悠的火焰山,右面是浩阔的嘉陵江,园区为圆形布局,入口处有两尊石雕神兽。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玉兰、杉树、香樟、山棕、银杏、翠竹将园区环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一方小池中心的一尊大理石雕像,先生身着中山服右手握卷笔直端坐平静凝望着远方。雕像为雕塑家郭其祥、冯宜贵、古月教授联合创作[5]。雕像前有区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献上的花篮。小池里一群群小蝌蚪在睡莲下欢快嬉游,小池后面是两块绿草如茵的草坪,那便是先生及夫人的安息地,再往后是一面黑灰色大理石墙,上面镏金镌刻着先生手书的那句广为人知的名言:“愿人人皆为园艺家,将世界造成花园一样。”先生字如其人,遒劲隽秀、婉约飘逸。墙下摆放着无数前来祭拜的人们献上的鲜花。

园内左右各有一座石碑,碑文为西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书写的先生名言。一处是郭克教授所书:“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一处为荀运昌教授所书的先生于抗战爆发时所撰的一幅对联:“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为动员大家积极参与抗战,先生将其印在全体民生职工床单上。两块石碑如同两枚印石,小池好似一盒印泥,默默伴随着先生。青山、大江、雕像、石碑、题刻、鲜花、卫士般的大树使整个园区显得庄严肃穆。

祭拜仪式庄重而简单。我们每人手持一支菊花,肃立于先生雕像前,两位领导代表公司向雕像敬献花篮后全体向雕像三鞠躬并绕园一周将菊花献于大理石墙前。

用过简餐,随即出发前往位于合川肖家镇新学村八社卢家院子的卢作孚祖屋参观。肖家镇位于合川东北部,因肖姓乡民居多而得名,与四川武胜县、岳池县接壤,是典型的“鸡鸣三县”的小城镇。在合川区云门下高速后再行约三十公里县道即到肖家镇,这里地势平坦,沃野千里,没有重庆其他地方常见的山丘。正是这块广袤丰饶的土地,为四川为中国孕育了一代赤子。

先生虽已故去多年,当地人民对先生的深厚感情始终如初。为缅怀先生,传承卢作孚精神,弘扬卢作孚文化,合川区政府于2013年3月将先生早年出资修建的明明小学更名为卢作孚小学,并于2020年主持对卢氏祖屋进行保护性修缮。肖家镇政府以“作孚故里、美丽肖家”做为小镇名片,先后修建船王广场、卢作孚公园、十皆院子[6]等一批文化景点。

祖屋建于清代中晚期,给人第一印象是别具一格、古朴整洁。祖屋占地面积151.54平米,建筑面积80.4平米,采用的是川渝地区少见的坐西北向东西朝向,整体结构为三开间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建筑。祖屋是先生祖上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室内陈列着纺布机、风车、木床、木犁铧等生活生产物品。堂屋有先生半身塑像,另有家族相关情况简介。

站在民生公司悠久历史开始的地方,百年回响阵阵涌荡。想到先生那瘦削的脸庞、坚毅的眼神以及他那坎坷辉煌的一生,大家久不能语思绪良多。先生出身苦寒,自幼发奋苦读,历尽千难万苦,在内忧外患的年代创建民生公司,通过多年苦心经营,终将内河航运权从外国航运公司手里夺回。抗战初期,领导的以民生公司为主的船队完成了彪炳千秋的宜昌大撤退。实业报国之余对教育文化事业抱以始终如一的倾注,先后创办通俗教育馆、北碚兼善中学、中国西部科学院。先生严于律自己、宽以待人,一生勤俭,高尚的人格为世人敬仰。

先生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奋斗终生,以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见证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深刻变化。川渝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山河大地不会忘记。寻迹之旅涤荡了我们的心灵、净化了我们的思想、振奋了我们的精神。四月的大地春风徐徐,芳草依依,广袤的原野满目新绿......


[1]抗战史上关于北碚有“三千名流汇北碚”之说。抗战期间北碚汇集了如陶行知、李四光、竺可桢、陈望道、林语堂、梁秋实、老舍、梁漱溟、翁文灏、缪崇群、顾颉刚、翦伯赞、谢无量、孙伏园、贺绿汀、陈子展、吴宓等一大批文化名人。

[2] 卢子英(1905-1994),作孚先生弟弟,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27-1949年先后担任“江巴壁合”四县峡防团务局有关职务、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副区长、区长、北碚管理局局长等职。解放初任重庆市建设局副局长、市林园局顾问。后任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民革副主席。

[3] 《八方风雨》第11节,北碚当时的文化机构有:复旦大学,体育专科学校,戏剧专科学校,重庆师范,江苏省立医学院,兼善中学和勉仁中学等。迁来的机关有国立编译馆,礼乐馆,中工所,水利局,中山文化教育馆,儿童福利所,江苏医院,教育电影制片厂……

[4]《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三部:惶惑(1944年作于北碚)、偷生(1945年作于重庆)、饥荒(1948年作于美国)。

[5] 《当代民生公司发展史》,郭其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冯宜贵,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古月,西南师范大学建研所副教授。

[6] 作孚先生乡村建设时提出的理念: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不良嗜好、皆无不良的习惯、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住居、皆可游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