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一的头像

王一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16
分享

家乡的味道

说起家乡,虽是北京,但也是紧邻河北的远郊区----房山。这里不像城区有着繁忙、紧张的生活。这里的人勤劳、朴实、善良。

每年秋季,大概在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在这一天在外打工的人都要回家,收割一年的粮食。这就是传统的大秋。这时的玉米等农作物都基本成熟,大人们在忙碌地收割,而我们一群小孩子却在一旁捉蛐蛐、蚂蚱。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我们乘着这个时候捉上不少,用狗尾巴草串在一起。有句话就是形容这个的---“一条绳上的蚂蚱”。形容两个人在同一境界,谁也跑不了。就这样,整整一天,我们能逮到几十串蚂蚱呢。

不要以为捉蚂蚱只是为了玩而已,到了傍晚,大人们都回来了,奶奶就会用盐水泡上那些蚂蚱。一是为了入味,还有就是消毒,让他吐出嘴里的泥土。就像现在炒花蛤前也要用盐水泡一样。等他们都死的差不多了,架起一个大饼铛,抹上一点油就开始炸了。若喜欢口味重的,也可以再加些适量的盐。我开始是不敢吃的,看大人们吃的津津有味,我便一点点开始尝试,发现味道真的很不错,才放心大胆地吃起来。后来在一些夜市也有见到这些东西,价格不便宜,而且总觉得没有那种味道了。

次年伊始,在春节前些日子,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北京人会在这天有个很有意思的活动---泡腊八蒜。因在这天泡的而取名。制作方法很简单:把大蒜剥好放入带盖的容器中,放入白糖,倒满醋,密封好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放置了。若放在较暖和的地方,蒜会绿得更快。大概在春节的时候就可以吃了。也许有人搞不懂做这个干什么,其实这就是腊八醋,春节吃饺子专用。这种醋有些甜,也会带着些蒜的辣味,吃着饺子咬一口翠绿的腊八蒜更是美味。这时的蒜也别有一番滋味呢!

春末夏至,五一之前,又有一些传统菜肴出现了---煎香椿鱼。材料很简单:用春季长出的小嫩芽作为主材料,这种东西不能太小—没有味道,太大就老了,在香椿没有变为绿色之前是最好的。裹上一层面糊,撒点盐,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即可。因形状像鱼而起名香椿鱼。是北京入夏必吃的菜。除此外,香椿的吃法还有很多。有一首北京的童谣这样唱到“小春芽,棒芽黄,掐了棒芽香又香。炒鸡蛋,拌豆腐,又鲜又甜你尝尝。”

这个季节也有一种食物在以前很常吃,但因有些树会飘杨树毛造成污染,现在很少见到了。就是杨树上的杨树花。其形状很像虫子,小时候还用这些吓唬胆小的同学。这种东西分雌雄两种。一种是深红色的,这是雄花,是可以吃的那种。还有一种是绿色的,这是雌的,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他会吐出杨絮,多的时候就像下雪一样。小伙伴们好多趴着成堆的杨絮,乐开了花。而我却不能享受其中---原因是我从小就对这过敏。每次只能看着别人玩耍。这虽好玩,但不能吃。深红色的杨树花落地后洗干净,用水焯一下,再像拌凉菜似的拌一下,味道也十分可口。随着社会对空气质量的严格要求,这种树也越来越罕见。

家乡朴实、传统带给我无尽味蕾上的享受。但这些经典菜肴也随着人们口味的挑剔、食材的减少而消失。我希望以后能保留一些童年的味道,在迷惘时能找到我的家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